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土壤干旱对刺槐蒸腾变化及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适宜土壤水分(70%fθ)、中度干旱(50%fθ)和严重干旱(30%fθ)等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黄土高原常见造林树种刺槐(Robin ia p seudoacacia)的蒸腾特性及抗旱适应性。结果表明,刺槐的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其总耗水量、总生物量的大小均为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严重干旱,但总WUE在中度干旱下最高,严重干旱下最低;刺槐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是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大气因子对刺槐蒸腾速率的影响主要受土壤水分含量的控制。在干旱条件下刺槐的抗旱性与SOD活性有一定的关系,但与K 含量之间无明显对应关系。刺槐属于耐旱性强的高耗水树种。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4个树种WUE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在盆栽条件下对杨树、刺槐、沙棘、油松进行了3种土壤水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干旱严重影响树种的光合速率,各树种光合速率均为70θf>55θf>40θf,在不同水分下各树种单叶WUE表现不一,杨树和刺槐在70θf最高,沙棘则是55θf下最高,在严重干旱下各树种单叶WUE均为最低.(2)4个树种在不同土壤水分及不同的月份其WUE大小不同,并且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也不相同.在同一土壤水分下,杨树和刺槐各月的WUE显著高于沙棘和油松,油松各月的WUE最低.(3)各树种在3种土壤水分下总耗水量、总生物量均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土壤干旱对油松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适宜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中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5%)和严重干旱(田间持水量的40%)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苗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油松叶水势、叶含水量、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油松枝条的快速生长和干物质迅速积累时期主要集中在4~5月;总耗水量和总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水分利用率(WUE)则表现为中度干旱最高,严重干旱最低;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油松的日、旬、月耗水量明显高于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处理;3种土壤水分处理下,油松耗水高峰期均为5~8月,最高旬耗水量均在7月上旬,最高耗水日均在7月5日,但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其耗水日进程存在差异;在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条件下,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在严重干旱条件下,SOD活性高峰期维持时间较短;3种处理下的K+含量在胁迫后期均高于胁迫初期,表明K+含量与油松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土壤干旱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影响显著,且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7~9月份蒸腾速率日均值大小顺序均为正常水分处理>轻度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严重干旱处理。气孔阻力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呈增加趋势,7~9月份气孔阻力日均值大小顺序均为严重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轻度干旱处理>正常水分处理。通过统计分析和逐步回归,获得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最优回归模型,并发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均与光照强度和气孔阻力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正常水分处理下幼苗蒸腾速率还与气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适宜水分、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3种分布广泛的优势种白花草木樨 (Melilotus albus)、沙柳(Salix cheilophila)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加剧,3种植物相对含水量和离体叶片保水力均下降;SOD、CAT、POD活性及MDA、超氧阴离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3种植物的抗旱性顺序为花棒>沙柳>白花草木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分和气温两因素对辣椒幼苗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为辣椒种植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河南省常见的三樱椒品种,采用两因素三水平组合试验方案,测量不同土壤含水量(正常水分,土壤含水量为(80%~85%)θf,其中θf为最大土壤含水量;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为(50%~55%)θf;严重干旱,土壤含水量为(35%~40%)θf)和气温((15±2)℃、(25±2)℃、(35±2)℃)条件下三樱椒幼苗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根、叶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及苗高和生物量2个生长指标,采用判别综合相关分析法分析土壤含水量和气温对三樱椒生理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1)土壤含水量对三樱椒幼苗生理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在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条件下,三樱椒幼苗生理指标与生长指标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5。(2)气温对三樱椒幼苗生理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在气温为15~25℃时,三樱椒幼苗生理指标与生长指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和0.987;在气温为(35±2)℃时,三樱椒幼苗生理指标与生长指标呈负相关,但相关系数并不显著。(3)气温和土壤含水量2个因素对三樱椒幼苗生理指标及生长指标变化的综合影响,在不同组合下表现不同,在正常水分及(25±2)℃条件下,二者对三樱椒幼苗生理生长指标均表现出极显著或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当土壤含水量≤(50%~55%)θf,气温≥(25±2)℃时,二者对三樱椒幼苗生理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其生理指标与生长指标呈显著负相关,三樱椒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下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叶片内氮代谢途径中重要酶活性与生物碱合成和积累的关系,采用盆栽称重的方法控制土壤水分,测定干旱胁迫下半夏叶片内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半夏块茎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期探讨干旱胁迫对半夏氮代谢及块茎总生物碱积累的调控机理。结果表明,NR、GS、GOGAT、PAL和总生物碱含量在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条件下的活性高于适宜水分,说明中度到轻度干旱条件下有利于半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提高,促进氮的同化,为次生代谢提供必需的氨基酸等底物,有利于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可有效提高半夏次生代谢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壤干旱程度对刺槐幼苗水分生理和生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程度下刺槐幼苗水分生理和生长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耗水量和耗水系数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结合不同处理下刺槐幼苗生长特征和生长速率可知,刺槐幼苗良好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应不低于58.69%θf;通过统计回归,获得了刺槐幼苗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的数学拟和模型。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2种半灌木的耗水特性存在差异。2种半灌木的月耗水量及总耗水量均表现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重度干旱。除了铁杆蒿在适宜水分下的月耗水主要集中在7、8、9月外,其他水分条件情况下,月耗水主要集中在6、7月份,且7月份达到峰值。同时,这2种半灌木在重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下的日耗水高峰均出现在14:00,在适宜水分下,达乌里胡枝子呈双峰曲线,最高日耗水时段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铁杆蒿则与其他水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干旱胁迫均抑制了2种半灌木地上部的生长,但提高了根冠比。土壤水分含量对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有较大影响,达乌里胡枝子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提高,铁杆蒿在中度干旱下最高,而重度干旱下最小。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水分生理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不同生长时期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率和叶水势均呈减小趋势,叶片水分饱和亏均呈增大趋势。且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率和饱和亏与土壤持水量关系密切。严重干旱处理下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率和叶水势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轻度干旱和正常水分处理尤其是正常水分处理维持在较高水平。冬小麦日蒸腾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正常水分处理(3.375 mmol·cm~(-2)·s~(-1))>轻度干旱处理(3.107 mmol·cm~(-2)·s~(-1))>中度干旱处理(2.332 mmol·cm~(-2)·s~(-1))>严重干旱处理(2.018 mmol·cm~(-2)·s~(-1))。各处理冬小麦蒸腾出现较大差异的时间在12:00和14:00。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除严重干旱外冬小麦蒸腾速率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显著相关,各处理均与大气相对湿度和叶片温度显著相关,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正常水分处理生物量和产量最高,高于其他3个处理,严重干旱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11.
油松侧柏苗木抗旱特性初探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20  
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条件,从苗木水分状况、原生质抗旱特性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三个方面,研究了2年生油松苗和侧柏苗的抗旱特性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油松、侧柏苗木都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是,它们的抗旱机理则不相同。油松苗木以抗脱水为其抗旱特征,而侧柏苗木则以耐脱水为其抗旱特征。  相似文献   

12.
干旱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烟草水分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干旱胁迫及不同钾水平下烟草植株不同器官及叶肉细胞不同部位中钾的分布 ,探讨干旱条件下钾水平对烟草水分关系的影响及干旱下水分变化对钾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干旱条件下钾在叶脉和叶肉间 ,叶肉细胞内液泡、线粒体、叶绿体之间有明显的再分配过程 ;不同施钾水平在烟草植株内钾含量的差异导致了含水量的差异 ;土壤干旱条件下施钾量增加能够明显提高烟叶含钾量 ,而使含水量维持较高水平 ;施钾可以提高叶片保水力 ,增强气孔的调节能力 ,有效降低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13.
干旱条件下施肥与作物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肥与作物抗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土壤肥力和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与作物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证明:旱地施肥后,满足了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促进了作物生长,增强了生理活动,通过渗透、水分、气孔、光合调节等生理生化机制影响作物的代谢活性。水分胁迫条件下施肥使叶片水势增强,束缚水含量增高,根系生长增强,作物吸水增强,气孔导度降低,水分散失减少,对作物水分生理及形态建设影响显著,提高了作物的抗旱性。不同营养元素与抗旱性的关系是不同的:如氮的抗旱作用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剧而降低,随着氮用量的增加甚至出现负效应;受到水分胁迫时,增施磷肥对植物的抗旱性一直表现为良好的正效应,而且在严重干旱时效果更加明显;因此,随干旱程度的加剧应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量。营养元素间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低位嫁接为对照,研究富平楸子高位嫁接对植株抗旱性的影响,为生产中该砧木资源的应用提供参考。以一年生富平楸子组培盆栽苗为砧木,分别在距地面10cm和60cm处嫁接‘秦脆’,采用土壤含水量75%~80%为对照,土壤含水量45%~55%为处理,进行为期60 d的中度干旱胁迫处理,测定相关指标,比较两种嫁接高度下植株的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长期干旱胁迫后,与对照相比,2种类型苗木的各指标均显著降低,其中高位嫁接植株的生物量、根系指标、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及总叶绿素含量的降幅均小于低位嫁接植株,且差异显著;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抗氧化酶(SOD、POD)活性的增幅大于低位嫁接植株,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幅差异显著;叶片相对电导率与MDA含量的增幅小于低位嫁接植株,差异显著。利用以上指标进行隶属函数计算,结果显示高位嫁接植株抗旱性更强,且差异显著。富平楸子采用高位嫁接可显著提高植株抗旱性,因此实际生产中以高位嫁接的利用形式对旱地苹果产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小麦4个生育期旗叶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3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轻、中度干旱胁迫对抗旱品种长6878旗叶光合等生理指标影响较小,其变化趋势与对照相近;在严重干旱胁迫条件下,旗叶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和轻、中度干旱处理。  相似文献   

16.
大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植物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对抗旱性不同的6个大麦品种进行干旱处理,对灌浆期的大麦旗叶、旗叶鞘表皮蜡质含量与7个重要的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干旱条件下不同大麦品种间的蜡质含量、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气孔导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抗性大麦品种的表皮蜡质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表皮蜡质含量越高的品种,其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越低,水分利用效率越高.[结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降低蒸腾速率.干旱胁迫下叶片失水,气孔开度减小甚至趋于关闭,而高蜡质含量品种的气孔导度更小,阻力增大,降低蒸腾速率,减少水分散失,维持较高含水量,提高植株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对土壤干旱下不同品种冬小麦幼苗光合、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呈增加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冬小麦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土壤水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线性关系,说明土壤干旱对不同品种冬小麦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冰  周磊  郭传龙  陈奇  陈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661-5666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处理条件下2种蚕豆的抗旱性。[方法]以黄壤蚕豆(YV)和红壤蚕豆(RV)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用PEG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进行处理,并分析叶片的生理特性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在2%、5%、10%PEG处理条件下,随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2种蚕豆植株失水率上升,叶片蒸腾速率降低,气孔传导率下降。在相同处理条件下,YV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传导率下降幅度大于RV,植株失水率小于RV。在相同浓度PEG处理条件下,YV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比RV低,但RV叶片MDA含量比YV高,细胞膜可能会遭受更大的伤害。在抗氧化酶体系中,干旱胁迫下,YV叶片SOD、POD活性比RV高,YV叶片中SOD催化超氧自由基生产H2O2的能力强,所以干旱胁迫下YV叶片质膜H+-ATPase磷酸化水平及其与14-3-3蛋白的互作受到的抑制作用比RV强。同时YV叶片质膜H+-ATPase和H+-泵活性均比RV低,YV叶片气孔开度小于RV,导致其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传导率较低,这是YV耐旱性比RV强的一个重要机制。[结论]该研究为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