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甘蔗叶秸秆资源极其丰富,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甘蔗叶秸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处理,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甘蔗叶秸秆资源化利用,关键在于解决甘蔗叶秸秆如何高效回收。目前使用的秸秆打捆机会出现喂入口堵塞、卷捆不畅等问题。为此,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对目前使用的秸秆打捆机进行结构改进和仿真分析实验,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改进前和改进后打捆机的三维实体模型,再应用ANSYS和ADAMS软件对打捆机整机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改进前和改进后两款打捆机进行力学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打捆机喂入机构增加喂入对辊和碾压对辊,可大幅提升打捆机的喂入能力;卷捆室钢辊优化排列和钢辊表面结构优化可大幅提升卷捆室的卷捆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打捆机喂入口堵塞、打捆不畅等问题,为秸秆打捆机后续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农作物秸秆用作饲料的丝化加工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加工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了秸秆丝化加工的经济适用性;同时,对改进的秸秆丝化机样机通过侧壁开设观察窗.运用高速摄影仪对丝化过程进行观察,对秸秆丝化加工的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将小型联合收割机的结构进行了重大改进,其特点;一是采用了立式割台,结构简单,二是增设了两次切割装置,使部分秸秆还田,相对减少了喂入量和功率;三是传动带钉齿式,减少了打滑;四是降低了作业速度,提高了备用功率,实验表明,上述方案的改进,能解决小四轮拖拉机背负联合收割机作业动力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逐渐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方面。为此,针对秸秆资源的利用问题,简单介绍了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的一些理论研究以及发展秸秆压块的意义;以秸秆压块机的设计为主,确定了秸秆压块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对压缩系统中的主轴、环模和压辊进行受力分析,并对其主要参数进行设计。秸秆压块设备的设计成功可以大大地减少秸秆在资源利用中的浪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SGTN-180ZF型新型稻麦秸秆还田机是通过对现行灭茬机进行结构优化,在吸取原机型优点的同时,重点对变速箱体、刀轴总成、变速操纵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试验,改进了设计,增加了拨档正反转和双杆拨档变速,提高了整机性能和秸秆还田(灭茬)效果。经一年多的研制和试验,SGTN-180ZF型新型稻麦秸秆还田机已批量生产并成功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分布广,是一项巨大的饲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节粮型畜牧业的必由之路。为适应北方气候条件及生产需要,研究粗饲料营养价值改进技术及关键设备,提出了秸秆快速处理工艺及秸秆快速处理设备,为我省开发秸秆资源提供了依据及配套设备,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设计了灶式加热装置,利用蒸气与物料、药剂边加热边混合的工艺,处理周期短,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秸秆整体翻埋还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一年一作水浇地区域,对秸秆粉碎、翻埋两次机械作业的工艺进行改进,试验成功了一次机械作业即可完成秸秆整体翻埋还田的新工艺,可以达到农艺要求并得到了较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省阳城县孙沟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运行效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了发展困境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贮预处理在秸秆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批判性地评述了青贮过程特征和青贮对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揭示了青贮促进秸秆厌氧消化产气效率的作用机制;从原料总固体含量和粒度、添加剂的使用、青贮时间和压实度等方面总结了秸秆青贮过程控制策略,为进一步改进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最后,介绍了青贮预处理农作物秸秆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先前设计的棉秸秆还田及残膜搂集联合作业机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搂膜齿的排列、限深轮和悬挂点的位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并进行了试验,改进后的机具解决了堵塞和壅土的问题,减少了提升搂膜部件的次数,提高了生产率。经法定部门检测残膜回收率达到82%。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秸秆激荡滑切与撕裂两级切割粉碎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稻区秸秆还田作业中存在的粉碎效果差、秸秆腐解速率慢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秸秆翻埋还田秸秆粉碎状态,为5~10cm撕裂状态。结合预达到粉碎后秸秆形态及现有机具使用情况,设计了具有激荡滑切和撕裂两个阶段并与联合收获机装配的秸秆粉碎装置,通过理论分析对粉碎过程关键参数进行了设计。单因素试验表明:秸秆含水率从69.77%减少到29.34%时,秸秆因受干物质含量和弯曲强度改变影响,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分别下降6.44、9.55个百分点,抛撒幅宽有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随收获速度增加有较大幅度降低,抛撒幅宽减少0.22m;粉碎刀轴转速从2100r/min提高至2850r/min时,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都有显著提高,抛撒幅宽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两级定刀直线间隔变大,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有小幅度增加,抛撒幅宽减小0.11m。正交试验表明: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受收获速度和粉碎刀轴转速影响规律基本一致,收获速度和粉碎刀轴转速对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影响更显著(P<0.05);粉碎刀轴转速和两级定刀直线间隔对抛撒幅宽影响较显著(P<0.05)。设计的装置对东北稻区秸秆还田关键技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伸缩指杆式玉米秸秆旋耕掩埋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淮海小麦、玉米两熟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后,现有旋耕整地作业存在表层土壤土秆混合秸秆量大、影响后续小麦播种质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伸缩指杆式玉米秸秆旋耕掩埋机。通过偏心伸缩指杆组先接触秸秆,并低速近抛秸秆,旋耕刀后接触已被清理秸秆的土壤,并高速远抛土壤覆盖秸秆,实现“秆下土上”分离掩埋。对秸秆旋耕掩埋机的旋耕刀、伸缩指杆进行运动分析,确定了旋耕刀和伸缩指杆速度的关系,完成了偏心伸缩指杆组、栅栏、压秆齿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参数设计,并运用多体动力学RecurDyn软件对旋耕刀、伸缩指杆和压秆齿端点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分析了三者端点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速度和角速度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一致。对秸秆旋耕掩埋机和普通旋耕机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测定地表50mm以下的秸秆掩埋率,结果表明:秸秆旋耕掩埋机的秸秆掩埋率为83.25%,比普通旋耕机提高了10.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原平市自1989年开始采用机械对秸秆进行整体还田试验,并获得初步成功,经过近10年的研究、示范和改进,这项新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较成熟的农机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目前全市秸秆整体还田面积已超过2万hm2,拥有高柱犁近400部。机械化秸秆整体还田技术的流程是:作物摘穗收获后,直接用大型拖拉机配带高柱犁,将站立状的秸秆整株翻入上中,秸秆经过冬浇或镇压,来年基本腐烂,之后进行旋耕或重耙,再进行精播、施肥等配套作业。实施机械化秆秆整体还田有许多优点:(1)一根秸秆一管水。作物秸秆中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摘…  相似文献   

14.
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农作物秸秆已经退出了生活燃料的主导地位,被电、液化石油气和煤炭等生活用品逐步取代。另一方面。现在的各类农业机械得到普遍推广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用于牲畜的饲料用量也相对减少了很多,这就使秸秆的利用率不断降低,再加上对秸秆的利用途径少、经济效益低等原因,从而造成秸秆的相对过剩。根据大部分地区对秸秆的实际利用来看,  相似文献   

15.
枣庄市山亭区财政部门积极扶持农民利用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既减少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排种器轴转速和机组工作速度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对排种器进行了台架试验和理论分析,也对挡种梳进行了改进设计。台架试验和田间考核表明,使用改进后的挡种梳可以显著地减少排种器阻力并且元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秸秆打捆机收获农作物秸秆时形成圆草捆直径单一的问题,设计一种由捡拾机构、喂入机构、压捆机构和草捆卸载装置等组成的可变压捆室圆捆机。在Solidworks中建立可变压捆室圆捆机三维模型,简述其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并对整机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分析;分析草芯在压捆室内累积过程,得出物料在压捆室内运动的规律,并通过计算得出钢辊线速度为2.29 m/s;运用ADAMS软件对打捆机进行运动学仿真,验证打捆机作业时不会发生物料堵塞和堆积现象,得到钢辊线速度为2.3 m/s,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打捆机机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打捆机正常作业时机架不会发生共振现象。为后续秸秆打捆机的创新设计和结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简单介绍了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的一些理论研究以及发展秸秆压块饲料的意义,以秸秆压块机的设计为主,确定了秸秆压块机的整体设计方案.根据整体方案和设计制造的样机,对不同物料以及同种物料的不同颗粒度状态进行对比压块试验.以稻壳压块和玉米秸秆压块燃料为研究着眼点,对稻壳玉米秸秆的结构特性、压缩特性、流动规律分别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成型玉米秸秆的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分别对稻壳和玉米秸秆机械压扎成型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9.
RC-15高效秸秆揉搓机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祥雄  陈合顺 《农机化研究》2006,(11):145-146,150
目前,国内中小型秸秆揉搓机生产率约在lt/h以下,生产效率较低,大部分的农作物秸秆没有被利用,使得秸秆作为饲料的数量较小,从而加剧了畜牧业对粮食的依赖性,使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此,对影响秸秆揉搓机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论证,并介绍了机器的设计思想、结构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实验表明,设计的RC-15高效秸秆揉搓机生产效率可达4t/h。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回收多余秸秆以备资源化利用及保护耕地,基于原茬地免耕播种机设计一种同步秸秆回收装置,利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前清理秸秆的同时回收多余的田间秸秆。首先系统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提出整体设计方案与工作原理,并针对核心部件进行选型与设计,研究结果旨在为实现田间轻便回收多余作物秸秆,为秸秆高效利用和保护性耕作机械的研发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