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生产力衰减法"估算了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县的粮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为57.25%,尚有一半以上的生产潜力有待开发。在人均粮食消费400 kg的标准下,沅陵县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56.60万人,低于实际人口量,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深入挖掘该县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并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产力衰减法"估算了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县的粮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为57.25%,尚有一半以上的生产潜力有待开发。在人均粮食消费400 kg的标准下,沅陵县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56.60万人,低于实际人口量,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深入挖掘该县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并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3.
制约粮食生产潜力发挥的因素比较复杂,作者在长期的农业技术工作中,通过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当地粮食生产现状的初步调查分析,结合参与实施粮食增产工程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讨当地粮食生产现状与生产潜力的关系,分析影响粮食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挖掘当地粮食生产潜力的主要措施,以便为粮食增产服务。  相似文献   

4.
粮食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问题,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事关重大。本文论述了山西省农业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实现过程。系统不仅能快速、有效地计算生产潜力,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精确分析以及绘制图形,为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潮土区主要粮食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潜力,发掘限制粮食产量的限制因子,以通许和延津2个县的潮土区试验为例,在对试验区的光、温、水、土诸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河南省潮土区粮食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河南潮土区粮食生产潜力为15535~21927kg/hm2,粮食生产潜力指数在0.21~0.67.进一步分...  相似文献   

6.
董洁  崔运峰  陈明 《农技服务》2011,28(11):1644-1645
分析了微山县粮食生产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以充分挖掘微山县粮食生产潜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粮食生产潜力影响因子及需求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探讨了耕地、生产技术及生态条件等因子对福建省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耕地和生产技术等对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力,并预测了2006~2020年的福建省粮食生产潜力。此外,通过对福建省粮食供求关系的预测,进一步分析了福建省未来耕地面积与粮食有效需求所要达到的耕地面积间可能出现的缺口情况。  相似文献   

8.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是研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总结了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从光、温、水、气候、土壤等因素的机理性研究到农业模型以及主流的统计分析模型的研究脉络和存在的问题与模型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及产量差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测算现有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下的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以2012—2016年最新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构建测度模型,估算中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耕地粮食的育种生产能力,测算中国耕地粮食产量差(增产潜力)及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并分析省际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现有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是8.46×10~8 t,实际粮食产量是5.48×10~8 t,差值达2.98×10~8 t,占粮食实际产量的54.38%,耕地生产能力开发率为0.63,说明中国耕地粮食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2)中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和潜力较大的省市自治区是: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吉林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湖南省、四川省、辽宁省、湖北省、云南省和江西省,应作为未来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的重点对象,可通过土地整治和栽培技术等手段,提高耕地质量。3)同时,开发耕地生产潜力需因地制宜,实现提高粮食产量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在江西省、福建省和浙江省,建议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在河北省,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保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需协调农业-能源-水资源关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云南省,可以利用气候优势,在缓坡丘陵区种植茶树、花卉,发展特色农业;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不建议过度开发粮食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作者针对未来几年天水市粮食需求将不断增长的趋势,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技术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天水市区域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挖掘天水市粮食生产潜力、促进全市粮食稳产、增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提出了一些新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兴宁市实施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模式攻关项目中的技术要点,分析了该技术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华南地区粮食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和计算弹性系数,对我国粮食生产对价格因素和非价格因素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粮食总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为0.73,粮食总产量对前3年财政支农支出反应的弹性系数为0.09744.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对价格因素的反应是敏感的,对非价格因素的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辽南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适宜辽南地区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的穗部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穗粗、行粒数、单穗粒重、籽粒出产率和百粒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穗部因子,因而目前在辽南地区玉米育种中应注重这些性状的协调改良和选择,从而获取最佳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华北平原高产粮区——山东省桓台县的冬小麦生产体系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冬小麦两种不同管理措施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桓台县冬小麦常规管理措施下环境影响较大的是能源耗竭、环境酸化、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139、0.126、0.093和0.060。采用推荐管理措施可使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由常规管理措施的0.063降低到0.032。能源耗竭和全球变暖影响主要来源于高耗能的农用化学品生产。环境酸化潜力主要来自过量施氮导致的NH,挥发和农用化学品生产中排放的SO2,水体富营养化潜力主要来自冬小麦生长季施氮引起的NH3挥发。实施化肥的节能与清洁生产并减少氮肥使用量,是控制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河北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生产状况对全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民作为粮食生产的主体,其种粮意愿关系到粮食的产出水平,粮食的产出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通过对河北省10个市600多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分析我国1985~2007年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将此23年划分为3个阶段;选取粮食种植面积等8个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各个阶段中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量化了粮食总产量与诸因素的关联程度;依据关联度顺序的变化,总结了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能力及变化趋势,并提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体系结构现状,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功能和实质,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功能是保护和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供给及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粮农利益,保持本国粮食贸易优势地位;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实质是对粮食生产者合理收益的补偿,对粮食生产正外部性的补偿,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的社会付出。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一是坚持完善协同配合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体系;二是调整粮食生产直补办法;三是建立粮食生产补贴长效制度机制;四是提高对粮食生产补贴制度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了各区域各个耕地亚类的粮食单产能力;再分别乘以各县2004年相应耕地亚类的面积,得到2004年各县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省以及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结合近3年(2002~2004年)的粮食现实产量,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及其省际差异。【结果】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亿t,远高于全国近3年4.52亿t的粮食平均产量,目前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从各省的计算结果来看,除新疆以外,单位耕地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5个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省区最低;位于中国广大北部、西南部的省市,受土壤质量、灌溉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程度低,粮食生产虽有一定增产空间,但实施难度较大或需大量投入。【结论】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抓好中国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东部、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同时也要加大广大北部、西南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开发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WTO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