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国槐小卷蛾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小卷蛾,又名国槐叶柄小蛾、槐小蛾。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甘肃(平凉市)、宁夏等地区。寄主植物为国槐、黄金槐、龙爪槐、蝴蝶槐。  相似文献   

2.
国槐小卷蛾是主要为害国槐、龙爪槐、香花槐等的鳞翅目,卷蛾科害虫。本文从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针对此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槐小卷蛾发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槐小卷蛾Cydia trasias(Meyrick)以幼虫钻蛀国槐、龙爪槐1~2a生枝条危害,该害虫在张家口市1a发生1代。树木被害后造成满树卷叶,后期枯黄脱落,影响树木生长和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国槐小卷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食羽状复叶叶柄基部,造成国槐复叶脱落,树冠出现大量光秃枝,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观赏。该文介绍了其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安市国槐小卷蛾的发生危害情况调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国槐小卷蛾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苹褐卷蛾食性较杂,除为害苹果,梨和杏外,近年来发现它还严重为害火棘等蔷薇科植物和小哩女贞,国槐等多种观赏林木。该虫对火棘的为害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5代,以低龄幼虫结茧冬,翌年4月上、中旬继续取食,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5月下旬、6月上名旬第一代幼虫孵化。幼虫活泼,受惊后弹跳吐丝下垂。  相似文献   

7.
在兰州槐小卷蛾普遍为害国槐、龙爪槐、蝴蝶槐,多数区域受害株率超过80%,叶片受害率一般低于10%,危害程度轻微。分析认为兰州气候条件有效控制了槐小卷蛾的种群规模。建议结合其他害虫防治的同时进行防治,较重区域结合修剪清除果荚和枯梢;有必要开展虫情监测,以免虫害暴发。  相似文献   

8.
青海云杉小卷蛾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云杉小卷蛾(Neobarbara olivacea Liu et Nasu)在国内仅分布于青海省,为害青海云杉。近几年来,该虫在西宁地区呈突发性暴发态势,危害严重。为了应对云杉小卷蛾发生的新情况,探讨了其发生规律和发生原因,并摸索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防治小卷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槐主要害虫可持续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槐是天津市主要绿化树种 ,受国槐尺蛾、槐蚜、桑白盾蚧、国槐红蜘蛛和国槐小卷蛾等害虫危害严重。无公害药剂防治技术、国槐小卷蛾性引诱剂的引进和应用等规范化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实施 ,可持续控制这几种害虫的危害 ,减少喷药次数和喷药量 ,保护环境 ,节约防治费用  相似文献   

10.
杉梢小卷蛾(Polyehrosis cunninghamiacota Liu et Pai)属鳞翅目、卷蛾科。分布于长江以南杉木产区,为害杉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踏查法、性信息素诱捕法和解析受害枝条的方法,在石家庄城区及周边地区调查了国槐小卷蛾的危害树种状况和国槐小卷蛾种群数量的时间、空间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国槐小卷蛾的寄主植物有8种。成虫1a有2次发生高峰,盛发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1代幼虫对寄主各部位的危害:复叶>嫩梢>花穗。第2代幼虫对各部位的危害:复叶>荚果>嫩梢。幼虫对寄主树冠不同方位和层次的危害表现为:东、南面重于西、北面,树冠上层重于树冠下层。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塞罕坝地区落叶松线小卷蛾、松线小卷蛾成虫、幼虫和蛹的主要形态特征区别;两种线小卷蛾1 a发生1代,以卵在树皮内或老球果内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幼虫危害期,老熟幼虫在枯落层内化蛹。两种线小卷蛾的发生数量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槐尺蠖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尺蠖又称国槐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主要为害国槐,也为害刺槐、龙爪槐,以幼虫为害叶片,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可以将树叶成片吃光。通过多年来对槐尺蠖发生规律的观察,采用人工、化学药剂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治,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危害冷杉的新小卷蛾族一新记录种——冷杉芽小卷蛾Cymolomia hartigiana(Saxesen,1840)(Lepidoptera:Tortricidae)的形态学特征并附图,同时还简要记述了其为害和生物学特性。图6参6  相似文献   

15.
对松实小卷蛾、松梢螟的为害性和空间格局及在序贯抽样技术中的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虫对松树为害具有选择性,松实小卷蛾幼虫主要为害侧枝,为害程度火炬松>黑松>湿地松>马尾松,松梢螟为害则以主梢为主,为害程度 黑松>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空间格局分别为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松实小卷蛾明显超过防治指标,急待全面防治,松梢螟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  相似文献   

16.
苹褐卷蛾食性较杂,除为害苹果、梨和杏外,近年来发现它还严重为害火棘等蔷薇科植物和小叶女贞、国槐等多种观赏林木。该虫对火棘的为害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5代,以低龄幼虫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继续取食,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5月下旬、6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以后各代历期20~30天不等。第5代幼虫于11月上旬陆续越冬。幼虫活泼,受惊后弹跳吐丝下垂。  相似文献   

17.
栎线小卷蛾的幼虫危害梨树的花和嫩叶,且种群数量逐年增大,已成为影响临夏州皮胎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栎线小卷蛾幼虫为害皮胎果梨花的损失率进行研究,并根据近几年栎线小卷蛾幼虫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实践,确定栎线小卷蛾幼虫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皮胎果花蕾损失率与栎线小卷蛾幼虫虫口密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虫口密度越大,落蕾量越大;栎线小卷蛾幼虫防治指标为7头/100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落叶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 lariciana)、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 grisecana)的长期系统观测、分析,定量地得出了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因子。主要有化蛹率、羽化率、性比、产卵量、卵损失率、孵化率等;提出了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龄轻、中、重度危害的划分指标;摸索出了以蛹壳数预测翌年1龄幼虫数的调查测报方法,为控制两种线小卷蛾,确保落叶松人工林健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槐为落叶乔木,寿命长、适应性强、冠大荫浓,是山西省优良的乡土树种。介绍了锈色粒肩天牛、槐蚜、小线角木蠢蛾以及小卷蛾等国槐主要虫害危害特征、发生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了槐小卷蛾Cydia trasias(Meyrick)越冬幼虫分布规律,提出了防治建议,调查表明,槐小卷蛾的幼虫主要在果荚中越冬,少部分在树干的翘皮裂缝中越冬。果荚受害率在18.8%—71.3%之间,树干上的越冬幼虫多在树干0.5米以下的缝隙中。形态观察表明,越冬幼虫腹部背面有一对肾形黑斑者为雄性,可用来统计雌雄性别。建议抓住越冬代防治,打落掉有虫果荚集中深埋;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产卵期进行树冠喷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