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棱海棠一年生播种苗苗高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八棱海棠1 a生播种苗为研究时象,对其苗高生长规律和苗高与地径、生态因子的关系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反映苗高生长规律,苗高生长呈现"慢-快-慢-快-慢"的节律,并以此将苗高年生长过程划分为6个生长期.通过苗高生长规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证明日平均气温是影响苗高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2.
千年桐苗木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千年桐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和苗高、地径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反映1年生千年桐的苗高、地径生长规律;日平均气温是影响苗高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气象因子与地径生长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于2019年5月6日到12月25日对海南省琼岛杨Populus qiongdaoensis一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进行定期观测,采用Logistic方程进行生长进程拟合,研究琼岛杨的苗期生长节律。结果表明,琼岛杨苗高和地径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S"形生长规律,且苗高、地径生长量与Logistic方程的回归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达0.994和0.996。苗高生长速生期约119 d,占生长期的39.67%,占苗高年总生长量的63.77%;地径生长速生期约125 d,占生长期的45.42%,占地径年总生长量的66.15%。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不同的播种育苗方式对乌桕苗木的出苗过程、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育苗方式对苗高和地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营养袋播种方式培育苗木优于条播和撒播育苗;根据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45d)、生长初期(90d)、生长盛期(60d)和衰退期(90d)等四个时期,苗高和地径生长有明显的“慢—快—慢”的生长节律。  相似文献   

5.
凹叶厚朴种子保存方法及幼苗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凹叶厚朴的种子保存方式及相应的播种苗的发芽情况、幼苗生长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冷藏处理的凹叶厚朴种子发芽慢、发芽持续时间长;播种苗株高生长呈"S"型的慢—快—慢的规律,地径与叶幅生长表现出快—慢—快—慢的规律;株高、地径、叶幅三者之间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经沙藏的凹叶厚朴发芽时间、出苗速度及发芽率均优于冷藏处理,而且,沙藏处理的苗高、地径、叶幅的累积生长量相应地大于冷藏处理。  相似文献   

6.
对鹅掌楸庐山种源和金平种源一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研究,两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同时可把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庐山种源生长期按苗高生长进行划分和按地径生长进行划分有很大区别,而金平种源却相似.两个种源的地径生长在生长盛期阶段情况相似,而苗高生长在生长盛期阶段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对马尾松幼苗年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生长进程有差异,影响苗高,地径生长的气象因子也不同。作者在生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对低山丘陵马尾松的造林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2年生天台鹅耳枥地上营养构件(树干、侧枝、叶)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表现为"慢-快-慢-快"的趋势,呈双峰曲线,苗高生长高峰为6月1日和8月19日,地径生长高峰为4月15日和7月15日。侧枝生长先快后慢,呈"S"型曲线,侧枝生长高峰期在5月份。叶片生长盛期有两个,分别是展叶初期之后以及5月份,长得早的叶片叶形较小。试验表明在天台鹅耳枥幼苗培育过程中,在温度过高时多浇水,当光强过大时注意遮荫;在快速生长期注意施肥,以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9.
印楝实生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年生印楝实生苗生长动态、苗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模式以及苗木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印楝苗的年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特征,据此方程可以建立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拟合模型,结合二次多项式对苗木连日生长量的动态模拟,可将苗木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其中处于速生阶段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量均超过全年总量的70%,地径处于生长初期阶段的时间短于苗高,但生长量占全年总量之比是苗高的2倍;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性极为密切,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的69.1%,全株含水量是干质量的1.58倍;在制约苗木生长节律的气象因子中,偏相关分析表明:温度是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0.
对北非雪松5个种源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研究,5个种源的苗高都符合"S"型生长曲线,苗高生长可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同时可把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地径生长规律与苗高生长不同,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程度不高,不能作为生长期划分的依据。5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相似,但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加利福尼亚种源和亚利桑那种源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种源。  相似文献   

11.
对楝树苗木物候、苗高、径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楝树1年生苗木苗高生长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在8月中旬和10月上旬;而地径也呈现出相同规律,第1次比苗高早30天左右,第2次与苗高时间相同;苗木生长期可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和休眠期5个阶段,年生长周期245天.根据各阶段苗木的生长特点,提出了育苗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叶锦鸡儿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叶锦鸡儿1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及生物量组分分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形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整个生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其中生长盛期苗高、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年生长量的63.7%和54.5%。小叶锦鸡儿播种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23.8:25.2:51.0,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R/T)为0.312。苗高、地径与生物量呈线性相关。且地径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分别大于苗高与两者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3.
乌桕1年生播种苗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桕是重要的经济和绿化树种.以乌桕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乌桕在江淮地区播种育苗的生长参数.结果表明,3月18日播种后,乌桕种子出苗率为98%,幼苗1年生平均苗高为135.6 cm,平均地径为1.54 cm;苗高与地径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并且可以将幼苗年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减缓期和生长后期6个生长期.进一步对乌桕根系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桕为典型的深根性树种,根长与苗高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91.  相似文献   

14.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扦插苗种植后的生长动态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生长模型、连日生长量模型。结果表明:蚬木是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蚬木扦插苗种植后生长符合S型曲线,呈现"慢-快-慢"节律。树高一年有2个生长高峰期,地径一年有1个生长高峰期;据生长模型将蚬木扦插苗种植后年生长进程划分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较短,高峰期较长;树高与地径年生长阶段表现出非同步性,地径生长起始点较树高推迟23 d,而高峰日较树高提前86 d;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高峰持续时间分别为308 d和197 d,高峰期间的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84.94%和70.87%。因此,在蚬木生长高峰期应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肥料的管理,促进其生长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年生岗梅Ilex asprella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进行定期跟踪观察、调查,岗梅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曲线均呈“S”形,快速生长阶段均集中在5-8月份之间。苗高与地径均有两次高峰生长阶段,分别在6月和7月。8月开始苗高和地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进入11月生长缓慢,直至12月份基本停止生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均符合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的生长规律。根据岗梅幼苗生长特点,幼苗生长过程可划分为5个生长阶段:萌动期、出苗期、生长早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6.
美国红桤木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红桤木在我国南京周边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条件是影响红桤木幼苗死亡率的关键因素.红桤木1 a生播种苗的苗高生长呈"S"形曲线,整个生长经历了一个慢一快一慢的过程.对比南京江宁和六合两试验基地1 a生红桤木播种苗的苗高和地径表明,2个试验地的环境因素对地径的生长量影响不大,红桤木在南京地区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油橄榄品种年生长节律,制订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对引进的5个西班牙品种进行了苗高和地径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相同,生长曲线均符合"S"型的生长曲线,可采用Logsitic生长曲线拟合,苗高和地径在年周期中均出现2个生长高峰期,其生长高峰主要集中在6~9月份,但不同品种间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品种Empeltre和Arbosana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高于品种Hojiblanca、Manzanill0和Cornicabra。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县的0.5年生旱冬瓜种源的苗高、地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源旱冬瓜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苗高和地径2个因子进行逐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在苗高、地径生长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孟连种源,平均苗高达31.4 cm;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种源是勐海种源,平均地径为0.38 cm。环境因子及地理因素对旱冬瓜种源的遗传变异有影响,苗高、地径与各种源原产地的地理经度呈负相关;采用种源间苗高、地径进行逐步聚类分析,15个种源可分为5类,根据各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瑞丽、孟连2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9.
欧美杨新无性系苗期年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3个欧美杨 (p .×euramericana)无性系为材料 ,利用Logistic方程对各个无性系的 1a生扦插苗的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根据因素数列的几何形状发展态势的接近程度 ,将苗木的生长量与影响苗木生长的气象因子———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组成一个灰色系统 ,进行面积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 ,相关系数皆在 0 .92以上。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 4个时期 ,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快—慢”的节律 ,其中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 6 0 .3% ,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 6 3.7%。关联度分析表明 :空气温度对苗木的高生长影响最大 ,降水量影响最小 ;而日照时数对苗木的粗生长影响最大 ,降水量影响最小。通过对苗木年生长节律和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为加强苗木生长管理 ,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土地的生产力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为伞花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对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97,均达极显著水平.根据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实际观测值建立动态生长模型,并将其播种苗1年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苗高的速生期为6月中旬-8月下旬,地径速生期为6月上旬-9月上旬,地径速生期比苗高速生期提早20 d结束,地径用46.67%的生长时间完成了65.43%的生长量.1年生苗木地上部分粗壮、地下部分具深根性,其根可深达土层32.92 cm处,且侧根数量较多,分布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