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7周龄到20周龄 ,这个阶段是蛋鸡的育成期。蛋鸡育成期管理好坏 ,直接关系到蛋鸡群的高产性能。要提高育成蛋鸡的成活率和整齐度 ,实现高产 ,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抓好育雏到育成阶段的过渡抓好“脱温”过渡、“换料”过渡 ,是使雏鸡由育雏阶段向育成阶段过渡 ,减少应激反应 ,保证健康体质的重要一环。具体过渡办法 :一是“脱温”要逐步过渡。一般在4周龄后 ,如果昼夜温度在18℃以上 ,就可以脱温。但要从第一周开始每周降2℃ ,逐渐脱温 ,以防冷应激。如果室(舍)外气温还比较低 ,昼夜温差还比较大 ,就需要延长给温时间。脱温后…  相似文献   

2.
1重视雏鸡的饲养,加强育成期的管理许多养鸡户对育雏期都比较重视,往往忽视育成期的管理,而机械地以时间划分育雏期和育成期也是不科学的。一般8周龄未达标准体重的,可将育雏料喂到10周龄或在12周龄。采取延长光照时间以增加采食时间来保证体重达标。高峰期产蛋率的高度和持续时间、蛋重及饲料报酬是衡量蛋鸡饲养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期称重,提供充足有效的饲养空间、分群饲养等使鸡群的均匀度在10周龄时应达到75%,15周龄应达到80%,同时鸡群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异应不超过5%,18周龄必须达到标准体重。1…  相似文献   

3.
正肉种鸡育成期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出体质健壮,体尺和体重均匀度高,能按时开产的后备鸡群。育成期的均匀度、体尺控制、体重控制、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程度,因此,搞好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是种鸡生产中的关键。1育雏、育成前期(0~10周龄)1.1体重均匀度所谓的均匀度是指达到标准体重的群体占整个鸡群的百分数,它包括体重均匀度和体尺均匀度。体尺和体重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种鸡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1目标鸡的体质健康,体重达标,骨骼发育良好;鸡群体型发育良好,生长均匀,整齐度高;鸡群的体成熟和性成熟实现同步,适时开产。2转群三段制饲养法雏鸡于6-7周龄时转入育成鸡舍。两段制饲养法育成鸡于12-13周龄时转入成鸡舍。  相似文献   

5.
雏鸡从7周龄到18或20周龄这一阶段称为育成期。整齐度是育成期的关键指标,它包括体重、胫长、性成熟整齐度。一般所说的整齐度是指体重整齐度,它是指群体中体重超过或低于标准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所占的百分比。整齐度反映出整个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整齐度高说明鸡群生长发育一致,则鸡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且维持时间长,所以,提高育成鸡的整齐度很重要。要提高育成鸡的整齐度,须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个体体重管理期(0~3周) 育雏如育婴,0-3w雏鸡的生长发育决定了后期鸡群的体质,经验表明,雏鸡1~3w体重和后期体重增长的相关系数高达70%,  相似文献   

7.
蛋鸡生产中,养鸡生产者往往重视育雏期和产蛋期的管理,而忽视了育成期管理的重要性。因为育成期疾病相对较少,死淘率较低,常使生产者对育成期产生一种放心的错觉。事实并非如此,育成期的培育成功与否和产蛋阶段生产性能的发挥密切相关,即培育成功育成鸡在产蛋阶段将发挥出更好的生产性能。育成鸡培育成功的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其标准体况的整齐度,那么,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一、采用合理的换料方式育成料取代育雏料不要机械地以周龄为界限,要看鸡的胫长、体重是否达到了本品种标准。8周龄时,如果鸡的胫长整齐度达90%、体重…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蛋鸡生产操作中,要确保养鸡效益,必须按照鸡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特点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培育出合格的后备蛋鸡,充分发挥现代蛋鸡品种的生产性能。1 整齐度控制目标蛋鸡整齐度是指蛋鸡群内个体间生长发育的整齐程度,其主要指标包括体重、体尺及性成熟等。整齐度高低是衡量育雏期和育成期饲养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鸡群整齐度主要以体重作为控制的指标。随机抽取鸡群总数5%~10%的个体进行称重,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大家对蛋鸡前期管理越来越重视:感觉到没有一个好的“鸡体”,就无法充分发挥鸡种的优秀生产潜能。那么蛋鸡前期管理有什么新的观点呢? 一、育雏育成期管理对产蛋非常重要,特别是前5周体重可以说起决定性作用 1、从蛋鸡的生长速度可看出 雏鸡出生重约35克左右,到第2天即达45克,以后按下表的时间体重基本成倍增长,特别是到5周龄,体重已增加 10倍。 2、据荷兰国家机构对蛋鸡前期体重与实际生产性能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表明:5周龄时体重与72周产蛋潜能相关性为93%,死淘率的相关性为65%,而10周…  相似文献   

10.
蛋鸡的育成阶段为4~18周龄。此阶段的目的是培育出生长发育良好、达到一定体重标准、体质健全、体成熟与性成熟高度一致,均匀度在85%以上的健康鸡群。因此做好这一阶段饲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1做好由育雏期向育成期的过渡1.1调整鸡群,保持鸡群的均匀度淘汰一部分体重小、体格弱、残疾等不符合标准的鸡。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能表现良好的鸡群应保持育雏育成阶段性能良好,整个育雏育成阶段周增重曲线基本符合该品种的体重标准;种母鸡20周时应达到标准体重及与鸡群周龄相对应的丰满度和体况;种公母鸡保持良好的均匀度,育成后期鸡群变异系数低于10%,羽毛覆盖毫无问题;育雏育成阶段为鸡群将来的生产性能奠定了基础,没有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生产性能会大打折扣。要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2.
肉种鸡群生产性能持续性差的原因,主要有育雏条件差、饲养密度高、采食和饮水位置不够、早期限料不当、均匀度差、设备使用效率低、15~25周增重不当、过度刺激鸡群开产、未遵守加料先于产蛋的原则、通风差、累计营养不足、疾病因素等。生产性能表现良好的鸡群应保持育雏育成阶段性能良好,整个育雏育成阶段周增重的曲线基本符合该品种的体重标准,种母鸡20周时应达到标准体重及与鸡群周龄相对应的丰满度和体况。种公母鸡保持良好的均匀度,育成阶段末期鸡群变异系数低于10%,羽毛覆盖良好。  相似文献   

13.
韩牧 《中国家禽》2000,22(10):42-43
1现代蛋鸡生产阶段划分的新观念   过去人们习惯以鸡日龄为界限来划分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一般 0~ 6周龄为育雏期, 7~ 20周龄为育成期, 20周龄以后为产蛋期。现在则认为,应以鸡群的体重来划分各阶段,即体重达到某一阈值后 (依品种而异 )则转为下一个阶段,给予相应的饲粮和光照处理。如美国迪卡褐要求体重 650 g则为育成鸡、达 1 450 g为产蛋鸡,法国伊莎褐要求体重达 850 g为育成鸡、达 1 570 g为产蛋鸡。   以体重来划分阶段可能出现:①育雏期后延。现代蛋鸡的育雏期不止 6周,至少要有 8~ 10周,如迪卡褐至少要有 8周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肉种鸡笼养发展很快。但养鸡户普遍反映 ,笼养肉种鸡多晚产 ,有的推迟达 6周以上 ,并伴随产蛋率低 ,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为使肉种鸡准时开产 ,应采取如下措施。1 全程笼养 如果育雏、育成期平养 ,产蛋前转入产蛋舍 ,鸡群要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打破了生长发育的连续性 ,势必造成晚产。而采取全程笼养 ,则鸡群应激小 ,生长发育平稳 ,有利于适时开产。2 科学限饲 ,使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 缩短育雏料的饲喂时间 ,使 4周龄体重不超标 ,以培育出骨架适中的小母鸡。鸡群 1 2周龄后性发育加快 ,因此 ,1 2周龄时 ,体重一定要达标 ,同时…  相似文献   

15.
(一)做好育雏期工作,提高成活率育雏期除提高成活率外,还应注重前期高投入,确保在5周龄体重和胫长达标。(1)大体型麻鸡、黄鸡在雏鸡时喂配合饲料至少到42天,小体型黄鸡至少喂到60天,商品蛋鸡至少喂到8周龄。(2)减少密度,加强通风。(3)投资育雏设备,及时分群饲养。(二)抓好青年鸡的育成工作育成鸡饲养成功与否决定产蛋性能的高低。为此,首先做好称重管理,每周末务必称重,称重数量至少为60只。体重标准可参照各品种鸡管理指南。(1)根据称测体重大小选择育成料和决定日喂量。建议大体型麻鸡、黄鸡14周龄前使用前期育成料,15周龄后使用后期育成…  相似文献   

16.
蛋用鸡经雏鸡和育成鸡两个阶段的精心培育.一般于131日龄转群上笼并过渡到成鸡饲养阶段。上笼后为了减少饲料应激。可继续喂育成鸡料,经1周后改喂产蛋前期料。要求140日龄时光照这12.5小时,并于141日龄开始每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至每天光照达16小时。在正常情况下,母鸡于21周龄开始产蛋,产蛋率逐渐增高.当产蛋率达50%时,再改喂产蛋高峰料,于28~29周龄达产蛋高峰。优良品种产蛋高峰产蛋率可达92%~95%.持续5~6周后产蛋率以每周下降1%左右缓慢下降,产蛋白线、非常平缓,这是正常鸡群产蛋的规律。如果违反这个规律,达产蛋高…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能表现良好的鸡群应保持育雏育成阶段性能良好,整个育雏育成阶段周增重曲线基本符合该品种的体质量标准;种母鸡20w时应达到标准体质量及与鸡群周龄相对应的丰满度和体况;种公母鸡保持良好的均匀度,育成后期鸡群变异系数低于10%,羽毛覆盖毫无问题;育雏育成阶段为鸡群将来的生产性能奠定了基础,没有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生产性能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在蛋鸡的产蛋期,正确的用料措施既能使蛋鸡群发挥较高的生产水平,又能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适时换用产蛋期料 在一般情况下,当鸡群的整齐度较高、体重合乎标准要求时,鸡群可在适当的周龄开产,因此应在21周龄时由生长期料转换成产蛋期料,分4~5天逐渐过渡完成,若体重超标应推迟1周转用产蛋期料;若体重过轻,则应提早1周转用产蛋期料。  相似文献   

19.
1培育好雏鸡,使胫长和体重双达标在饲养上充分利用蛋鸡在育雏期和育成前期骨骼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努力使雏鸡8周龄时胫长和体重双达标,并特别关注骨骼(胫长)的增长,为促进体型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促进雏鸡体型发育,必须喂给高营养(高蛋白、高能量)的雏鸡饲料,只有在胫长达标后方能改换育成料。中型蛋鸡8周龄胫长为78~82mm,体重为600~700g。中型蛋鸡从4周龄开始每周称体重,检查体重增长情况,并及时调整饲养。2育成鸡的体重必须达标,并要求直线上升,育成后期应有一个较大的开产体重育成鸡中后期(12~…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说育雏阶段的关键在于控制舍温、保证饲料质量和雏鸡体质健壮,那么育成阶段的关键在于控制好体重(体成熟)和性成熟。1关注鸡群体成熟(1)体重是鸡群发挥良好生产性能的基础,是鸡群体成熟的重要依据,能够客观的反应鸡群的发育状况。如果鸡群体重达标整齐,骨骼发育良好,并且能够与性成熟同步,则鸡群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2)体重管理,随时关注鸡群体重增长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体成熟。体成熟判定以品种的标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