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台四十里湾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2010年5、8、10月,分别对烟台四十里湾近岸水域进行了30航次的综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海水水质、浮游植物、叶绿素以及水文气象等要素。四十里湾近岸水域表层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一般在8月出现高值;仅2008年浮游植物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2009年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最高值出现在5月。2008年10月浮游植物数量平均值为所有航次中最高,达到51.61×104cells/L,且各站位间差别显著(P<0.01);2007年10月最低,仅为0.02×104cells/L。2006~2009年,表层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值呈逐年增加趋势,2009年分别达到8.72μg/L和1481.42mg/m3·d;2010年(叶绿素a:6.13μg/L;初级生产力:733.91mg/m3·d)又降至与2008年相当。近5年,四十里湾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呈现湾东部高于西部的趋势,初级生产力与表层叶绿素a含量呈强正相关关系(R=0.921,P<0.01),并得出二者的回归方程式,这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文 《水产学报》2004,28(2):167-174
研究了流水轮虫培育池(14^#)、静水轮虫培育池(15^#)和轮虫饵料培养池(11^#)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特别是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在14^#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3.7%、82.9%和13.4%。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13.6%、66.0%和20.4%。在11^#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4.5%、16.1%和79.4%。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9.0%、78.9%和12.1%。在15^#池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4.7%、22.3%和73.0%。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12.4%、60.8%和27.8%。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主要是由微型藻类提供,占总量的60.8%~78.9%,在轮虫培育池生态系统中微型藻类是主要生产者。  相似文献   

3.
叶绿素a浓度是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能反映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状况。从海洋监测数据中,分析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理化环境因子,尝试找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导因子。将数据标准化,运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和T2椭圆图等辅助分析技术进行成分提取,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贫营养化的川岛外水域,对叶绿素a影响能力最大的因子为磷酸盐和无机氮,其次为酸碱度、盐度和水温,溶解氧影响能力最小。但在富营养化的沙堤口水域,影响能力最大的因子为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水温也成为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而无机氮却成为非重要因子。从以上结果可见,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叶绿素a影响因子进行探讨,既能在监测数据较少的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又能解决多元回归分析时各理化环境因子之间存在多重相关性的问题,具有较高的相关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4.
渤、黄、东海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官文江 《水产学报》2005,29(3):367-372
通过对多年的东海、黄海南部实测海洋初级生产力与环境数据的分析,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到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模型。利用从2000年1月-12月的SeaWiFS数据反演得到的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辐照度数据,以及同期的NOAA数据反演得到的海表水温数据,通过该模型,提取出我国海区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信息。结果表明,在东海、黄海和渤海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明显,在东海,最大初级生产力的月份为5月,最小月份为2月。而在黄海和渤海,最大初级生产力的月份为8月,最小月份为2月。在大洋区,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与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渤、黄、东海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信息及其变化情况。由于我国海区大部分是二类水体,水光学、水文特性比较复杂,叶绿素浓度等遥感产品的精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叶绿素浓度及其剖面分布估算不准,对整个模式的精度影响很大。同时由于所用的实测数据及其分布区域、时间的限制,以及没有同步数据,对该模型的结果还要经过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海水中的无机氮是浮游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是海洋生物食物链中基础的一环,其含量的变化将会对海洋生物的生态平衡和海域初级生产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研究潮间带养殖区海水中无机氮含量的分布和变化及其与物理、化学、生物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6.
虾池浮激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阎喜武  何志辉 《水产学报》1997,21(3):288-295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辽宁省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整个养殖期间(5-9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虾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为(5.45±2.36)gO2/(m^2.d),日P/B系数为2.39(0.67-6.66),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为0.78(0.24-2.18)%,浮游植物毛产量到虾产量的转化效率为7.41%;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太阳有效辐射量是决定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大小  相似文献   

7.
东港湖浮游植物主要有47种,隶属于7门38属。优势种春秋季为绿藻和硅藻,夏季为黄丝藻,冬季为甲藻。浮游植物数量秋季最多(232.45×104个/L)。生物量冬季最高(3.664mg/L.)叶绿素a夏季最高(5.35ug/L)。初级生产力夏季最高(3.13gO2/m2·d)。光和效率夏季最高,种群兴起春季最盛。湖水属中营养型。浮游植物提供的滤食性鱼产潜力为2.966万kg。  相似文献   

8.
海洋浮游植物与渔业碳汇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海洋浮游植物与渔业碳汇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其与渔业碳汇计量相关的参数: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碳生物量、比生长率和比摄食率,对于每种参数简要介绍其原理及常用方法。本质上,渔业碳汇是浮游植物碳汇过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碳汇测算等同于生态系统中关于浮游植物颗粒态有机碳通量的测算。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2~1983年渤海生产力调查资料,主要探讨了渤海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及其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并对渤海水域的有机生产能力和渔业资源开发潜力作了估算,渤海的初级生产力为112gC/m~2·a,每年的初级生产量为1000万t有机碳,每年的水产品(鱼、虾、贝类)产量约为100万t,其可捕量在50万t以上。  相似文献   

10.
宿鸭湖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鲢、鳙生产潜力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12月逐日了宿鸭湖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该水库浮游植物净生产量为平均10.22gO2/m^2d,初级生产量为579.6kgO2/ha,折合浮游植物鲜重363kg/ha。由此,估算出宿鸭湖水库鲢、鳙生产潜力为17.7kg/hd。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2021,51(4)
为了解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于2017-2019年8月使用叶绿素a法、黑白瓶法和生物量法对小湾库区进行初级生产力测定、估算。结果显示:2017-2019年小湾水库初级生产力(以C计)为0.17~5.26 mgC/(m~3·d),三年平均值分别为(2.67±1.10)、(2.68±1.14)、(2.38±1.11) mgC/(m~3·d);黑白瓶法测得初级生产力(以溶氧计)为0.87~2.31 mgO_2/(L·d),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23±0.19)、(1.51±0.40)、(1.45±0.33) mgO_2/(L·d);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16~5.49 mg/L,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51±0.56)、(2.42±1.19)、(2.95±1.12) mg/L。三种测量方法中叶绿素a法估算各年份结果最稳定,可作为周年代表值;黑白瓶法测量结果空间变化范围最小,可作为库区均值,生物量易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宜估算全年生产力终值。从时空分布看,连续三年黑惠江生产力最高,澜沧江上游最低,三种测量结果呈现出支流下游中游上游的变化趋势,不同年份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分布基本一致,小湾水库营养盐与透明度是各江段初级生产力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全球海洋观测的大力开展,海洋科学各分支都取得巨大的进展,海洋生物学亦不例外。各种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出现,在此只能介绍其点滴。本文为浮游植物及初级生产方面的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蛤蟆通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1991-1993年对蛤蟆通水库游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能量转化效率的测定结果。蛤蟆通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日产量达4.420-8.490go2/m^2,水柱年产量达574.6-1103.76go2/m^2。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浮游植物的现存量、水温、PO4-P等有显著关系。其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0.54%,属中等水体。  相似文献   

14.
沙河水库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进行了四季调查,测定了其初级生产力.共计检出浮游植物7门28属,其中绿藻门为13属,硅藻门和蓝藻门各5属,其它为隐藻门、金藻门及裸藻门.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0×105个/L和0.312 mg/L.生物量以裸藻和隐藻为主,夏季各门类浮游植物均达到最高值.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年平均为2.097 g/m2·d.鲢鱼年总产量约56 000 kg.  相似文献   

15.
小窑湾贝类养殖对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窑湾双壳贝类筏式养殖海区叶绿素a、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调查时认为:贝类养殖密度对叶绿素a值影响较大,从调查站位上看,养殖密度越大,其叶绿素a值相对较低,从养殖海区的季节变化上来看,叶绿素a值与海区双壳贝类的现存量密切有关;而初级生产力除与叶绿素有关外,还与该海区养殖品种收获时的人为扰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辽宁省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整个养殖期间(5~9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虾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为(5.45±2.36)gO2/(m2·d),日P/B系数为2.39(0.67~6.66),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为0.78(0.24~2.18)%,浮游植物毛产量到虾产量的转化效率为7.41%;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太阳有效辐射量是决定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大小的主要因子。磷是虾池营养盐的第一限制因子,氮是第二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湖泊水库的初级生产力及其能量转化效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何志辉 《水产科学》1987,6(1):24-30
初级生产力是水域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由自养生物所合成的有机质总量,是评估水域鱼产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湖泊和水库的初级产量由浮游植物,水草和底生藻类构成,但浮游植物通常是主要的一环。特别是在深水水域水草和底生藻类微不足道,浮游植物几乎是唯一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18.
乳山湾6—9月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及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5年6~9月对乳山湾东流区进行的6次综合调查结果,着重阐述了乳山湾东流区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对绿素a含量6~9月份平均值为11.16mg/m3,最高值出现在9月中旬,高达45.26mp/m3;估算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432m星C/m2·d;在影响叶绿素a含量分布与变化的环境因子中,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温度、径流和营养盐等关系密切;乳山湾东流区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滆湖夏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黑白瓶溶氧法对漏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测定,计算出浮游植物年生产量,通过探讨找出其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并对漏湖的鲢、鳙鱼产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漏湖浮游植物生产量为91.76万t,鲢的鱼产力为6160.22t,鳙的鱼产力为5280.19t,再考虑其他外源补充饵料,则漏湖鲢、鳙鱼的总生产潜力估算为1.49万t。  相似文献   

20.
黑龙滩水库浮游生物及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邬红娟  胡兴跃 《水利渔业》1998,(5):24-25,40
黑龙滩水库年平均浮游植物现存量209.8万个/L,3,15mg/L浮游动物现存量11780个/L,0.87mg/L,叶绿素a含量1.99μg/L。年均初级生产力2.86gO2/m^2.d,从中游向上,下游降低;年鱼产潜力24.75万kg。水库饵料厂附近为中一富营养型,其它区域为贫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