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郦子华 《广西植保》2000,13(1):35-37
三化螟是柳州地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1a发生 4代 ,以 1、 3代为害早、晚稻秧苗造成枯心苗 ;2、 4代为害早、晚稻孕穗至灌浆造成白穗和枯孕穗。 90年代平均每年实际损失粮食 2 379t,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1999年三化螟的发生是 90年代以来较重的一年。1  1999年三化螟发生实况  柳州地区 1999年水稻种植面积 :早稻10 .70万 hm2 ,中稻 1.87万 hm2 ,晚稻 9.0 6万 hm2 。由于气候的影响 ,早稻的播、插期比常年推迟、延长半个月左右。三化螟全年属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尤以第 1、 2、 3代的发生明显较往年重。各世代累计发生面积为…  相似文献   

2.
三化螟是象州县水稻的主要害虫 ,70年代、 80年代曾一度严重发生。每隔 2~ 3a就有一年为大发生。进入 90年代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三化螟的发生曾趋于减轻。   1999年三化螟发生严重 ,是 90年代最重的一年。发生程度是早稻中等、局部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 0 .76万 hm2 ,占早稻种植面积的 45 .6 %;晚稻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为0 .99万 hm2 ,占晚稻种植面积的 6 4 .3%。据调查 ,第 2代三化螟卵块密度高的为 12 5 0块/6 6 6 .7m2 ,加权平均为 193块 /6 6 6 .7m2 ,是上年同代卵量的 15倍 ,比前 9a( 1990~ 1998年 ,下同 )平均值增加 46 7.6 %,比…  相似文献   

3.
1998年荆门市有水稻18万hm2,其中早稻1.6万hm2,晚稻2万hm2、中稻14.1万hm2。早晚稻主要分布于沙洋、京山。1998年三化螟在我市中等偏重发生,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11998年我市三化螟发生特点1.1发生时间偏早7月初即见2代三化螟...  相似文献   

4.
1999年贺州地区三化螟严重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三化螟在贺州地区水稻上严重发生 ,其发生面积之大 ,发生和为害程度之重是 1 980年以来未有过的 ,现就其严重发生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 ,以期为今后更好地搞好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1 严重发生特点1 .1 发生范围广 ,面积大 ,程度重  1 980年以来 ,三化螟在贺州地区早稻为轻发生 ,晚稻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 ,年发生面积 1 .96~ 5.2 5万hm2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1 7%~ 4 5%。 1 999年则在全地区普遍发生 ,早稻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 ,晚稻为大发生 ,局部特大发生 ,全区 1a发生面积 6.2 8万hm2 次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54% ,比 1…  相似文献   

5.
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江西气候异常,水稻、棉花病虫的发生为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现分析报告如下:1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概况1.l水稻病虫害属偏重发生年份,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5953113.4lunZ。其中早稻病虫重发生,略重于1997年,发生面积3095726.7hlnZ;晚稻病虫中等发生,明显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2857386.7hm'。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稻瘟病、纹枯病和晚稻稻自蚊,偏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和一季晚稻稻飞虱、早稻稻纵卷叶螟、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和北部三化螟。l。2棉花病虫害总体发生水平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504266.67hm',其中棉铃虫重发生,尤…  相似文献   

6.
应用专家经济预测与数值研究相结合,预报1995年度广西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三化螟早稻将中等偏轻发生,个别县达中等程度。晚稻为中等程度,局部中等偏重;稻纵卷叶螟早稻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晚稻中等偏轻,少数几个县(市)中等程度发生;稻飞虱早稻将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晚稻中等发生;稻瘟病中等偏轻。历史发病区将中先进偏重至大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1年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阳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 2 .8万 hm2 ,二化螟、三化螟分别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 ,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物品种、气候因素 ,以及防治规范化技术的差异 ,三化螟继 70年代之后 ,再次回升到猖獗为害 ,而二化螟的发生又居高不下 ,形成两螟同时大发生的局面。1 发生概况据历史资料分析 ,70年代 ,我市水稻生产以早稻、晚稻、中稻为主 ,二化螟仅为 1代大发生 ,2、3代为轻 ;三化螟猖獗为害 ,年度发生面积 6.7万hm2 ,三代平均 666.7m2 落卵量 2 37块 ,最高为 741块 ,平均被害率超过 1 .0 % ,高达 5 .3% ;1 995年前的 1 5年间是三化螟…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全州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早稻发生为害重,晚稻发生为害轻,常年晚稻为轻发生,个别年份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在1万hm^2以内,占种植面积的35%以下。2003年全州县晚稻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稻纵卷叶螟,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12万hm^2,发生面积1.31万hm^2,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1,14(1):29-30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省早稻病虫害中等发生,主要病虫是:纹枯病。南部的稻飞虱,中、北部的一代二化螟以及局部地区的稻瘟病。晚稻病虫害偏重发生,主要病虫是:纹枯病、稻飞虱,部分地区的细菌性条斑病和四代稻纵卷叶螟,南部稻区的稻楼蚊和四代三化螟,局部地区穗期二化螟以及新出现的水稻害虫——稻粉虱。今年水稻病虫发生面积5260000hm’,防治面积6409333.3hm’,经过防治挽回稻谷损失19.2亿Kg,占稻谷总产的五里.56%,实际损失稻谷4.8亿Kg.占稻谷总产的2.89%。棉花病虫偏重发生,发生特点是:苗期害虫偏轻,菌病、铃病、红铃虫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在忻城县的早、中、晚稻上均可普遍发生,是忻城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忻城县发生为害渐趋严重,发生面积、为害程度逐年增大,特别是2008年早稻主害代第3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4333.4ha,占种植面积76.9%,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为提高今后对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防控能力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三化螟在江夏区一直是水稻主要害虫。自2000~2005年发生面积呈阶梯上升。2005年第3代3化螟为大发生。迟中稻、一季晚稻为特大发生,危害程度属历史之最。一般田块减产5%~10%,严重田块减产达48%以上。现将2005年三化螟第3代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叙述如下。1发生原因与分析1  相似文献   

13.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是融水县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发生与为害程度大小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近40a来第3代的发生,除1975、1986、1999年为大发生之外,其它年份均属中等程度发生。2004年第3代继上述3a大发生之后再度暴发,发生面积达9333.3hm^2,比1986、1999年同代发生减少2933.3hm^2,3333.3hm^2,  相似文献   

14.
1 发生概况三化螟是安徽省水稻的主要害虫 ,50~ 70年代发生为害尤为突出。 70年代 ,沿江稻区为防治三化螟 ,曾出现“万家灯火”诱虫景象 ,当时全省年发生面积高达 1 47万hm2 次以上。 80年代初至 90年代初 ,发生逐渐衰落 ,发生面积逐年减小 ,为害程度逐年减轻 ,到 80年代末期 ,有些地方甚至见不到三化螟。 1 995年以来 ,三化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年发生面积已由最低年份 1 991年的 1 1 .5万hm2 次 ,上升到1 999年的 66.7万hm2 次。特别是三代三化螟近年已成为本省沿江稻区迟中稻、单季晚稻、早栽双晚穗期的主要害…  相似文献   

15.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的常发性害虫 ,2 0世纪 (下文同 ) 5 0年代至 80年代初期发生较重 ,80年代中期以后 ,虽有个别年份某个世代发生有所上升 ,达中等或中等偏重程度 ,但绝大多数年份各代为轻发生、局部中等偏轻 ,常年发生面积、残虫密度、为害率均较低。总体来说 ,我县近十多年来三化螟为轻发生。现将其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如下 :1 基本发生情况1 .1 发生程度轻、面积小 我县属三化螟 4~ 5代发生区 ,历年灯下均有 5代成虫 ,第 2、 4代为主害代 ,常以第 4代幼虫和第 5代幼虫混合越冬。分析1 987~ 2 0 0 1年 1 5 a有记录的 72代次的发生情况 …  相似文献   

16.
全裕祥 《广西植保》2000,13(4):29-30
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 ,属典型的桂东北丘陵地气候 ,水稻常年双季复种面积 2 .4万 hm2 次。  三化螟在该县 1 a发生 4代 ,世代区分明显。三化螟由于发生面广、受害后难以补救 ,历来是该县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搞好预测预报是防治三化螟的重要前提 ,本文以 1~ 3月份降水量及冬后残留虫量作为预测因子 ,对当年早稻三化螟主害代发生量 (即发生面积 )进行中长期预测。1 建立预测模型  本文以平乐县 1 990~ 1 999年 1~ 3月份降水量、冬后虫源基数 (即三化螟冬后残留密度加权平均值 )和每…  相似文献   

17.
枝江市位于宜昌东部,荆州以西,为江汉平原与丘陵山区过渡地带,2013年水稻种植面积2.8万hm2,其中早稻0.7万hm2,中稻1_3万hm2,晚稻0.8万hm2,棉花种植面积1.6万hm2,小麦种植面积1.7万hm2,油菜种植面积1.9万hm2,柑橘种植面积2.1万hm2,蔬菜种植面积1.3万hm2。2013年病虫综合平均发生程度为中等,农作物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0.1万hm2次,防治面积72.1万hm2次。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荆门市种植水稻 1 6万 hm2 ,其中早稻0 .6万 hm2 ,中稻 1 4.4万 hm2 ,晚稻 1万 hm2。受今夏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及种植结构的调整 ,我市三化螟为大发生 ,特别是 3代三化螟发生量之大 ,发生期之长为历史罕见。1 发生特点2 0 0 1年 ,我市 3代三化螟发生态势是 ,发生量大、发生期长、为害严重。据市站在麻城测报点调查 ,3代三化螟平均 667m2卵量 1 0 0 0块 ,667m2残虫量 80 0~ 2 60 0 0头 ,加权平均 65 2 0头 ,个别严重的地方 667m2 残虫量加权平均近 1 0 0 0 0头 ,更有甚者同株水稻上有 2~ 3头虫为害 ,为过去所少见。同时据我站观察…  相似文献   

19.
泗洪县地处洪泽湖西岸,常年种植水稻面积5.3万hm2,以单季晚稻种植为主,特别是优质品种武育粳3号种植比例大,占85%以上。水稻三化螟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6a大发生。其主害代第三代为害单季中晚稻,造成白穗,未防治的稻田一般减产8成以上。近6a来,笔者就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三化螟的生活习性进一步观察1.1发生时期在泗洪地区三化螟1a发生3代。第一代盛孵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主要为害秧田期水稻;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分蘖期水稻;第三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往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有效“桥梁”虫源田的增加、气候条件的有利,致使三化螟发生量逐年加大,程度逐年加重。特别是今年2、3代在我县部分乡镇的早稻上造成了白穗,双晚稻上出现大面积枯心苗。4代在我县的发生是超常规的一个大发生年。三化螟实际发生程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