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正高产高效养殖池塘,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使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适合于鱼类的生长和鱼类天然饲料的繁殖。为此,高效养殖生产池塘必须要从彻底清淤消毒,改善养殖环境着手,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一、池塘淤泥的改良1.池塘整改消毒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发现,经过彻底清淤消毒的池塘,养殖鱼类发病率都较低,并且通过彻底清淤消毒,  相似文献   

2.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有的养殖者为了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往往会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鱼病,有的还利用抗生素促进鱼类生长与提高鱼类饲料的利用率。殊不知,  相似文献   

3.
淡水鱼生态养殖,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要从生产细节入手,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满足鱼类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采取科学的防病方法,实现鱼类安全健康生产。  相似文献   

4.
锦鲤夏花水泥池放养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遗传基因是影响其外部性状最主要的因素,但不同的环境条件与营养物质的差异也是制约其非遗  相似文献   

5.
鳜鱼是目前养殖较多的淡水名优鱼类之一,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市场售价高,一直为广大消费者及养殖经营者所推崇。但鳜鱼终生以活饵为食,尤其是网箱养殖时,如果供饵不及时、饵料量不足或饵料不适口,就会自相残食,或因饥饿而死。因此,网箱养殖鳜鱼时,必须有计划地生产供给各种不同规格的活饵料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持合适的放养密度,加强饵料鱼的管理及病害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现将相关养殖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膳食品质,鲈鱼、乌鳢、鳜鱼等几种肉食性鱼类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关注。目前,这几种经济鱼类正处在从传统池塘养殖向池塘工程化养殖和从饲喂冰鲜饵料向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已有研究总结了这几种主要淡水水产品的养殖现状及具体评价营养价值的指标,并对其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的营养价值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了综述。讨论总结后发现,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的鲈鱼、鳜鱼等经济鱼类营养价值特别是蛋白质品质低于投喂冰鲜饵料的。而池塘循环水养殖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对这几种肉食性鱼类营养价值的影响尚不明确。但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池塘循环水养殖能够有效改善水质,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害物质积累。所以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对这几种经济鱼类食用品质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主要淡水水产品在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营养价值形成机制进行综述,为推行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新型养殖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在山东半岛沿海刺参养殖池塘中,由于大型丝藻的大量繁殖导致刺参发生病害而出现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点篮子鱼是一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鱼类,可利用其解除大型丝藻对刺参造成的危害。生产实践中,常在刺参养殖池塘放养点篮子鱼、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进行生态养殖,以优化养殖环境,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养殖品种增产、增收的目的,现将该技术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福清现代农业示范园鱼类繁育基地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水质多参数实时并行数据采集与监测的需求,开发了一套多参数、多通道并行的水质监测仪,实现了水质数据查询、自动监测、密码修改、报警记录、数据记录、组件检测、传感器校准、恢复出厂设置等功能。该仪器投入使用后,运行稳定,人机界面友好,操作便捷,能够满足鱼类养殖水质多参数实时并行数据采集的要求,具有实时性、可靠性以及较高的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一、技术原理鱼菜共生技术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分泌物、饵料饲料残渣等废弃物转化为蔬菜喜好吸收利用的营养盐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对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吸收而净化水质,改良鱼类生长环境的循环利用模式。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水产品,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产品的获得几乎百分之百靠人工投喂饵料饲料换取。人工投喂饵料饲料量越大,水体内的鱼类废弃物会越多,造成水体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废弃物  相似文献   

10.
养殖水体中的pH值是衡量水质好与差的重要标志,适宜鱼类生长的pH值为7.5~8.6,pH值低于7或高于9是差水质,而当pH值低于5或高于9.5,鱼类就会死亡。在生产实践中,当水体中的pH值变低,小于7.5时,可向养殖池的水体中泼撒30毫克/  相似文献   

11.
苯并芘对鱼类免疫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并芘作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代表,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其主要毒性作用机制是经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代谢活化的产物7,8-二羟基-9,10-环氧苯并芘,这也是产生免疫毒性的关键物质。鱼类的免疫系统处于进化的特殊阶段,本研究以主要免疫因子为切入点,综述了苯并芘对鱼类免疫毒性的作用机制及途径。指出:环境中存在的其他有机污染物对鱼类免疫毒性的作用机理,并就鱼类养殖过程中为应对有机污染物及其他环境因子引起的免疫毒性所使用的免疫增强剂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 气候的变化对养猪生产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夏季的高温会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群体繁殖性能下降、母猪发生无乳综合征、猪群的采食量下降和生长速度减缓等。在猪场经营中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猪群生存环境,最大程度地降低由于高温热应激产生的危害,能更好地发挥猪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一、改善猪场设施,做好物理降温夏季应当通过物理降温措施来改善环境,减少热应激的影响。1.猪场建筑。屋顶采用易隔热的草料或绝缘材料,如再涂上反光漆,更能减少热量的吸收。最简便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为摆脱生物膜脱氮技术的制约,提高循环水脱氮处理效率,营造适合鱼类养殖的富氧环境,增加鱼类养殖经济效益;基于鱼菜共生生态及经济效益,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高效环保的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趋零排放系统,重点解决种养殖水体营养浓度需求不一致的关键技术瓶颈。将养殖污水经过电迁移和膜浓缩工艺结构,得到能够满足植物营养需求的高氮水,同时得到能够用于鱼类养殖池的循环水,解决鱼菜营养物质浓度需求矛盾,大大提高植物和鱼类的产量,获取鱼菜共生效益。同时,为方便对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趋零排放系统的操作,设置了总控制平台和分控制平台,具备24h集中与分布控制性能。应用试验分析表明,经系统处理的养殖水体可以满足鱼菜生长需求,系统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各行各业在生产经营上积极融入并不断创新生态环保技术,渔业也不例外,现就生态环保技术在渔业养殖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一、多种混养在池塘养殖生产中,根据各种鱼类生活的主要水层和食物饵料等生物特性,进行上层滤食性、中下层草食性、底层杂食性鱼类在同一水体内多品种混养。上层鱼类滤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为中层、底层鱼类净化水质;中下层鱼  相似文献   

15.
生石灰的化学名称为氧化钙,俗称“块灰”,其价格便宜,取材方便,遇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氢氧化钙。生石灰能提高池水的酸碱度,调节池塘水质,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杀灭水中有害微生物,减少鱼病的发生。笔者结合在养殖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与渔民朋友共同探讨在各个养殖环节中怎样应用生石灰,以达到节支、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应激,是动物机体在受到外界或内在环境中一些具有损伤性的生理、环境、管理和疾病等强烈刺激(应激因素)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在蛋鸡饲养管理过程中,当遇到断喙、换料、断水断电、高温等应激因素时,将给鸡群的生长发育、产蛋性能、存活率等带来不良影响。这时就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将应激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7.
免疫注射在保护猪群健康的同时,也对猪群造成一种应激。所以,结合自己猪场生产实际,确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减少免疫注射造成的应激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所有品种的猪,对不同程度的环境刺激都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但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瘦肉型猪对意外的环境刺激敏感性高,而且应激反应要比其他品种猪的表现要强烈得多。发生应激反应后,对生猪生产和猪肉品质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食性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性状,也是鱼类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食性受多种因素调控,不仅与内在的遗传和生理因素如食欲、消化道结构有关,还与外在的饵料性质如蛋白来源、饲料适口性等有关;其中,相关基因的遗传调控是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改良鱼类的食性,促使依赖冰鲜投喂或依赖活鱼饵料的养殖品种接受人工饲料,可扩大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养殖产业的规模,提高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鱼类食性的基因调控和改良研究方面进行综述,结合食性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和人工饲料蛋白源等方面研究,以期为进行鱼类食性的遗传改良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发展,鱼类苗种的异地运输成为水产养殖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苗种运输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