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标准木调查法,对鲁西平原4种造林配置(株行距2 m×3 m、2 m×4 m、2 m×5 m和2 m×6 m)5年生杨树试验林的生长和地上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配置对5年生杨树单株胸径和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单株树高影响不显著;单株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地上生物量总体随造林株行距减小而减小;胸径、树高与树干、枝、叶生物量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利用方程y=-0.400 6x2+16.671x-104.12可较好拟合单株地上生物量与单株胸径的关系。以获取单位面积最大地上生物量为目标,株行距2 m×3 m适用于鲁西平原杨树人工林造林。  相似文献   

2.
伊犁州引种杨树品种中龄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李丕军  雷双喜  郭光华  陈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29-2532,2541
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7个引种杨树品种八年生植株的树高、胸径进行了方差分析,同时以每公顷材积年生长量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杨树品种在胸径、树高生长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各杨树品种对当地的环境适应性是不同的,其中年均胸径生长最快的品种是Ⅰ-467,年均树高生长最快的品种是Ⅰ-262,并且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材积聚类分析筛选出表现最好的杨树品种有9个,表现较好的有3个,表现一般的有11个,表现较差的有4个;其中适应性最强、生长最快的杨树品种是大叶钻天杨.这个结果可为今后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进行杨树品种推广及平原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方法]对4年生子代测定林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内差异不显著。平均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497,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28;平均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599,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90。家系间树高、胸径遗传力中等以上,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家系内遗传力较低,说明家系内变异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小。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间平均树高变异较大,为4.4~6.6 m;平均胸径总体差异较小,为6.7~11.0 cm;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较小,为0.0103~0.035 0 m3,不同家系间的胸径生长量较树高生长量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大。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70%和25.050%。[结论]采用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良种造林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造林密度对泡桐幼林生长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方法]在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6株/hm~2)对2年生泡桐生长、材积、蓄积量的影响,经过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冠幅、蓄积量、枝下高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造林密度对胸径、冠幅及材积和蓄积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对树高、枝下高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结论]泡桐幼林的合理造林密度在1 111~1 666株/hm~2。  相似文献   

5.
29年生杉木不同造林密度生长进程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杉木林分的树干解析,全面分析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林龄下,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指标均随密度增大而递减;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年限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趋势,且密度大的林分速生期较密度小的林分有所缩短;平均单株材积生长进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杉木第三代亲本杂交子代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旨在开展三代家系及四代优树选择,为大岗山地区提供优良造林家系及第四代育种群体构建材料。【方法】在对2~7年生22个杉木第三代亲本全同胞家系的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遗传分析基础上,利用BLUP方法,通过构建亲缘关系矩阵,对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育种值进行估测。【结果】全同胞家系间生长表型变异丰富,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可作为家系选择的主要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16~0.274、0.217~0.253和0.203~0.290。以7年生时家系单株材积育种值为选择指标,选择速生型优良家系6个,入选率约27%,入选家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现实增益分别达2.92%、16.36%和54.92%。6年生时选择准确度趋于稳定,可作为杉木优良家系早期选择的参考林龄。采用配合选择方法,选择出39个优株,单株入选率为5.53%,入选单株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28.38%、59.86%和218.53%。【结论】杉木第三代全同胞优良家系仍具有较高材积增益,入选优良单株可用于第四代育种群体构建。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11个杨树新无性系的生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更多适合在洞庭湖区造林的优良杨树无性系,对引进的11个杨树新无性系与南林-95和南林-895在洞庭湖区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对7年生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11个无性系中,有4-6、7-40、1-20、7-45、2-2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量超过了南林-95和南林-895.其中无性系4-6最具生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发现,不同造林密度的树高生长差异不大,但对林木生长的抑制作用很早就反应在胸径生长上,其规律是随密度的加大而胸径减小,即呈负相关关系。密度对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加大而降低,林分蓄积则由于株数优势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西南桦不同海拔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海拔对6年生西南桦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从高到低排序均为630 m、750 m、500 m、950 m、400m、1 250 m、1 450 m,其中海拔630~950 m比400m和1 250~1 450 m平均树高高18%以上,平均胸径大34%以上,...  相似文献   

10.
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最适合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林地清理方式,选择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全面清除、全树收获、商业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和常规处理)的桉树人工林,进行3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影响,造林半年后,全面清除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林地清理方式;造林第1年,采伐剩余物加倍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最高;造林1.5年到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优势明显,商业收获全树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全面清除常规处理.(2)商业收获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数量上有较大优势,商业收获全树收获常规处理全面清除采伐剩余物加倍.(3)造林1.5年和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林下植被丰富度、群落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也最大.表明采用商业收获进行林地清理更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4个柚木(Tectona grandis L.f.)无性系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无性系为主区,6个施肥处理为副区,研究不同柚木无性系对施用不同肥料配施微量元素的响应。结果表明:3年生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7514无性系表现最好,分别是表现最差的7114无性系的1.25、1.32和2.03倍;3年生施肥处理间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以处理1生长最好,但无性系间的生长效应大于施肥处理间增产效应,无性系选择尤为重要。3年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无性系与施肥处理交互作用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无性系对不同肥料施用和添加微量元素反应不一,生长表现好的无性系对施肥处理的反应不敏感,而表现差的无性系对肥料反应敏感。柚木无性系造林应根据不同无性系采用不同施肥处理,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营造秃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代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7-159
以福建洋口(顺昌)林场杉木多代连栽迹地改植的14 a生秃杉人工林和连栽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造林后1~14 a的平均树高、胸径(去皮)、单株材积(去皮)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 a生秃杉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15.54 cm、12.03 m、0.11484 m3/株和269.88m3/hm2,分别比密度相近的杉木林高16.32%、10.27%、29.37%和25.37%。秃杉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前3 a总生长量与杉木相近;秃杉3 a生时胸径总生长量略小于杉木,4~14 a生超过杉木;秃杉树高总生长量在10 a生前与杉木接近,但10 a生后明显大于杉木,且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秃杉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始终大于杉木。说明在福建顺昌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上轮作秃杉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标准木调查法,对6种造林配置(株行距30cm×30cm,30cm×40cm,30cm×50cm,50cm×40cm,50cm×50cm,50cm×80cm)1~3年生欧美杨‘L35’杨树试验林的生长和地上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造林配置密度的增加,欧美杨‘L35’胸径逐渐减小,单株生物量下降,而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树高与造林密度之间关系不密切;2年生L35杨胸径、树高、单株生物量比1年生各生长指标增幅较大,而3年生L35杨各生长指标较2年生L35杨增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干旱地区杨树人工林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西部龙江、泰来等地广泛分布着碳酸盐黑钙土,为重点干旱区.该区域在20世纪60、70年代营造的杨树人工林缺乏对树种、立地条件的选择及经营管理粗放,大部分树木形成“小老树“.以龙江县海洋林场为例,我们曾经对不同树龄、不同品种的杨树人工林进行了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31年生的中东杨高为10m,胸径为11.1cm,单株材积为0.0429m3,蓄积为35.59 m3/hm2;27年生的小叶杨高为11m,胸径为10.8cm,单株材积为0.0351 m3,蓄积为60.55 m3/hm2;23年生的小青杨高为4m,胸径为6cm,单株材积为0.0097 m3,蓄积为4.36 m3/hm2.由此可见,这样的杨树人工林丰产经济价值极低.……  相似文献   

15.
白榆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8年生的24个白榆(UlmuspumilaLinn.)杂交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白榆生长早期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之间在生长量(胸径、树高、材积)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通过对白榆历年生长的分析,计算出生长性状间的年一年秩次相关,表明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是极显著的。以胸径、树高、材积等性状的早晚期相关系数建立的回归方程算出的年选择效率表明,从造林后第3年的胸径估计造林后15年的胸径,造林后3年的胸径和材积估计造林后12年的材积,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5499~0.6601)和最高的选择效率(1.27~2.27),说明当白榆无性系造林后3年,即4年生时即可根据胸径和材积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16.
水杉楠木复合经营模式林分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年生水杉林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并在林下套种相同造林密度的1年生楠木,15 a后调查水杉楠木复合经营模式林分与未间伐水杉纯林和楠木纯林的生产力差异,并探讨不同经营模式下试验林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水杉林间伐套种楠木可促进水杉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显著提高保存率。间伐15 a后,两种复合经营模式林分中水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保存率分别比未间伐水杉纯林高29.7%和17.5%、26.6%和17.2%、106.2%和58.6%、17.2%和14.3%,其中以间伐密度为300株·hm-2的复合经营模式水杉林分表现尤为突出。两种复合经营模式水杉的形质性状均优于水杉纯林。两种复合经营模式林分中楠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保存率分别比楠木纯林高14.6%和12.2%、11.6%和10.5%、44.4%和37.4%、13.0%和17.9%。复合经营模式林分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纯林,平均每年比水杉纯林多收入5 795~10 011元·hm-2,比楠木纯林多收入13 723~17 939元·hm-2。  相似文献   

17.
秃杉可以改善杉木连栽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杉木、秃杉混交能够延缓甚至防止地力衰退,探讨两者混交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树种组成林分之间,在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方面,都有着极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Ⅱ、Ⅲ类地的混交比例,分别以8杉2秃、5杉5秃、5杉5秃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18.
2个杨树新无性系的繁殖、生长和形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评价A50、A69杨树无性系的造林学特性,从无性繁殖特性、生长特性和形质特性等方面开展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无性系A50和A69的育苗成活率和造林成活率均较高,具有很强的扦插生根能力。通过对各无性系的对比结果表明,6年生A50和A69杨树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显著优于I-69杨树无性系,也优于中菏1号。就形质指标而言,A50和A69具有树干尖削度小、相对削度大等较优的形质特征,表明其出材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实验林场国家红松良种基地,以2007年营建的15年生红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参试家系171个(其中包括当地生产苗作为对照),造林株行距2 m×3 m,设计为10株小区,9次重复;2022年11月份,测定试验林所有存活木的树高、胸径,以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为评价指标,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家系遗传力、遗传增益、现实增益;采用多目标决策法、隶属函数法筛选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结果表明:参试家系各测定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指标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9.69%~35.01%、家系各指标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64~0.78、家系单株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14~0.45,说明参试家系具有较大的性状变异和较高的遗传力。利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出优良家系17个,入选家系的胸径均值5.69 cm、树高均值12.92 m、单株材积均值0.04 m3,分别是当地生产苗(对照)胸径的1.14倍、树高的1.13倍、单株材积的1.44倍;17个优良家系的现实遗传增益,胸径为3.21%、树高为4.54%、单株材积为9.37%。在优良家...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杉木无节材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建立4种不同修枝强度(修掉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的试验小区30个,在各试验小区中随机选择修枝木和不修枝对照木,修枝木每年修枝1次直至修枝高度达7 m后停止修枝。试验后连续20 a调查试验林杉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杉木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修枝后1 a(5年生)至修枝后8 a(12年生),6 cm和8 cm的高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抑制作用,10 cm和12 cm的中低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生长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杉木修枝后20 a与未修枝杉木相比,6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0.4%、3.7%和3.7%,8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增加了2.0%,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4.4%和2.2%,10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6.5%、8.0%和6.7%,12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5.5%、6.2%和8.5%,但不同修枝强度与对照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