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华珍、金玉甜1号、金玉甜2号和引选5号4个甜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2月13日到9月1日进行分期播种,对各品种在不同播期的鲜穗重、净穗重、穗长、行数、穗粗、行粒数、秃尖长等穗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确定不同品种的最佳播期。结果表明,华珍和金玉甜2号适合从早春的2月13日到秋季的9月1日的周年播种;金玉甜1号适合在2月13日到6月1日及7月16日到8月16日播种;引选5号仅适合在2月13日到4月16日的春季播种。  相似文献   

2.
鲜食型甜玉米朝甜603春播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兰州市红古区对鲜食型甜玉米新品种朝甜603进行春播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对甜玉米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致使甜玉米生育期延长。在4个播期处理中,以4月12日播种的甜玉米综合性状优良,鲜穗折合产量最高,为19 620.83 kg/hm2,较其余播期处理增产4.97%~12.28%。说明鲜食型甜玉米新品种朝甜603在兰州市及同类地区春季播种以4月12日为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3.
以鲜食糯玉米品种"中糯1号"为试验材料,设3月20日、4月5日、4月20日、5月20日、6月20日、7月20日和8月5日等7个播期(其中,3月20日和4月5日为地膜覆盖播种,其他播期均为露天播种),通过考察各个播期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穗部性状、抗逆性以及产量性状,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3月20日-4月5日覆膜播种和4月20日-7月20日露天播种均能正常采收,8月5日播种的未能正常采收;5月20日和7月20日露天播种病害发生率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4.
播期·育秧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尧  申广勒  石扬娟  陈多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44-3645,3654
试验以早籼稻皖稻83(竹舟5号)为材料,研究播期和育秧密度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播期和栽插苗数对分蘖动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竹舟5号在安徽合肥4月6日播种,其秧苗素质较好,分蘖成穗率较高,大田栽插每穴2粒种子苗,产量较高,其他产量性状也较协调。  相似文献   

5.
对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甜糯玉米杂交种“糯玉一号”进行春季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随着播种期延后而随之缩短,出苗到采收需≧10℃活动积温2000℃左右;不同播期对鲜果穗产量和蒸煮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 5个播期处理中,4月20日播种株高、鲜果穗产量、蒸煮品质等综合性状优良。说明“糯玉一号”在巴彦淖尔市春季播种以4月20日左右为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对糯玉米石彩糯1号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石彩糯1号在河北石家庄地区的适宜播期。[方法]以糯玉米品种石彩糯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对石彩糯1号鲜穗收获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影响。[结果]石彩糯1号在河北石家庄地区适宜播种期为6月10日以前;在地温允许情况下,播种越早,鲜穗产量和1级穗率越高,种植收益越大。[结论]该研究为石彩糯1号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探索了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冬小麦宽幅播种技术,对冬小麦冬前出苗情况、冬前和春季总分蘖、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动态状况,及收获期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生长发育与产量性状方面的影响好于采用传统“条线状”播种方式播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播期对辽南地区水稻(Oryza sative L.)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该地主栽耐盐碱水稻品种盐丰47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播期,分别为4月5日(S1)、4月15日(CK)、4月25日(S2)和5月5日(S3),分析不同播期对辽南地区耐盐碱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提前引起水稻全生育期延长,播期推迟引起水稻全生育期缩短;播期提前和推迟均导致盐丰47株高在营养生长期(三叶期至拔节期)高于CK,生殖生长期(乳熟期)低于CK;提前和推迟播种盐丰47水稻叶面积在分蘖期至抽穗期总体大于CK,乳熟期后低于CK;提前和推迟播种水稻地上部干物重分蘖期至拔节期均高于CK,抽穗期均低于CK。4个播期中CK理论产量最高,S2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最高;提前播种水稻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理论产量均低于CK,推迟播种水稻千粒重和理论产量均低于CK。辽南地区耐盐碱水稻的适宜播期为4月15—25日,可以在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生物量及产量指标的关键时期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重,以实现后期的高产。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高粱品种,以龙杂19号、晋杂22号、吉杂228号、冀酿2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西地区进行3个播期处理(4月16日、4月25日和5月5日),调查播期对高粱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能显著影响高粱生育进程,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依次延后,但高粱全生育期缩短。播期对高粱株高影响不明显,对穗长影响随品种不同而不同;对穗粗和千粒重的影响则表现为随播期的延迟整体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早播高粱各品种单穗重最大,产量最高。在供试品种中冀酿2号早播获得最高产量为385.1 kg·(667 m2)-1,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播种期对甜玉米浙凤甜2号鲜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甜玉米浙凤甜2号春季不同播种期种植试验,对其生育期、鲜穗产量、商品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凤甜2号全生育期随播种期的提前而依次延长,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全生育期;春季提早播种有利于提高鲜穗产量;采用地膜覆盖提早播种,可有效提高鲜穗商品性,主要表现为鲜穗秃尖明显缩短,籽粒排列更趋于紧密,单穗带苞及去苞鲜重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当前气候变化和夏玉米品种更替的背景下,如何调整品种和播种期以适应当地有效积温的变化对夏玉米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以期为当地适宜播期和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9年,共选用3个中早熟夏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京农科728(JNK728)、登海618(DH618),3个中晚熟品种郑单958(ZD958)、登海605(DH605)、先玉335(XY335)作为试验材料,并设置6月5日(E)、6月15日(N)、6月25日(L)3个播期,探讨播期对不同熟期夏玉米授粉结实和产量形成等的影响。【结果】播期推迟至6月25日,各品种千粒重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显著降低,产量下降。与6月25日播种中晚熟品种相比,6月5日播种,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分别增加28.81%和16.24%;与6月25日播种中早熟品种相比,6月15日播种,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分别增加18.92%和14.66%。随播期推迟,不同品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降低1.21%—10.62%,中晚熟品种的降幅大于中早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总结实率降低6.25%—19.94%,中晚熟品种总结实率降低8.11%—27.32%,中晚熟品种的降幅大于中早熟品种;不同品种空秆率增高1.42%—14.72%,与品种熟期无关;中早熟品种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变幅在15.91%—20.23%,中晚熟品种收获指数降幅在2.36%—27.69%。不同品种产量与有效积温呈正相关,且吐丝期—成熟期有效积温与产量的关系更密切;有效积温、收获指数、总结实率、全生育期天数4个因素中,中早熟品种的产量与收获指数、总结实率的关系更密切,而中晚熟品种的产量与有效积温、收获指数的相关性更强;中早熟品种的有效积温与全生育期天数的相关性强于其与总结实率、收获指数和产量的相关性,而中晚熟品种的有效积温与产量的相关性强于其与收获指数、总结实率和全生育期天数的相关性。【结论】中早熟品种产量受有效积温限制较小,1 700℃·d左右的全生育期有效积温更有利于保证其较高的结实率和收获指数,进而获得高产;中晚熟品种产量受有效积温限制较大,1 800℃·d以上的有效积温更有利于其产量的增加。在当地气候条件下,6月5日左右播种中晚熟品种、6月15日左右播种中早熟品种,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且提高有效积温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泛玉5号的生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7月5-25日晚播条件下,随播期推迟,泛玉5号生育进程相应推迟,株高和穗位无明显差异,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减少,秃尖长度增长,穗粗变化不大,产量降低7.11%-40.93%。  相似文献   

13.
以花生濮花3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裂区试验,以播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3日、6月10日)为主区,密度(10 000、11 000、12 000、13 000、14 000穴/667 m)为副区,研究播期和密度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濮花36号的主茎高呈增大趋势,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大,除主茎高呈增大趋势外,濮花36号的其他农艺性状均呈减小趋势。不同播期、密度处理间百果重、百仁重、出米率、饱果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播期处理间单株生产力呈显著差异。播期、密度及二者互作对濮花3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播期和密度的互作下,濮花36号的产量在B3M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但与B3M4、B4M2、B5M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濮花36号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左右,配套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2 000穴/667 m。当播期受到外界影响被推迟时,为减少产量损失,应采用对应的配套密度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摸索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以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2017—2018年选择海拔2250 m的云南省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地块进行9个播期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延长,而花球采收期除播期7月10日外随播期推迟而逐渐增长;花椰菜株高、外叶数、开展度、球高、球径和单球重等农艺性状有随播期延迟呈现先逐渐减小而后又逐渐增大的趋势;莲座期黑腐病和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花椰菜小区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下降而后又逐渐提高的趋势,播期4月20日和4月30日与其余7个播期产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花椰菜在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的生产实际和各播期产量产值及商品性表现,推荐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为4月20—30日。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山西南部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冬前积温下的春季冻害风险,明确适应当前气候变化的适宜播期和品种,分别于2017-2018霜冻发生和2018-2019霜冻不发生的两个不同气候年型,在山西运城盐湖区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设计,对3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济麦22、周麦18和西农529)在不同冬前积温下的春季冻害风...  相似文献   

16.
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再生稻的适宜播种期,选用培两优500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生育期、腋芽萌发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3月3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好,再生季产量高,4月1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较差,但能正常成熟,4月19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差且不能在安全期内齐穗,导致部分穗子不能抽穗或能抽穗但不能正常成熟.从气候条件和高产角度出发,供试组合作再生稻栽培,在长沙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底至4月初,最佳播种期为3月底。  相似文献   

17.
鲜食玉米的产量品质和上市时间直接影响了其经济效益,而播期既决定了鲜食玉米成熟的早晚,也对其产量性状的形成存在一定影响。本试验以鲜食玉米‘SD902’为材料,对其夏季不同播期(7月15日,7月20日,7月25日)的产量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播期从7月15日延迟到7月20日时,穗长和穗粗分别增加了5.92%和4.32%;苞叶、穗芯、籽粒干重和穗粒数分别增加了25.55%、39.37%、23.33%和10.71%;秃尖长和穗行数则下降了25.56%和0.32%。但当播期延迟到7月25日时,虽然部分穗部性状呈现下降趋势,但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综上,在鲜食玉米的夏季栽培过程中,不同播期对鲜食玉米穗部性状的穗长、穗粗、苞叶、穗芯和籽粒干重都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播期可通过增加穗粗和穗粒数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 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 月22 日较4 月12 日播种出苗天数缩短15 天,生长期缩短42 天,抽薹率下降30%;出苗率却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4 月12 日播种出苗率最低[(40.57±0.56)%],5 月2 日以后播种出苗率均在95%以上;4 月22 日播种板蓝根产量(5000.25 kg/hm2)和(R,S)-告依春含量[(0.083±0.0012)%]均达最高水平,5 月2 日播种大青叶产量最高(2034.37 kg/hm2),但播期对板蓝根药材含水量、浸出物和灰分影响不显著。河西走廊菘蓝的最佳播期以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为宜,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药材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艳玲  姚运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14-5815
[目的]提高高油玉米品质。[方法]设计8个播期和4个收获期,研究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对高油玉米吉油1号灌浆速率和淀粉、蛋白质、脂肪积累速率的影响。[结果]4月30日播种的吉油1号籽粒灌浆速率最快。吉油1号蛋白质、油分的最大积累速率均出现在授粉后25 d左右,说明高油玉米在灌浆期油分和蛋白质可以同时积累并使积累速率快速达到最大值,而后积累速率放慢;淀粉积累高峰出现在授粉后30 d左右,授粉后10~30 d淀粉含量快速增加,30 d后增加变慢。[结论]高油玉米吉油1号在吉林省东部的最佳播期为4月30日左右,最佳收获期为10月5日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