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发病情况 仔猪水肿病在我县时有发生,据调查统计,各品种猪都发病,呈散发性,发病的多为断奶前后、营养水平较好的体重在10-20k的仔猪,病猪病程不一致,短者2-3小时,长者达1周,死亡集中在1-3天,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2.
仔猪断乳综合征是困扰着生猪生产的一个严重问题.应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双价失活苗和猪水肿病多价油乳佐剂失活苗免疫接种是目前预防此病较好的方法,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我们进行了k88、k99苗、猪水肿病苗、恩诺沙星、口服补液盐和控制饲料喂量(以下简称"控料")综合预防仔猪早期断乳综合征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仔猪因其消化生理的特殊性,对饲料营养的要求很高,补料的时间、方法、质量等都会影响猪一生的生长发育。本文介绍了仔猪补料的科学性及补料的操作方法,供养猪者参考。1仔猪的定义仔猪的定义说法不一。百度百科将仔猪定义为小猪,又叫子猪、苗猪、猪苗、猪崽,指30kg以内的猪;有人认为断奶后至4月龄的猪为仔猪;还有人将仔猪分为初生-断奶、断奶-吃保育料2个阶段。笔者认为,将70日龄以内或25kg以内的幼猪称为  相似文献   

4.
<正>1"仔猪"的定义养猪人士赋予仔猪的定义不甚一致。有人将刚出生到30 kg左右的猪,称为仔猪;也有人将3~4月龄或断奶后至4月龄的猪统称为仔猪;还有人将仔猪分为初生-断奶、断奶-保育料2个阶段。笔者认为,将仔猪定为从出生到30 kg过于宽泛,因为30 kg的猪已属于育成猪。同时,哺乳期的幼猪和3~4月龄的猪称为仔猪也不妥。按照现代养猪生产的商品猪出栏日龄来说,4月龄猪已属于育成猪,5.5~6.0个月即可出栏。综上所述,将初生至70日龄或1~25 kg  相似文献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因部分病猪的耳部发紫而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猪的传染病,主要危害繁殖母猪和仔猪,可导致怀孕后期母猪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及弱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死亡率高。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而种猪、生长猪和育肥猪发病温和,症状不明显。仔猪死亡率可达80%。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母猪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排毒,并向外排毒。病毒携带者与易感猪接触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是另一种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短距离(3k…  相似文献   

6.
猪从出生到屠宰可分为幼猪(哺乳仔猪)、育成猪(断乳后1-2月的猪)和育肥猪(断乳后3个月以上的猪)。哺乳仔猪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初生仔猪重1-2kg,经过50~60d的饲养后,断奶时的体重可达到15~25kg,一般是初生重的10~15倍。如果掌握了仔猪的生长规律,又了解影响生长的一些主要因素,就可以培育出好的幼猪,保证哺乳仔猪过好“四关”,即初生关、下痢关、补料关和断乳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相似文献   

7.
1免疫接种程序要做到位任何疾病都是防重于治,怀孕母猪在产前21天左右注射1次猪k88k99疫苗,仔猪出生12小时口服多价幼畜腹泻停,同时根据当地猪场疫病发生情况,选择性注射魏氏梭菌病、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疫苗,做好防疫接种程序。  相似文献   

8.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仔猪的肠毒血症,俗称仔猪“摇摆病”。猪水肿病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断乳仔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发病率为15%~20%,对哺乳仔猪侵害最严重。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幼畜的一种传染病,常以初生仔猪剧烈水样腹泻和迅速脱水死亡,7-300龄仔猪排黄白色粥样粪便、断奶仔猪水肿病体现。  相似文献   

10.
1热应激产生的原因猪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猪为不耐热动物。初生仔猪的最适宜温度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5℃,生长育肥猪为15-24℃,公母猪为16-18℃。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与散热维持着动态平衡,因此猪的饲料利用率高,长生速度快,抗病力强。夏季天气炎热,气温较高,猪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  相似文献   

11.
潘培生 《中国猪业》2008,3(5):38-38
仔猪油皮病即仔猪渗出性皮炎,病原是葡萄球菌。本病多见于5-6日龄哺乳仔猪、育成猪和母猪乳房上。本病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染,损伤的皮肤粘膜是主要的入侵门户。严重病例死亡率要达60%以上。本病在一些猪群的仔猪中可呈低发病率的散发性发生,也可引起一些猪群仔猪流行性发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仔猪断奶应激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同1日龄来自同一窝的杜-长-大仔猪和莱芜猪仔猪各10头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8日龄断奶,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组,根据断奶时间分为5个阶段,断奶前1周(21 d)、断奶当天(28 d)、断奶后1 d(29 d)、断奶后1周(35 d)及断奶后2周(42 d),每个处理组每个阶段随机选取2头仔猪屠宰取样,测定空肠肠道微生物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阶段莱芜猪的微生物丰度都比杜-长-大要高,断奶后1 d两品种仔猪的肠道微生物丰度最高,分别是24和18,香农-维纳指数也最高,分别是2.94和2.78。荧光定量PCR检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相对含量,在断奶后1周莱芜猪的双歧杆菌是杜-长-大仔猪的6.4倍(P<0.01),莱芜猪比杜-长-大的大肠杆菌在各个时期都相对较低,杜-长-大断奶后1周空肠大肠杆菌比莱芜猪高87%(P<0.05)。结论:莱芜猪比杜-长-大仔猪空肠肠道微生物更加丰富,有益微生物菌群含量多,仔猪断奶后肠道微生物能够很快的建立起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1仔猪低血糖病 仔猪低血糖病常发生于出生1-4d的仔猪,其往往造成全窝或部分仔猪急性死亡。发病猪血糖含量比同龄健康仔猪低3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仔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也叫蓝耳病,或称神秘病,是由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所引起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仔猪呼吸困难,耳尖、耳根发绀呈蓝紫色,体温升高,腹泻、消瘦。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1流行病学本病只感染猪,未见其他家畜发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但1月龄内仔猪和母猪最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分泌的鼻汁、排出的粪便、尿液到达体外,通过空气和病健猪接触经呼吸系统而感染。妊娠母猪可经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公猪通过精液和尿液排出病毒而感染健康猪。另外,啮齿动物,禽类…  相似文献   

15.
猪痢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猪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正在生长发育的幼猪(2-4月龄)受害最为严重。其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坏死性肠炎,临床表现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其原发性病菌为猪痢疾密螺旋体。1流行病学猪痢疾在自然流行中除猪以外其他家畜不发病。各种年龄的猪,由吮乳仔猪到成年种猪均可发生,但以7-12周龄的仔猪多发。  相似文献   

16.
评价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猪乙脑传代细胞活疫苗(SA14-14-2株)对仔猪的安全性,将猪乙脑传代细胞活疫苗,通过1次超剂量(10倍剂量)免疫40~45日龄的仔猪,同时设立病毒液组、冻干保护剂组、空白对照组,监测仔猪体温和临床症状,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第1、2、3、5、7天血浆,仔猪于免疫后第14天无菌取脑组织。对采集的血样及脑组织进行蚀斑检测,并对血样及脑组织盲传3代的细胞培养液进行RT-PCR检测。结果,试验猪免疫前后临床观察、体温,免疫后接种部位均未见异常。蚀斑法和RT-PCR法检测各试验组仔猪血浆和脑组织提取液均未检出乙脑病毒。表明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猪乙脑传代细胞活疫苗(SA14-14-2株)对仔猪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在配制断奶仔猪日粮时,应考虑到适宜的蛋白水平及满足仔猪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在仔猪不同阶段对蛋白质和几种主要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上,各国制定的标准差异很大,5~10k和10~20kg仔猪的粗蛋白的需要量分别在20%~22%和18%~22%。NRC(1998)推荐体重为5kg~10kg的断奶仔猪蛋白质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仔猪粗蛋白  相似文献   

18.
仔猪油皮病即仔猪渗出性皮炎,病原是葡萄球菌,多见于5-6日龄哺乳仔猪、育成猪和母猪乳房。本病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染,损伤的皮肤黏膜是主要的入侵门户。严重病例死亡率可达60%以上。本病在仔猪中呈低发病率,以散发性为主,也可引起一些猪群仔猪流行性发作。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腹泻是仔猪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更是仔猪传染性腹泻的高发期。据报道,在猪的疾病中,仔猪传染性腹泻病占猪发病总量的35%-45%,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传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20.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世界各地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