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现有茶园面积1.667万hm2,其中投产面积0.893万hm2,注册有茶叶企业(或茶专业合作社)155家,年产干茶10 000t以上,综合总产值7亿元以上,助农增收3亿元以上。是黔东南州最大的产茶大县,是贵州省重点产茶县之一,还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生产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贵州省黎平县天益家庭茶厂专卖店入驻贵州省城贵阳市花果园太升茶叶市场,成为了黎平县茶业在省城贵阳的第一个茶叶专卖店,填补了黎平茶叶专卖店在贵阳市的空白。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汇处,是贵州省重点产茶县,现有生态茶园  相似文献   

3.
太湖县是传统产茶县,茶园建设基础状况较差,管理水平不高,茶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夯实茶园基础,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建设高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改造现有低产茶园,提高茶园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增加种茶经济效益,提升茶产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浅谈石台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腹地,是《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产茶县,是安徽省重点产茶县,现有茶园面积4773hm^2,全县茶叶“三品”基地认证达100%。2012年茶叶产量可达到3500t,一产产值1.5亿元,全县涉茶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茶叶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处安徽省前列。  相似文献   

5.
江苏金坛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据县志“舆地志”记载:“金坛设县于隋,物产之特殊者有稽插、茶叶”。但在解放前,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茶园荒芜,产量下降,到1949年,茶园面积只残存331亩,产量只有二十担左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随着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0534亩,其中可采茶园18000亩1986年产茶24093.8担。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区地处我国北亚热带,横跨湖北、安徽和河南三省,是我国茶叶重要产区,也是名优茶的主要基地之一。其中,安徽大别山区主要包括六安、舒城、霍山、金寨、岳西、太湖、宿松、潜山、桐城和庐江等产茶县,共有茶园38万亩,产茶近万吨;湖北大别山区主要包括英山、罗田、麻城、红安、大悟和圻春等产茶县,共有茶园12.7万亩,产茶约3400多吨;河南大别山区(包括桐柏山区),主要有信阳、罗山、光山、新县、商城、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于三月十一号~十四号在丹阳县召开了全省茶叶生产工作会议,各重点产茶地(市)县、国营茶场、产茶公社管茶叶生产的领导同志、技术人员计153人参加会议。会议根据江苏茶叶生产的特点、交流了建全完善茶叶生产责任制;大面积持续增产;改造低产茶园使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 000(FQ1),4 500(FQ2),6 000(FQ3),7 500(FQ4),9 000(FQ5),12 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与CK相比,养分投入量相当(或更少)条件下施用有机肥造成了茶园产量及产量性状不同程度地下降(降幅为4.32%~32.28%),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才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及产量性状。与CK相比,有机肥施用量≥4 500 kg/hm~2时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其中FQ6处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对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仅2019年FQ5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叶氨基酸含量及2020年FQ1处理显著降低了茶叶茶多酚含量(P0.05);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咖啡碱及酚氨比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叶咖啡碱含量并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均可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状况并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除FQ1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P0.05);FQ1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而FQ5(2019年)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1),其中:CK与养分投入量相当条件下施用有机肥(FQ3处理)的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氮素盈余量、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分别呈线性(y=0.786x-115.04,P0.01)和幂函数关系(y=635.28x~(-0.605),P0.01),即随着肥料氮投入的增加,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呈增加和下降趋势。基于2019,2020年的茶叶产量反应,应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每年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8 739.55~9 169.95 kg/hm~2,但造成氮素盈余量过大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低,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综上,茶园施用有机肥虽然降低了产量,但提高了茶叶品质,改善了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同时,从氮素利用角度考虑,茶园施用有机肥时不应过分追求茶叶产量,可适当降低有机肥施用量以控制氮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汉中称大西北的“小江南”,自古产茶,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生态条件。至2001年,全市拥有茶园2.19万hm2,比安康市的1.86万hm2超过3333hm2,成为陕西省第一产茶大市。茶区遍及镇巴、西乡、城固、洋县、南郑、勉县、略阳、宁强8县。茶园多座落在汉江南岸和巴山北坡之间的半山丘陵。现有茶园面积80%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在“茶叶要有一个大的发展,速度再加快”的号召下,大搞“群众运动”建设起来的,已成为产量的主体。汉中的茶叶市场,已由30a前的计划供应到现在的茶叶市场完全放开,由“供不应求”到茶商茶贩比比皆是的“卖茶难”,从卖方市场到…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泰顺县的一项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发展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1茶叶生产的现状泰顺是全国生态示范县,产茶条件得天独厚,历史悠久,是“温绿”的主产区;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333hm2,其中良种茶园1400hm2,占总面积的32.3%,无性良种与有性良种面积比例3:2;200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500t产值3200万元,其中名茶产量150t,产值1500万元,分别占总产,总值的10.4%和47%;优质茶产量250t,产值800万元。2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我省种茶已有悠久的历史,据史籍记载,早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已种植茶叶。解放以前,茶区广大劳动人民长期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一九四九年全省只有茶园三十万亩,产茶十三万二千担。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巩固提高老茶园,同时大力发展新茶园,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产茶县由解放初的  相似文献   

12.
宁德地区是福建省重点茶区之一,茶园面积达54万亩,采摘面积34万亩,茶叶产量占全省的百分之四十多;全区十一个县普遍产茶,有九个万担县。茶叶是我区的“拳头”商品,也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几年来在各级党政加强领导下,茶叶生产有着很大发展,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更加快了茶叶发展的步伐,茶园面积从七六年4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54万亩,茶叶收购量从七六年14.7万担,增加到21万担,平均年增长7.1%,并且七九年至八一年三年时间内全区发展高标准茶园达十五万亩。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13.
张美仙  胡杨芳 《茶业通报》2003,25(3):102-102
泰顺县地处浙南山区,是“温绿”的主产区;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1987年列入眉茶出口基地县,1996年命名“中国茶叶之乡”。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茶叶经营的放开,茶农得到实惠,极大激发了茶农的种茶积极性。但是,自1994年以来,我县茶叶陷入了徘徊乃至滑坡的境地。1茶叶生产的基本现状泰顺县是老茶区,在明代修篡的《泰顺县志》中就有“茶近山多有,惟六都泗溪,三都南窍独佳”的记载,抗战前茶叶产量曾达390t,但在抗战时期,茶叶生产遭到了破坏,大批茶园荒芜,产量下降。1948年只有零星茶园近万亩,产量150t。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茶区…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区是我省重点茶区,现有茶园50多万亩,占全省面积的1/3,年产干茶7500余吨,占全省产量的1/4。该区有10个产茶县,其中金寨、霍山、舒城、六安产茶万担以上,茶叶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收入中占有较大比例。如金寨的面冲、霍山的大化坪,舒城的晓天等乡镇,其茶叶收入要占整个农业收入的70%以上。因此,发展该地区的茶叶生产,不仅是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我省整个茶叶生产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笔者就近几年在大别山区县各调查和考察结果,综合该地区的茶叶生产现状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78年考察了日本的茶业,对茶叶生产机械化、科研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学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技术。据日本农林省统计,日本全国有茶园约60,000公顷(折合90万亩),占耕地面积550万公顷的1%左右。1978年茶叶产量达220万担。全国有40多个县产茶,以静冈县产量最多,1978年产茶1,023,000担,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平江地处湘、鄂、赣边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道光末年,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十万金”。据考证1886年曾产茶6万担,从十九世纪末之清末民初,因政治腐败,茶叶生产遭到了破坏,至1949年全县仅留下茶园34000亩,产茶15000担。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茶叶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4年定为全国一百个年产五万担茶叶基地县之一。1987年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了65520亩。产茶50300担,产值比1950年增加24.6倍。  相似文献   

17.
岳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百个茶叶发展优势县、名优绿茶优势区域县。岳西茶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得天独厚。岳西县委、县政府把茶业发展作为生态立县、做特农业的重头戏,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全县现有茶园面积9000hm2.2011年产茶2900t,茶业综合产值4.4亿元,茶业已成为岳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茶历史悠久。种茶面积大,茶叶品种多,种茶、制茶经验丰富。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对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扩大劳动就业,改善茶农生活,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着重要意义。一、目前在茶叶产销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园单产低。我国除少数新式茶园外,大部分茶园管理差,单产低。全国茶园总面积有一千五百万亩,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45%,而茶叶产量仅占世界茶叶产量三千五百万担  相似文献   

19.
正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生态环境优美,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五大重点产茶市之一。所辖三县一区一处80%以上乡镇盛产茶叶,茶农近10万户,占全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年产干茶1029.26万kg,所产茶叶都在无公害标准以上。其中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一直是祁门红茶的重要产区,产量占全省祁红产量70%,是安徽省最大的红茶出口基地。全市拥有茶园17500hm2,茶业企业450家,茶业专业合作组织87家,年生产加工茶叶  相似文献   

20.
王烨军 《茶业通报》2013,(3):101-103
自2009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各茶叶主产市、县相继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明确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加大支持力度,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形成了全省上下推进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全省12个市58个县(区)产茶,茶农500多万,从事茶产业生产经营超过100万人。一批支撑全省发展的产茶县(市、区)和企业迅速发展,谢裕大、汪满田等近lO个企业相继进人中国茶企百强行列,茶叶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我省茶园多数在边远山区,无论立地条件还是生产管理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如何保持水肥、改良土壤、营造小气候,保障茶鲜叶产量、品质与卫生质量安全,建成山地高效生态茶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茶叶加工原料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