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别研究了不同硝化细菌浓度(0、20、60、120 mL/100 L)和不同微生物滤料(珊瑚石、锅炉煤渣、牡蛎壳)对养殖水中氨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硝化细菌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在8~12 h出现极低值后,开始上升,但上升速度较慢;随着水体中硝化细菌添加量的增加,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下降速度加快;水体中亚硝酸氮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4~6 h出现极高值,然后迅速下降,且硝化细菌添加量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硝化细菌对以珊瑚石和锅炉煤渣为滤料的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牡蛎壳,但珊瑚石和锅炉煤渣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结果,应急水质处理时,硝化细菌菌剂的添加量以一次60 mL/100 L(或以活菌计数为1.2×109个/100 L)、间隔24 h添加1次为宜;经过脱硫筛选之后的锅炉煤渣可以作为循环水养殖用滤料。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在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红 《水产养殖》2010,31(12):25-26
<正>近年来,随着生态、健康养殖的发展,微生态制剂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方式可分为两种大类:一类是水质微生态调控剂及投入水体中用以改良水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另一类是体内微生态改良剂及内服以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应用较多的有乳酸菌、酵母菌等。  相似文献   

3.
张忙友 《水产养殖》2012,33(10):55-55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养殖水体最常见隐形杀手.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经常伴随在养殖的全过程,给养殖动物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1 产生过程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由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水体施肥、动植物尸体、淤泥中的有机质等厌氧分解转化而来. 亚硝酸盐是氨氮在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参与下转化而成,一旦水体溶氧不足,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不足等,正常的硝化作用受阻,亚硝酸盐的生产机制就会加强,并在水体内大量积累,形成潜在危害.可以说,水体中的含氮物质是生产亚硝酸盐的原料,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则是加工厂,水体缺氧或微缺氧是产生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菌藻系统处理养虾海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产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养殖方法的缺陷,营养盐污染、沉积环境变化、药物使用污染等对养殖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同时养殖生命的脆弱,易遭病虫侵害。因此,净化水质进一步发展养殖业的任务越来越迫切。菌藻系统由可被鱼类食用的藻类和复合细菌组成。藻类在利用氨氮、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等的同时向水体富氧,然后通过生态食物链逐级被降解。复合菌主要包括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等,这些细菌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有机胺、氨氮、COD等。本文通过菌藻系统处理养虾海水,以对水产养殖环境水质调控途径探究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硝化细菌对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硝化细菌富集培养的方法及研究现状,比较了目前国内外的硝化细菌产品,综述了硝化细菌应用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实际应用的硝化细菌产品存在的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展望了硝化细菌产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连载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复合微生物制剂:是一类多菌种的微生物制剂。在光合细菌研究的基础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开发出许多优于光合细菌的产品应用于水产养殖业。(1)益生素:是一种全面改善水质的微生物制剂,其主要成分有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改善池底的厌氧环境,抑制水体中藻类过量繁殖,保持养殖水体微生态平衡。益生素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细  相似文献   

7.
硝化细菌富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谷  黄正  范玮  刘红艳 《淡水渔业》2000,30(9):36-38
在集约化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和“三氮”的浓度往往明显增加 ,随着有机物的增加 ,异氧微生物得以大量繁殖 ,而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自养性、好氧性、生长速度慢、依附性和产酸性 ,在水体中的数量受到相对抑制。据调查研究表明 ,在人工控温养鳖池水体中硝化细菌的数量仅为 1 3(MPN) /ml[1] ,如此低的硝化细菌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硝化效果和生物脱氮的效率 ,容易导致NH4+ -N浓度升高。一般情况下 ,废水中硝化细菌的浓度与硝化速率成正比。因此 ,提高硝化细菌的浓度对降解养殖水体中氨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国外已…  相似文献   

8.
利用复合微生物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养殖水体中对保存的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进行比较,发现3种菌株对亚硝酸盐均能较好地降解,但降解速度不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对3种菌株混合接种发现,具有较好净化水质效果的最佳接菌配比为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1∶1∶2,在30℃、接种量为1%的条件下,以该配比接种亚硝酸盐,硝酸盐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2.85、54.42mg/L的模拟养殖水体中,其亚硝酸盐、硝酸盐降解率在24h内均超99.99%,水体中的pH值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变化较小,可以实现对养殖水体的快速脱氮。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特性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疾病防治和水质净化机理,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低温硝化细菌培养装置的设计研究,利用低温硝化细菌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使养殖水体中的有毒物质氨氮转化为氮气并从水体中释放出来,养殖水体得到充分净化可以循环使用,达到节约水资源和水处理费用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自动控制的功能,有利于封闭循环水产养殖业向健康方向发展,促进低温硝化细菌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室内集约化养殖水体中添加红糖和枯草芽胞杆菌及其强化发酵液,研究其对养殖水质及日本囊对虾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水体在14d时即可形成具生物絮团特征的絮状物,镜检显示,该絮状物包含细菌、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无定形碎屑。对照组水体中的无机氮总产生量为56.2g/m2,而处理组水体中的无机氮总产生量为4.13g/m2;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水体的COD和活性磷酸盐含量显著提高;对照组日本囊对虾产量为0.55kg/m2,处理组产量为0.65kg/m2;每千克对虾耗用水量对照组为28t,处理组为3.4t。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体中添加红糖和枯草芽孢杆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对虾集约化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模拟工厂化养殖模式建立养殖水体净化装置,研究硝化毛球和底沙对硝化细菌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装载硝化毛球、铺设底沙和只投加硝化细菌制剂的三个实验组对养殖水体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氨氮、亚硝氮等指标均低于空白组。其中装载硝化毛球的实验组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可在短时间大量生长繁殖,形成优势,使养殖池氨氮、亚硝酸盐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铺设底沙的实验组对硝化细菌净化水质效果影响不大。装载硝化毛球的实验组,水质最清澈,无异味,养殖池底部无残渣碎屑,青虾生长状况良好,增重最多。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长江口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了海洋反硝化细菌,模拟了该细菌对不同浓度水平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海洋反硝化细菌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硝酸盐氮,在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mg/L,1d内硝酸盐氮去除率就达到了70%;在100mg/L硝酸盐氮模拟试验中,约在一周内能将90%硝酸盐氮去除。试验证实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水体中硝酸盐氮浓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一旦生物修复过程完成,反硝化细菌就会大量死亡,水体重新恢复到清澈透明状况。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制剂、中药在南美白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材料1.试验使用药物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化细菌、放线菌、乳酸杆菌、假单胞菌、酵母菌等既能调解水质又能内服的有益菌群;使用前用池水溶解,在充气状态下浸泡4小时后稀释均匀泼洒。中药制剂:采用萃取工艺加工制成,具有药效强、水溶性好、溶解速度快等特点;内含大青叶、火炭母、辣蓼、板蓝根、山豆根、紫草、连翘、茵陈、鱼腥草、甘草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抗生素及其它:土霉素、青霉素、漂白粉、复合VC、复合VB。  相似文献   

15.
硝化细菌对淡水水族箱水质及养殖观赏鱼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设立硝化细菌、水生观赏植物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对降低淡水水族箱中COD、NH4^ -N、NO^2 -N效果显。有利于提高蓝毛足鲈等的相对生长率,对孔雀鱼、七彩神仙鱼增色有益。实验中还发现硝化细菌有明显预防细菌性肠炎病发生的作用。硝化细菌在淡水水族箱中固着种群稳定需要25—28天,在施用硝化细菌3—4周后水体COD、NH4^ -N、NO^2 -N达到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水质改良生物制剂主要是水剂的EM、光合细菌,粉剂的以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为主。而以有益浮游单细胞藻类和有益菌株经超浓缩后,再经固定化技术制备成悬浮型生物水质改良制剂尚属罕见。“富藻”这一产品有着相当重要的特点:第一,其中的藻、菌是以共生体的形式存在的。“藻菌共生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要明显高于单藻、单菌甚至是高于藻、菌的任意结合;第二,它可以给养殖水体提供优质的藻、菌种,由于产品采用的是固定化技术,藻、菌的繁殖速度相当快,以至于加快平衡藻、菌相,  相似文献   

17.
<正>养殖池塘底泥是由残剩饵料、粪便、生物尸体及各种有机碎屑、各种无机盐、泥土沉积物等组成,因此,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无机氮、磷、硫、钾、钙等成分。活菌在底质中生发的过程即是将底泥转化利用的过程,是将底泥中的废物转化为水体营养的过程。因此,底改产品的成分也以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氨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由水体的氮循环过程阐述r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成因及危害,简单介绍了利用生物控制水体氨氮方法,并提出了菌藻联合调控新技术。1水体的氮素循环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自然水体中的氮来自水生动植物尸体及排泄物的积累及腐败,含氮有机化合物通过营腐生细菌分解成氨氮、硫化氧等小分子无机物,然后由各种自养型微生物主要为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3种氮素一方面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另一方面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通过脱氮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逸出水体,大气中的氮被固氮菌利用重新回到水体。  相似文献   

19.
<正>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②当养殖水体中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③鱼类可通  相似文献   

20.
<正>近来我国各地区持续高温,还伴有雷阵雨。且正逢养殖品种生长的重要阶段,养殖户要特别注意观察水体的情况,在没有坏水之前做好预防措施保护水体,在水体一旦发生变化之后要果断采取措施改水调水。下面介绍"中水"几种重要的调水护水产品,供养殖户参考。一、EM菌粉剂EM菌粉剂主要成分为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EM菌进入水体后,其群体作用能抑制病原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