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重点分析了三门江林场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的技术措施,并介绍了林地清理、密林疏伐、合理施肥、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技术,希望可以有效改造油茶低产林,为提升林场收入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优良品种在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中的作用及优良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黔东地区实生普通油茶林受品种不良、多世代混杂,自然郁闭度高等诸多原因制约,平均产油量4.75 kg/667m2.林分单株产果不足1 kg的植株占全林的92.88%.通过疏伐、垦复、施肥综合技术措施改造前3年产量逐年递增,但改造后产油量提高到8.34 kg/667 m2.增产效果不明显,仍处于低产水平.实施嫁接换冠改良品种后产油量可达37.2kg/667m2,改良效果是未改造林分的7.83倍,是抚育改造的4.46倍,品种改良是实生普通油茶林改造后实现高产的最有效技术措施.通过引种试验,从35个优良油茶品种中筛选出8个优良湘林品种应用于低产林改造.通过8年对比研究,从8个湘林优良品种中选出湘林4号、湘林27号为优良引种品种.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八角林的种植面积一直在不断增加,但是产量低、收益低等一直都是八角林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八角林的经济效益,严重打击了农户对于八角林承包的积极性与信心,这成为了阻碍八角林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对八角低产林进行改造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八角林的主要低产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造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八角林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赣县区是江西省油茶示范县之一,全区现有油茶林面积1.91万hm2,其中老油茶林面积为1.32万hm2。近年来,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5 900 hm2,改造低产油茶林4 333.3 hm2,13.3 hm2以上的新造林基地有65个,省级油茶龙头企业有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省级油茶科技示范园1个,油茶常年产量1 500 t。根据油茶产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浅析了油茶产业的市场发展因素,希望对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贵州铜仁地区油茶果实的性状测定与经济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铜仁地区油茶资源的调查以及不同产地的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的测定,分析了油茶生长条件、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油茶占地面积大,但大部分都是低产林,产量较低.并且由于油茶果实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导致品种杂乱,而使各产地问油茶经济指标表现不一.因此,在油茶产业发展中,选择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强化和规范田间管理对提高油茶林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是国家的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大熊猫",在国外都享有盛名。利用本地的油茶林低改,通过截干、造型、整枝、断根和移栽综合手段,获得20-50年树龄的油茶大树进行低枝换冠嫁接金花茶,即成为金花茶桩景。一油茶砧木的选择最好在即将改造的20年左右油茶林中选择。根据所需树型进行低枝截干和四周断根处理。并在截干处涂抹凡士林或套入塑料膜,以防风干和抽水。该工作在当年底完成,在第二年将砧木移栽  相似文献   

7.
磷肥对马尾松低产林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对5年生的马尾松低产林幼林进行施氮肥试验,试图研究马尾松低产林幼林生长量与磷肥施肥量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低产林幼林生长量与磷肥施肥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反应曲线为典型凸形曲线,即生长量各指标均存在1个峰值。峰值以前,生长量各指标随着磷肥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峰值以后,生长量各指标随着磷肥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根据回归模型方程式求解,得到树高、胸径生长量最大时对应的磷肥施肥量均为0.11 kg,对应的最高理论树高、胸径分别为2.6 m、4.87 cm,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6.84%、10.93%。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地管理方式对油茶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油茶的种植经营水平,研究修剪、林下养鸡、对照(CK)3种林地管理方式对油茶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幼林林下养鸡使油茶坐果率显著降低,坐果率比对照减少了9.1%,从而使产量大幅度降低;油茶林下养鸡能使林地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有效P和有效K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3、8.9、0.5 mg/kg;修剪能使油茶当年坐果率降低,比对照减少了4.5%,但保果率却大幅度提高,比对照增加了28.1%,产量比对照增加了0.28 kg/株。  相似文献   

9.
高产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产油茶系指采用优良杂交品系,通过采取良种壮苗、高标准整地栽植及精细管护等技术,促进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丰产、高产的油茶。江西省丰城市油茶生产历史悠久,拥有传统油茶林50余万亩,但平均每亩产茶油仅2.5—5千克。从1998年开始,该市在白土镇岗霞村引种栽培高产油茶,投产后平均每亩产茶油达50千克,是传统油茶产量的15倍。  相似文献   

10.
调查渝东南地区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因素对‘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及‘长林53号’油茶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以期为‘长林’系列油茶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影响油茶植株生长,抑制茶果纵径、横径生长,降低油茶鲜出籽率,减少单果质量和单株产果量。在高温、干旱双重逆境胁迫下,苗木和成林以‘长林53号’抗旱能力最强,果实经济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籽质量、鲜出籽率及单株鲜果产量)表现最好;幼林以‘长林3号’抗旱能力最强,果实茶籽数量最多。综上所述,‘长林53号’在极端高温干旱情况下,生长发育和性状表现较好,抵御高温干旱胁迫能力突出,建议作为该区域的优良品种进行培育、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与种仁品质性状关系,以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7个试验点的‘长林’系列良种林分为对象,分析了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和角鲨烯、维生素E、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在32.66%~142.26%之间,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性氮含量间、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有机肥和磷钾肥平衡应用是提升油茶林地土壤营养供给能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土壤氮磷比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多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氮磷比是影响品质性状形成的重要因子,比值在7.60~26.92之间,有利于促进油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本研究可为油茶林地土壤高效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特色林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1亿元资金支持2018年,国家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1亿元,用于新疆实施特色林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联合林业厅按照"突出大宗果品、优先特色树种、支持原产地重点县(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原则,以南疆贫困地区为重点,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林地流转、入股分红、合作经营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连接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开展以林果低产园改造、密植园改造为主的南疆经果林精准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七叶一枝花野生资源的消耗,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选择常绿林地(杉木林地)、阔叶林地(核桃林地)与灌木林地(金银花林地)3种类型的林地,采用湖南本地洪江八面山生产的七叶一枝花种子和根茎切块2种繁殖材料,开展了林下育苗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繁殖材料时,应采用种子繁殖,可减少野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提供种苗,有利于规模化种植;不同繁殖材料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直栽林下规模种植时,宜采用直播直栽,可节约生产成本,提早投产;3种不同类型林地种植时宜选择阔叶林地,符合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发枝特性,以6年生‘长林’系列8个主栽品种为对象,系统调查和分析树体不同冠层部位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结果表明,‘长林’系列油茶品种树体不同冠层部位的发枝量、春梢长度和新叶比差异较大,树冠外层的发枝量、春梢长度和新叶比显著高于树冠内层,其中‘长林18号’和‘长林23号’树冠内层的发枝量最少,‘长林3号’和‘长林53号’树冠内层的发枝量最多;‘长林21号’的春梢长度最大,‘长林3号’春梢长度最小;‘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树冠内层的新叶比最高,‘长林4号’和‘长林23号’树冠内层的新叶比最低。根据发枝特性的差异,可将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分为3类,分别为‘长林18号’和‘长林21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3号’和‘长林40号’。  相似文献   

15.
池州地区的低产茶园改造季昆森(池州地委办公室)五年来池州地区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进行后已取得成效,对今后低产茶园方面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五年的回顾池州地区在1988年11月上旬,召开全区第一次农业会议,突出抓茶叶、蚕桑。抓全区的茶叶生产,从战略上...  相似文献   

16.
结合信阳的新县、商城、光山等传统油茶产业集聚区的油茶林建设实践经验,提出了建设油茶林的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杨春利 《种子科技》2022,(24):114-116
解决现阶段方竹笋存在的种植技术问题,能够降低因强采竹林导致的环境恶化,并为方竹高产以及单株方竹生产提供新途径。文章以方竹笋概述为出发点,分析了现阶段方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发展状况、不足及应用价值,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当前我国方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以期对我国竹林种植和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聂晓平 《科学种养》2008,(11):16-17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后至今,一部分乡、村所有的茶园由于生产经营权的转变、转换、过渡、交接,使不少茶园处于抛荒半抛荒状态,从而导致茶树长势衰退,茶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为使荒芜的茶园尽快恢复生机,提高其经济效益,笔者坚持了20多年的荒芜茶园改造研究,探索出一整套综合技术措施,指导多个濒临倒闭的茶场进行改造,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油茶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高山及丘陵地带种植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是与油棕、橄榄、椰子齐名的世界四大油料树种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中的关键病害,也是制约当前油茶稳产、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炭疽病可以引起落果、落蕾、落叶、枝梢枯死、枝干溃疡,甚至整株衰亡,一般为害造成减产达10%~30%,重病区减产50%以上甚至可达100%,因此,  相似文献   

20.
何媛媛 《种子科技》2022,(5):112-114
油茶是十分常见的经济作物,无论是茶籽、茶饼,还是茶树,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加强对油茶挂果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能够提升油茶产量和油茶挂果林的抚育质量.文章具体从油茶挂果林抚育管理、油茶病虫害的类型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油茶丰产造林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