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模式成本和能耗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降低农作物秸秆收储运过程中成本和能耗损失,选择合适的收储运组合模式,促进秸秆规模化利用,该文建立了基于设备—人工—费用的秸秆收储运数学模型,并以华北平原为例,分析不同秸秆收储运模式(分为集中型、分散型;人工收集、机械收集等)和不同秸秆收集量对成本、能耗的影响以及人工、设备的实际需求。结果表明,秸秆收储运成本一般在120~260元/t之间,秸秆收储运能耗在(1.2~5.5)×105 kJ/t之间;田间机械收集比人工捡拾成本低,但所需设备投资较高,能耗明显升高;人工收集则需要大量的人工。收集方式相同时,集中型收储运模式成本和能耗都比分散型低;人工收集时秸秆收集量小于25万t或机械收集时收集量小于50万t,建议选择集中型收储运模式,否则选择分散型收储运模式。该文建立的收储运数学模型,为选择合适的秸秆收储运组合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促进秸秆能源利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稻麦轮作区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与离田综合利用进行了利弊分析,围绕秸秆捆型、收储运模式及作业成本角度分析了对秸秆收储运的影响,并针对目前秸秆收储运体系存在问题,从政府引导、设备自给率、资金扶持方向和研发投入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发现,秸秆离田方式不仅有利于下茬作物耕种和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可为种田主体节约成本,增加收入,也为秸秆收储主体通过销售秸秆商品获得经济利润;通过分析打捆秸秆类型对收储运环节的影响,得出大圆捆秸秆是江苏省秸秆收储运作业的优选捆型。同时,针对目前主要的第三方秸秆收储运模式,通过深入分析该模式下不同收储运主体之间的运行机制、秸秆收储运各环节作业成本和利润空间,指出在政策引导及政府行政推动下,秸秆离田收储运是容易实现的,并且收储运成本相对比较稳定且透明,而制约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瓶颈在于末端秸秆利用形式及终端产品附加值高低。最后,通过剖析现有的秸秆收储运体系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效果质量和收储运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发电燃料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生物质发电成本进行分析,论文对生物质气化发电、直燃发电、混燃发电等几种主要的生物质发电方式进行了讨论,建立了生物质燃料消耗量模型和燃料成本计算模型。在相同的发电容量(15 MW)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发电方式对应的年燃料消耗量、年燃料收购费用和运输费用和燃料成本。结果表明,发电效率对燃料成本有较大影响,生物质直燃发电的燃料成本约为其它方式的2倍。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秸秆连续稳定的供应,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该文建立了基于秸秆田间收集-秸秆集中存储-秸秆利用的连续供应模型,并以华北平原地区(山东肥城)为例,确定了秸秆收储站的选址与数量,并分析了田间收集、初级运输、收储站存储、次级运输和原料装卸等5个环节的成本和能耗。结果表明,收集肥城市10万t玉米秸秆应用点的最优选址地理坐标为(N116.741,E36.069),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收储站的优化选址与数量,拟建立10个收储站,秸秆供应成本约为169.14元/t,其中,按秸秆供应环节分析,收集成本和运输成本占比较高,分别占总成本的55%和23%;按运行成本分析,秸秆收购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燃料动力费占比较高,分别占总成本的41.39%、30.14%、25.90%。秸秆供应总能耗为186 MJ/t,其中,运输和打捆环节燃油能耗较高,分别占总能耗的45%和34%。该文建立的秸秆供应模型,对指导中国不同地区建立合理的秸秆供应模型提供参考,为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的原料持续稳定供应,节约供应成本和能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偏高的收贮运成本制约着秸秆产业化利用可持续发展。为揭示秸秆收贮运成本的构成,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建湖、扬州高邮、无锡宜兴等3家秸秆收贮企业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小麦与水稻秸秆收贮运成本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家企业小麦和水稻收贮运成本平均为148.5元·t~(-1)和116.8元·t~(-1),麦秸收贮运成本高于稻秸。在麦秸收贮运成本中,田间收集成本占52%,运输成本占21%,贮存成本占27%;水稻秸秆田间收集成本占48%,运输成本占21%,贮存成本占31%。田间收集成本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贮存成本,再其次是运输成本,提高秸秆田间机械化收集水平是降低收集成本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培刚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4):229-237
秸秆发电以其极好的环保效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引起各界关注,但是由于秸秆轻、薄、散的特性,导致在秸秆收集和运输的效率十分低下,从而会消耗大量石化燃料,排放出大量的气体及颗粒污染物,加之秸秆发电供应链的终端直燃发电也会排放一定污染物,必然会对其环保效用带来影响。该文依据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通过建立4个秸秆发电供应链场景,包含秸秆收集、打捆、运输存储、解包破碎以及最终发电等阶段,对其中机械及车辆石化燃料的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进行定量计算,发现4个秸秆发电供应链的污染物排放有较大差距,其中CO2相差1.2~2倍,CO相差1.4~5.4倍,NOX相差1.5~4.2倍,PM相差1.4~6.5倍。秸秆发电供应链环保效果与秸秆发电供应链中收集、预处理及运输存储模式有较大关系,预处理压缩环节、短距离农用车运输及压缩后道路运输距离是关键,这些因素的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秸秆发电供应链环保效用的高低。对秸秆发电供应链的整体排放以处理单位质量秸秆排放的污染气体和可吸入颗粒排放指数为标准,通过与秸秆露天燃烧和燃煤发电供应链对比分析,发现相对秸秆露天燃烧PM排放指数12.95 g/kg,秸秆发电供应链的PM排放指数为0.12 g/kg;相对燃煤发电供应链CO2排放指数1 010.1 g/kg,秸秆发电供应链的CO2排放指数为43.44 g/kg,在减少由露天焚烧秸秆造成的应急性雾霾天气和减少碳排放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秸秆供应链物流网络系统,是实现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比较分析了秸秆收储运分散型和集约型2种物流模式的特点,集约型是分散型物流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集约型物流模型更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秸秆供应链网络的经济收益;概述了秸秆储运选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认为秸秆选址布局需要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秸秆物流模式选择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秸秆供应链物流网络可靠性评价方法,为秸秆物流模式选择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决策方法;同时,提出应加强秸秆物流网络系统化、智能化、信息化研究建议,推进秸秆的产业化、市场化演变。  相似文献   

8.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秸秆直燃发电物流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国秸秆物流成本偏高制约了秸秆直燃发电的推广,针对此问题,该文采用作业成本法,结合在江苏、河南、河北等地的秸秆直燃发电成本研究,并将各地秸秆进行发热量试验,分析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棉花秸秆的物流成本。结果表明,4种秸秆的单位发热量的成本分别为:水稻秸秆1.40×10-2元/MJ、小麦秸秆1.15×10-2元/MJ、玉米秸秆1.09×10-2元/MJ、棉花秸秆0.96×10-2元/MJ。由试验分析可得,棉花秸秆是一种较好的燃料,成本较低、热值较高,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相差无几,但综合而言,小麦秸秆相对较优,而水稻秸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在中国南方地区是主要选择。该文为生物质电厂燃料的经济技术分析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次能源的逐渐枯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秸秆资源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生物质秸秆发电的社会经济背景.在分析秸秆发电技术设备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成本收入法验证了秸秆发电的经济效益可行性,结果表明:若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生物质秸秆资源,每年可带来约3.7亿元的收入.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经统计推理可知秸秆发电大大降低了CO2、SO2、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进而说明秸秆发电的生态效益非常可观,利用前景广阔.同时论述了秸秆发电良好的社会外部性,得出3点社会效用.并针对盐城市进行秸秆发电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电厂燃料物流系统的优化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以广东某生物质直燃发电厂为例,利用软件EXTEND 6建立了一套生物质燃料从储料场到电厂之间的运输及处理相关过程的物流模型,用以模拟、观察并分析各种不同的物流方案。在保证燃料供应稳定的前提下,该模型通过优化分配到各地进行运输作业的货车数量和储料场与电厂内各种燃料处理设备数量,减少了货车接受处理前的排队等待时间,降低了总可变物流成本。模型最后给出了相关参数的最优值和最低物流成本值,还对电厂装机容量、燃料处理时间和货车工作时长对物流成本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厂装机容量在100~125 MW时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成本对燃料装载时间的变化最为敏感,货车的最宜工作时长为16 h。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农作物秸秆收集运输的碳减排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加强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利用是解决农村地区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在方形区域收集秸秆的生物质电厂收集运输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从碳减排视角构建秸秆收集运输模型,优化求解运输排放外部成本最小的收储点个数与回收距离。通过与不同收集系统的对比分析,综合评价所建系统在经济、环境、效率方面的优势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联系,提出推动秸秆资源低碳回收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建议。基于河北省统计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秸秆资源丰富,绝大部分地区已具备良好的收集条件,仅廊坊、沧州、唐山的资源供需匹配度较低;所建系统在电厂外围安置12个收储点,没有收集盲区,避免了资源浪费,收集效率提高18.75%,碳排放外部成本减少83.98%,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此外,该系统还为环境保护、减少贫困、公共卫生和资源利用相关的10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多维度支撑。该研究设计的高效收集运输系统,提供了生物质能开发的低碳路径,对进一步构建农村生物质循环供能的闭环供应链一体化系统工程、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能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选址可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提高收储点的秸秆收储量,增加收储设施的利用效率,促进秸秆设施的可持续利用。该文基于GIS的物流网络设施选址方法,通过秸秆资源调查获得泗洪县车门乡的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情况,调查其农田道路情况,得出车门乡5个秸秆收储设施点的收储量和分布位置,并通过试验和调查获得秸秆运输车辆类型、油耗成本,分析出各收储设施点运输成本,其中,陈楼点稻麦收储总量5 728 t,总运输成本71 685元;大刘点4 703 t,66 707元;车门点4 328 t,65 264元;岗朱点2 076 t,22 642元;团结点2 590 t,27 594元,总收储量约占全乡秸秆产量的70%。该文为未来该乡完成秸秆物流网络规划提供参考性意见,也为其他地区收储站设施选址提供一个较为完整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发电厂优化选址建模及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质发电厂运行过程中,生物质的运输费用占有较大比例。优化生物质发电厂厂址,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生物质发电厂选址问题,提出了一种区间线性规划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选址过程中生物质量、运输价格等信息不确定性,并在生物质建设运行成本最小、能源消耗最低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排放的废气最少的目标下,确定优化厂址、生物质电厂个数及秸秆燃料供给方案。并以装机容量为45?000 kW的生物质发电厂为假设案例。计算得出建厂的数量为1;生物质电厂建设运行最小成本为(1.84, 2.77)亿元,最佳厂址坐标区间为[(258.70, 232.99),(254.54, 225.89)]km,以及区域生物质能源系统中各个收储站的运输方案。通过文中模型得到的结果客观可行,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对于决策者可以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了定量解释以秸秆为原料的成型燃料的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从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出发,分析了玉米秸秆的生长、运输、压缩成型,成型燃料运输、燃烧利用等单元过程,建立了秸秆成型燃料的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环境排放分析模型。以5 000 t/a的秸秆成型燃料生产厂为例,评价了其生命周期能耗和环境排放。结果表明:秸秆运输、压缩成型、成型燃料运输等环节都需要消耗能源,其中,压缩成型的能耗最大;秸秆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为生命周期排放出二氧化碳的96.6%,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用生命周期分析秸秆成型燃料,得出其相比化石燃料具有较大的减排优势,为秸秆成型燃料利用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