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过2006-2008年在黄河滩区2年生苜蓿草地上的田间试验,研究当Na2SeO3·5H2O的用量在570~765 g/hm2和CoSO4·7H2O用量在762~1 548 g/hm2的单施和混合基施情况下,硒钴通过“土-草-饲-畜链”(SPAFC)对草畜产品营养的调控。结果表明,1)苜蓿对硒具有很强的吸收率和很高的从无机硒到有机硒的转化率,硒钴配施能增强苜蓿对肥料中硒的吸收和转化能力,提高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硒钴配量分别在765和762 g/hm2情况下,对提高牧草营养价值有显著效果,干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得到显著提高,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成分变化不显著;而其他单施和配施肥料则提高了牧草的粗纤维含量,降低了粗脂肪含量,对其他成分影响不显著。3)硒肥能显著提高青干草中Cu、Fe、Mn、Zn 4种元素的含量(P<0.05),钴与硒配施能显著增强牧草对微量元素的吸收。4)在动物日粮中添加5%的富硒和富硒钴苜蓿草粉,能显著地提高动物产品中硒的含量,其硒的含量与土壤中硒量以及牧草中硒的含量3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硒钴肥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郑州沿黄滩区,研究叶面喷洒硒和硒钴肥(Na2SeO3·5H2O和CoSO4·7H2O)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肥料从苜蓿株高15 cm开始,每隔15 d喷1次,每次用量分别为57和408 g/hm2,共喷4次,能显著提高分枝期到现蕾期的净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生产速率(P<0.05);单施硒肥能显著增加从分枝期到现蕾期的有效光合叶面积,降低呼吸作用;硒钴配施能促进0~20 cm耕层苜蓿根瘤菌及根系的生长,但不利于30 cm土层以下的根系生长,虽然能增强苜蓿对表土养分和水分的利用能力,但影响其抗旱力。  相似文献   

3.
肥料和除草剂混施对老芒麦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不同浓度,组合“盖阔”或“速效”除草剂,对拔节末期老芒麦混施,结果表明,混施降低了杂草种类、单位面积杂草生物量,杂草占生物量比例;混施对老芒麦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2.42%(P=0.0006),29.98%(P<0.0001),25.93%(P<0.0001),“尿素75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盖阔27g/hm2”、“尿素7500g/hm2+盖阔27g/hm2”和“尿素150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速效75g/hm2”3个组合增产效果明显;混施对种子产量影响极显著(P=0.0009),“尿素75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盖阔27g/hm2”、“尿素7500g/hm2+速效75g/hm2”和“尿素150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速效75g/hm2”3个组合种子增产显著;处理组分与生产性能指标的相关系数较低,肥料与除草剂共同作用导致了生产性能的差异性;混施可减少田间作业次数、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增肥和除草的双重效果,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草量及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为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均能提高紫花苜蓿产草量,且单施锌(12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或两两配施效果显著(P<0.05);尤其是锌(12 kg·hm-2)和钼(0.5 kg·hm-2)配施,产草量最高(7.01 t·hm-2),较对照增产25.40%。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对紫花苜蓿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影响不尽相同,锌(12 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三者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铁钼的含量和锌钼吸收量,钼锌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和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锌或锌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钼或钼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的含量和吸收量;而单施铁或与锌或钼互作均未能显著提高苜蓿铁的含量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省沿黄滩区,通过播前基施硒钴配合微肥研究其对紫花苜蓿光合能力以及生产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钴配合微肥均能够显著提高从现蕾期到开花期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能力,提高苜蓿单位叶面积生产干物质的速率.其中,硒肥570g/hm2、钴肥762g/hm2配合基施的效果最佳,和对照相比,从现蕾期到开花期苜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外源锰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于2006年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锰水平对其草产量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硫酸锰可以显著提高苜蓿草产量(P<0.05),以施锰量为100 mg·kg-1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CK相比,产量可提高24%;施锰可显著地提高锰、铁、锌、钼、钴、硒,其中锰含量以Mn3处理(400 mg·kg-1)最高,即苜蓿锰含量随施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苜蓿锌、钴、钼和硒含量以Mn1处理(100 mg·kg-1)最高,施加高浓度的锰却降低植株内含量;而铁含量以Mn2处理(200 mg·kg-1)最高;喷施锰肥后苜蓿铜、硼含量有所降低,并随外加锰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喷施硫酸锰能显著地提高8种微量元素的年积累量(P<0.05),其中Mn1(100 mg·kg-1)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基施硒肥对裸燕麦营养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播前基施的措施,研究硒肥对裸燕麦果实和饲草中的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当基施硒肥对裸燕麦青干草和秸秆中的营养成分影响不显著,其中合理的基施量为570~765 g/hm2,超过这个范围会显著地影响到裸燕麦青干草和秸秆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而且随着施硒量的增加,青干草和秸秆中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当基施量达到954 g/hm2的情况下,青干草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7.34%、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提高5.65%(P<0.05)和5.80%(P<0.05),秸秆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7.16%、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5.74%(P<0.05)和5.32%(P<0.05),而且硒肥的影响同时具有累加效应和饱和效应。2)适当基施硒肥有利于提高裸燕麦果实的营养价值,在基施量为570~765 g/hm2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果实中的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的含量,对其他营养成分影响不显著;当施用量超过954 g/hm2 则可显著提高粗脂肪含量,显著地降低粗纤维的含量,但对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和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蔺海明  纪瑛  王斌  杜彦斌 《草业学报》2010,19(3):102-109
研究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和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纯氮(N)施用量设0,38,75,150kg/hm2四个水平,纯磷(P2O5)施用量设0,23,45kg/hm2三个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有显著促进效应,氮和磷互作效应显著。施氮量150kg/hm2和施磷量23kg/hm2配合时株高、根芽数、苗鲜重、根鲜重和根干重最高,依次较对照(N0kg/hm2和P2O50kg/hm2)增加27.1%,31.7%,123.2%,104.8%,120.0%(P≤0.05);根直径和木部直径较对照增加26.4%,39.8%(P≤0.05);单株小叶数、小叶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小叶鲜重和小叶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50.9%,79.8%,168.0%,58.5%,87.1%(P≤0.05)。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叶绿素和苦参总碱有显著促进效应。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施氮量75kg/hm2和施磷量45kg/hm2配合处理的叶绿素和苦参总碱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80.3%,71.0%(P≤0.05)。综合分析表明,生荒地中等施氮量(75kg/hm2)和高施氮量(150kg/hm2)与低施磷量(23kg/hm2)配合施用时能获得较高的苦参苗产量。  相似文献   

9.
施氮对杂交苏丹草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和高氮600 kg/hm2)和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皖草2号植株茎杆、叶片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皖草2号叶片NO3-N含量显著低于茎秆(P<0.05),其第3次收获草(H3)茎杆和叶片中NO3-N含量最高;施氮处理植株茎秆、叶片NO3-N含量均高于对照(N0)。同种施肥方式下,各茬收获草(H1、H2、H3)的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所有氮素处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随收获次数的增加NR活性升高。一次性基施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分次施肥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施氮量分次施用(N3和N4)产草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N1和N2)(P<0.05)。施氮处理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N4处理产量最高,达到5218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等降低。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变化情况是相同施氮量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基施处理,即:N3>N1,N4>N2,粗蛋白生产效率是高施氮量分次处理高于一次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苜蓿总黄酮对动物妊娠期间繁殖性能、繁殖器官、激素水平及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实验以雌性大鼠为模式动物,分为5个试验组:3个苜蓿总黄酮剂量组(120,400,1200 mg/kg)和2个对照组(己烯雌酚0.5 mg/kg、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苜蓿总黄酮中、高剂量组雌二醇(E2)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E2极显著升高(P<0.01)。各试验组的血清中孕酮(P)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苜蓿总黄酮3个剂量组的活胎数均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的胎仔重极显著增重(P<0.01),而苜蓿总黄酮各剂量组的黄体数差异不显著,但存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己烯雌酚的黄体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苜蓿总黄酮3个剂量组的产仔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初生窝重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苜蓿总黄酮和己烯雌酚均显著降低下丘脑中GnRH的表达量(P<0.01),同时垂体的FSH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卵巢中苜蓿总黄酮高剂量组的FSHR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LHR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基因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从以上可以看出, 苜蓿总黄酮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改善了妊娠期间雌鼠的繁殖性能,提高了产仔数和初生窝重。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5%的高硒、高硒钴以及高硒钴锌3种高微量元素苜蓿Medicago sativa替代基础日粮中等量普通苜蓿青干草,研究高微苜蓿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提高奶牛的饲料转化率和改善奶的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和添加等量的普通苜蓿草干草相比,3种高微量元素苜蓿干草能显著提高奶牛的饲料转化率,影响牛奶的营养含量,并且饲喂安全,无副作用。其中,高硒苜蓿草干草能提高产奶量8.6%(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13,8%(P<0.05),但显著降低了牛奶中乳脂和乳蛋白的含量;高硒钴和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能加强奶牛对饲料的利用,增加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6.5%(P<0.05)和33.1%(P<0.05)。另外,高硒钴和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还能改善牛奶的品质,其中高硒钴苜蓿青干草能提高牛奶中乳脂含量的22.15%(P<0.05),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能使奶中乳蛋白、乳糖以及非脂固形物的含量分别提高9.28%(P<0.05)、3.26%和4.69%。因此,在奶牛生产中适当添加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既能能提高奶牛的饲料转化率,又能提高奶的品质,而且安全又效果好,可以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三黄鸡的日粮中添加10 %的富硒、富硒钴、富硒钴锌等3种高微苜蓿草粉,研究这些草粉对三黄雏鸡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黄雏鸡日粮中添加10%的高微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动物产品中肝脏、肾脏、骨骼肌和心脏中硒的含量,其中肝脏Se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脏。随着日粮中硒量增加,更多硒首先富积在肝脏和肾脏中。而富硒钴和富硒钴锌苜蓿草粉比富硒苜蓿草粉更有利于硒在鸡内脏中富集。另外,添加富硒钴和富硒钴锌苜蓿草粉对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其中Fe、Cu和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在新西兰大白兔日粮中添加10%的高硒、高钴、高硒钴等3种高微苜蓿草粉,研究其对新西兰大白兔产品品质和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西兰大白兔日粮中添加10%高硒和高硒钴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家兔产品中肝脏、肾脏和心脏和中硒的含量,其中肝脏硒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脏。随着硒量的增加,更多的硒首先富积在肝脏和肾脏中。而高硒钴苜蓿草粉比高硒苜蓿草粉更有利于硒在大白兔肝脏中富集。另外,添加高硒钴苜蓿草粉对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其中Fe、Cu和Zn含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杜泊羊的日粮中添加5%~15%的高硒、高硒钴、高硒钴锌以及高硒钴锌铁4种苜蓿Medicago sativa青干草,研究对杜泊羊的采食性能、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添加普通苜蓿青干草相比,4种苜蓿青干草在添加量为5%~10%的情况下,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羊日增质量,有利于饲料的转化与利用,并且饲喂安全,无副作用。其中添加15%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效果最好,日增质量比对照提高了59.4%,饲料转化率(30.72%)比对照提高了59.8%;在日粮中添加10%的高硒钴锌铁苜蓿青干草,效果接近前者,日增质量比对照提高了58.0%,饲料转化率(27.88%)比对照提高了44.7%。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配合施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配合施肥是充分发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植株生长潜能、提高其饲草产量的有效手段,为探索山东农区紫花苜蓿栽培的最佳施肥组合,在山东省齐河县畜牧科技示范园,采用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水平组合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钾肥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磷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P<0.05)。互作效应分析显示,氮肥和磷肥的互作效应对第1茬草、第2茬草和总产草量的影响显著,与低水平的氮肥配施,磷肥增产的效果明显。从总产草量看,在试验条件下,N、P2O5和K2O施用量为60、90和100 kg·hm-2的组合获得的饲草产量最高,是试验点最佳的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提高苜蓿 (Medicago sativa)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性质的施肥措施,本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施肥措施对苜蓿地土壤水分、养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有效增加苜蓿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提高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性质的施肥措施,本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施肥措施对苜蓿地土壤水分、养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有效增加苜蓿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但增加的地上生物量也影响了苜蓿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1%~33.3%和4.5%~30.9%,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6%~144.4%和4.4%~24.8%,土壤水分下降了4.4%~11.8%.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措施下苜蓿增产率达到15.4%~19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9%~169.6%.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苜蓿产量与0-200 cm土壤水分、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施肥可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其中化肥和有机肥配施表现出的增产作用最为突出,化肥配施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最佳.该研究可为苜蓿种植过程中适宜施肥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混播草地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仁平  于磊  鲁为华 《草业科学》2009,26(5):139-143
在新疆石河子进行了不同混播比例和不同刈割期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混播草地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紫花苜蓿50%(7.5 kg/hm2)+无芒雀麦50%(15 kg/hm2)混播比例的混播草地产草量最高,达到21.3 t/hm2,刈割期处理T2(紫花苜蓿初花期)产草量最高。刈割期对紫花苜蓿品质存在着明显的影响。处理T1(紫花苜蓿现蕾期)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刈割期对混播草地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混播处理A1(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5∶5)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刈割次数对苜蓿相关表型性状与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4份苜蓿材料,设4次刈割处理,观察测试表型性状及干物质的变化动态,并用DPS7.05数据处理系统对各性状指标与饲草产量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以探讨刈割次数对苜蓿表型性状及饲草产量的影响,为高效优质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刈割频度显著影响苜蓿越冬率(P<0.05),苜蓿株高、茎粗、茎叶比、分枝数等指标均随刈割次数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