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陕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全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6个,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区域完整,规模适当,生物种群流动通畅的保护格局,成为我国乃至东亚地区范围典型的自然保护区群。但从整体角度看,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工作尚不能跟上保护区整体管理的需要。一是一些保护区对社区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自身建设,轻社区发展:重保护区内自然保护,轻社区资源保护。少数新建保护区社区工作组织不落实,管理不十分到位。二是主管部门对保护区社区工作缺少深入的研究、规划与指导。保护区社区管理部门有的叫做公众教育科,有的叫做社区科。一些保护区社区管理指导思想、目标、思路和作法不够明确。三是社区工作能力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2.
就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对广西弄岗、十万大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5.0对调查问卷中的11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出4个公共因子,即: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生态效益的认识,保护区相关制度与周边社区相互影响,保护区对周边社区发展的经济影响,社区共管.并从这4个方面对2个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藉此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水平,解决社区居民在能源需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社区共管力度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选取保护区机构能力(A)、长期管理工作(B)、资金筹措(C)及当地社区参与(D)4个方面的标准及管理有效性评价的12项评分指标,对全省62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逐项评分,根据得分高低,将管理效果分为“极好”、“好”、“一般”及“差”等4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一半以上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的必要性、实施成效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杨 《林业与社会》2005,13(1):27-34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大多是贫困社区,目前来自当地社区的资源利用压力已成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主要障碍。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必须以对周边社区的扶贫为基础,通过资金支持下的社区参与共管共利,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的控制方转换为组织,将原本对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和当地社区群众转化为保护目标的维护。在一些案例点已初步实现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一些共管的模式化成果。本在分析了目前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质量问题基础上,认为推行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共管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首选途径,并系统阐明了当地社区参与组成共管体系的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一些模式化成果。最后,指出在实施社区参与共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社区保护教育在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工作中显得愈来愈重要,并已逐步成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项主要工作.文章针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保护区开展社区保护教育的现状、目标群体及教育内容,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保护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全国198个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南五省43个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个层次全面阐述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现状, 从历史上对土地权属问题的淡化或忽视、法律法规不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及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国外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的成熟做法, 提出了加强试点、科学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创新模式、充分尊重社区群众的利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 以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改工作, 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与社区居民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厘清自然保护区人口分布情况是化解冲突的基础。基于2020年WorldPop世界人口格网数据集,对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内部及周边人口情况进行空间分析,从自然保护区等级、功能分区等角度分析全省自然保护区人口分布现状。结果表明:全省377个自然保护区中分布社区居民约57.95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为0.35人/hm2,总量不大,平均人口密度较低,但不同自然保护区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不同级别、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及功能区内人口分布状况呈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新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系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新平县的部分,总面积22272hm^2。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水利资源和旅游资源。周边社区居住着18个少数民族8957人。文章介绍了周边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各种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成因,检验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为完善自然保护区社区政策、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选取30个自然村(区内12个、区外18个) 174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4和2015年开展3次问卷访谈和跟踪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呈现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和收入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差异成因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利用工具变量(2SLS)模型进行解析。【结果】在3个时间节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农户收入均明显高于区外,自然保护区建立没有导致农户收入低,其受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影响,尤其是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发挥主要作用。【结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建立不会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反而有利于农户收入增长,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关系融恰。为提高农户收入并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应在已有社区政策基础上,扩大政策影响面,增强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巩固和提升已取得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成效。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状况实地调查,发现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集中在:侵占林地、放牧、狩猎、采集、砍伐林木、森林火灾隐患等6个方面。分别从社区居民、自然保护区管理等角度分析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的原因,提出减少威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经济水平相对较落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应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和资料调查的方法对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社区的经济状况、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以及参与管理情况方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结果认为,相关社区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以农牧业为主,保护区内居民收入还略低于保护区外;有约1/3居民参与过保护区相关工作,但都是简单的工作;社区居民希望加强社区共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洪小江 《热带林业》2005,33(4):49-51
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GEF项目在周边社区开展PRA调查的基础上,探讨目前周边社区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的对策,从而为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贫困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最大的社区特征,也是制约保护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实现社区发展的途径和保障措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只有实现与社区的共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保护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论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前提下的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发展在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普遍和重要的角色,但现有的社区发展项目从规划到实施都存在严重缺陷,特别是缺乏对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直接贡献,更没有实现机制化。以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为前提的社区发展行动必须以直接贡献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为首要目标,将社区发展作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机制化手段之一而不是单纯的脱贫项目,并通过这个过程逐渐建立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的机制和能力,使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同时能够直接贡献当地社区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遗憾的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面临着来自周边社区不断增加的压力,社区居民需要使用自然资源,而且常常是过度地利用,直接影响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最主要的实践场所,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实践。建立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促进社区有效参与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生态旅游实践标准是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成功的重要经验。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带来积极与消极2方面的影响。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1)缺乏有效管理;(2)环境保护缺失;(3)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不足。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面临5方面主要问题:(1)大家对生态旅游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2)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的偏差;(3)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造成环境、社会与经济3方面的负面影响;(4)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管理方面的偏差;(5)社区参与方面的问题。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研究方面存在4个突出问题:(1)对于国际前沿和最新实践经验的关注不足;(2)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研究不足;(3)研究中广度与深度结合不足;(4)缺少长期追踪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共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范围广、社区居民多,居民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使得资源保护与社区之间的冲突也十分明显。保护区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开展社区共管共建工作,社区共管仅仅局限于居民义务参与森林防火等少量工作。因此,如何调动起社区居民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解决社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和谐发展,一直是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周至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初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共管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缓解了保护区与社区之间在资源利用上的矛盾,鼓励村民参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寻求改进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并通过技术和资金扶持,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1995年,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以来,进行了社区共管工作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0.
10月上旬,全省第四次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在我省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召开。省林业厅副厅长葛汉栋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会议认真总结交流了我省自然保护工作的经验,分析研究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推介了国外的一些好作法、探讨了自然保护区持续稳定发展的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任务。早在1958年.我省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的雏形,即莽山景观区。1982年划建第一批保护区,到现在已发展到32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9处,县市级g处,总面积达4O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2%。自然保护区现有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区,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