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黑沟渠首由于上下游防洪导流堤破坏严重、引水保证率低,必须进行除险加固.本文以巴里坤县西黑沟病险水闸为例,通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布置方式、运行管理、渠首安全及工程投资等方面,对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方案拟定4种布置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采用全拦河底栏栅堰方案不定期人工清淤,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闸实施除除加固对保证水闸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闸效益,保障水资源利用和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酥油口拦河水闸存在的病险问题,并提出了酥油口拦河水闸除险加固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是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要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任务,加快推进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水源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年之前修建的水闸结构运行多年,安全面临一定的威胁,做好水闸除险加固设计势在必行。文章以塔里木引水枢纽除险加固为例,对其除险加固设计进行探讨,以期满足水闸除险加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水闸在沿海围垦中是非常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Ⅲ类和Ⅳ类水闸的除险加固尤为关键。文章在分析大范围的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的基础上,针对过桥山垦区的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做出具体的技术探讨,以期对今后的海水区水闸除险加固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后湖南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全省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四水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水生态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景洪市红跃水库病险特征,提出除险加固的措施。总结云南省山区小型病险水库在防洪安全、大坝渗流安全、结构安全及抗震安全等主要方面的病险特点,并提出病险的加固建议,对目前开展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有中小型水库因建设施工技术限制及管理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大部分水库存在病险,需及时进行除险加固处理。文章针对川岩水库运行以来出现的主副坝坝基渗漏、溢洪道破损、输水设施渗漏等问题,提出了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的不同设计方案,并结合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优选最佳方案。通过除险加固处理,有效解决了水库病险,保证了水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并为类似工程的除险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的必要性,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工作,包括加固设计的重点是查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指明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库除险加固后土坝的渗流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经常需对加固后的建筑物进行安全复核。文章通过对某病险水库的渗流稳定分析,为水库大坝的加高培厚提供较为合理的构筑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87-4689
辽中南城市群作为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中坚力量。分析和比较各城市的竞争力,可以客观地测量和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认清城市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优势和劣势,为科学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6年辽中南城市群7个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各城市的竞争实力,并给出相应的排序及分析。最后,提出了几条提升辽中南城市群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和本溪3个城市气象站及其周围各县气象站1960~2006年年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效应的年季动态,以及城市热岛与城市发展指标如城市人口数量和绿地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均表现为冬季热岛强度最强、夏季最弱,但沈阳热岛强度秋季最弱。沈阳市和鞍山市城市热岛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0.25℃/10a和0.16℃/10a,而本溪市则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44℃/10a。城市热岛与城市发展指标如城市人口数量和绿地面积的关系是复杂的,只有城市发展指标达到一定的阈值后,才会对城市热岛强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水稻灌浆期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近年来,辽宁省育成一批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品种和杂交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本研究旨在阐明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期水稻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方法】以辽宁省新育成的27个水稻品种,在两年多点条件下,对品种的光合特性、产量、产量结构和品质表现进行研究。【结果】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的直线关系;水稻灌浆中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每穗成粒数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水稻产量随着叶片光合速率的增加而提高,二者呈显著的幂指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松树病害,是我国近40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林业灾害。目前,该病害已经在我国18个省(市、区)造成了大面积的松树死亡。由于全国范围内的松材线虫病疫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不同疫区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年均温度10 ℃以下的辽宁疫区与其他疫区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与其他疫区相比,辽宁疫区的松材线虫虫株耐寒性更强,且发现了新的寄主树种红松、樟子松和落叶松以及新的媒介昆虫云杉花墨天牛。这些差异不但给辽宁疫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而且增加了疫情继续向北扩散的风险。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一套符合辽宁疫区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的有效防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辽宁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焦敬华  陈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80-19582
[目的]分析辽宁各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差异,为当地烟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宁省9个植烟县为对象,采集了烟株上、中、下部叶烟叶样品共86个,对辽宁烟区烤烟感官质量进行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辽宁各烟区烤烟上部叶感官质量综合评价得分以北票最高,开原和凤城的综合评价得分均较低;中部叶以北票和宽甸总体感官评定和综合评价得分表现较好;下部叶以西丰、昌图、北票和建平总体感官评定和使用性较好,综合评价得分也较高。2007、2008及2010年各产区中部叶评吸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变化基本一致,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全省中部叶评吸质量平均值随年份增加也略有提高。[结论]总体上辽宁各烟区北票产烟叶感官质量表现较好,凤城则表现较差;中部烟叶评吸质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1980—2009年辽宁省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亚平  李岚  邢江月  李忠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96-17598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80~2009年辽宁省54个气象站的降水量、气温、风速和雾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多,近30年累年日最大降水量在100—325mm,其中丹东地区发生暴雨及特大暴雨的几率较大;全省年平均雾日在3.1~57.8d,呈缓慢上升趋势;大风雪过程平原和沿海地区多于丘陵山区,东部地区积雪深度最大;高温日数西北部地区多于南部沿海地区,低温日数东北部地区多于沿海地带;全省年平均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而年平均低温日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地区潜水蒸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辽宁台安试验站历年潜水蒸发试验资料.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埋深、土质、大气蒸发能力、降雨等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并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逐月潜水蒸发模型,为辽宁地区计算有作物生长条件下的潜水蒸发量提供了潜水蒸发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ANUSPLIN插值软件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辽宁不同时期≥0℃和≥10℃的积温、初日、终日及持续日数的气候平均值进行空间拓展。研究表明,积温值地区间最大相差900℃·d以上,以环渤海为中心的高值区北界向北扩展,增大60℃·d以上,辽西和东部山区的低值区范围都不同程度缩小,积温减少,中间过渡值各区域北界略向北推。初日地区间最大差值超过15d,大连和辽西南部最早,且提前2d左右,东部山区大部最晚,延后1d左右。终日地区间最大差值超过12 d,辽宁北部和东部山区西侧为主要的提前地区,其他大部地区都向后延迟,一般延后1d左右。持续日数地区间最大差值超过30 d,高值中心由环渤海大部地区向中部平原和辽西中部扩展,延长3~4d,辽西和东部山区的低值区域略有收缩,其持续日数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20.
王震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07-19608,19651
选用辽宁省35个代表站1961~2005年逐日最高气温,研究极端最高气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REOF、均方差等方法,反映辽宁不同地域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年极端最高气温可分成3个区域,分别是东北部地区、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南部和东南部地区;辽宁省极端最高气温阈值分布特征与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极端最高气温阈值相对较高的地区位于西北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地区位于东南部和东部大部地区;辽宁省极端最高气温在冬季变化最大,夏季变化最小,极端最高气温日数在夏季变化最大,而春、秋、冬季变化都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