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的施肥配比组合应为:施肥总量(200 kg·hm-2) 微量元素肥(Zn 10 g·株-1) 施肥频率(连续3年施肥) 施肥配比(5∶1∶5),增产幅度可达58.69%.油茶成林鲜果出籽率最大影响因子是微量元素肥、其次是施肥总量,施肥配比和施肥频率;而每500 g鲜果数最大影响因子是施肥配比、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总量等因子;油茶优良无性系新造幼林施肥也能明显提高油茶单株产果量,其中以间年施肥、每年施肥量为N∶P2O5∶K2O为2∶1∶2;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16 kg,比对照增产136.4%.增施磷肥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早期挂果.配方施肥对油茶幼林鲜果出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油茶林产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7年对湖南省25个油茶林样地的产量状况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油茶自然低产林平均产果量只有2 382 kg/hm~2,油茶低产林经改造后产量提高2.01倍,4年平均产果量达到了4 788 kg/hm~2。油茶林采用良种+良法,造林第四年产果量1 249.5 kg/hm~2,第五年产果量3 075 kg/hm~2,第六年产果量5 497.5kg/hm~2,盛产期产果量9 757.5 kg/hm~2。油茶花期,油茶花芽分化与油脂转换高峰期的气候条件对油茶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油茶盛产期良种林,由于其产量高,对水、养分等需求量大,更容易受花期低温阴雨、高温干旱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杜仲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杜仲无性系成枝力、单枝结果数、果实含胶率和单株产果量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每年的单枝结果数的差异显著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连续2年单枝结果数及其变幅比较结果,9503、9516、9501、9532、9505、9526等无性系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果性能;不同无性系间历年单株产果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不同无性系单株历年产果量、历年总产果量以及结果稳定性等进行综合比较,9503、9516、9532、9526等4个无性系为高产胶优良无性系.在进行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选择时,可以将连续2年单枝结果数和单株产果量的平均值作为选择指标;利用3~4年单枝结果数和单株产果量的平均值作为高产胶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对油茶闽杂优等12个无性系在闽中德化山区的5年生幼树生长和结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油茶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产量高,5年生平均树高1.28~1.73m,地径3.32~5.10cm,冠幅乘积0.87~1.44m^2;平均单株产果3.31~1.60kg,单株产油0.34~0.153kg,鲜果含油率达10.27%~6.02%;其中闽杂优20树体较矮小,冠幅窄。方差分析表明各无性系间生长结实有显著差异,因此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是目前幼林中的优良无性系,在德化海拔850m的山区表现出早结实、产量高、生长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油茶优良杂交组合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茶优树无性系的基础上开展杂交选择育种.通过杂交子代和亲本无性系的对比试验,在参试的41个全同胞子代中选育出XLH13等5个优良杂交组合;平均每公顷产油450.76~600.65kg,比对照增产30.0%~100.8%.对各优良杂交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研究发现:优良杂交组合在不同的经济性状上分别相对其亲本无性系来说,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杂种优势;油茶优良杂交组合子代间存在分化现象,通过集团选择后再在优良杂交组合中选育优良单株应能获得更高的增益;入选群体与参试的同类群体间,在树体冠幅上差异不大,但产果量却比参试平均值高22%以上;入选群体的平均单株产果量和平均冠幅大小排序:系间杂交子代〉半同胞家系子代〉亲本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1986~1993年在闽侯侗口林场完成油茶低产嫁接无性系改造面积30.13hm^2,本文对1986年首批改造的0.13hm^2低产林的改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1994年平均产油量261.756kg/hm^2,比改造前增产6.76倍,比对照增产5.98倍,结合嫁接无性系改造进行的无性系测定,新筛选出闽15,闽75-8,闽75-7,闽84四个优良无性系,其平均年产油量567.000~71  相似文献   

7.
岑软3号油茶无性系树高、冠幅与产果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著性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岑软3号油茶无性系树高、冠幅与产果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树高和冠幅显著影响产果量,其中冠幅对单株产果量影响较大;冠幅与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果量随着冠幅及树高的增大而增加,树高达2.5 m后不同树高植株间产果量差异不显著;得出通过树高、冠幅预测单株产果量的回归方程,表明在保证合理树高的条件下,积极培育冠幅可显著提高油茶产果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赣州油系列无性系的果高、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g鲜果个数、每500g鲜籽个数、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果量、亩产油量、单株产油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等23个性状指标,依特征值大于1且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提出了4个反映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函数式。通过计算各品种的重要主成分值,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型相近似。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油茶无性系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评选是可行的,为油茶优良品系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油茶闽_(20)闽_(79)闽_(81)闽_(7415)四个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桐口油茶林场对油茶30个优株无性系经九年观察测定,方差分析结果:油茶闽20闽79闽81闽7415四个无性系均达到或超过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评选标准,确定为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在省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省龙岩市油茶优树筛选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10个优树无性系和现有引种的9个油茶品种进行遗传测定。结果表明:5年生油茶无性系测定林的树高平均值为1.77 m,地径平均值为5.05 cm,冠幅平均值为1.50 m,且不同油茶无性系对这3个生长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产果量平均值为5.8 kg,鲜出籽率平均值为42.6%,干出籽率平均值为27.8%,种子含油率平均值为45.9%,果实炭疽病平均发病率为2.0%。其中红山1号、河田2号、上杭1号、武平2号、新罗2号和漳平2号等6个无性系表现优良,5年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指标均超过入选标准值。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闽西油茶良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江西油茶的主要产区开展赣无系列油茶及农家品种高含油率品系资源的评价与筛选。初步拟定出高含油率品系评价与选优的标准,于2014-2016年经初选、复选与决选,并结合抗性表现,最终选出6个含油率高的优良无性系单株,其鲜果单重8.51-14.39g,株产鲜果4.892-7.626kg,其种仁含油率油为50.37%-57.55%,均达到GB/T 28991-2012标准。该研究可为油茶赣无高含油率无性系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将广西八角优良农家品种在1996~1997年推广造林中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8年生柔枝红花八角、柔枝淡红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个品种单株产果量分别为18.7kg、17.8kg、17.3kg,比普通红花八角(对照)单株产果量12.6kg分别高48.8%、41.8%、37.6%;19年生柔枝红花八角、柔枝淡红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个品种单株产果量分别为23.4kg、21.3kg、21.4kg,比普通红花八角(对照)单株产果量14.8kg分别高58.1%、43.8%、44.8%,宜在桂东南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湖北林业科技》1992,(1):26-27
<正>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麻城市林业局、五脑山林场配合下,我们在五脑山林场开展了油茶良种选择工作。通过10多年来对12. 6亩1011株油茶高产示范林的观察和单株产量测定,从中选择出五年平均单株产果量在13kg 以上的高产植株60株,并进行连续三年的含油率测定,然后又从这60株高产植株中,选择出单株产果在15kg 以上,种仁含油率在45%以上高产量,高含油率植株10株,进行无性系测定试验。目前,已经取得了结果早、丰产性好的初步效果,能较快地提高油茶产量,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现将这10个高产优良株系介绍如下,供各地发展油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橄榄优良品系扩大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高州市大坡镇、古丁镇以及茂名市八一林场三个试点开展橄榄优良品系嫁接扩大试验,嫁接后第3,4年的结实及生长结果如下:(1)无性系间单株产果量、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树高、径粗和冠幅在有的试点达极显著差异、有的试点无显著差异,表明无性系间结实存在着遗传差异,通过无性系测定选择的高产无性系有效。(2)对单株产果量、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的多重比较结果,3个试点一致表现为G18无性系的两项结实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进一步证明G18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产无性系,对立地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大树换接的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5.04kg,一年生砧木嫁接达2.30~9.10kg。(3)橄榄无性系结实的广义遗传力很高,达0.961~0.969;当选择率为0.1时,结实遗传增益达16.36%~68.25%,入选率为0.11~0.14时,结实现实增益达59.36%~108.74%。(4)G18无性系结实的主效(Gi)在各试点均明显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达0.4250~0.7176,其无性系与年份互作效应(δ^2cw)小,互作效应方差的变异系数(iCVCW)为0~5.89%,表明G18无性系的丰产性极佳且稳产性好,对年份间的气候条件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在高州市三个试点开展橄榄“粤榄18”品系适应性试验,结果如下:利用8~9年生橄榄改接第4年及1年生砧木嫁接后第9年, 其平均单株产果量达22.9kg,单株平均增产15.1kg,产量增益216.82%;平均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达0.77kg/m2,平均增产200.01%;试点间单株产果量和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的变异系数(CV)分别接近或小于试点内的CV;平均冠幅生长量改接株接近不改接的植株,但1年生砧木嫁接株的比对照大18.75%。“粤榄18”嫁接亲和性较好,生长较快,丰产性好,立地适应性强,是一个值得在生产上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6.
用福建选育的油茶闽43、闽48、闽603个优良无性系和芽苗砧嫁接新技术繁殖苗木,1988年在福安潭头营造试验林。据1992-1995年测产结果,3个品系比对照(CK)分别增产168.10%、132.68%和93.98%。栽培技术管理试验结果表明:定于修剪、土壤施肥及定干和施肥的综合技术比对照管理分别增产5.24%、57.10%和119.26%。以3个优良品系加综合管理比对照种和对照管理分别增加411.40%、179.87%和282.06%。  相似文献   

17.
连续5a对闽北浦城引种的11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跟踪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的树高、地径、冠幅面积、果实性状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1个无性系的年均冠幅产果在1.01~2.74 kg·m-2之间,年均产油268.92~1011.75 kg·hm-2,其中闽48、闽60、长林3号、长林40号、闽43的产量较高,年均产油超过油茶优良无性系年均产油标准值450 kg·hm-2的79.55%~124.83%,适宜在浦城县推广种植;赣447、赣石84-3无性系的产量较低,不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22种油茶品系的生长、开花、结果、产油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安无4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油茶优良家系安优11,综合评价较好的油茶品系有安优2、安优10、安优5,5个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好、早实丰产等特点,定植6年后年产油量达150kg/hm^2以上,比CK增产7.41~9.35倍,是值得推广的油茶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油茶"大小年"现象的成因,为油茶的花果平衡调控技术提供依据。研究了5年生、9年生2种不同林龄油茶花、果及春梢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芽数与当年春梢数呈正相关,其中5年生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当年的植株产果量、座果率呈负相关,其中5年生林分别呈显著(p0.05)、极显著(p0.01)负相关。(2)5年生油茶林中只有5%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花芽数量、座果率较为均衡;30%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较大,当年花芽分化受到明显的抑制;25%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与花芽数量均较少;40%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较小,当年花芽数量较多。(3)9年生油茶林中15%植株单株产果量与花芽数均较高,单株挂果为3.98~5.92 kg,花芽数为1 360~1 500个,座果率为18.9%~44.1%;25%的植株单株挂果量较大,花芽数量明显减少;30%植株单株产果量与花芽数均较低,35%的单株产果量较低,花芽数较多。  相似文献   

20.
利用10多个优良无性系新品种,经区试表明,其产油量(488kg/hm2上)为粗放经营状况下普通油茶(40kg/hm2左右)的10倍以上。自2004年始先后对长林系列3、4、18、21、23、27、40、53、55号共9个优良无性系油茶新品种,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繁育嫁接苗150万株,成苗率和合格率均达90%以上,取得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