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生育期昼间亚高温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日光温室番茄的第 1花序第1花开花(处理1) 时、第1花开花10d(处理2)时,利用温度处理室自动控温系统分别对植株进行昼间35℃亚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开始的亚高温处理对番茄植株物候期、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不同生育期进行昼间35℃亚高温处理,植株的物候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同时各花序坐果率下降,平均单果重变小,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其中,在开花当天进行35℃亚高温处理的植株,其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均低于开花10d时处理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烤后烟叶回潮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烤后烟叶的回潮问题,采用不同温湿度回潮组合对烤后烟叶进行回潮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从70%增加到90%,初烤烟叶吸湿速度呈现上升的趋势;在相同湿度条件下,温度从30℃增加45℃,烟叶吸湿速度则呈现降低的趋势。烤后烟叶回潮采用高温低湿吸湿速度最慢,但是在30~45℃的范围内,低温高湿吸湿速度快,回潮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0%时,烟叶吸湿速度最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利凉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利凉处理下大棚环境、秋番茄生长、结果和茎基腐病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利凉处理棚膜均起到降低大棚内的地温、气温和光照强度的作用,同时可提高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秋番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与对照大棚相比,利凉处理大棚提高了秋番茄植株的生长速率,可使秋番茄第一花序坐果率提高18.51%,第一层果实产量提高82.66%,同时可降低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病率达15.28%。综上,利凉可以在大棚秋番茄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利凉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利凉处理下大棚环境、秋番茄生长、结果和茎基腐病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利凉处理棚膜均起到降低大棚内的地温、气温和光照强度的作用,同时可提高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秋番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与对照大棚相比,利凉处理大棚提高了秋番茄植株的生长速率,可使秋番茄第一花序坐果率提高18.51%,第一层果实产量提高82.66%,同时可降低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病率达15.28%。综上,利凉可以在大棚秋番茄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栋  温冰 《种子世界》2016,(9):37-38
正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试验材料为淮油20油菜种子。试验设种子初始水分、贮藏温度和贮藏相对湿度3个处理。初始水分设低水(4.6%)、中水(8%)和高水(12%)3个水平;贮藏温度设低温(-20℃)、中温(4℃)和高温(20℃)3个水平;贮藏相对湿度设干燥(RH0%)、低湿(RH25%)、较低湿(RH50%)、中湿(RH75%)和高湿(RH100%)5个水平。贮藏温度用恒温箱和冰箱来控制;相对湿度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来控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水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秦宗林  鄢建 《粮食储藏》1989,18(3):31-39
本试验通过全麦粉饲养,观察了谷蠹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生物学习性和个体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谷蠹的发育温区为18-38℃,32-36℃为最适温度.2、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谷蠹幼虫的龄数不完全一样,在适温范围内,低温低湿时其龄数较多,高温高湿龄数少,通常在3-8龄间变化,但以3或4龄居多.3、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各虫态及幼虫各龄期和世代历期不一样,就虫态而言,以幼虫历期最长,蛹历期最短,就幼虫各龄而论,以1龄历期最长,低温低湿历期长,高温高湿历期短,世代历期在32.52~226.41天之间.4、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世代有效积温随相对湿度变化而不同,相对湿度为45%、55%、65%、75%、85%时,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0.1、18.4、18、17.7、17.8℃,平均世代有效积温分别为:798.8,768.1,674.8,661.0,642.5日度.5、各虫态之间的转化率随温湿度变化也有差别,高温高湿,由卵向成虫的转化率较高(即死亡率低),低温低湿由卵向成虫的转化率低.在供试的温湿条件下,1龄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蛹的死亡率极低.一旦化成蛹,几乎都能羽化为成虫.  相似文献   

7.
遮光对兰花养分含量及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秋季栽培不同遮光程度对卡特兰和寒兰2种兰花叶片生长、植株养分含量和开花的影响。试验从8月初起在无遮光及遮光率30%,60%,90%的4个遮光处理下栽培80 d后,搬入温度为13~30℃的温室统一管理,观测至次年3月中旬。结果表明:无遮光处理叶片短小、黄化且灼伤显著;遮光率30%处理养分积累最多;遮光率60%特别是90%处理叶片长、色浓绿、养分积累较少。不同遮光处理间的开花率差异显著,遮光率30%>无遮光>遮光率60%>遮光率90%;花茎长度也以遮光率30%处理最大。秋季较强的日照管理有利于卡特兰和寒兰2种兰花植株的养分积累与开花。  相似文献   

8.
<正>发病症状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病",主要为害叶片,多从中下部叶片开始为害。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边缘不清晰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叶片背面出现白色病斑,随后叶片背面的病斑上长出乳黄色或黑褐色的绒状霉层,但常见于叶片背面的病斑。一般条件下,发病棚室病株率最高可达80%;在适合条件下,植株可100%发病;病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大幅度减产。番茄叶霉病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及蔓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现代化温室中番茄采收期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以北京小汤山现代化日光温室为试验点,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供试材料,对温室环境条件数据进行采集,并结合采收期的番茄植株和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温室日平均温度较室外变化小,3—5月在20℃左右,6月为25℃左右,日平均相对湿度在70%左右,而辐射量变化较大,多数在150~270 μmol/(m2·s)。番茄株高每周平均增长量从采收中期到拉秧逐渐减少,坐花坐果节位数每周平均的增长量也有所下降,果实坐果后经过8周能成熟采收,果实横纵径增长量下降明显,每周采收的果实单果重先增加再有所降低,最大平均单果重是 125.2 g,而每周产量逐渐增加达到峰值每周0.74 kg/m2后大幅度下降。南向株高增量和坐花坐果节位增长量均略大于北向。  相似文献   

10.
李海贤  石凤翎  高翠萍 《种子》2006,25(4):11-14,17
就扁蓿豆在呼和浩特地区栽培条件下的开花时间和花蕾、花、荚的脱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呼和浩特地区扁蓿豆每日内花朵集中开放的时间为10:00~14:00,开花时的最适宜温度为29~32℃,适宜湿度为54%~64%.扁蓿豆的花蕾、花及荚的脱落中,以落花为主,其次是落荚,花蕾的脱落最少.扁蓿豆结荚率为32%~43%,落花和落荚是限制其种子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华苦卖菜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关系,采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自然条件下中华苦卖菜叶片光合特性、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气温(Ta)、叶温(Tl)和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中华苦卖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分别为为9.26和4.17 μmol/(m2?s),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中华苦卖菜净光合速率中午降低为气孔限制;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为3.52 mmol/(m2?s),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环境因子中对Pn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为TL>PAR>Ta>Ca>RH,中华苦卖菜Pn与PAR、RH呈显著正相关,与Ta、TL呈负相关。在中华苦卖菜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日进程中,环境因子对中华苦卖菜同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中华苦卖菜光合气体交换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1—2018年油菜开花日挂牌标记试验,考种不同开花时段油菜结荚率、单荚子粒数,分析不同时期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建立气象因子与油菜子粒损失率的影响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月25日前的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以中度和重度为主,3月中下旬的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以轻度为主,2月26日—3月10日的低温对油菜结实的影响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油菜子粒损失率与开花时日最低气温平均值、日平均降雨量相关不显著,与开花时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平均值、日照时数平均值、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显著。随开花平均气温下降,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下降,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开花时空气相对湿度为70%,且日平均气温≤6.9℃,或空气相对湿度为80%,日平均气温≤8.0℃,油菜中度受害;开花时空气相对湿度为80%,且日平均气温≤4.3℃,或空气相对湿度为85%,日平均气温≤4.8℃,油菜重度受害。其次分析确定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油菜开花结实的冷积温指标,当日照低温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16.5℃,或无日照低温阴雨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5.0℃,为中度受害。当日照低温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37.5℃,或无日照低温阴雨天气的冷积温指标为≥26.0℃,为重度受害。试验结果可为油菜灾害预警评估和减灾防灾农业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大樱桃传粉昆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大樱桃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在山西省大樱桃主产区以样地调查法与定点网捕方式调查绛县申王坡村、史村的大樱桃花期传粉昆虫。结果表明:(1)采集标本3290头,经鉴定共分为4个目15个科26个种。在传粉昆虫中膜翅目占64.83%~74.81%,膜翅目传粉昆虫中以蜜蜂科为主;(2)β多样性分析显示,平川区和山区2个调查样地传粉昆虫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63,沿着从山区到平川区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有相对减少趋向;(3)9:00-11:00为昆虫采集活动高峰时段,按一天中采集昆虫数量排序依次为蜜蜂、地蜂、食蚜蝇和条蜂;气温10℃时,开始有昆虫活动,最早出巢活动的昆虫为蜜蜂。大樱桃访花昆虫种类较多,膜翅目昆虫是大樱桃花期的主要传粉昆虫,山区传粉昆虫的物种较平川丰富。  相似文献   

14.
小麦粉储藏期间水分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将小麦粉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模拟储藏试验,研究了储藏过程中小麦粉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粉在储存一段时间后水分可分别达到平衡状态,方差分析得出储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对小麦粉的水分有显著影响,且水分与储藏湿度和温度呈显著二元线性关系(Y=a+bX1+cX2)。将小麦粉的水分变化与其它品质比较分析得出,小麦粉储藏时应控制水分低于14.0%,储藏条件控制为:湿度〈70%,温度〈20℃。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转基因水稻花粉活力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以含bar基因的抗Basta转基因籼稻B68-1为材料,分别在温度20℃、25℃、30℃、35℃及相对湿度30%、50%、70%、90%的不同温湿组合条件下进行处理,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了这些组合条件处理下B68-1转基因水稻花粉离体0、1、2、3、4、5、6、8、10、12、14 min后的活力。试验结果表明,B68-1花粉离体后活力变化在各种条件下呈现为"S"型或"S"型的一段;B68-1花粉离体后活力在一定湿度条件下随着温度先升后降,各湿度条件下花粉在25℃时活力最强,高温对花粉活力的胁迫作用更大;B68-1花粉离体后活力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随着湿度也是先升后降,各温度条件下花粉在相对湿度70%时活力最强,高湿对花粉活力的胁迫作用更大。通过指数形式的生长曲线(Logistic方程)分段函数,拟合构建了B68-1花粉活力在不同湿度下的温度模型,可精确预测花粉存活时间和寿命,为进一步准确估算转基因水稻基因飘移距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型Bt 棉品种不同生育期低温高湿胁迫研究表明,低温高湿胁迫48h整个生育期叶片Bt杀虫蛋白含量都下降,其中在结铃期,Bt杀虫蛋白含量大幅下降。低温高湿使叶片GPT活性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即氮代谢减弱。  相似文献   

17.
风沙半干旱区不同立体复合模式下大扁杏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选择科尔沁沙地南缘3种果粮草立体复合模式(模式A:大扁杏//花生/玉米/花生//大扁杏;模式B:大扁杏//玉米//大扁杏;模式C:大扁杏//草//大扁杏),研究了3种果粮草立体复合模式下田间主要气象因子的日变化以及大扁杏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模式大扁杏所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PAR)为:模式C>模式A>模式B;模式B的空气相对湿度(RH)较大而气温(Ta)较高,田间CO2浓度也相对偏低。3种模式大扁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两个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与16:00前后。3种模式的Pn日平均(8:00~18:00)分别为10.5、8.9和10.6 μmol/(m2?s);最高值分别为17.9、15.2和18.2 μmol/(m2?s),模式B的光合能力明显低于模式A与模式C,而蒸腾速率(E)则比另两个模式高,模式A的光合速率虽介于模式B与模式C之间,但其蒸腾速率显著低于两模式,故模式A的大扁杏WUE日平均相对较高,抗旱性较强。从经济效益分析,模式A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另两模式。因此,模式A在风沙半干旱区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胡萝卜、番茄为辅料,麦芽为主料发酵酿制成格瓦斯饮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胡萝卜、番茄格瓦斯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汁:胡萝卜汁:番茄汁=5:3:2,乳酸菌(L.b:S.t=1:1)和啤酒酵母菌的接入量为3.0%(v/v),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比例为2:1,温度为35℃,发酵24h。发酵后含糖量调整为10%,pH值4.0,酒精度1.0%,巴氏灭菌65℃、30min。  相似文献   

19.
在(0-0.5)℃、相对湿度(RH)85%~90%(高湿低冷)环境条件下,对北京33号桃果实进行了3个不同处理的贮藏保鲜试验,A组(添加吸收剂高锰酸钾0.05%和纳米银0.2%)、B组(只添加高锰酸钾0.5%)、C组(清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组在贮藏保鲜30天内,能有效地抑制乙烯的释放、减缓果肉硬度下降、降低VC损失、保持桃果实的色泽与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