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培育新的八倍体小偃麦,对于利用偃麦草遗传物质进行小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细胞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选育出的10个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256、山农TE259、山农TE261、山农TE262、山农TE263、山农TE265、山农TE266、山农TE267-1、山农TE270和山农TE274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结果表明,10个八倍体小偃麦绝大多数单株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6,个别单株含有54或55条染色体;大多数2n=56单株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构型为2n=28II,少数花粉母细胞存在单价体、三价体或四价体,后期I染色体可均等分向两极,仅有极少数细胞出现染色单体提前分离等现象;10个八倍体小偃麦均含有普通小麦的全套染色体和中间偃麦草的1个混合染色体基组,其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是由来自中间偃麦草3个不同染色体基组的染色体构成的混合染色体基组,其染色体构成分别为2St+8J~S+2J+2J-St、2St+8J~S+4J、2St+8J~S+2J+2J-St、2St+8J~S+2J+2J-St、2St+8J~S+2J+2J-St、6St+4J~S+2J+2J-St、4St+6J~S+2J+2J-St、2St+8J~S+4J、2St+8J~S+4J和4St+6J~S+4J,与目前已报道的八倍体小偃麦均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可为这些新型八倍体小偃麦的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0,(6)
利用以中间偃麦草、普通小麦为亲本,远缘杂交获得的八倍体小偃麦为试验材料,通过染色体压片法对其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 0537(Octoploid Trititrigia shannong TE 0537)核型公式为2 n=8 x=56=40 m(2 SAT)+16 sm(2 SAT),染色体长度比为2.114,平均臂比1.572,不对称系数61.01%,臂比大于1.7的比例为28.6%,核型属于2 B型。  相似文献   

3.
管启良 《作物学报》1980,6(3):129-138
根据多年来对(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种 F1—F4及与小麦回交后的杂种 B1F1选株的细胞学观察和分析,讨论了八倍体小偃麦的形成途径。认为小麦和偃麦草杂交后,需要与小麦回交1—2次,在于使染色体组重新组合,形成 AABBDDEE 和 AABBDDFF 两种染色体组型的八倍体。类型基本稳定的八  相似文献   

4.
王洪刚  孔令让 《作物学报》1996,22(4):508-512
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和普通小麦烟农15的六个不同杂种世代为材料,研究了自交和顺交对杂种后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随自交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但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中偃麦草染色体丢失更快;回交后代PMCMI染色体构型较为简单,平均交叉结数减少,回交次数过多不利于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染色体发生遗传重组;自交和回交世代中小偃麦类型、中间类型和小麦类型出现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作母本,与中2、中5及中1001等八倍体小偃麦杂交,获得的杂种F1植株除4D缺体×中5育性极低外,其余组合略低于普通小麦×八倍体小偃麦的自交结实率。杂种F1体细胞2n=48。4D缺体×中2的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MI染色体配对的平均构型为18.81(15-22)Ⅱ+0.57(0-3)Ⅲ+0.11(0-2)Ⅳ+8.23(6-10)Ⅰ。观察结果同时表明:(1)单价体的分布在每个PMC中以8为众数;(2)单价体之中的两个在多数的PNCs中能形成次级联合配对,说明4D与4E染色体具有部分同源关系;(3)杂种F1多数花粉母细胞中多价体的出现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中E染色体组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钟冠昌  张荣琦 《作物学报》1987,13(3):187-192
本文研究了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讨论了杂种中各类配子的传递规律和产生异附加系的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八倍体小偃麦×普通小麦)F_2,具有46条染色体的杂种类型最多,占19.09%,具有43条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类型为3.01%。(2)以杂种 F_1作母本和父本,分别与小麦进行回交,B_1F_1具有44条染色体的双单体附加最  相似文献   

7.
八倍体小偃麦是由偃麦草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后人工选育的新物种,它保留了偃麦草的许多优良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和染色体工程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种的衍生后代HBOT09035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种质材料HBOT09035整齐度好,株型紧凑,植株较矮,穗长较短,结实性稍低,分蘖能力较好;细胞学鉴定表明,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 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 I)不存在单价体或多价体,基本为环状二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 n=21Ⅱ,减数分裂后期I(PMCA I)不存在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等现象,分离正常;白粉病抗性鉴定表明,HBOT 09035对白粉病有较高的抗性。种质材料HBOT09035在遗传上已经稳定,并且高抗白粉病,可以作为抗小麦白粉病育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小偃麦新品种与中间类型的选育途径、程序和方法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孙善澄 《作物学报》1981,7(1):51-58
作者从事小偃麦远缘杂交育种工作20余年,已育成7个小偃麦品种及广西260、261等新品系,5个稳定的中间类型(新种)及广西631、632等新八倍体种和新的附加系,它们都是小麦育种的优良桥梁亲本。文中着重介绍了:一、小偃麦新品种的选育途径和方法:(一)一次单交选育法,(二)复交选育法,(三)回交选育法;二、小偃麦中间型的选育途径和方  相似文献   

9.
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um)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双体异附加系山农Line15和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263的形态学、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44和2n=56,PMC MⅠ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n=22Ⅱ和2n=28Ⅱ;以中间偃麦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  相似文献   

10.
八倍体小偃麦和硬粒小麦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育种工作中,因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四倍体硬粒小麦等小麦近缘种属含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基因,育种家经常应用远缘杂交创制小麦育种中间材料。本研究应用FISH、GISH、Mc-GISH技术检测了八倍体小偃麦和四倍体硬粒小麦杂交的后代材料,结果表明:山农20和四倍体硬粒小麦的杂交后代中,D组染色体显著优先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染色体传递到子代中;中3和中4与四倍体硬粒小麦的杂交后代中,D组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从1~14条随机传递到子代中;所有材料中仅从山农20和四倍体硬粒小麦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3份稳定的代换系,对其中的2576-1代换系进一步分析证明,是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染色体代换了1D染色体并确定该材料抗条锈病,可以作为育种材料,也为异源新种质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典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研究详细调查了董志塬地区的西峰区、宁县以及庆城县的沟头溯源侵蚀情况,并对近年来发生前进的沟头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量和地形地貌特点分析,对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整体情况作出概括。在此基础上将溯源侵蚀的发生类型划分:水力冲刷型、陷穴诱发型、裂缝诱发型和人为诱发型。针对每种类型进行了典型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转基因抗虫棉sGK9708与7个常规棉、7个优质棉、8个转Bt基因抗虫棉和6个彩色棉品系分别配制杂交组合,对其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常规棉、优质棉和转基因抗虫棉类型的子棉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也起较大作用,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加性效应。(2)彩色棉类型的子棉产量性状以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纤维品质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受显性和加性效应共同控制。(3)转基因抗虫棉类型的衣分和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常规棉类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导,优质棉和彩色棉类型由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决定。(4)彩色棉类型的子棉产量性状具有负向群体超亲优势,纤维长度和强度具有一定的正向群体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3.
1991年对152份栽培大豆、12份野生大豆、12份半野生大豆进行了胚芽期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大豆酶谱类型丰富,176份品种表现为17个类型。按其迁移率可分为E1-E88个大区。E4、E6和E7区酶带条数稳定,酶带着色深,构成了大豆胚芽期酯酶同工酶的特片性酶带。按照地理分布,黄河流域的大豆类型酶谱最为丰富,共15种类型,其中山西、河南大豆表现较特殊类型。东北三省的酶谱类型们居第二,为  相似文献   

14.
杨群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95-302
在栽培时间和栽培措施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对大丽花的“植株高度”、“开花时间”、“花径大小”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植株高度”与“开花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大多数矮型品种开花相对较早,大多数高型品种开花相对较晚。(2)“花径大小”与“植株高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在高型品种中,大花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小花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在矮型品种中,小花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多,大花所占的比例有所减少。(3)“花径大小”与“开花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即大、中、小花型的品种基本上是均匀地分布于早、中、晚花型的品种当中,而无明显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种衣剂的剂型种类,确定了不同作物种衣剂中活性组分、农药的种类及使用量,筛选出了非活性组分的种类及配制比例,研制出了不同剂型的农作物种衣剂的基本配方。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rrelate flowering response of tetraploid red clover (Trifolium pratense L.) in the year of seeding with winter survival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vigour, bloom date). In two different years about 2000 plants of two different cultivars (Hungaropoly and Tapiopoly) were established and in the fall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growth types based on rosette formation and flower production. Non-flowering types were shorter and had few petioles at 6–8 weeks of age, but showed better survival than flowering types. Hungaropoly non-flowering types were more vigorous and bloomed earlier in the second year but Tapiopoly non-flowering types were less vigorous and bloomed later. Although non-flowering in the seeding year wa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survival in the second year, there was adequate variation within both types for selection for improved persistence.  相似文献   

17.
按通直类型和扭曲类型对宜良、新平和禄丰3个群体的云南松球果与种子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2种类型间及类型内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球果和种子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分别为1.70%和6.81%,通直类型和扭曲类型球果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7.72%和17.94%、种子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01%和21.05%.2种类型的平均球果长均为6.4 cm,平均球果直径均为3.6 cm,通直类型的平均球果重(43.944 g)和平均球果形状指数(1.800 9)均小于扭曲类型(44.480 g,1.811 3),通直类型种子重性状(种子总重、种子重)稍大于扭曲类型,而种子性状(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形状指数)和种翅性状(种翅长、种翅宽、种翅形状指数)比较接近.对球果和种子各性状的均值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所有的性状在通直类型和扭曲类型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红麻稀有材料分类地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7份红麻稀有材料的研究发现叶、苞片、萼片、花冠、蒴果和种子等形态特征变异丰富。细胞学研究表明,染色体数均为2n=36;栽培材料随休有普通型、较大型和特大型,野生材料均为普通型;野生材料染色体结构较栽培材料对称。野生材料与常规品种杂交,座果率变幅35-50%,结实率3.2-17%,均明显低于对照(分别为69%和30%),表明  相似文献   

19.
利用SDS-PAGE法分析了72份东北春小麦品种(系)和外引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在Glu-A1位点上的3种变异类型null,1和2*亚基中,东北春小麦1和2*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均为36.1%,外引品种中null出现的频率最高,为41.7%;在Glu-B1位点上,检测到的6种变异类型(7,6 8,7 8,7 9,14 15,17 18)中7 8亚基类型的出现频率最高,东北春小麦为66.7%,外引品种为44.4%;在Glu-D1位点上的3种变异类型(2 12,2 10,5 10)中5 10出现频率最高,东北春小麦为55.6%,而外引品种高达72.2%。所有参试材料中共出现19种组合类型,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7 9,5 10和null,7 8,2 12,均为19.4%。根据Payne的品质评分标准对部分材料进行评定,发现达到10分的材料出现了23份。这些材料可能成为东北春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0.
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SSR重复序列类型和丰度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薇  杜雄明  赖童飞 《棉花学报》2008,20(6):418-424
 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方法对NCBI数据库中39277条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tum L.)及63588条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 L.)的EST序列共计64.08 Mb(约相当于基因组的6.02%)分别进行拼接,比较分析了两棉种简单重复序列的重复类型及丰度差异。结果表明:拼接后的一致性序列中,亚洲棉比雷蒙德氏棉存在较高比例的单条序列簇;亚洲棉一至六碱基6种重复类型的SSR间隔距离分别比雷蒙德氏棉的大;亚洲棉中二到六碱基等5种重复类型的比例高于雷蒙德氏棉,但单碱基重复类型比例低于雷蒙德氏棉;两棉种的单碱基、四碱基和六碱基重复类型的优势重复基序和丰度也不同。因此,认为利用四、五、六碱基三种重复类型设计的SSR引物可以有效地鉴定亚洲棉和雷蒙德氏棉的基因组差异。对四倍体棉种的A、D亚组供体棉种中SSR的差异分析,为SSR标记开发、棉种起源和进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