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苗期干腐病重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干腐病是江华县玉米的常见病害。自1994年玉米苗期重发生之后,多年来一直发生较轻。2004年3月中、下旬,此病再次在本县22个乡(镇)普遍发生,局部地方成灾。其中大圩镇病田率100%,病株率30%~50%,加权平均死苗率21.6%,部分田块玉米死苗或缺苗的现象极为严重。干腐病已危及到玉米生产安全,影响了农民增收。为深入了解玉米苗期干腐病发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发病较重的乡(镇)进行了田间实地调查,从多方面分析其重发生原因,探讨了防治对策。1重发生原因分析1.1气候因素根据江华县气象局资料,受冷空气影响,2004年3月18~25日连续8d日平均气温在1…  相似文献   

2.
玉米干腐病是山西省农业补充检疫对象。从该病原菌的生物特性来看,最适宜我省各地发生和危害。近年来,由于玉米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深加工科技含量的提升,带动了玉米种植业的发展。为确保全省玉米安全生产和农民经济收入的稳定增长,应警惕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玉米干腐病。  相似文献   

3.
玉米红蜘蛛田间调查新方法张树郭转仙(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近年,玉米红蜘蛛在我省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上升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面积在13.3万hm2以上。因此,做好玉米红蜘蛛的田间调查,准确掌握其种群消长动态,对于科学指导防治至关重要,但由...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玉米粗缩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省玉米粗缩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王同伟(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济南250100)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aizeroughdwarfrirus)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害,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带毒传染。该病毒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染小麦、大麦、野燕麦、...  相似文献   

5.
玉米生育中、后期,主要病、虫有纹枯病、穗腐病和玉米螟(即钻心虫)等。玉米被害后,导致减产降质。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除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减少病源、虫源,疏通田间“三沟”,搞好健身栽培外,重要的是克服玉米植株高大,田间郁闭的困难,适时进行药剂保护。 当玉米大喇叭口期(心叶期),每667m2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200g(克,下同)拌无菌细土20~25kg(公斤,下同)撮施于玉米大喇叭口内,不仅防效高、成本低、持效期长,简便易  相似文献   

6.
用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混合毒原及分离的4种株系,分别在温室和田间接种不同玉米品种幼苗。结果表明:BYDV的RPV(缢管蚜株系)和RMV(缢管长管蚜株系)侵染玉米幼苗,其症状以细条点症为主,很少产生红叶症。在温室内潜育期为29~34d,田间潜育期较短,为17~21d。BYDV侵染玉米可造成轻度矮化,且不同玉米品种苗期对BYDV的抗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白僵菌封垛是控制田间一代玉米螟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封垛是控制田间一代玉米螟的有效措施王喜印(辽宁昌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12500)玉米螟是为害玉米、高粱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每年因玉米螟为害约减产5000万kg。玉米螟的一代虫源主要来源于越冬幼虫栖息场所玉米秆垛。据调查,玉米秸秆内的越冬幼虫占...  相似文献   

8.
小麦田麦蛾的为害与防治技术黄开忠(江苏灌南县农业局223500)黄勇(灌南县三口乡农技站)唐广州(灌南县五队乡农技站)麦蛾以幼虫蛀食为害麦粒、稻谷、玉米、高粱、荞麦。主要为害仓贮粮食,被列为我国三大仓虫之一。但近年来,麦蛾在淮北部分地区对田间小麦的为...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中国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两类杀菌剂的代表药剂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对分离自该省7个玉米产区的73株玉米小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均较为敏感,其EC50值范围分别为0.168~2.990和0.017~6.583 μg/mL,平均值分别为(1.003±0.533)和(1.437±1.490)μg/m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均为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平均EC50值(1.003±0.533)和(1.437±1.490)μg/mL分别作为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田间防效试验表明,采用有效剂量分别为750和150 g/hm2的50%异菌脲悬浮剂(SC)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EC),分别喷施2次,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均较好,分别为61.51%~70.69%和69.54%~78.98%,与喷施2次有效剂量为150 g/hm2的25%丙环唑EC的防效相当,且均高于喷施2次有效剂量分别为1 875和2 000 g/hm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和80%代森锰锌WP的防效。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玉米小斑病化学防治有效药剂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玉米小斑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田间抗药性风险评估及抗性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玉米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m(Htlbner)是常年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采用室内离体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孟山都转Bt基因抗虫玉米Yield—Gard不同组织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田间人工接虫抗性鉴定。Bt玉米花丝、苞叶和幼嫩雌穗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取食Bt玉米花丝和幼嫩雌穗(籽粒和穗轴)的棉铃虫初孵幼虫不能存活和完成幼虫期发育,而对照分别有51.0%和22.0%个体完成幼虫期发育。以Bt玉米雌穗苞叶饲养棉铃虫初孵幼虫,5天后幼虫全部死亡,而非Bt玉米对照仅为16.0%,差异显著。田间花丝期人工接种棉铃虫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Bt玉米雌穗被害率为3.5%,危害级别为0.007,百株存活幼虫14.3头。而非Bt玉米雌穗被害率达到82.5%,危害级别为2.51,平均百株存活幼虫79.6头,显著高于Bt玉米。这些结果说明转Bt基因玉米穗期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明理.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发生,2008年至今,该病在黄淮海地区又呈暴发趋势[1]。引起我国北方玉米粗缩病的主要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2]。田间寄主植物和传毒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的发生数量、带毒率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的RBSDV检测体系,明确RBSDV的田间寄主,对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省玉米面积逐渐扩大,玉米草害问题越来越突出,玉米田化学除草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解决我省玉米田草害问题,我们于1996年引进由原瑞士汽巴一嘉基公司(现诺华公司)开发的玉米田专用土壤处理除草剂50%都·阿合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试验设计及方法试验选择在襄阳县黑龙镇马坡村一块夏玉米田进行。前茬小麦,土质粘土,有机质含量1.5%.玉米品种为掖单13号,播种日期6月14日,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同常规。田间主要杂草有铁苋菜、自生麦苗、稗、香附子、马唐、打碗花(小旋…  相似文献   

13.
灭虫王乳油(又称氯氟-辛乳油)是一种新型广谱高效复配杀虫剂,兼具杀螨增效作用。1995年,我们在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国营赛湖农场一大队、九江县永安乡,对20%灭虫王乳油防治棉蚜、红铃虫、玉米夜蛾等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田间(或室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l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鲜食玉米(尤其是糯玉米)发展十分迅速,2001年南京市已扩种到8000hm2,且种植面积相对集中。由于鲜食糯玉米春、夏、秋种植茬口复杂,连作面积大,因而杂草种类多(约有23科55种)、发生量大、危害重,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在15%左右,而且玉米品质下降。为探索该类玉米田安全有效的控草方法,笔者进行了不同酰胺类除草剂及其复配剂防除糯玉米田杂草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方法及处理试验设在江浦县桥林镇双垄村玉米种植基地,土壤肥力中等,pH7.5,前茬小麦。田间禾本科杂草以马唐为…  相似文献   

15.
干旱限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要科学解除干旱,需明确作物受旱开始时间和对干旱的响应机制。本文以春玉米“科河28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和持续干旱两种处理,探求干旱区大旱年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中春玉米生长受限和干旱胁迫的早信号、显著影响期及土壤水分阈值。结果表明:(1)捕捉大旱年干旱对田间指标影响的早信号,试验处理21 d叶片含水率开始减小,试验处理28 d影响株高和叶面积增长,试验处理32 d影响叶片干物质积累。(2)解除持续干旱产生不可逆影响的时间,株高、叶面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分别在试验处理49、56、63 d和70 d;最小土壤贮水量为74.6、69.0、58.0 mm和56.5 mm,最大土壤水分亏缺量为30.4、37.8、47.2 mm和43.6 mm。(3)持续干旱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的影响,叶片>叶鞘>茎>穗,且持续干旱造成经济产出小。(4)持续干旱对田间指标的影响效果为:拔节期显著,抽雄期最大,乳熟期出现负增长。(5)持续干旱对产量构成的影响:与正常灌溉相比,果穗长减小70%,果穗粗减小45%,秃尖长增大33%,百粒重减小73%,株子粒重减小84%,理论产量减小85%。(6)干旱持续21 d是春玉米受旱早信号,49 d是影响不可逆期。春玉米三叶~七叶期和灌浆后期少灌水或不灌水对产量影响较小,拔节水、抽雄水是保障产出的关键水。  相似文献   

16.
烟台市夏玉米田间杂草种类多,分布广,经初步调查常见的杂草有17种,隶属8个科,其中以马唐、牛筋草和马齿苋数量最多,分别占调查种类的23.19%、18.73%和18.15%,是夏玉米田间杂草的优势种。这些杂草在田间占据空间与玉米争光、争肥、争水、影响光合作用,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探讨杂草危害与产量的关系,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的夏玉米田,于田间杂草幼苗期开始至玉米乳熟期,人为控制杂草数量,设每平方米10、20、40、80、120、240株,以田间无草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发现玉米疯顶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发现玉米疯顶病1997年8月在进行田间玉米病害调查时,于北京市房山区官道乡侯庄的几块玉米田中发现一种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新病害。根据病株症状和病原菌鉴定结果为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macrospora(Sacc.)Thirum.,S...  相似文献   

18.
阿特拉津与乙草胺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特拉津与己草胺混用(以下简称乙阿混剂)在玉米播后苗前使用,能有效地防除术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通过阿特拉津与乙草胺不同用量混配试验,了解该混剂在本地区的杀草谱和除草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1.50%乙草胶乳油(江苏省昆山化工厂产);2,50%阿特拉律可湿性粉剂(吉林省激化农药厂产)。(二)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黔东南民族农校实习农场(鸭塘),土质粘性,PH7·25。(三)田间杂草试验地杂草种类有狗尾草(SetariaVirid九)、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香附子(0吵erusrotundus)…  相似文献   

19.
对玉米苗期根系局部供水条件下生长、生理指标对不同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60%、65%、70%、75%)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占田间持水量65%的灌水下限(T2)处理的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与全面灌溉(CK,占田间持水量60%)相比,T2处理的生物积累总量提高了1.2%,而其他处理的生物积累总量降低;随着灌水下限的不断提高,苗期玉米叶片组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植物组织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不断降低,占田间持水量65%的灌水下限(T2)处理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CK处理结果相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02年6月中旬,斑须蝽在黑河市甜菜、玉米上大面积发生为害。甜菜平均每埯(穴)有虫6~8头,个别地块达20头以上,玉米平均每株有虫5~7头,造成甜菜死苗及玉米心叶扭曲烂心,田间被害率达20%~30%。斑须蝽在本市1a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间杂草、枯枝落叶、树皮或房屋缝隙中越冬。斑须蝽的为害活动具隐蔽性。白天多聚集在小杨树及作物的根部,傍晚或清晨取食为害。此虫飞行能力较强,有转株为害习性。2002年之所以造成为害,主要是2001年暖冬,越冬基数大,2002年春夏季雨水适宜,对其发生较为有利。斑须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