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平菇pleurolus osireatus,别名姬菇,菌肉白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为糙皮侧耳中的优良品系。菌盖直径3厘米内的小规格菇,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近年从日本引进,日本定名为。 (一)生态学特性:菌盖直径2—10厘米,扁半球形或喇叭形,后平展,呈扇形或肾形;中部下凹,表面光滑,下凹部分微有白色绒毛;颜色初期灰黑色或灰蓝色,后渐变浅,呈褐黄色或灰黄色,盖缘薄,初期内卷,有时开裂;菌肉白色,较厚;菌褶白色,不等长,延生,有时在菌柄上形成隆起  相似文献   

2.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5,(6)
<正>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又称白牛肝菌、大腿菌、白葱,是云南著名的野生菌,出口量大。其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扁半球形或稍平展,不粘,光滑,边缘钝,黄褐色、土褐色或赤褐色。菌肉白色,厚,受伤后不变色。菌管初期白色,后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93年10月上旬在新疆哈密地区采集到野生鸡腿菇,经分离培养获得纯菌丝,通过多次栽培试验于1995年5月栽培成功。现简报如下: (一)形态特征 野生鸡腿菇接种在试管培养基上,生长快,菌丝体白色、细密,呈绒毛状。在棉子壳培养基上,菌丝洁白,粗壮,旺盛,且菌丝体有很浓的蘑菇味。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和菌环四部分组成,初期里乳头状,顶端较光滑,菌盖白色,是伞形或长卵圆形,有近似环状排列的鳞片,成熟时鳞片增大反卷,最顶端初期较硬而光滑,鳞片不反卷。菌褶稠密、等长,初期白色后逐渐变成粉色,开伞后变黑色。菌柄较长,白色,中空,与菌盖离生,上部较细、下部粗壮。菌环白色,膜质,开伞后与菌柄分离。  相似文献   

4.
1981年12月,在我县政府机关院内的一株苹果树基部,长出一丛伞菌,当时寒风凛冽,气温在摄氏5度以下,而它却似花团锦蔟,茁壮成长。其子实体丛生,菌盖初期呈球形,后期平展,圆形,边沿黄褐色,中央淡黄白色,菌盖直径2~6厘米,湿时滑润,菌肉白色;菌柄中生,长5~12厘米,上部黄褐色,下部有浅黄褐色短绒毛,无菌环和菌托;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细小。经鉴定为金针菇即构菌(Collybia velutipes)。并于12月7日进行菌  相似文献   

5.
肖辉 《中国果菜》2001,(1):18-18
杏鲍菇,是一种名贵珍稀食用菌。其菌肉肥厚, 菌盖和菌柄脆嫩, 味道鲜美,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鲜品在香港市场50~60元/kg,广州、深圳30~40元/kg,其它地区8~20元/kg不等,倍受消费者青睐。 一、形态特征 杏鲍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初期圆形,后平展,直径3~15cm,中央稍下凹至漏斗形,圆形或扇形,表面有绒毛,灰褐色至浅黄白色,菌肉白色;菌柄长5~12cm,白色光滑,偏生至侧生,棒状至球茎状,横断面圆形,肉质紧实。 二、生物学特性 1.营养要求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各种农副产品下脚…  相似文献   

6.
茶新菇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新菇又名柳环菌,是近年从野生菇驯育成栽培品种的新秀,食味鲜美,口感脆嫩,香味浓郁,质地细嫩,是一种可取代金针菇、平菇的新型食用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长12—13cm,直径0.3—1cm,菌柄上有褐色绒毛,菌环白色,菌盖直径5—15cm,表面光滑,半球形,老熟后平展,最后边缘开裂上卷,盖面褐色,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白色,老熟后咖啡色,孢子印锈褐色。2.生活条件:(1)营养源:菌丝分解纤维素能力强于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在培养  相似文献   

7.
平菇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短、生物效率高、栽培方式多样等优点。平菇生长发育过程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菌丝体为白色茸毛状,是平菇的营养器官,主要吸收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平菇子实体丛生,菌柄基部互相连结,有些叠生,菌盖扇状,直径4-10cm或更大,发育初期青灰色,后变为浅灰色或黄褐色,成熟时呈灰白色,菌肉白色,肥厚柔软。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形态特征和菌丝生长条件,比较大杯蕈和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子实体形态、部分营养成分,并研究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白色,盖半球形或伞帽形,后期表面不光滑,有肉质瘤状凸起,菌盖肉质肥厚;菌柄灰白色或黄白色,菌柄短,粗壮;菌褶不等长,分叉;菌盖、菌柄的半纤维素、粗纤维、纤维素的含量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果糖、蔗糖、麦芽糖;最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麸皮;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7~30℃;最适pH为7。  相似文献   

9.
1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香杏菇是由香菇和杏鲍菇孢子远缘杂交获得的,菇体形态与杏鲍菇相似,菌盖颜色与香菇相似。该品种具有产量高、较耐中高温的特性,但菇体形态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香杏菇菌丝白色,初期纤细,后逐渐浓密蔓延,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菇盖宽8~  相似文献   

10.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斐氏假黑伞。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鲜菇色泽艳丽,肉质脆嫩滑爽;干菇气味清香,味道鲜美柔和。大球盖菇适应性强,其栽培技术简便粗放,生产成本低,我国南北各地均可就地取材,利用长稻草、小麦秆、大麦秆、黑麦秆、亚麻秆等为原料,不添加辅料直接采用生料“免泡法”露地覆土栽培,每平方米可收鲜菇15~30千克。 1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菌盖近半球形,直径5~30厘米,初期白色,后渐变成红褐色至葡萄酒红  相似文献   

11.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5,(1)
<正>香乳菇(Lactarius camphoratum)。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5 cm,初期扁球形,后渐下凹,中部往往有小突起,深肉桂色至棠梨色。菌肉色浅于菌盖。夏秋季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于江苏、云南、海南、甘肃、四川等省。  相似文献   

12.
竹荪人工栽培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荪子实体分如下部份: (1)菌盖:短裙竹荪菌盖白色,长裙竹荪菌盖略带土黄色,表面有不规则的多角形网格,上有圆形或椭圆形小孔,2~4厘米高,子实层(孢体)附着在菌盖表面,暗绿色,初为肉质,由于吸湿能力强,在空气中裸露后迅速吸湿并液化为粘稠状物质。孢  相似文献   

13.
平菇     
正【别名】侧耳、耳菇、北风菌、蚝菌。【来源】为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平菇属)植物侧耳Pleurotu sostreatus(Jacq-exFr.)Quel.的子实质体。【产地】我国各地区均有栽培。【形态特征】平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是白色、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子实体丛生或叠生,分为菌盖和菌柄2个部分。菌盖呈贝壳形或舌状,褶长,延生。菌柄生于菌盖一侧(偏生或侧生),白色,中实,柄着生处下凹。孢子圆柱形,无色,光滑。  相似文献   

14.
塔形侧耳Pleurotus sp,别名塔平菇(山东省)。该菌菌盖宽度6~18厘米,初期扁半球形,后期中部下凹到近平展,有或无后沿,有时由于菌盖后部两面重叠而略呈偏漏斗状,兰黑色、兰灰色,随着菌盖的开展逐渐变为淡灰色、污黄色、淡土黄色到污  相似文献   

15.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6,(4)
正双环林地蘑菇(Agaricus placomyces)子实体中等至少大。菌盖直径3~14cm,近白色,中部淡褐色到灰褐色,覆有纤毛组成的褐色鳞片,边缘有时纵裂或有不明显的纵沟。菌肉白色,较薄,具有蘑菇气味。菌褶初期近白色,后呈褐色至黑褐色,稠密,离生,不等长。菌环边缘成双层,白色,后渐变为淡黄  相似文献   

16.
胡文华 《西南园艺》2001,29(3):28-28
1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或丛生 ,菌盖初期圆形 ,后平展 ,直径 3~ 1 5cm ,中央稍下凹至漏斗形 ,圆形或扇形 ,表面有绒毛 ,灰褐色至浅黄白色 ,菌肉白色 ;菌柄长 5~ 1 2cm ,白色光滑 ,偏生至倒生 ,棒状至球茎状 ,横断面圆形 ,肉质紧实。2 生物学特性2 .1 营养要求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 ,对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和栽培平姑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 ,尤以棉籽壳、废棉、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主料 ,适量添加麦麸、米糠、玉米粉等辅料提高氮源为最佳。2 .2 温度与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初,在湖北省天门县竟陵镇食用菌专业户黄国祥家的废弃凤尾菇棉壳菌床上,发现一株野生伞菌。菌蕾长卵圆形或棒槌形,浅灰色,长7—11cm,宽2.7—3.5cm。成熟后,菌盖近钟形,后期渐平展,白色至浅柠檬黄色,有银丝状绒毛,宽9—17.5cm;菌肉薄,白色;菌柄长圆  相似文献   

18.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5,(4)
<正>黄孢紫红菇(Russula turci Bres.)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2.5~7 cm,偏半球形或扁平至近平展。紫红色至淡紫色,中部色较深,后期变淡。盖表面形成微颗粒或小龟裂,边缘平滑或稍有条纹。菌肉白色。夏秋季生于松林地上,分布云南等地。  相似文献   

19.
图1:银丝草菇Volvariella bombycina(Pers. ex Fr.)Sing。菌盖钟形、半球形,渐平展,中部稍凸起,直径2-10厘米,初期白色,后渐变为浅黄色,具银丝状柔毛,菌盖表皮在边缘处常延伸并超过菌褶,肉质。菌褶初为白色,后变为粉红色,密,不等长,与菌柄离生。菌柄近园柱形,长5-11厘米,粗0.6-1.2厘米,弯曲,  相似文献   

20.
采用形态描述及分子鉴定采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群生标本,确定为中国乳菇属一新记录种(Lactarius scoticus)。主要鉴别特征是菌盖直径3.6 cm~6 cm,半球形,中部稍下凹,白色或污白色,表面光滑,中间色深,赭黄色或金黄色,边缘内卷并有绒毛;菌肉白色,受伤后变淡黄色,厚,具有轻微辣味,乳汁白色,不变色。菌褶白色、密、延生。菌柄白色,孢子无色,椭圆形,有小刺,大小(6~7.2)μm×(4.8~7.0)μm;担子棒状,(28.8~38.4)μm×(7.2~9.6)μm;褶侧囊状体近梭形,(28.8~53.2)μm×(6.7~8.4)μm;褶缘囊体与侧囊体形状相似。菌盖表皮由杂乱的菌丝组成,有丰富的乳管,菌丝无色有隔膜,直径4.3μm~7.2μm,菌盖表皮具囊状体,棒状,有隔膜,(48~67.2)μm×(12~14.4)μm。经分子鉴定,标本与Lactarius scoticus聚在一枝,属于乳菇属(Lactarius)辣乳菇亚属(Piperates)Aspideini组,支持率为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