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药剂,对4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叶面喷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好的是世高、科博,能有效降低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率,降幅在5.5% ~7.75%;世高、科博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达60.8% ~ 70.6%;早疫病轻度发生不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建议这2种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用4种新型杀菌剂对同薯28号马铃薯进行了叶面喷施药效试验,以期找到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经济有效药剂。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对马铃薯早疫病病斑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90.1%,产量增长12.6%,与空白对照间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品种对早疫病的离体叶片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评价马铃薯品种对早疫病的抗性水平,利用NAA处理后的马铃薯离体叶片,在室内对国内的23个马铃薯品种早疫病抗性水平进行鉴定。通过测量病斑直径及发病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最终筛选出免疫品种6个、高抗品种1个、抗病品种6个、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各5个,为各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新型高效杀菌剂,特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0%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早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产量可达12 672.50 kg/hm~2,可以推广应用,推荐剂量为150 m L/hm~2,连续施用3次。  相似文献   

5.
番茄早疫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番茄早疫病菌对3种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方法]从山西省晋中、长治、临汾及五寨地区的番茄早疫病株的果实或叶片上采集番茄早疫病菌,将检测到的抗性菌株分别接种在含嘧菌酯、腐霉利和代森锰锌药物的平板上,测定不同分离菌株对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共采集分离到124株番茄早疫病菌。五寨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表明,其平均EC50值分别为0.033、1.969和9.328μg/ml,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1.0、8.0和50.0μg/ml。以此作为番茄早疫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测晋中、长治及临汾菌株与五寨菌株相比,均未对腐霉利及嘧菌酯产生抗药性,而对代森锰锌已普遍产生抗药性,最低达66.7%。[结论]番茄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对嘧菌酯及腐霉利未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6.
混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效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代森锰锌与嘧菌酯混配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2008—2010年开展混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与嘧菌酯以5∶5比例混配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与使用嘧菌酯单剂防效相当,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百菌清,并且对马铃薯增产效果最突出。代森锰锌与嘧菌酯以5∶5比例混配,可获得对马铃薯早疫病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能降低嘧菌酯使用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滕州市马铃薯早疫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山东省滕州市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以及防治对策,可为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早疫病无公害杀菌剂药效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福  杨富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6-116,189
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最佳无公害杀菌剂,采用田闻小区试验方法,对7种无公害杀菌剂进行了叶面喷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好的是25%阿米西达1000倍、60%氟吗啉·代森锰锌600倍、52.5%抑快净2000倍,防效分别为86.83%、83.21%、80.31%,且效果明显,建议在生产上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
今年在富锦市开展了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田间示范试验,通过对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田间适用性、实用性试验示范,并为进一步优化该技术方案和扩大辐射面积提供理论依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而快速评价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马铃薯早疫病的抗性水平,选取D5、D19、D30、A1、B1、C3的6个马铃薯品种的脱毒试管苗和马铃薯早疫病菌为试验材料,将脱毒试管苗接种马铃薯早疫病菌,调查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脱毒试管苗接种适当浓度的早疫病孢子囊悬浊液,可判断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试管苗的抗性,其中,B1品种抗病性表现最强。使用孢子悬浊液接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是可行的,可用于对抗性资源的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11.
卵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目前用于防治卵菌病害的保护性杀菌剂和高效内吸性杀菌剂 ,同时讨论了卵菌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产生原因、抗药性机制及交互抗药性问题 ,最后对卵菌抗药性的治理策略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防治烟草黑胫病和野火病,减少抗药性产生,减少农药残留,本文就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烟草野火病菌对农用链霉素的抗药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药次数的增加与药剂施用浓度的增高,可明显提高烟草黑胫病对甲霜灵抗药性水平。喷药次数的多少与喷药间隔时期可明显影响烟草野火病菌对农用链霉素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常用杀菌剂产生抗药性,降低了化学防治晚疫病的效果,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化学防治药剂及晚疫病菌抗药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建议生产上应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应与其它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黄瓜霜霉病菌抗药性的发生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古巴假霜霉引起的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上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但采取将化学防治与预测预报、棚室通风、利用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和预防性施药措施,可有效减轻黄瓜霜霉病的为害。主要防治药剂有接触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必须交替或混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黄瓜霜霉病菌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抗性普遍发生,在日本检测到对QoI类杀菌剂的田间抗性菌株,必须评估对新型杀菌剂的抗性风险,制订相应的抗药性治理对策,以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杀菌剂复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a来,复配杀菌剂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杀菌剂的不断出现,推动了新复配剂的开发进程。复配机理的研究不仅是各类复配剂的开发基础,而且为复配剂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介绍了复配药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抗感嘧霉胺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差异。以敏感菌株DT9、中抗菌株SZ5和高抗菌株SZ15为材料,在嘧霉胺药剂处理下测定了胞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敏感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升高,抗性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降低。由此可见,黄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产生抗性后,抗性菌株胞外酶活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杀菌剂 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致病疫霉(Phytohthora infestans)对内吸性杀菌剂甲霜灵、霜脲氰和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抗性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用于防治晚疫病的药剂种类并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对于致病 霉抗性遗传研究和抗性治理及药剂防治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防治烟草赤星病,减少抗药性产生和农药残留,从云南省11个地州分离烟草赤星病菌菌株96株,就分离菌株对菌核净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高抗菌株28个,中抗菌株39个,低抗菌株29个。不同来源的烟草赤星病原菌株的抗药性存在差异,以思茅、大理的菌株抗药性最高,昆明、红河、临沧抗药性最低。不同地州分离菌株高、中、低抗菌株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别。大理永平昌街七昌村分离菌株AL208#抗药性最强,抗性倍数达20.30,玉溪市红塔区的菌株AL171#抗药性最低。96株烟草赤星病菌菌株对菌核净的EC50值平均为81.34 mg/L,范围在13.28~269.58 g/L。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啶酰菌胺是一种较新的用于防治灰霉菌的杀菌剂,国内鲜有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抗性报道。为了明确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敏感性情况,通过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山西省8个地区139株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采菌株中137株为相对敏感菌株,2株表现为低抗,敏感菌株占98%以上,说明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啶酰菌胺具有中度抗性风险,且灰霉菌极易产生抗药性,故有必要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内 容涉及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群体遗传、致病机理、发育调控及抗药性机制等方面,列举了代表性应用实例,并就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