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法提取普洱茶茶多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婷  谭胜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82-7384
[目的]筛选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水溶性茶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水溶性茶多糖,根据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普洱茶水溶性多糖浸提工艺优选因素组合。[结果]影响普洱茶茶多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时间提取次数浸提温度料液比;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20 g/ml、温度90℃、时间1.5 h、浸提2次;在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下进行浸提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率是54.5%。[结论]为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水浸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研究海南五指山水满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工艺,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与提取次数对水满茶中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热水与超声波提取水满茶中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并比较最佳提取条件下两种提取方法的多糖得率。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 L)为1∶20,浸提时间60 min,浸提温度80℃,浸提次数3次;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5℃,料液比(g∶m L)为1∶15,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次数3次;热水浸提法多糖提取率478.09 mg/g,优于超声辅助提取法245.72 mg/g。  相似文献   

3.
赵丛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65-7566,7594
[目的]优化碎茶末中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碎绿茶末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碎绿茶末中的茶多糖提取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茶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提取碎茶末中茶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100 min,提取3次,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93.82%。[结论]研究可为碎茶末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防风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防风多糖的水提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 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防风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提取次数是影响防风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温度75℃、时间3h、料液比1∶25、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防风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4.913%.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从白茶中提取茶多糖,并用硫酸-蒽酮法计算多糖提取率,研究茶多糖提取率与料液比、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白茶多糖的提取率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料液比及超声时间;响应面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2(g/m L)、超声时间94 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的预测值达到9.7%。采用ABTS法检测茶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发现,所得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其能力随茶多糖浓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6.
茶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曹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87-4287,4322
从料液比、提取时间、温度及酒精浓度4个因素对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时间、温度对茶多糖的提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乙醇浓度、料液比的影响则不明显。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提时间为60 min,浸提温度为100℃,沉淀时所用的乙醇浓度为75%。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提取胡萝卜多糖,对胡萝卜多糖提取的最适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胡萝卜多糖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8.
采取水提法提取绿茶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绿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g∶30 mL、提取时间3.5h、提取温度85℃,该工艺条件下绿茶多糖的提取率为3.40%.  相似文献   

9.
缪天琳  张跃华  李文龙  刘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41-12842,12845
[目的]优选小花琉璃草的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小花琉璃草主茎粉末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小花琉璃草多糖,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4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k(3^4)正交试验确定小花琉璃草多糖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用苯酚一硫酸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提取次数对小花琉璃草多糖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结论]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多糖提取率最高可达2.28%。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研究旨在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红茶和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茶叶和绿茶茶叶为原料,考察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溶剂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出了溶剂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0.35%;绿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44%。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技术开展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选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水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问、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因素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排序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20W、微波时间40min、浸提温度65℃、料水比1:50,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得率为3.14%。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采用减压升华法提取茶多酚的较佳条件,以云南省双柏县产的低档绿茶作为供试样品,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茶叶粒度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比较了有机溶剂浸提法和减压升华法对茶多酚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在压力约8×104 Pa、提取温度145℃时干馏升华25min,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1.80%,纯度高达91.2%。升华法提取的茶多酚纯度高于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的茶多酚,提取成本低,无化学物质残留,且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4.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研究不同提取方法、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沉淀茶多酚pH 5个单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提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70%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液,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h,离子沉淀条件为Zn2+作为沉淀剂,质量分数为15%的NaHCO3水溶液调节pH为6.0,茶多酚沉淀转溶条件最佳表现组合为:A2B1C2D3,即茶多酚沉淀用2mol/L硫酸溶液,料酸体积比为1∶2,于20℃转溶15min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苦丁茶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丁茶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丁茶总黄酮的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苦丁茶总黄酮微波辐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为440W,乙醇浓度65%,微波加热时间为5min,液固比为30∶1,提取次数为2次,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苦丁茶总黄酮得率为2.289%。[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是一种快速高效提取苦丁茶总黄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五指山绿茶为原料,研究绿茶汁的浸提工艺和绿茶酒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提条件为:茶水比i:70(g/mL),浸提温度85%,浸提10min,所得的茶汁感官品质良好。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绿茶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05%,蔗糖添加量190g/L,初始pH值4.0,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生产的绿茶酒色泽黄绿透明;酒香淡雅,茶香怡人;酒体丰满,酸甜适口;具有本品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石阡苔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即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提时间等进行优化研究,以期对石阡苔茶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浸提次数3次,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70℃,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最佳(为45.05%)。经优化的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工艺条件具有简便、提取率高、毒性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