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通过对平凉市大豆玉米及其机械化生产特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种植效益低、气候和市场影响大、机械化技术不成熟等制约平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优选适宜的种植方式、加强农机农艺与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优势、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四个方面深入探析,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力,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农机农艺融合,实现农机农艺技术集成是探索和创新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关键。通过农机农艺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形成农机农艺融合最优化的技术体系。山东省是全国前三的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10%,产量占全国12%,是具有代表性的玉米主产省份。针对其自然条件、生产现状和种植规模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制约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的问题,才能够研究提出玉米生产农机农艺  相似文献   

3.
在玉米种植生产中积极引入先进的农机装备和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有助于明显地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促进耐密玉米栽培的农机农艺融合并做好技术探讨对于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阐述耐密玉米栽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玉米种植生产各环节的具体应用,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农机与农艺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玉米种植生产农机与农艺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玉米种植生产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烨 《农业机械》2023,(6):90-92+96
农机与农艺相互匹配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关键,通过总结昆明市2022年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机械化生产适应性为主攻点,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适用机具研发改造与推广应用、提高丘陵山区机械适应性、加强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农机农艺示范基地建设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国内农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劳动逐渐被自动化设备替代,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其中,玉米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展现出明显的效益和潜力。玉米作为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质量的提升,长期以来始终是农业科学研究的重点。在农艺和农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背景下,玉米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应运而生。这种技术的出现,不仅为玉米种植者提供了更高效、更经济的种植方式,同时为增加农田产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在生产种植工作进行时,应加强对玉米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优化玉米生产种植。本文主要就玉米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机农艺联姻助推玉米全程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先进的农艺技术与农机化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农机农艺联成姻、配成对,是近几年来山东省莱州市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机械化的成功经验。1.破解农机农艺互相促进的技术难题,带动玉米传统种植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玉米生产农艺技术主要表现为代代相传的耕作模式。他们往往只根据种植习惯、地力条件和后茬作物的种植要求等因素,选择种植模式,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可变性。加之玉米不像小麦那样抢墒抢收时间要求紧,而且损失果穗容易捡拾,农民对农机农艺融合没有迫切的需求,直接影响农机农艺融合的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8.
主编漫谈     
从"农机农艺结合"到"农机农艺融合",虽是一字之差却显示出这项工作的紧迫性。4月11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在山东潍坊市联合召开"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讨会"。会议旨在研究建立玉米、油菜、棉花、马铃薯等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牡丹江市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但发展中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1.玉米收获方面牡丹江市玉米种植面积近300万亩,但玉米机收一直是薄弱环节。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种植品种与使用机型不配套,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玉米机械化生产的调查,从农机、农艺现状,作业条件,农民种植习惯和认识等多方面找出制约玉米机械化生产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 《农机科技推广》2012,(11):19-19
日前,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董佑福研究员强调,种植模式是当前制约我国玉米机收水平提高最重要的因素,是最需要进行农机农艺融合的地方。目前我国玉米种植模式多样,宽窄行种植、平作、套种、垄作等各种方式都有。种植行距也很不统一,40cm~80cm各种行距都有。种植不规范非常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尤其是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2.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开鲁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其发展受到玉米收获机质量问题、农机与农艺不相匹配、机具的地域适应性问题、土地分散经营难以实现规模化作业等因素制约,发展缓慢。结合开鲁县玉米机收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制约因素,探讨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黄泛区农场近几年夏玉米种植的实际,重点总结了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农机农艺融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1月10日,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组织农机、农艺方面知名专家对《北京市大田作物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情况调研报告》《北京市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农机装备结构调研报告》进行讨论。专家认为,两个调研报告从当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出发,对破解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及农机结构优化配置等问题找准了突破点,将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有积极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农机和农艺融合技术,指出目前玉米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农机与农艺结合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玉米生产技术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种植模式多样化、农艺与农机结合不够等问题,开展耐密玉米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6个核心示范区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耐密玉米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实现节本增效和增产增收。每667m2玉米平均产量717.58 kg,比项目实施当年常规生产增产61.58 kg,增幅为8.39%,总增产玉米137.80万kg;示范推广区节本增效529.70万元,每667 m2节本增效242.4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纪树岩 《农业工程》2016,6(6):11-12
农机农艺融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介绍了耐密玉米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作业质量要求,分析了综合效益,对我国其他地区玉米种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宁夏农机部门积极推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工作,结合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农机农艺融合联合建设农机化示范园区、培育农机农艺先进典型等方式,有效突破了一些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提高宁夏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中国玉米种植模式、收获工艺及收获装备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及中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历程和主要机型.阐述摘穗、剥皮及茎秆处理等通用技术与装置的特点,以及中国在不分行玉米收获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分析了当前制约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外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各玉米产区种植与收获特点,指出了中国应在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本地区的玉米联合收获装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玉米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是农业从业人员长期关注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介绍了山东省玉米生产的现状,分析了玉米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玉米生产农机和农艺更好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