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澳杜湖杂交绵羊生长发育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澳杜湖杂交绵羊生长发育情况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采用常规测定、显微测定和全自动血液生理生化分析仪分析等方法,分别测定了不同年龄羊的体重、体尺、羊毛品质(包括净毛率和不同部位的羊毛的细度、有髓毛和无髓毛占比、自然和伸直长度)等指标和成年羊血液26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澳杜湖杂交绵羊早期生长速度快,初生阶段公母羊体斜长差异显著(P0.05),成年时期公母羊体重差异显著(P0.05),成年公羊平均体重为87.4 kg,成年母羊平均体重为78.7 kg,在其余各生长阶段内,公母羊之间体重及体尺差异不显著(P0.05)。该杂交羊毛平均净毛率在60%以上,平均自然长度为(3.05±1.50)mm,伸直长度为(4.60±2.62)mm,细度较为适中(33.60±1.97)μm。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值在公母羊之间比较、以及同国内绵羊参考值相比较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白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和红细胞压积高于国内绵羊参考值;中间细胞比率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国内绵羊参考值;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和血小板体积均在国内绵羊参考值范围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固醇和血糖含量高于国内绵羊参考值;肌酐、尿素氮和总蛋白含量低于国内绵羊参考值;白蛋白含量在国内绵羊参考值范围内;公母羊之间比较,淋巴细胞比率和血小板压积差异显著(P0.05),粒细胞、粒细胞比率和血小板总数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测定结果表明,澳杜湖杂交绵羊在生长发育性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测定的羊毛品质和血液生理生化等相关指标,均为该品种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对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检测仪器对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体重约200 g,雌雄各半,屏障环境饲养,试验前禁食12 h,麻醉后采血,分别用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0项血液生理指标。结果:两种仪器分别检测的SD大鼠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血红蛋白浓度、嗜中性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检测仪器对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检测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引入河南省内白杜泊羊和白萨福克羊两个绵羊品种的生理机能特性及其在当地的适应性,利用全自动血液生理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了冬季和春季两个绵羊品种的1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不同季节两品种绵羊组内和组间血液生理生化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两绵羊品种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春季,且杜泊羊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萨福克羊,同品种公母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杜泊羊与萨福克羊血红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冬季两品种绵羊红细胞总数均低于春季,且两个季节杜泊羊红细胞总数均低于萨福克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品种绵羊冬季血糖含量均高于春季,杜泊羊血糖含量在不同季节内均高于萨福克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品种绵羊总胆红素、淀粉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不同季节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冬季绵羊血液磷含量高于春季,杜泊羊钠离子浓度低于萨福克羊,且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项指标不同季节种间基本无差异。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及国内其他绵羊品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4月龄广东西藏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特性,试验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对38头广东西藏小型猪(♂20、♀18)血液中24项生理指标和18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月龄广东西藏小型猪雌性与雄性的生理指标比较,血小板总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压积差异极显著(P0.01),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显著(P0.05);雌性与雄性的生化指标比较,肌酐和磷等指标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胆固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性别对西藏小型猪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有影响,对其他大多数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捕捉成年野生东北松鼠30只,采集心脏血液,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23项血液指标和18项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雌性松鼠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Y)、血小板数目(PL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血糖(GLU)浓度以及血钙(Ca)含量显著高于雄性(P<0.05);而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低于雄性(P<0.05);并建立了松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松鼠的生理状态、繁殖特性、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可以为动物的饲养繁殖及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空腹采集上海动物园圈养健康环尾狐猴(Lemur catta)的血液样本,分别用人工镜检法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7项血液生理参数,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这些常规指标的变动范围和最佳的检测方法,以实现对环尾狐猴血常规的快速准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检验方法获得的结果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计数(r=0.971)、单核细胞比率(r=0.887)、淋巴细胞比率(r=0.967)、中性粒细胞比率(r=0.879)应用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相关性较好;红细胞计数(r=0.493)、嗜酸性粒细胞比率(r=0.256)的相关系数都较低,且P值接近或大于0.05,呈弱相关或极弱相关。针对环尾狐猴的血液生理指标检测,仪器检验在某些方面具有稳定、快速的特点,但考虑野生动物细胞的特殊性,应与人工镜检结合,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补充完善凉山黄牛的种质资源特性,建立凉山黄牛血液生理生化参考值,特开展凉山黄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以期为凉山黄牛的疾病诊断、饲养管理、品种选育等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采集3~4岁凉山黄牛公牛、母牛各29头静脉血液,检测2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凉山黄牛血液中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血小板数目、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球蛋白、钙、钠、钾、氯、磷等指标在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牛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均显著高于母牛(P0.05),肌酐含量极显著高于母牛(P0.01);母牛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公牛(P0.05)。凉山黄牛2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基本在我国地方牛种正常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广州地区藏鸡与五黑鸡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并进行比较分析,采集藏鸡与五黑鸡的血液样品,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和爱德士血液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其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藏鸡的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五黑鸡(P 0.01或P 0.05),而藏鸡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极显著低于五黑鸡(P0.01);藏鸡的碱性磷酸酶(ALT)谷丙转氨酶(AMYL)均显著低于五黑鸡(P0.05),而藏鸡的GLU极显著高于五黑鸡(P0.01);两个品种间其他生理和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获得了广州地区藏鸡和五黑鸡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同时藏鸡在广州地区经过人工驯化饲养后较好地适应了亚热带气候,其大部分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与五黑鸡的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的健康养殖、良种选育及养殖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测定、计算了4龄中华草龟和中华花龟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等4项血液生理指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转氨酶比,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等14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血液生理指标中,中华草龟红细胞数显著高于中华花龟(P0.05),中华花龟白细胞数显著高于中华草龟(P0.05),两种龟的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中,中华花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中华草龟(P0.05),中华草龟的总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中华花龟(P0.05),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中华草龟和中华花龟因品种的不同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宇 《野生动物》2014,(1):66-68
本研究测定了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饲养的非洲白犀牛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宽度标准差、血小板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粒细胞百分比、大血小板百分比、血小板比积、血小板分布宽度。通过比较分析,雌、雄犀牛在红细胞数、大血小板百分比差异性显著(O.01〈P〈0.05)。其他雌、雄犀牛各项参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雄性白犀牛与公乌蒙马相比,二者的血红蛋白差异性不显著。雌性白犀牛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与母乌蒙马的红细胞数差异性不显著。雌、雄白犀牛与安西牛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差异性不显著。因此,在诊断白犀牛血液常规指标时可参考乌蒙马和安西牛相关血液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和陶寒杂交羊(无角陶赛特作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的杂交F1代)为研究对象,每个群体选择3只3月龄去势公羔,集中饲喂至12月龄,对其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陶寒杂交羊的白蛋白(ALB)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P<0.05),但葡萄糖(GLU)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高于二者(P<0.05);陶寒杂交羊的熟肉率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P<0.05),但剪切力高于二者(P<0.05);蒙古羊的大理石纹高于兰州大尾羊和陶寒杂交羊(P<0.05);兰州大尾羊的眼肌面积高于蒙古羊和陶寒杂交羊(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兰州大尾羊的GLU含量与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陶寒杂交羊的GLU含量与pH45min呈显著负相关(P<0.05),LDL含量与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文研究表明,兰州大尾羊具有很大的产肉力优势,蒙古羊肉质口感好,两者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能力较强,从而有助于这2个品种形成较强生活力和耐寒耐旱的生物学特性;陶寒杂交羊的肌肉嫩度小,但对脂肪沉积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睾丸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动物的可能性,将携带有徐淮山羊过氧化氢酶体激活增殖受体γ(PPARγ)和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重组载体经脂质体包裹后,将线性化的重组质粒pEGFP-PPARγ通过随机打点注射入性成熟的湖羊睾丸内,采用常规PCR、基因组DNA点杂交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外源PPARγ基因在湖羊体内稳定整合的能力,并检测F1代阳性个体屠宰性能、肌内脂肪含量、器官重量及肉品质。F1代羔羊检测转基因羊阳性率为13.7%,证实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体内成功表达。阳性个体胴体重和屠宰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个体(P<0.01),阳性个体骨肉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个体(P<0.01);阳性个体背最长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个体(P<0.05),腰肌内脂肪含量与股二头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个体肺脏和小肠极显著大于对照组个体(P<0.01),阳性个体脾脏显著大于对照组个体(P<0.05),阳性个体心脏和肺脏显著小于对照组个体(P<0.05),肝脏、肾脏、胃、睾丸、皮、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个体股二头肌嫩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个体(P<0.05),pH、肉色、失水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犬埃立克体病急性期血液学变化,对6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的比格犬进行了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采集比格犬感染前后的血液样本,测定血常规及各项血生化指标,并对测定结果作统计学处理.血常规检测发现感染后RBC、WBC、HGB、HCT、PLT、MPV、LYM和MONO值极显著降低(P<0.01),RDW显著降低(P<0.05);血生化检测发现感染后ALT和AST极显著升高(P<0.01),ALB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我国犬埃立克体病急性期血液学变化较国外报道的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埃立克体中国病原株的致病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运输应激对伊犁马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6匹伊犁母马,进行400 km里程的运输,总运输时间为8 h,分别在运输0、4、8 h和落地12 h后,测定马血清急性期蛋白(APPs)、皮质醇(Cor)、热休克蛋白(HSPs)、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血液常规指标。结果显示,与运输0 h相比,运输8 h马触珠蛋白(HP)含量显著上升(P<0.05),运输4、8 h和落地12 h后马血清Cor含量均极显著上升(P<0.01);落地12 h后马血清HSP90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运输对马血清IFN-γ和TNF-α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运输4、8 h和落地12 h后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粒细胞(GRAN)和粒细胞比率(GRAN%)均显著上升(P<0.05),中间细胞比率(MID%)、中间细胞(MID)、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运输应激对马血清HP、Cor、HSP90浓度、血液RDW-SD、PDW、P-LCR、GRAN%、GRAN、MID%、MID和MCHC均产生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可用于评价马对运输应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试验探讨在不同精粗比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对滩羊增重、肉理化性能、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1组日粮精粗比为1.59,不添加中草药添加剂;试验2、3、4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1.59、2.31、0.98,且添加0.65%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增重、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3组增重和日增重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4组;饲喂中草药添加剂的试验2、3、4组IgA、IgG、IgM、WBC、LYM指标均高于不添加中草药添加剂的试验1组,且试验4组IgA、IgG、IgM、WBC、LYM均高于其他各组。试验90 d,试验4组与试验3组之间白细胞差异显著(P<0.05),试验30 d与试验90 d,试验3组淋巴细胞差异显著(P<0.05),试验4组淋巴细胞差异显著(P<0.05),中草药添加剂与合适的精粗比日粮可显著提高滩羊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水平;试验4组与试验3组间熟肉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3组与其他各组pH值差异显著(P<0.05),且在各组中最高。说明滩羊育肥期日粮中添加0.65%中草药添加剂精粗比为0.98对其增重、肉理化性能、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规模养殖户不同月龄陶寒F1和小尾寒羊羔羊进行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发育测定,陶寒F1平均初生体高比小尾寒羊提高14.49%(P<0.01)。4月龄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陶寒F1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9.26%、12.81%、10.68%、9.77%(P<0.01)。6月龄陶寒F1体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3.11%(P<0.01),体尺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平均日增重比小尾寒羊提高44.41%(P<0.01)。  相似文献   

17.
高温环境下湖羊直肠温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南方特色绵羊品种湖羊为研究对象,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连续监测10 d湖羊直肠温度变化,测定血常规指标,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湖羊在高温环境下血常规指标的差异;以湖羊高温环境下直肠温度的变化为基础,结合血常规指标,在湖羊群体内鉴别高温应激敏感和高温应激抗性湖羊个体。结果显示,湖羊最高直肠温度出现在环境温度最高的时段(11:00~15:00),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03:00左右,且以24 h为周期循环;平均最高直肠温度和最低直肠温度差在湖羊个体间差异显著(P<0.05);高温暴露后湖羊群体淋巴细胞(LYM)、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数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超出了绵羊正常参考值,且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上有一定的差异:母羊嗜碱性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高于公羊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1周岁湖羊淋巴细胞(P>0.05)、嗜碱性细胞计数(P<0.01)及百分比(P<0.05)均高于半岁湖羊;依据温度变化结合血常规指标变化在湖羊群体中鉴别了高温应激敏感和抗性的湖羊个体,在测试的母羊群体中高温应激敏感湖羊占35.3%,高温应激抗性湖羊占26.5%。肌酸激酶(CK)含量在高温应激敏感和抗性湖羊个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以上结果,高温环境下湖羊不同个体间直肠温度变化差异显著;从血常规指标来看,高温应激对母羊和1岁湖羊的影响比较大。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夏季高温应激对湖羊的影响及抗高温应激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补饲水平对高寒牧区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2月龄甘肃高山细毛后备母羊48只,随机分为补饲Ⅰ组(颗粒饲料)、Ⅱ组[玉米(Zea mays)和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Ⅲ组[玉米、苜蓿干草和燕麦(Avena sativa)干草]和对照组(不补饲),进行冬春季"放牧"+"补饲"试验,比较了后备母羊体重,剪毛量,毛纤维长度、细度、白度、强度和伸度等物理指标。结果表明,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试验羊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48.29%、133.09%、96.76%;剪毛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对照组均极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1),且自然长度Ⅰ组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伸直长度Ⅲ组极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1),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细度(直径)Ⅰ组最大,Ⅰ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Ⅱ组(P0.05);白度Ⅰ组最高,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强度和伸度补饲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强度Ⅰ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伸度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由此可见,补饲对体重、羊毛品质都有显著正向影响,高寒牧区冬春季节牧草营养缺乏,为了满足羊只营养需要,使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能在1.5岁进行配种繁殖,在冷季放牧的基础上补饲1号料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饲粮中燕麦干草含量对绵羊瘤胃液pH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燕麦干草含量对绵羊瘤胃液p H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9只体况和体重[(70.32±2.14)kg]相近、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德国美利奴与蒙古羊杂种公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各组分别采用全株玉米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1∶1)(混合组)、燕麦干草为粗饲料。饲粮精粗比34.50∶65.50。进行3期饲养试验,每期20 d,15 d预试期,5 d采样期。采集饲喂前(0 h)和饲喂后1、3、5和7 h的瘤胃液,测定p H,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微生物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全株玉米青贮组的瘤胃液p H在1、5 h均显著低于燕麦干草组(P0.05),在3 h极显著低于混合组(P0.01);2)混合组和燕麦干草组瘤胃液真菌的相对含量在0 h均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1),燕麦干草组在5 h真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3)混合组原虫的相对含量在1、5 h显著低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4)饲喂后5 h,混合组和燕麦干草组的纤维分解菌相对含量均较高,其中燕麦干草组黄色瘤胃球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1)。综上所述,在精粗比为34.50∶65.50的饲粮中采用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1∶1)的粗饲料,有利于维持绵羊瘤胃内环境的稳态及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功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30只(50±5)日龄、体重为(25±2)kg的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0.5%和1.0%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1)饲粮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其中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延胡索酸二钠未显著影响瘤胃液p H(P0.05),而显著降低了氨态氮浓度(P0.05);延胡索酸二钠极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乳酸浓度(P0.01);1.0%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小肠绒毛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5%组羔羊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肠绒毛高度分别显著增加了30.3%、30.6%、46.1%(P0.05);试验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0.5%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增加了58.6%;0.5%和1.0%组羔羊的瘤胃壁乳头高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9.84和156.74μm(P0.05);试验组瘤胃壁乳头密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了羔羊的生长性能,促进了早期断奶羔羊瘤胃及肠道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