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依据辽东山区典型样地的调查数据,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物多样性及不同林型径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东山区次生林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为2.745 1,生态优势度(Simpson)为0.2870,群落均匀度指数(Pielou)为0.949 7。次生林主要优势种群的径阶分布属小径阶聚集型,2cm、4cm、6cm径阶株数分别为129、285和397株,在1~20cm径阶区间呈连续型径阶分布。针阔混交林径阶分布相对于次生林而言,大径阶有明显提高,小径阶虽然有较大的分布趋势,但在2cm小径阶处陡然下降,曲线趋于平缓,这说明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立木胸径径阶生长量竞争不明显。人工针叶林的胸径生长量在18~28cm径阶范围分布较高,在22cm达到最大值,说明在此区间分布的径阶株数最多。在大于28cm径阶时,曲线趋于下降,表明人工针叶林较之次生林和针阔混交林在大径阶分布的株数上比较集中。虽然人工林能够集中收获较大径阶的材积量,但人工林由于更新功能很差,生态功能较弱。  相似文献   

2.
牛姆林米槠天然林主要树种直径分布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5种分布函数模型对永春牛姆林米槠天然林主要树种的胸径和地径进行拟合,以筛选出拟合效果较好的分布函数模型,探索其林分直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米槠林分直径分布结构应用正态分布模型拟合效果最好;(2)峭度、偏度和变动系数等特征值可用于描述天然林的生长特点;(3)正态分布参数可通过较易获取的林分直径实测值来预估,进而预测林分各径阶林木株数、蓄积量及其动态变化,为米槠天然林合理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石冈林场木荷直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青石冈林场木荷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木荷直径结构规律。运用威布尔分布(Weibull)、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伽马(Gamma)分布进行直径拟合,并结合X2对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木荷林分平均胸径为10.4cm,在5.1~37.1cm之间变动,全距32.0cm,径阶分布范围不大;小径阶的林木数量居多(6~12cm),累计百分比已达到83.7%;4种分布函数中,威布尔分布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对数正态分布,但两者的差异不大,均可用于预测木荷林直径结构。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针阔混交林直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年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和样木调查数据,分析广东省针阔混交林直径分布特征,应用Weibull分布函数分别按全林分、不同起源、不同龄组和不同林分密度对省域尺度的针阔混交林林木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在SPSS和Matlab软件中拟合出的15个模型中有10个能够较好地由Weibull分布函数模拟,多模型较好地表达了起源、龄组、林分密度等主要林分因子的针阔混交林林木直径分布。但纯天然起源、人工植苗、幼龄林、中龄林、林分密度为1 000~1 500株/hm2和2 000~3 000株/hm2的针阔混交林林木直径分布模型因受人为干扰,Weibull拟合效果不理想,需进一步尝试其它抗干扰模型。  相似文献   

5.
云冷杉过伐林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长白山针阔比9∶1、8∶2、7∶3的云冷杉过伐混交林,探讨直径结构、空间格局、蓄积生长、林下更新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林分结构问题,为恢复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出结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由于过去以不合理的非经营性采伐,红松成主要择伐对象,红松不同年份各径阶株数变化幅度较大,直径18 cm开始出现缺损株数现象,缺乏中、大径组株数,导致母树数量、结实量和种源减少,造成在主要树种中红松更新最差的问题,不利于林分正向演替。不同针阔比混交林空间格局与其主要树种空间格局并非完全一致,在同一林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针阔比9∶1、8∶2、7∶3的混交林空间格局分别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红松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因此,恢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种作为目标树种,采取目标树培育方法,伐除影响其更新和生长的林木,而将云冷杉和一般阔叶树作为伴生树种,逐渐减少云冷杉的优势,最终逐渐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对针阔比8∶2和7∶3混交林红松分布格局,采取人工补植、间伐等措施,结合天然更新,向随机分布进行调整;采取人工补植、清理母树周围枯枝落叶层等措施人工辅助红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6.
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林场1987—2005年间41块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计算了相邻径级的立木株数比q值,分析了其直径结构变化。研究表明:1)林分小径阶q值逐年下降。18年来,I-1和I-3小区的q值分别从1.39和1.52下降到1.14和1.06,表明小径阶林木的直径结构已趋于不合理。2)6 cm径阶以下的幼树更新较差。3)林分q值的均值不能真实地表达林分的直径结构,而按小径木、中径木和大径木来分别计算林分的q值,能够较真实地表达林分直径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河南登封林场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抚育间伐对林分不同生长阶段林木株数、林木直径分布和树高分布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措施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在株数强度为31.55%的间伐林分和条件基本一致的未间伐林分内,分别设置1个1 hm2样地,间伐作业2 a后获取每木检尺数据,分别利用Normal分布、Gamma分布、Lognormal分布、Weibull分布、Logistic分布函数对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栓皮栎人工林林木个体直径分布、树高分布进行拟合,并应用Kolmogorov-Smirnov(KS)拟合优度检验,选择拟合效果最好的分布模型。【结果】1)间伐和对照样地幼树、小树和大树林木株数比例分别是9:642:582和229:978:585。相比对照样地,间伐样地林木小树和大树生长阶段株数比重较高。2)间伐样地林木直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8~18 cm,高于对照样地的4~16 cm。KS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间伐样地林木直径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最好,Normal和Logistic分布次之;对照样地林木直径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最好,Normal和Gamma分布次之。3)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林木树高级分别为8~16 m和4~14 m,但KS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5种分布函数对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树高分布拟合优度排序一致,说明抚育间伐对林分树高分布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抚育间伐调整了栓皮栎人工林林分的直径结构,林分直径分布向较大径阶方向偏移,使林分直径分布结构更趋于对称分布,但对树高分布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林分直径结构反映了各径级林木的株数分布。通过对陕西省华州区秦岭南麓天然次生松栎混交林典型林分设置的4个样地进行每木调查,采用Meyer方程对样地林木以及林分主要树种锐齿栎、油松、华山松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结合Liocourt提出的q值比率。结果表明:样地总体林木株数按径阶分布呈倒J状,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422,锐齿栎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441,油松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206,华山松直径分布呈近似截尾正态分布。林分林木直径结构总体合理,作为林分主要树种的锐齿栎、油松具有异龄林林木径阶结构特征,而华山松具有同龄林林木径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冀北山地落叶松四种典型林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树种组成复杂程度上,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而且杉落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比其他三个林分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稳定,在空间利用上也更加充分;(2)在水平结构上各个树种直径大小分布上,均匀程度比较: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除了杉落针阔混交林为均匀分布,其他都比较接近团状分布;(3)在垂直结构上,分层情况比较: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其中杉落针阔混交林和落阔混交林分层比较明显,而落桦混交林与落叶松纯林无明显分层;(4)在林分空间结构格局上,从角尺度来说,林分D的分布是随机分布,其他为团状分布;从大小比数来说,处于优势状态林分的百分比为:DCB;从混交度来说,落桦混交林属于弱度混交,落阔混交林属于强度混交,杉落针阔混交林属于极强度混交。  相似文献   

10.
东北林区4种主要森林类型直径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东北林区4种森林类型即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柞树林和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直径结构特征,运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以及对数正态分布4种分布函数对4种森林类型的林分的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同时用卡方统计量对4种分布进行了检验,拟合结果和检验结果一致表明:在4个拟合分布函数中,阔叶混交林和柞树林用Gamma分布拟合直径分布效果更好,针阔混交林和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用Weibull分布拟合直径分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林分直径分布收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Weibul分布函数拟合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直径分布,采用最大似然解法求解Weibul分布参数(b.c),在此基础上建立参数预估模型;同时,建立林分因子预测模型;最终预估出林分不同年龄阶段各径阶林木株数,对各径阶收获量作出估计,进而预估全林分总收获量。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汪清林区臭松次生林为对象,分析了臭松次生林的树种组成和直径结构规律。采用威布尔分布(Weibull)、伽马(Gamma)及对数正态分布(logarithmic normal)进行直径拟合并进行卡方检验,研究表明:臭松林分平均直径为15.1cm,最小直径为5.1cm,最大直径为47.1cm,6—28径阶的林木株数所占比重最多,达75.8%,3种分布函数中,威布尔分布的R2为0.997,卡方(χ2)为6.35,拟合效果最好,伽马分布次之,对数正态分布最差,但前两者的差异不大,故威布尔分布和伽马分布适用于臭松林直径结构预测,可为臭松次生林直径结构和林分密度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林分直径结构是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的分配状态,它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林分结构。了解林分的直径结构,也就对单木生长以及林分竞争所产生的结果有了清楚的认识;探讨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更是有利于揭示林分发展规律的实质[1]。本研究以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林内胸径大于3cm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并使用Forstat2.1统计软件对主要树种直径结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各树种处于中间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小径阶林木较少,林分更新较差;综观拟合效果,正态分布、伽玛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二项分布以及泊松分布更能反映出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林分生长模型研究中,选择描述林分直径分布的函数至关重要。以雷州半岛白骨壤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直径调查,所得数据以偏度、峰度为指标,并运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和Gamma分布等3种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参数拟合检验,分析白骨壤种群的直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白骨壤种群以中小径阶居多,其偏度和峰度均大于0,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态,分布曲线比较陡峭,呈尖峰态;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差,而Gamma分布则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通过建立Gamma分布参数预估方程,可预测林分各个径阶的株数及其动态变化。通过对雷州半岛白骨壤种群直径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以期为雷州半岛白骨壤群落的经营管理以及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疏伐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抚育对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都具有极大作用。为了解抚育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承德市第三乡林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生态疏伐前后的林分结构、径阶分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态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增加2.1cm,平均树高稍有变化,林分密度从疏伐前的1 365株/hm~2下降到900株/hm~2;生态疏伐前,直径分布曲线呈左偏,6~16径阶林木数量占总数的42.6%;疏伐后,6~16径阶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21.3%,直径分布稍向右偏,更趋于正态分布;疏伐后,林下物种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有所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在1号、4号、5号样方内有所下降,2号、3号样方内呈增加趋势,且3号样方的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涨幅均最大,分别比抚育前增加了0.373、0.834和0.203。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南渡江流域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木麻黄人工林林分结构的特点及规律。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和正态分布函数进行直径、树高拟合,并结合χ2检验方法对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中、小径阶的林木数量居多,林分平均胸径为11.6cm,在3.421.3cm变动,林分平均树高为13.6m,在5.221.3cm变动,林分平均树高为13.6m,在5.223.5m变动;2种分布函数对木麻黄人工林的拟合效果均可,且Weibull分布函数的拟合精度略优于正态分布;木麻黄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且草本层生长较灌木层茂盛。  相似文献   

17.
保证幼苗幼树的林下更新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了解和确定幼树幼苗的更新株数标准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了解林分从幼树幼苗到大径阶林木完整的林分结构.用1988年调查的4块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皆伐标准地的幼树幼苗数据和大于检尺径阶林木数据,对林分的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只用大于检尺林木数据建立的年龄分布与所有林木数据建立的年龄分布之间的区别,并用负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和幂函数对年龄结构进行了拟合.用胸径≥7 cm的林木数据得到的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年龄结构呈偏左正态分布,用所有林木数据得到的年龄结构呈反J型分布,龄级35 a以后两者的分布形状相似.通过拟合时的R2和预估值的x2检验结果发现,Weibull分布对林分结构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幂函数,负指数分布最差.但Weibull分布也不是最理想的分布函数,虽然R2达到了0.996,但x2=297.24大于xo.05 =42.557,这可能和数据数量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鄂西南武陵山区利川市汪营镇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正态、Weibull、Gamma分布3个分布函数,对研究区30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6块标准地林分直径结构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直径分布主要集中于6~18cm中小径阶,直径标准差在3.91~6.00cm之间,偏度系数均为正值,直径分布函数曲线均往左偏,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峭度系数多为负值,直径分布函数曲线较平坦,直径分布观测值相对较分散;3个分布函数中,Gamma分布的概率p值均最大且大于0.05,拟合效果最好,Weibull分布次之,正态分布拟合相似程度最低。该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直径结构不合理,应加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措施和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研究结果将为该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1.5 a林龄人工杉木、木荷与10.5 a林龄天然檫树、南酸枣混生的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种组成分别为9杉1阔、8杉2阔、7杉3阔、5杉5阔等4种林分的生长效果。8杉2阔的林分蓄积最高,总蓄积297.73 m^(3)/hm^(2),其中杉木平均胸径13.28 cm、树高11.52 m、蓄积226.56 m^(3)/hm^(2)、年均生长19.70 m^(3)/hm^(2),达到福建省杉木最适宜区速生丰产林立地等级Ⅰ级的大径材生长量指标,可供科学培育半天然杉阔混交林参考。9杉1阔的林分次之,总蓄积252.04 m^(3)/hm^(2),其中杉木平均胸径11.96 cm、树高9.34 m、蓄积189.46 m^(3)/hm^(2)。7杉3阔的林分最差,总蓄积182.79 m^(3)/hm^(2),其中杉木58.31 m^(3)/hm^(2),檫树91.83 m^(3)/hm^(2)。5杉5阔的林分,檫树生长最优,10.5 a林龄保存密度775株/hm^(2),平均胸径16.79 cm、树高14.32 m、蓄积131.60 m^(3)/hm^(2),总蓄积207.37m^(3)/hm^(2),森林演替成天然檫树为主的混交林,可逐步疏伐改造为檫树母树林。  相似文献   

20.
绵阳官溪河流域防护林林木分化及异常木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绵阳官溪河流域常见的几种防护林类型林木分化及异常木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护林林木分化的结果以小径木占优势,尤以直径1cm~6cm的个体最多,占林分总个体数的60%以上。桤柏混交林、柏木纯林、松栎混交林、松柏混交林和松柏栎混交林的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布表现出左偏态分布,直径大小的变异性较低;与之相比。栎黄荆次生灌丛和马尾松林不呈偏正态分布,直径大小的变异性较高。异常木直径主要分布在1cm~10cm范围内,其中倾斜木和倒伏木超过了异常木总数的50%,枯立木和濒死木中,马尾松林和松柏栎混交林较其它防护林类型少。异常木的分布格局除松柏栎混交林呈随机分布外,其余的皆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不大。异常木聚集强度的大小与取样面积大小的关系表现为:Kuno.E.聚集度指标值(G)随取样面积的增大,由小变大,而Lloyd.M.平均拥挤度值(m^*)则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