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象因素方面分析了影响曹县芦笋生长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曹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非常适宜芦笋生长,属于芦笋种植的适宜区。该研究结果为开展芦笋气象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芦笋高效优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芦笋栽培困难的问题,选取‘冠军’、‘京紫’2个品种的芦笋为研究对象,设置田间持水量60%(T1)、45%(T2)、30%(T3)3种灌水条件,测量在不同灌水条件下芦笋茎高和冠幅等生长特性的差异,获得适合芦笋生长的最优灌水条件。利用CR-3000小型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大气中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和土壤温度等,分析环境因子对芦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条件下2种芦笋茎高和冠幅生长动态特征基本一致。T3灌水条件下,‘冠军’各项指标均呈现最优状态,增长量高于T1和T2处理;T2灌水条件下,‘京紫’各项指标均呈现最优状态,增长量高于T1和T3处理。芦笋茎高、冠幅动态生长特征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汽压呈显著正相关。空气湿度和水汽压是促进芦笋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冠军’芦笋较‘京紫’生长势头更强,T3...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基质(草炭∶蛭石=2∶1,体积比)高温灭菌和不灭菌条件下Glomus mosseae(GM)真菌对芦笋幼苗的作用效果,以"泽西奈特"为试材,研究了两种条件下GM真菌对芦笋幼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GM真菌接种均可显著促进芦笋幼苗的生长,形成对芦笋幼苗根系较高强度的侵染,增强芦笋幼苗对9种矿质元素的吸收;不灭菌条件下接种GM真菌对芦笋幼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效果更好,作用更明显。因此,基质不灭菌状态更利于芦笋菌根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从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土壤、不良环境与劣质异形笋的发生等方面,分析了芦笋生长的适宜环境。根据温光资源条件和水土环境特征,明确了南通市芦笋生产的生态适应性。提出了南通市芦笋生产的高效种植技术途径和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富阳区芦笋主要产地土壤类型、土壤pH值、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环境、肥力指标,与芦笋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进行比较,探讨富阳区芦笋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适宜性。  相似文献   

6.
朱翠红  吴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21-6323
[目的]气象条件对寒亭芦笋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寒亭历年温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芦笋生长的影响,并针对不利于芦笋生长的灾害性天气,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或补救措施.[结果]寒亭气象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土地肥沃,污染少,日照充足,满足高产量高质量芦笋生长的需要,非常适用于芦笋的种植.[结论]该研究为在寒亭推广芦笋的种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合理的芦笋(AsparagusoffwinalisL.)灌水控制指标。[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灌水下限(80%~85%fc、65%~70%fc、45%~50%fc),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沙培芦笋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灌水下限对芦笋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45%~50%fc灌水下限条件下植株生长发育良好,根数多,主根长;一定范围内,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明显增加,说明较高的灌水下限可能一定程度上对芦笋形成了胁迫,芦笋可通过提高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来减轻由此带来的伤害。因此,选择土壤相对含水率45%~50%fc作为沙培芦笋的灌水下限指标。[结论]不同灌水下限是影响芦笋生长生理指标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沙培芦笋生产提供科肇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二倍体芦笋品种'井冈701'和四倍体芦笋品种'井冈红'为试材,在连作条件下研究芦笋植株株高、鲜质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在品种间的差异,分析连作对其植株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处理降低了'井冈701'和'井冈红'植株株高及地上部和根系鲜质量.与第一次连作相比,第二次连作显著降低了'井冈701'植株株高、地...  相似文献   

9.
以芦笋品种‘NJ978’为材料,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对NaC1胁迫下芦笋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盐条件下,接种AMF可以显著促进芦笋植株的生长,提高拟叶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SOD、POD和CAT活性.在NaC1胁迫下,芦笋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干质量均显著降低,接种AMF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芦笋幼苗生长的抑制.在盐胁迫下,芦笋拟叶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MDA质量分数、电解质渗透率和POD活性均比对照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接种AMF可以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芦笋拟叶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SOD、POD和CAT活性,而显著降低MDA质量分数和电解质渗透率.由此表明,盐胁迫下接种AMF可通过促进芦笋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芦笋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幼株期和成株期2个阶段,芦笋生长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等。本文对芦笋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生长环境的需求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提高芦笋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1999,(12)
我国芦笋出口市场潜力大据悉,由于需求增长及生长条件改变,近年世界芦笋贸易量呈增长趋势。据统计,1997年世界芦笋出口量为14.8万多吨,比1995年增长4.7%。我国许多省份种植芦笋,且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但近年芦笋出口呈下降趋势。据中国海关统计,1998年我国芦笋出口量比1995年减少2105吨,减少60%。我国芦笋主要出口国为日本、德国、荷兰、西班牙,1998  相似文献   

12.
芦笋营养价值丰富、保健功效明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结合芦笋的适生条件分析,提出了芦笋的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芦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特优蔬菜深受人们喜爱,分析了芦笋的生育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介绍了芦笋的主要栽培技术,为芦笋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取芦笋中总黄酮并分析芦笋保健茶活性成分的动态溶出情况,促进芦笋茶的推广与发展。[方法]以新鲜芦笋为原料,采用超声乙醇提取法提取芦笋总黄酮并测定它们在芦笋不同部位的含量。制作芦笋袋泡茶,从分子水平对芦笋袋泡茶活性成分的溶出进行动态分析。通过设定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以及不同芦笋袋泡茶投料量,测定浸出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芦笋茶的最佳冲泡条件。[结果]在芦笋的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有差异,从芦笋顶端到根部逐渐递减;芦笋袋泡茶的最佳冲泡条件为芦笋袋泡茶投料量4.0 g,浸泡水温90℃,浸泡时间25 min。[结论]研究表明,今后可根据所需要的成分对芦笋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可为芦笋茶的科学冲泡及芦笋类饮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规格的生物降解膜覆盖对冬季芦笋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本研究以6年生丰岛1号芦笋为试验材料,共设置了5种不同处理。观测不同规格下芦笋的嫩茎品质、产量、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6 μm可降解膜覆盖处理对芦笋正常生长无影响且可提高芦笋的外观品质,增加优质笋的产量;在采用6 μm厚度、不同宽幅的可降解薄膜覆盖处理下,110 cm宽幅的可降解薄膜对芦笋产量具有促进增长的作用;90、100 cm宽幅的可降解薄膜对芦笋优质率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临川区近14年气候资料和芦笋产量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变化对芦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川区近14年中芦笋产量呈现下降趋势;筛选出的3~5月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气候因素变化过程中,在芦笋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降水量对芦笋产量影响较大,呈显著的负相关,日照时数对芦笋产量的影响与气温和降水相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芦笋的营养价值丰富,保健功效明显,市场上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泛。结合芦笋的适生条件分析,提出了芦笋的高效栽培技术,为芦笋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芦笋紫斑病是上海市郊保护地大棚栽培芦笋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一般在每年的5月开始发生,6~7月的黄梅季节是发病的高峰,主要危害芦笋主茎以及枝条。通过形态鉴定和病菌核糖体DNA ITS序列的测定及分析,表明上海地区芦笋紫斑病病原菌为葱叶枯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适宜最适温度为24℃,单糖、双糖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菌丝的生长。咪鲜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等9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芦笋属于保健蔬菜,营养价值较高,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芦笋种植面积也随之增加.该文介绍了芦笋的生长特性,提出了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京绿芦1号为试材,分析不同红蓝光质比和光强组合下芦笋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养分积累。结果表明:红蓝光质比7∶1、光强150 W·m-2处理下,芦笋总长度、总茎粗、分枝数达到最大,而氨基酸含量最低;红蓝光质比3∶1、光强150 W·m-2处理下芦笋总黄酮、皂苷最大,而多糖含量在光质比7∶1,光强225 W·m-2处理下最大;双因素分析发现,光质与光强对分蘖数、总黄酮、氨基酸存在交互作用;Pearson相关性表明,总黄酮与总茎粗呈显著正相关,而氨基酸与总长度、分蘖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发现,不同光照条件组合对芦笋生长和关键养分影响存在差异,对今后芦笋生产中补光灯的使用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