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好斗性是一种适应性行为特征,对于配偶、食物和领地的竞争以及社群等级的建立非常重要。其中社群等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生理状况,也避免了过度的好斗行为带来的相应伤害,所以好斗性也是一种处于稳定性选择的特征。在遗传学上,好斗性作为一种数量性状,在包括人在内的各种动物中均表现出了较高的遗传率。但是好斗行为的表现却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有必要将人类和不同物种的好斗性研究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释动物好斗性复杂的分子调控机制。本文介绍了鱼类好斗性的判别方法,并综述了与鱼类好斗性相关的分子通路及基因类别的研究概况,内容包括5-羟色胺通路、多巴胺通路、组胺通路、生长激素抑制素通路、一氧化氮通路、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通路、下丘脑-垂体-肾间轴通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通路和其他相关基因,以期为深入研究鱼类好斗性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文章主要介绍鱼类行为变化机理和鱼类的取食行为、占巢行为、索饵行为、防御行为、社会学习行为、护幼行为、集群行为、生殖行为、惧光行为、游泳行为、洄游行为、攻击行为、自残行为、亲代抚育行为和趋性行为等十五种常见的行为。随着有关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发展,鱼类行为的研究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所谓鱼类行为就是鱼类进行的各项运动,是指鱼类对外界和内部环境变化的外在反应,包括  相似文献   

3.
鱼类行为学一般从鱼类的定向、信号系统、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高级神经作用以及复杂的行动方式等物种的特性出发,研究各种鱼类的适应性、鱼类及其特性间的生态关系以及鱼类行为各种适应性的机制.鱼类行为学不仅要研究个体鱼的行为,还要研究鱼群的行为.本文从鱼类的嗅觉、味觉、趋光性、趋音性、趋电性和洄游的行为等方面较为详细的阐述关于鱼类行为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嗅觉是鱼类重要的感觉之一,鱼类可通过嗅觉感知环境中的刺激物而获得环境信息,在其行为生态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质污染,鱼类嗅觉行为生态也备受关注。对鱼类嗅觉器官结构、嗅觉差异、嗅觉定向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鱼类种间、种内个体识别,摄食,生殖,洄游,领地防御等行为生态中嗅觉的作用和机制。总结鱼类嗅觉行为生态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对水产养殖业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化学感觉和机械感觉与鱼类摄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摄食行为是多种感觉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不同生态习性的鱼类在摄食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是不同的。对于底层活动、夜间活动、深水活动的鱼类,由于生存环境光线较弱,非视觉器官,如化学感觉器官、电觉器官和侧线机械感觉器官等在摄食行为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化学感觉和机械感觉与鱼类摄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嗅觉化学感觉和侧线机械感觉在鱼类捕食行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鱼类行为与水体环境密切相关,是鱼类生活状况的直接体现,可以通过分析鱼类行为进行更为精准的养殖管理和操作。计算机视觉技术为鱼类行为识别和量化提供了一种非入侵式且稳定性较好的方法,已逐渐广泛用于鱼类行为研究。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技术流程,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并对各个流程进行分类;综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鱼类游泳、摄食和体色变化等行为识别、量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鱼类行为识别、量化方面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水产养殖监测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光照是引起鱼类视觉系统反应的环境因子,不同生态类型的鱼类对光照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类型。本文阐述了光诱驱鱼的基本原理,从光照强度、光照颜色以及闪光3个因素探讨了光照对鱼类趋避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鱼类对光照产生趋避行为的原因,提出了光在鱼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声音导鱼技术对保护鱼类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深远意义,其研究重点是声音如何让鱼类产生趋避行为及如何准确的让鱼类产生趋或者避的行为。从生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对声音导鱼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声音导鱼的关键技术,包括鱼类趋避行为对声音的响应关系、鱼类声域的确定、鱼类声音信号的采集、鱼类声波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以及实际声场中声波的叠加技术等,并根据声音对鱼类诱驱作用的原理建立了一个声音导鱼的大坝模型,分析了大坝实现声音诱驱鱼的关键要素;展望了声音导鱼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育肥猪生长发育不良临床较为常见,可导致猪生长发育缓慢,料肉比升高,经济报酬下降等;造成本病的病因主要有营养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因素以及社群行为影响等;临床必须把好饲料关,防止饲料供应不足或营养失衡,加强猪场细节化管理,做好疾病的预防,尽最大努力将社群行为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0.
<正>用于鱼类室内三维跟踪的红外反射系统很多鱼类养殖设施已装备了由人工操纵的摄像系统,用于鱼类行为监测。例如,鱼一旦吃饱就关停的投饲系统,或监测由水质恶劣或疾病导致的鱼类行为异常。本研究展示的用于室内跟踪鱼类的三维红外反射(IREF)系统可让鱼类行为的监测自动化,其因省去了人工连续监控的需求而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通过剔除人为主观因素而提高了鱼类行为分析的准确性。该系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岩礁鱼类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岩礁鱼类及其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资源量锐减,栖息地退化。为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面临的重重压力,以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基础措施的海洋牧场建设成为世界沿海国家的战略性选择。开展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解析生物对鱼礁结构物和人工生境的响应行为及人工环境对岩礁鱼类行为的影响,对优化水生生物放流策略、提高增殖物种成活率、养护生物资源、科学开展人工鱼礁工程建设和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岩礁鱼类在栖息地选择、索饵、繁殖、集群、领域、防御等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梳理了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就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更高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气泡幕对鱼群有引诱、驱赶和阻拦作用,而气泡幕的这种作用是在鱼类的视觉、听觉、地震感觉和触觉的协同下完成的。本文介绍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中的应用,分析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控制方面的原理和作用,阐述了其在渔业捕捞、建设海洋牧场和减少港口噪音中的潜能和优势,以及使用与气泡幕相关的设备提高渔业高效节能和保护环境友好,并提出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控制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苏联进行鱼类行为研究在某些传统的鱼类学学科中具有显著地位。这些研究结果是建立合理利用与保护鱼类资源的基本理论原理。行为研究对象是鱼类外部活动复杂动力学系统,鱼类这种系统依照本身生物学本质在下面两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其次是在许多情况下决定了鱼类对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的适应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仔稚鱼摄食行为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稚鱼摄食行为是仔稚鱼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重要事件之一。有关仔稚鱼摄食的形态、生态、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是鱼类自然资源保护和增殖、种群数量变动和养殖鱼类苗种培育技术、饵料研制和水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鱼类生态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国外利用这方面知识指导有关鱼类苗种培育,有效地推动了鱼类养殖业和大规模人工放流的发展。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进展,几乎所有的鱼类都可以通过人工繁殖获得鱼苗。研究材料的容易获得,以及苗种生产实践对相关理论的迫切要求,使得鱼类的早期摄食行为生态学研…  相似文献   

15.
石角水库位于广东省北江清远水利枢纽和飞来峡水利枢纽之间,是北江干流第一座梯级电站河道型水库。由于水坝阻隔及其他人类涉水活动影响,库区渔业资源呈严重衰竭趋势。为了解其鱼类资源现状,采用分裂波束渔探仪EY60(120 k Hz,200 W)于2015—2016年对库区鱼类资源及种群行为特征进行调查评估。结果显示,鱼类密度、鱼类行为及垂直分布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且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2015年12月、2016年3月和2016年6月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0.008±0.0125)ind/m3、(0.1601±0.1123)ind/m~3和(0.0405±0.0449)ind/m~3。不同季节鱼类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冬春季节(12月、3月)鱼类主要集中于库首区域,夏季(6月)库尾为高密度区域。从垂直分布来看,鱼类主要分布于4~12 m水层,且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季节鱼类洄游行为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夏季鱼类主要从库首向库尾水平洄游,垂直方向为向下洄游,而冬季则相反。本研究初步探明石角水库鱼类资源分布及其行为特征,也表明声学方法在研究较大空间尺度鱼类行为方面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北江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噪声会对鱼类行为和生理造成各种负面影响,研究噪声的影响在鱼类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噪声对鱼类听力、信息掩蔽、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的研究在实验声场场景、声波粒子运动、实验设置形式和试验周期监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的研究缺陷,提出了模拟真实声场场景、探测声波粒子运动对鱼类的影响、开展多样化形式的噪声暴露实验并进行周期性监测等建议,为噪声对鱼类影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鱼类对高密度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单位水体中,鱼类个体数量增加对鱼体本身是一种胁迫,并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和行为的适应变化。作者根据有关资料,认为鱼类对胁迫的适应反应从神经内分泌活动变化开始,使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升高,加强了糖异生作用,显示出低血糖和抗病能力降低。高密度对鱼类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相互间争斗行为频率下降。生理功能的调节需消耗大量能量,因而影响了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养殖池底层鱼类电脉冲捕捞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明昌  徐皓 《南方水产》2011,7(3):62-67
为了减轻土池养殖底层鱼类的捕捞劳动强度,提高捕捞效率,研制了具有脉冲宽度和脉冲频率可调、工作状态指示、报警等功能,以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助渔仪器。文章主要介绍鱼类电行为特性、水中脉冲放电产生的电场对鱼类行为作用的机理、系统电气性能参数和系统功能的确定、硬件实施及效果等。  相似文献   

19.
张东  王莉平 《中国水产科学》2021,28(10):1346-1358
个性是指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的持续一致的行为差异, 普遍存在于动物界中。在种或种群水平, 个性表现为行为集, 即相关联行为的集合, 在行为集内, 每个个体有其行为类型。个性包含 5 个个性轴: (1)害羞-大胆性; (2)探索-回避性; (3)活动性; (4)攻击性; (5)社交性。个性影响着鱼类的行为表现, 从而影响鱼类的生命过程和产出, 对鱼类自身福利, 水产增、养殖, 渔业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鱼类个性的研究进展和鱼类个性的在水产增养殖、捕捞、渔业资源管理及保护以及物种入侵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旨在为鱼类个性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鱼类洄游中的能量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毅平 《水产科学》2012,31(6):375-381
1鱼类洄游的定义和分类洄游是部分鱼类生活史中的重要行为之一,通常指鱼类在育幼场、觅食场和产卵场之间主动、定向和周期性的迁移[1]。按已有的定义,洄游应当是持续的定向运动[2],因此McCormick等[3]提出,多数鱼类的洄游实际应为"移动"。洄游对鱼类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