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固化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添加真姬菇菌渣提取液对滑菇菌丝生长及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姬菇菌渣提取液增加了滑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量和漆酶活性。真姬菇菌渣是一种适合滑菇菌丝生长的栽培原料,可用于滑菇的栽培。  相似文献   

2.
真姬菇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增海  马桂珍  肖巧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23-5423,5431
综述了真姬菇研究进展,包括真姬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深层培养、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农药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真姬菇是一种备受市场欢迎的食用菌品种,其味道鲜美,质地脆嫩。影响真姬菇生长的因素较多,如菌株特性、培养条件、管理方式等,采用传统栽培方式易导致其商品性状无法保证。因此,采用工厂化栽培方式,通过控制其生长环境,确保外部条件能够满足真姬菇生长的实际需要,可有效保证真姬菇高产与稳产。本文对真姬菇的工厂化栽培技术展开深入探析,以期为工厂化栽培真姬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对黄曲霉毒素产生茵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选用乳酸茵和枯草芽孢杆菌与黄曲霉共培养,通过测定黄曲霉菌丝质量以及培养液pH来判断对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弱.结果表明:3株乳酸茵培养液上清液和4株枯草芽孢杆茵对黄曲霉菌丝的生长皆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以乳酸菌A2培养液上清液抑制作用最强,茵丝质量为0.119...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真姬菇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生长条件)及固体栽培基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真姬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铜仁地区市售的香菇、金针菇、真姬菇、野生松茸、平菇中Pb、Zn、Cu、Mn、Cr 5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重金属Pb含量为野生松茸平菇=金针菇香菇=真姬菇;微量元素含量中,Zn元素含量为野生松茸平菇香菇真姬菇金针菇,Cu含量为平菇野生松茸香菇=真姬菇金针菇,Cr含量为野生松茸平菇真姬菇金针菇香菇,Mn含量为真姬菇香菇野生松茸平菇金针菇。  相似文献   

7.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 0.4%、vitB1 10mg/100ml、KH2PO4 0.1%、MgSO4 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 6.0~7.0,振荡速度110~130r/min,培养温度25~28℃,装液量150ml/250ml。2种真姬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真姬菇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 3.92、8.83 mg /ml;真姬菇Ⅰ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25、7.69 mg /ml,即真姬菇Ⅰ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高于真姬菇Ⅱ。  相似文献   

8.
高温平菇主要在夏季栽培,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菌株,对13个高温平菇菌株的茵丝最适生长温度、农艺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1个茵株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茵丝生长速度为0.36~1.07 cm/天,Pnl达到最大值1.07 cm/天.生物学效率为82.6%~117.4%,其中7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在100%以上.通过比较试验,Pnl是具有在高温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育期短、生物学效率高和菇形好的优良菌株,适合在福建省东南热带地区推广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真姬菇功能食品抗疲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真姬菇功能食品的抗疲劳功能。[方法]选用1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 g,按体重随机分成4个组;真姬菇功能食品设12、4、g/(kg.bw)低、中、高3种剂量,去离子水为对照组,对试验小鼠连续30 d经口灌胃给予,30d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游泳时间、尿素氮、肝糖原、血乳酸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的真姬菇功能食品小鼠游泳时间比明显延长(P<0.01),肝糖原含量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游泳后的血乳酸曲线下面积明显降低(P<0.01);真姬菇功能食品对小鼠血清尿素氮含量无影响。[结论]真姬菇功能食品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增加肝糖原含量含量,降低运动后小鼠血乳酸曲线下面积。真姬菇功能食品具有抗疲劳功能。  相似文献   

10.
真姬菇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姬菇又称玉蕈、蟹味菇等,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具有独特的蟹香味,营养丰富,子实体提取物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是一种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珍稀食用菌。真姬菇的品质易受菌株特性、培养环境条件、出菇管理方式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季节性真姬菇栽培方法,由于自然环境条件难于调控,影响商品性状。而真姬菇工厂化栽培,可根据真姬菇生物学特性人工调节栽培环境,控制适宜真姬菇生长和发育外界条件,因此真姬菇工厂化栽培是提高产量和品质,做大、做强真姬菇产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5 种不同碳源和氮源设计海鲜菇液体培养基,对菌丝干重、菌丝球密度、菌丝球接入到平板培养基后的萌发速度及生长速率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最适合作为海鲜菇液体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碳源为淀粉、氮源为酵母粉时,海鲜菇菌丝干重最大、菌丝球均匀浓密、接回平板后萌发最快并且生长迅速,因此海鲜菇液体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粉。  相似文献   

12.
以真姬菇菌渣为主要基料,研究了不同配方对金顶侧耳(P.citrinopileatus)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栽培配方中添加40%菌渣替代木屑效果最好。最佳配方为:菌渣40%+木屑40%+棉籽壳10%+麦麸10%。  相似文献   

13.
真姬菇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对真姬菇的深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深层培养的最佳条件是:转速120 r/min,温度25℃,pH值4.0~7.0(一般不需调pH值),接种量为15 ml左右(500 ml锥形瓶,150 ml瓶装量),瓶装量为150 ml(500 ml锥形瓶),发酵终点为培养后7 d。  相似文献   

14.
海鲜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有效地解决了海鲜菇生产企业菌渣处理的难题,提高了大球盖菇的生产效益。该文介绍海鲜菇菌渣的前处理方法,大球盖菇培养料的预处理和田间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真姬菇原种及袋栽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对真姬菇原种培养基及袋栽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得出,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原料的最适原种培养基为:棉籽壳60%,木屑16%,麸皮20%,石灰2%,石膏1%,磷肥1%。其菌丝生长速度明显比其他配方快,且菌丝生长旺盛。最适袋栽培养基为:棉籽壳45%,木屑35%,麸皮10%,玉米粉5%,石灰3%,石膏1%,磷肥1%。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真姬菇液体培养基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深层培养方法,筛选出较优的碳源、氮源,在此基础上设计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出真姬菇最适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20%、红糖2%、酵母粉0.2%、MgSO40.05%、KH2PO40.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真姬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真姬菇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蒸馏水提取真姬菇子实体多糖,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比和浸提次数为主要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后计算多糖得率。[结果]影响真姬菇子实体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比>浸提次数>浸提时间。正交试验表明,当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2.0h,浸提比为1∶30,1次浸提时,多糖得率最高,达到4.8%。[结论]通过正交试验及其验证试验确定的真姬菇子实体多搪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2.5h,浸提温度90℃,浸提比1∶30,浸提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真姬菇子实体多糖得率可达5.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对斑玉蕈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无机盐、维生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斑玉蕈液体菌种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斑玉蕈菌株HM-2为材料,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的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于(23±1) ℃、空气相对湿度70%Hypsizigus marmoreus (Peck) Bigelow;inorganic salts;vitamins;plant hormones 75% 的条件下培养12 d后测定菌落直径,研究上述物质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不添加任何无机盐的培养基相比,0.5~2.0 g/L的 MgSO4、NaCl和KCl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均以1.5 g/L时促进作用最大,菌落直径分别达到81.04,78.93和80.29 mm;而0.5~2.0 g/L 的CaCl2、KH2PO4和0.01Hypsizigus marmoreus (Peck) Bigelow;inorganic salts;vitamins;plant hormones 0.04 g/L的ZnSO4对斑玉蕈菌丝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不添加任何维生素的培养基相比,2.0Hypsizigus marmoreus(Peck) Bigelow;inorganic salts;vitamins;plant hormones 10.0 mg/L的烟酸、叶酸、VB1和VB2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2.0 mg/L叶酸的促进作用最大,菌落直径达到67.76 mm;而2.0~10.0 mg/L的VB6对斑玉蕈菌丝生长无明显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不添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相比,2.0~10.0 mg/L的IBA、GA3和NAA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以2.0 mg/L IBA的促进作用最大,菌落直径达到69.33 mm;而2.0~10.0 mg/L的KT与6-BA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结论】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MgSO4、NaCl、KCl、烟酸、叶酸、VB1、VB2、IBA、GA3和NAA,可促进斑玉蕈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真姬菇菌糠栽培食用菌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菌糠的再利用,以工厂化栽培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产生的菌糠为主料,栽培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结果表明,猴头菇培养基中添加菌糠对菌丝生长及产量有抑制作用,杏鲍菇和鸡腿菇培养基中添加60%的菌糠能明显促进其产量,生物学效率分别可达92.3%和111.6%。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玉菇的营养生理特性。【方法】以白玉菇菌株XBG-05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及菌落长势,比较不同的碳源(果糖、葡萄糖、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乙醇、甘露醇、甘油)、氮源(异亮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色氨酸、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氢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钠、蛋白胨、麦芽浸粉、酵母膏、牛肉膏和胰蛋白胨)、无机盐(硫酸镁、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叶酸)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AA)、激动素 (KT)、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苄氨基嘌呤(6-BA))对白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效果。【结果】 白玉菇的碳源谱较宽,其中对蔗糖的利用效果最好,其次为麦芽糖和甘露糖;白玉菇对复合氮源的利用效果最好,对无机氮源和氨基酸的利用效果次之;磷酸二氢钾、叶酸、烟酸及2,4-D、IAA、KT对白玉菇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氯化钙、硫酸镁和6-BA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白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适量添加磷酸二氢钾、叶酸、烟酸和2,4-D、IAA、KT可以较好地促进白玉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