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连捷 《中国种业》2003,(11):58-58
苦荬菜(SonchusoleraceusL.),俗名苣荬菜、野苦菜、取麻菜等,为菊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适应性强,可以在田边地头、盐碱地等其他蔬菜不能生长的地方旺盛生长,因而被国人大量采食,中国自古就有采集野生苦荬菜食用的习惯。1特征特性苦荬菜茎直立,株高30~80cm,上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具柄;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耳状抱茎;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舌状花,黄色。瘦果长椭圆形,黑褐色,有白色冠毛,可随风传播。7-9月开花,种子10月中旬成熟,经2-3个月休眠后萌发。根芽和种子繁…  相似文献   

2.
<正>苦荬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野菜,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紫花苦荬菜对人最为有利,对于胆囊炎、胃炎有很好的疗效。苦荬菜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真菌菊科白粉菌侵染所致。是苦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一、特征苦荬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  相似文献   

3.
正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苣荬菜(图1)别名苦荬菜、取麻菜、败酱草、苦菜等,为菊科苦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乳汁,高30~100厘米,根状茎黄白色,细长横走;须根纺锤形。茎中空,直立,无毛,外有棱。基生叶长椭圆形或  相似文献   

4.
苦荬菜又称山莴苣、苦麻菜,产于我国华中地区,原为野生植物,现已成为广泛栽培的优良高产饲料作物。目前,华东、华中、西南、东南等地区都有大面积种植。近年来,已北移引种到华北、东北等地。苦荬菜是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鲜嫩适口的优质青绿多汁饲料。  相似文献   

5.
饲用苦荬菜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苦荬菜鲜嫩汁多、营养丰富,能促进食欲和消化,有祛火、防病等功效,是畜、禽、鱼等动物的优质青绿饲料。我国大部分地方农村的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都能看到野生的苦荬菜,其适应性之强可见一斑。人工栽培苦荬菜要想获得高产量和高效益,就应采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苦荬菜种子最适的采种时间,以川畜1号苦荬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成熟度苦荬菜种子在形态特征和发芽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完熟期苦荬菜种子品质相对最好,幼苗长和幼苗鲜重最高,发芽率为87.75%。随着种子不断成熟,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逐渐降低,硬实率逐渐升高,且差异显著;种子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同步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兼顾苦荬菜种子品质和方便生产采收操作,建议分批对达到完熟期的苦荬菜种子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7.
拳菜 ,又叫蕨菜、拳头菜、龙须菜等 ,属凤尾蕨科多年生植物 ,多野生于荫湿浅山荒坡、半山坡及林下草地。1 植物学特征拳菜成株高 0 5 1~ 1m ,2~ 3回羽状复叶 ,以春夏两季生长最为茂盛。地下根状茎细长 ,于地下 2 0~ 30cm处匍匐延伸。茎节处长出叶芽 ,继后发出枝梗。叶背常有毛 ,叶柄长而粗。叶脉羽状分枝 ,叶面凹下 ,叶背凸起。成熟植株叶片小脉顶端的联接上呈线形分布有繁殖器官———孢子襄 ,内含大量孢子。拳菜新发枝芽 ,羽状小叶苞尚未展开时呈半握拳头状 ,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常被人们采收以供食用。2 生物学特性拳菜适宜的生…  相似文献   

8.
正苦荬菜抗逆性强,丰产、稳产性好,易栽培,是一种菜、饲、药兼用的高效作物。苦荬菜茎叶鲜嫩多汁,营养丰富,又含有多种维生素等,有清热解毒、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消炎止痛等作用,也是畜、禽、鱼等的优质饲料,叶片市售价每千克3~4元,茎秆每千克8~10元,每亩栽培毛收入8 000元以上,深受栽培者和消费者喜爱。有的稻田灌溉不便、保水性差、光照时间短,栽培水稻产量低、效益差,若能改种苦荬菜,经济效益将比栽培水稻提高4~5倍。稻田改种苦荬菜要达到每亩6 000千克以上产量的丰产、高效目标,应从栽培季节、整地、播种、施肥等多个环节入手,采用科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30份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间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从209对引物组合里筛选出32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扩增总条带数430条,多样性条带381条,多态性百分率88.60%;栽培驯化新品系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837,苦荬菜品种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05,POPGENE分析得知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0.128 3~0.260 3,Shannon指数变幅0.189 8~0.394 3,其中栽培驯化新品系多态性条带、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要略高于苦荬菜品种,说明栽培驯化新品系与苦荬菜品种有一定的相似性,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要略高于苦荬菜品种;UPMGA聚类分析将30份苦荬菜划分为6个类群,6个苦荬菜品种与18个栽培驯化新品系划分在第I类群,野生种被划分在其余5个类群中,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对一致。基于SRAP标记分析不同类型间苦荬菜遗传关系,为牧草新品种选育优良杂交组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苦荬菜又叫苣荬菜、麻菜、苦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嫩茎叶为食用部分。野生苦荬菜适应性极强,常生于田间、荒地、菜地、路旁,生长迅速,不易生病虫害,尤以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最佳。野生苦荬菜干物质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及钙镁铁等,鲜菜含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1.
对永州市四种常见的野菜马齿苋、苦荬菜、车前和蕨菜的亚硝酸盐、硝酸盐、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C等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这四种野菜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高,前三者维生素C的含量甚至比白菜要高。苦荬菜、蕨菜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较低,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野菜。马齿苋和车前中硝酸盐的含量略超标,在烹饪时除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外,还要限量食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明确苦荬菜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携带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来源不同的3批苦荬菜种子贮藏前后携带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同时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来源不同的供试苦荬菜种子外部带菌和内部带菌量和种类差异显著。供试苦荬菜种子外部携带携带主要菌群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 )、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内部寄藏真菌的主要种类有曲霉属(Aspergillu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 )、侧茁霉属(Pullularia sp.)。种子贮藏12个月后其带菌量均低于贮藏前,3批种子带菌量之间没有差异显著性,活力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种子携带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所携带的真菌是影响苦荬菜种子生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快菜生长,产量以及叶面积指数影响的差异性,为快菜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京研快菜6号为研究对象,设置666 672,500 000,444 438,333 328株/hm~24个密度水平,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快菜株高、茎粗、开展度、叶片数、单株质量、产量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植密度下快菜的生长、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在经过播种后21 d的缓慢增长期后极速增长,在播种36 d时到达峰值,其中,种植密度为444 438株/hm~2的峰值最高,相比于处理666 672株/hm~2,其株高、茎粗、开展度、叶片数分别提高了5. 26%,50. 19%,29. 77%,30. 00%,其单株质量、产量、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了137. 56%,11. 64%,100. 50%,33. 67%。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单株质量、产量、叶面积指数呈回归方程为抛物线型的曲线相关,在峰值处存在较合理的种植密度,较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为9. 21~11. 43。综合各密度处理下的快菜生长情况和产量,京研快菜6号种植密度在444 438株/hm~2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正>棉蚜是棉花苗期主要害虫,广泛发生于全国棉区,已成为各地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危害特点。棉蚜的寄主很多,据介绍,共有寄主植物74科285种,在我国棉区夏季寄主有棉花、瓜类、菊科、黄麻、红麻、茄科和苋科植物等。越冬寄主有木槿、花椒、石榴等木本植物和夏至草、紫花地丁、苦荬菜等草本植物。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于叶背和嫩头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向背面卷曲或皱缩,  相似文献   

15.
菜用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香 《种子》2011,30(6)
以引自美国东北部麻萨诸塞州的12个菜用大豆品种和本地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与菜用大豆单株产量相关的8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茎粗>主茎分枝数>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结荚高度>百粒重,与单株产量最为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单株粒数,百粒重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在菜用大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单株粒数多和茎粗的品系选育.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榨法和热浸提法对苦荬菜汁进行提取试验。通过对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质量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探讨2种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同时将2种提取方法与鲜榨法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筛选出1种较合理的苦荬菜汁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热榨法提取苦荬菜汁的最适工艺条件为:热烫温度90℃,热烫时间1 min;热浸法提取苦荬菜汁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浸提时间2 h,浸提温度60℃;热榨法提取苦荬菜汁工艺合理,出汁率达61.8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4.24%,所得苦荬菜汁苦香味浓郁、无异味,颜色青绿,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正>萼距花(Cupheahyssopifolia),别名紫花满天星,是千屈菜科萼距花属直立小灌木,株高30~60厘米,可以盆栽观赏。它的茎具黏质柔毛或硬毛。叶对生,长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渐.尖,中脉在下面凸起,有叶柄。花顶生或腋生,花梗、花萼都被黏质柔毛或粗毛,基部有距;花瓣6,紫红色,背面2枚较大,近圆形,  相似文献   

18.
正苦苣别名苦荬菜、苦菜、凉麻等,是菊科苦苣属中以嫩叶为食用器官的一种蔬菜。苦苣的吃法以生吃为主,也可炒食或做汤,其性寒、味苦,具有清肺止咳、益肝利尿、消食和健胃的作用。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给大家。一、生物学特性苦苣根为浅性直根系,须根发达,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抗性强,生长适宜温度15℃~20℃,种子发芽最低温度4℃。其抗热和耐寒能力都比生菜强。在7~8月生菜栽培困难,苦苣却能较好地生长,能代替生菜供应市场。秋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菜用的藜麦品种,并探索藜麦苗刈割的可行性,引种甘肃、内蒙、山西等地11份藜麦品种(系),在日光温室栽培36天采收茎叶,进行植株性状、鲜食产量、适口性、营养物质含量及刈割可行性的比较。结果表明‘,条藜1号’‘、陇藜4号’鲜食产量较高‘,ZK1’‘、陇藜4号’‘、条藜1号’的营养丰富,‘陇藜4号’‘、陇藜5号’‘、陇藜3号’适口性较好。综合产量、营养及口感‘,陇藜4号’可作为菜用品种示范种植,该品种采收期株高36.0 cm、茎粗6.3 cm、叶片数16.7个、单株鲜重7.8 g,直收产量15.10 t/hm2,适宜刈割方式收获,刈割产量接近并略低于直收产量。  相似文献   

20.
野生面条菜又名面条棵、米瓦罐。在河北、河南、山东野生较普遍,抗寒耐冻、无污染、无病害,是一种健康卫生的绿色食品。近年来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善,越来越受到城乡居民的欢迎,特别是每逢年关佳节。 面条菜株高20-25cm,叶长披针形,全缘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