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长丰鲢系1987年从长江鲢性成熟个体中,选择个体大、体型好的雌鱼为母本,用遗传灭活的鲤精子做激活源,采用极体雌核发育方法,经连续两代异源雌核发育、两代群体选育,获得的选育鲢F4。2009年12月22日我们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1龄长丰鲢200尾,作为后备亲本,经过3年精心培育,2011年有部分亲鱼成熟进行了人工繁殖,今年全部亲鱼进行了繁殖。现将长丰鲢亲本培育及人工繁殖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雌核发育鲢生长、体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进行了雌核发育鲢两个品系间和雌核发育链与其半同胞鲢及普通鲢的生长对比 ,并与标准鲢(李思发等 1998)进行了生长、体型比较。结果表明 ,雌核发育鲢比半同胞鲢体长增长快 13 3% ,体重增长快5 1% ,差异十分显著 ;雌核组比普通鲢组体长增长快 3 7%~ 2 5 3% ,体重增长快 6 7%~ 90 1% ,雌核发育鲢品系间也存在明显的生长差异 ,本试验中雌核发育Ⅱ系 (GyS2 Ⅱ )比Ⅰ系 (GyS2 Ⅰ )体长增长快 8 6 % ,体重增长快 2 8%。在相同体长条件下 ,雌核发育鲢比标准鲢体重大 10 6 %~ 31 9% ,平均大 15 6 % ,雌核发育鲢具有背高、尾短、头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长丰鲢是长江水产研究所从长江野生鲢性成熟个体中选育个体大、体质健壮的雌性鱼为母本,用遗传灭活的鲤精子做激活源,采用极体雌核发育方法经连续2代异源雌核发育和2代生长性状为主要指标的群体选育后获得的品种。该品种生长速度快、体型较高且整齐、遗传纯度高,适合在全国淡水水域中养殖。2012年5月,在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和长江水产研究所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长丰鲢苗种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4.
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2微卫星DNA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7对鲢微卫星引物,以野生鲢、养殖鲢、雄鲤作对照对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2及其亲本进行了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2、养殖鲢和野生鲢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1~4.0;平均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2762~0.9588;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2774~0.736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500~1.2258,人工雌核鲢近交F2为0.4500,显著低于养殖鲢(1.0273)和野生鲢(1.2258),揭示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2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纯合度较高。从遗传距离来看,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2与对照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都要大于野生鲢与养殖鲢群体之间遗传距离,表明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2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5.
雌核发育鲢RAPD指纹和蛋白质电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23个随机引物对雌核发育鲢子一代(普通鲢作对照)进行了RAPD—PCR反应,在23个引物中除一个引物无扩增产物外,其它均可得到1~10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538条带。其中7个引物产生多态现象,占总引物的314%。多态座位达1368%。用Shannon指数对RAPD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Ho)分析,得出所研究样本的Ho为0175。用血清酯酶和血清蛋白电泳作对比时没有发现在蛋白质水平的多态现象,说明RAPD技术是一种比较灵敏实用的DNA多态检测方法。以RAPD所得数据进行了雌核发育鲢子代和普通鲢个体间的遗传相似性与遗传距离分析,为鲢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两个人工雌核发育系鲢近交F1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蓉 《水产学报》2005,29(2):154-160
采用RAPD技术对两个人工雌核发育系鲢近交F1遗传距离、遗传相似度及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普通鲢和鲤作对照。结果表明:GSCⅠ、Ⅱ系近交F1系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722、0.9807,高于对照鲢和鲤的0.9546、0.8727;两系近交F1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629、0.0529,低于对照鲢和鲤的0.1018和0.2132,表明GSCⅠ、Ⅱ系系内近交的F1保持了较高的纯度。LIPGMA和NJ系统树清晰反映了两个系近交F1与对照组个体问的相互关系。26个随机引物的RAPD扩增结果显示,5个引物OPG04、OPG17、OPP01、OPM11、OPM16可以扩增出区分两个系近交F1的特异标志带。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平平板电泳法研究了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1Ⅰ系、Ⅱ系、野生鲢、养殖鲢和雄鲤的肝、肾、心、眼和肌肉5种组织的酯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比较发现:(1)雌核发育鲢近交F1Ⅰ系、Ⅱ系和野生鲢的同工酶谱基本一致,雄鲤明显区别于鲢;(2)从酯酶图谱可发现,雌核发育近交鲢F1Ⅱ系的群体内有多态现象,肝、肾、肌肉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0·6000、0·3333、0·5000,遗传杂合度分别为0·7485、0·6622、0·1139;(3)肝脏的乳酸脱氢酶中出现C带,且C带表现出多态性;(4)没有发现能区别鲢各群体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
采用筛选获得的5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A和家系B、有丝分裂雌核发育家系A和家系B各30个个体、双亲及对照组4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并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后代的纯合性进行了比较。电泳结果表明,5对微卫星引物在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个体中均能稳定重复地扩增出相应的序列;各雌核发育家系中均有部分个体出现父本基因,表明精子遗传物质失活不彻底,雌核发育组中存在正常受精个体;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所有检测位点全部纯合,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在部分位点纯合,但未发现在所有位点全部纯合的个体,在CFMSP007、CFMSP075、CFMSM009、CFMSM014和CFMSM020位点,杂合子比例分别为0.3400、0.3611、0.4884、0.4750和0.7500,平均杂合子比例为0.4829。研究结果显示,栉孔扇贝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均为纯合子,如精子的灭活率达到100%,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一代即可实现纯合,如再进行一次减数雌核发育即可建立纯系;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由于具有较高的重组率,其与母本的遗传同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牙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同一尾牙鲆亲鱼的同一批卵子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同时用牙鲆精子做人工授精制备普通二倍体,作为对照组。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普通二倍体和两种雌核发育二倍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母本基因型在8个位点为杂合,2个位点为纯合。普通二倍体有6种基因型,等位基因均来自父母本的随机结合,类型丰富;母本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452 8和0.560 3,接近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相似度。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有3种基因型,除在1个位点出现异于母本的纯合基因型外,其他所有位点的基因型与母本完全一致;母本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76 6和0.959 5,接近近交系的遗传相似度。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有2种基因型,且全部为纯合型;母本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06 2和0.742 5,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全部为纯合个体。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具有高度的遗传相似性,适于固定母本性状;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纯合度高,适于作为制备克隆的亲本;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遗传特性,均可作为特征不同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人工诱导湘云金鳙雌核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湘云金鳙的卵子经适宜UV剂量灭活处理的异源四倍体鲫鲤精子激活后,在4~6℃下冷休克11~13 min,抑制第二极体排出和第一次卵裂使染色体加倍,成功获得了极体雌核发育(meiG)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mitG)湘云金鳙二倍体个体.结果发现,用异源四倍体鲫鲤精子诱导获得meiG、mitG成活率可达到19.4%±2.3%和7.3%±1.9%.运用形态学测量、染色体计数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meiG、mitG)进行了分析,其染色体数目为48;微卫星分析表明,雌核发育二倍体基因组完全来自于母本,没有受到父本染色体的污染,证实其为雌核发育二倍体.对雌核发育湘云金鳙性腺发育进行连续跟踪观察,所有雌核发育个体全为雌性,其中89%的个体的卵巢发育正常,为证明其雌性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X提供了证据.此外,雌核发育湘云金鳙F1的体色较普通湘云金鳙的体色偏红.雌核发育湘云金鳙的获得对其体色的稳定、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和性别决定的研究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鲤和牙鲆的两种雌核发育子代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效文 《水产学报》2008,32(4):545-551
研究调查了鲤和牙鲆经两种雌核发育操作获得的子代的基因型纯合情况.结果显示,多数子代在母本杂合基因座上的纯合速率并不快,如鲤抑制第一次卵裂的44尾子代平均纯合化程度为30.2%,纯合化程度最高的个体为53.3%,纯合化程度最低的仅有13.3%,没有得到纯合个体;牙鲆抑制第一次卵裂22个子代中有3个纯合个体;而抑制第二极体的牙鲆4个家系中纯合化最高的个体是C家系的第18号子代为56%,平均纯合度为19%,14个子代的纯合化速率为零.结合鲤抑制第二极体和牙鲆抑制第一次卵裂的实验结果对两种雌核发育产生的纯化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针对育种过程中的雌核发育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为拓展本地区的养殖种类范围,河北省廊坊地区引入异育银鲫"中科3号"、长丰鲢淡水养殖新品种,开展试验性养殖,试验的养殖模式为主养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搭配品种为草鱼、青鱼,长丰鲢。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长丰鲢在廊坊地区进行移植驯化,拓展了本地区的养殖种类范围。通过试验,该鱼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饲养成本低。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培育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长丰鲢是长江水产研究所采用人工雌核发育、分子标记辅  相似文献   

13.
鳙,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铸鱼;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亦食一些藻类和人工配合饲料;生长迅速,3龄鱼可达4—5kg,最大个体可达40kg;疾病少,易饲养,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四大家鱼”之一,为我国重要经济鱼类;现在市场价格看好,单价基本与草鱼持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线辐射遗传失活精子诱导虹鳟雌核发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利用紫外线辐射遗传失活精子,热休克诱导虹鳟雌核发育,确定了最佳诱导参数。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照射80 s、卵受精后40 min在26℃水浴下持续处理15 min,雌核发育率最高,育成率为21.35%。利用白化体虹鳟品系金黄体色的显性性状作为鉴定雌核发育个体的依据,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长丰鲢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采用人工雌核发育、混合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养殖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0),也是我国"四大家鱼"的首个新品种。与普通鲢相比,它具有生长快、出肉率高、体形好、耐低氧、适应性强、遗传性状稳定等优良性状与特点,适合在全国可控的淡水水域中增养殖。  相似文献   

16.
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后代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精子激活栉孔扇贝卵子,6-DMAP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在11对栉孔扇贝和10对长牡蛎微卫星引物中共筛选出3对引物,可以同时在长牡蛎和栉孔扇贝基因组中获得稳定性,多态性较好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其中2对引物为栉孔扇贝引物。利用筛选出的3对通用微卫星引物对雌核发育后代进行检验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雌核发育个体基因完全来自于母本,后代中没有父本基因的表达;部分雌核发育后代在3个座位上发生了纯合,部分个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基因重组,3个座位上的重组率分别为40%、55%和35%。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利用遗传失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是可行的,只进行一次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只能获得部分后代个体的基因纯合,但后代与母本具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条件及其效果,用紫外线照射灭活大黄鱼精子的遗传物质,静水压休克抑制第一次卵裂,培育出2个同质雌核发育家系(GF1和GF2),并借助微卫星标记进行鉴定,研究了10个母本中杂合的位点在2个家系中的传递和分离。结果显示,GF1和GF2孵出的仔鱼中分别有40.0%和17.1%形态正常个体,GF1检测8个位点30个个体均表现出雌核发育双单倍体(GDH)的特征,有20种基因型;GF2检测4个位点30个个体中,27个为GDH,2个含有父本基因,余下1个个体扩增条带既不同于母本也不同于父本,遗传本质不明。可见,所采用方法可以诱导出同质雌核发育大黄鱼。10个标记中除了LYC0026和LYC0053标记在GF2中偏离了1∶1(P<0.05),其余标记在GDH中的分离均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预期比值。研究还发现LYC0002和LYC0014的分离模式完全相同。首次报道了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在GDH中的传递与分离,为大黄鱼纯系培育及利用GDH与纯系进行基因组作图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牙鲆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一种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其雌性生长速度显著快于雄性。因此,生产全雌牙鲆对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雌核发育是一种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在这种生殖方式中,灭活的精子进入卵子,激活胚胎发育,但精核不与卵核融合形成合子,所以雌核发育的个体只具有母本的遗传信息。目前,牙鲆已成为雌核发育技术应用于产业的代表性鱼类。本文对牙鲆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牙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诱导方法,以及雌核发育技术在性别控制、克隆制备等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作者提出"雌核发育育种体系"构想,并对其在鱼类育种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人工雌核发育及其在遗传学和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楼允东 《水产学报》1986,10(1):110-123
精子染色体的失活(用辐射或化学物处理)与细胞分裂的抑制(用冷休克、热休克或水静压法)的染色体组控制技术,能够容易地应用于鱼类而产生正常的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在雌性配子同型(XX)的鱼类中,雌核发育个体具有其母亲的全部染色体且应该全部是雌性。局部自交,即杂合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可以通过保留卵子第二极体的处理产生之完全纯合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则可以用阻止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方法产生。雌核发育对基因作图与纯合自交系的快速建立是有用的。这些自交系可用于遗传学与选择育种的研究。尽管雌核发育可以被用来产生单性种群,但由于后裔中自交衰退的存在,因此它可能不是种群控制的最好方法。目前,雄核发育还没有被广泛地应用于鱼类,但对自交系的产生来说,作为雌核发育的一个补充方法同样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20.
对86尾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分布和长度进行了比较分析。肌间骨数目为100~136,平均数为121。依据肌间骨的数目分四区间,100~109、110~119、120~129和≥130,其中肌间骨数目在100~109的个体数占到雌核发育群体的10.5%,明显多于正常团头鲂群体肌间骨数目为100~109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3.3%)。躯干轴下肌的肌间骨数目显著少于其他部位(P0.05),尾部轴上肌和尾部轴下肌的肌间骨数目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雌核发育群体100~109组合个体的肌间骨数目减少涉及到躯干部轴上肌和轴下肌以及尾部轴上肌和轴下肌4个部位的减少。雌核发育群体肌间骨数目的减少为团头鲂的良种选育提供了选育方向和基础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