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利用FeSO4-钼蓝法研究了中草药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粉末、黄芪水提取液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植酸酶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3 g/mL的黄芪粉末和0.03 g/mL的黄芪水提取液作用下,44h时黑曲霉中植酸酶活性最高.与对照相比,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黄芪粉末和黄芪水提取液的吸光度分别提高了33.6%和37.8%,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黄芪粉末和黄芪水提取液的吸光度分别提高了21.0%和28.7%.在最佳培养时间,植酸酶活性均随着黄芪浓度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中加入黄芪粉末的液体培养基变化幅度最大,植酸酶活性浓度0.01 g/mL是浓度0.05g/mL的1.64倍;加入黄芪水提取液的液体培养基中植酸酶活性浓度0.01 g/mL是浓度0.05 g/mL的1.54倍;加入黄芪粉末和黄芪水提取液的固体培养基中植酸酶活性浓度0.01 g/mL分别是浓度0.05g/mL的1.50和1.42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2种野外采集白腐真菌菌丝产漆酶液体培养基。[方法]对2种采集的白腐真菌轮纹韧革菌(Stereum ostrea)和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白腐真菌菌丝,应用ABTS法测定其产漆酶活性,研究碳源、氮源、金属阳离子、p H、温度、转速对白腐真菌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轮纹韧革菌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20.00 g、硝酸钾5.00 g、NaH_2PO_45.00 g、Cu SO41.00 g、初始p H 6、温度25℃、转速170 r/min,在第11天其产漆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557 U/m L,是PDA液体培养基产漆酶活性的2.7倍。朱红密孔菌最佳培养基是麦芽糖25.00 g、酵母膏5.00 g、NaH_2PO_41.00 g、KCl 2.00 g、初始p H 7、温度30℃、转速200 r/min,在第9天其产漆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478 U/m L,是PDA液体培养基产漆酶活性的2.3倍。[结论]筛选出2种野外白腐真菌产漆酶最佳培养基,为漆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能在低温条件下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提高秸秆在低温条件下纤维素的降解速度,以新疆寒冷地区腐木为试验材料,对低温纤维素降解菌进行筛选,在4 ℃条件下筛选得到4株可在低温下生长且具有纤维素降解作用的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低温菌进行鉴定,分别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2株、脉纹孢菌(Neurospora sitophila);耐冷试验表明,筛选获得的菌株都为耐冷菌。通过对4株低温菌产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 d,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7,最佳温度为25 ℃,最佳接种量为5%。秸秆降解试验表明,筛选获得的4株真菌对秸秆具有降解能力,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最好,酵解率都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菌株JS-1008、米曲霉CGMCC5992、黄孢原毛平革菌CICC40719等3株真菌固态发酵产木质素降解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菌株中,米曲霉发酵产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最高,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可达2.08、1.79 U/g DS,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69、4.19 U/g DS,木质素降解率为7.23%;菌株JS-1008产木质素降解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均较低,木质素降解率最低;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水平最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为0.40、0.51 U/g DS,但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最高,分别达到2.54、10.86 U/g DS,木质素降解率达11.7%。  相似文献   

5.
生防木霉SS003菌株(Trichoderma atroviride)的固体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酷绿木霉SS003菌株固体发酵产孢子的较优工艺条件.分别以酷绿木霉SS003菌株为供试菌和以玉米秸秆、麦麸发酵基质,分别进行了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筛选,试验设计均采用单因索试验.试验最终检测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倍量稀释法镜检孢子量(108个/g).分别获得了酷绿木霉SS003菌株产孢固体发酵的较优培养基配方和较优固体发酵条件,即80目的玉米秸秆与麦麸配比1:3,接种1×106个/mL的SS003孢子液,保持含水量55%和充分通气,培养11d后,酷绿木霉SS003菌株固体发酵产孢量达到最大(76.14×108个/g).初步探索到绿木霉SS003菌株固体发酵产孢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该菌的深入研发提供了有益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猪胃肠道和土壤作为产酶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分别选用植酸钙、磷酸纤维素和淀粉作为指示剂,从猪胃肠道和土壤中筛选出高活力植酸酶产生菌9株(5个细菌、4个真菌)、纤维素酶产生真菌7株及高活力淀粉酶产生细菌2株.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固体和液体振荡培养.结果表明,1)植酸酶的产酶高峰出现在振荡培养的第2天(7.14 U·mL-1),真菌固体培养的植酸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2.42 U·g-1;2)纤维素酶的产酶高峰出现在振荡培养的第2~4天(8.49~9.55 U·mL-1),固体培养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可达到2 185 U·g-1;3)淀粉酶的产酶高峰出现在振荡培养的第2天,达到4.68 U·mL-1对于真菌生产植酸酶和纤维素酶而言,固体发酵要优于液体发酵,说明固体培养条件更适合这2种酶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青霉植酸酶生产条件及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培养液的原始pH值为5.5时,植酸酶大量地产生,酶活性高,在青霉的生长过程中,维持培养液pH的不降低会抑制青霉的生长,植酸钙可促进植酸酶活性的提高,粗酶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再经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洗脱液有2个具有酶活力的蛋白峰,植酸酶被纯化了3.3倍,比活力达71.3U/mg。  相似文献   

8.
以尖孢镰刀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诱导产酶及同步糖化发酵产纤维素乙醇的影响。选取不同诱导底物、产酶培养基以及发酵时间,通过测定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确定最佳诱导产酶条件。最佳诱导产酶培养基:底物30 g/L,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5 g/L,蛋白胨10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 2 g/L,硫酸铵3 g/L,pH值6. 0。最佳诱导产酶的底物为小麦秸秆,发酵4 d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达到12. 40 U/mL,木聚糖酶活性达到930. 9 U/mL。尖孢镰刀菌诱导所产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pH值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真菌纤维素酶耐碱性差和细菌纤维素酶活性低的不足。将其作为乙醇发酵菌种进行木质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在3%葡聚糖负荷下,96 h生成乙醇12. 23 g/L,乙醇得率为71. 81%。将其与酿酒酵母混菌同步糖化发酵,48 h添加木糖利用率最高,96 h生成乙醇19. 11 g/L,乙醇得率82. 11%。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锰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产量,从黄孢原毛平革菌中获取锰过氧化物酶基因,并将其转化至毕赤酵母中。在液态发酵培养条件下,重组酵母与原始黄孢原毛平革菌所分泌的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0.317 8U·m L~(-1)和0.197 2 U·m L~(-1)(P0.05);重组酵母所表达酶的最适温度和p H值分别为40℃和4.5,与原始酶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在含有玉米秸秆的液体培养基中,重组酵母对秸秆中木质素降解率达到24.09%,而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为16.53%(P0.05)。  相似文献   

10.
裂褶菌液体和固体培养产漆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褶菌GGHN08-104是产漆酶能力强,且产酶速度快的菌株.对其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产生漆酶的能力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C/N比为70/1,初始pH值为5,Cu2+离子浓度为21 mg/L的液体培养基中酶活最高,达477.94U/mL( 12 d).固体培养时以配方①(棉籽壳31.14%、木屑66.86%、蔗糖1%、石膏1%)产酶活性和效率最高,分别为2449.02U/g和272.11 U/g·d-1,固体发酵产酶效率是液体发酵的6.83倍,因此固体培养更适宜该菌株产漆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