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立地类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幅与胸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55块标准地(30 m×30 m)调查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幅生长主要立地因子,利用主要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并构建不同立地类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海拔、坡度和坡向是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幅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并划分为高海拔和低海拔两个立地类型组。不同立地类型组最优冠幅预测模型分别为:高海拔,CW=-2.5972+0.6211D-0.0098D~2;低海拔,CW=[D/(4.9823+0.2059D)]~2。高海拔组与低海拔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95和0.9834,绝对误差(Bias)分别为0.0001和0.825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019和0.65718,通过检验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组冠幅模型预测精度均较高,可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样方数据为数据源,分别拟合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五类主要树种的林分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栎类(Quercus)最适用的理论生长方程是Richards,落叶松(Larix gmellini)是Logistic,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桦木(Betulaceae)是Richards和Korf;高海拔的栎类、杉木、桦木林分蓄积明显高于低海拔,高海拔的马尾松林分蓄积明显低于低海拔,而落叶松林分蓄积生长的海拔差异不显著;华中地区的栎类、西南地区的马尾松、华南地区的杉木、西北地区的桦木、东北地区的落叶松,林分平均蓄积和蓄积生长率高于其它地区;栎类、马尾松、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平均蓄积和蓄积生长率都比人工林高,而人工杉木林蓄积生长高于天然林。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更精确地估算我国不同区域现存森林的碳蓄积量和预测未来森林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山区柳杉人工林生长及关键营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海拔(1 100~1 200m)和中、低海拔(600~800m)24a生柳杉人工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杉更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生长,高海拔地区的胸径平均生长量的峰值比中、低海拔要晚15 a以上.虽然低海拔有利于柳杉的树高生长,但从材积来看,25 a生时高海拔柳杉材积平均生长量已接近并将超过低海拔柳杉材积平均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在红皮云杉人工林第一次抚育间伐后,确定下一次抚育周期的方法有3种:即第一次间伐4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增长量超过2.8cm时应间伐;林分平均胸径不足2.8cm时,在第5年之后进行第2次抚育间伐;个别林分生长条件好和枝叶生长较快时,既使胸径没有达到2.8cm的增长量,但重迭度达到40%时,可提前间伐。  相似文献   

5.
区域和生态条件对红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辽宁省不同区域和生态条件下红松人工林的生长情况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在湿润度为0.6以上,土层厚度60cm以上,海拔在350m以下,生长迅速,表现优异;在湿润度在0.4~0.6之间,土层厚度40~60cm,海拔在800m以下,生长良好;湿润度在0.4以下,土层厚度<40cm,海拔在800m以上,生长不良。不同区域红松林生长顺序为:辽东>辽北>辽南>辽西。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大青山前坡38 a生、17 a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生长特征、部分立地因子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造林立地因子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8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7.36 m、9.8 cm和261.1 cm;17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2.86 m、8.1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为林木形质评价体系、黄土高原辽东栎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设置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重度(保留郁闭度0.6)、中度(保留郁闭度0.7)和轻度(保留郁闭度0.8)间伐,同时设置对照样地(郁闭度0.9)。为了保持郁闭度不变,每隔3年进行1次抚育间伐。以生长情况(树高平均生长量、胸径年均生长量、冠径比、健康状况)、干形情况(高径比、尖削度、通直度、分杈情况)和侧枝情况(自然整枝能力、侧枝数、枝粗指数、侧枝平均基径)作为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体系,对3种抚育间伐强度(重度、中度、轻度间伐)与对照下辽东栎林木形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形情况对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最大,贡献率占0.653;生长情况对其影响次之,贡献率占0.285;侧枝情况对其影响较小,贡献率仅占0.062;12个评价指标在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中的权重大小依次为:通直度(0.344 6)分杈情况(0.227 1)健康状况(0.190 7)胸径年均生长量(0.051 3)高径比(0.046 3)自然整枝能力(0.037 7)尖削度(0.035 2)树高平均生长量(0.031 6)侧枝平均基径(0.012 6)冠径比(0.011 4)枝粗指数(0.008 9)侧枝数(0.003 0);综合评价得分依次为:中度间伐(92.892)轻度间伐(83.314)重度间伐(79.644)对照(74.376),林木形质得分随间伐强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中度间伐得分最高,林木形质最好。【结论】抚育间伐可改善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指标树高平均生长量、健康状况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高径比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相比,中度、重度间伐对冠径比、侧枝数、侧枝平均基径影响显著,间伐对通直度、分杈情况有显著影响;中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7)对改善辽东栎林木形质的作用最大,轻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8)次之,重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6)最小,可为黄土高原辽东栎抚育间伐技术提供依据。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体系,可为其他树种形质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依托中村林场"二类"2019年调查数据,参考欧洲林分分类标准,从海拔、坡向、林分组成、起源等方面对辽东栎林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栎林主要分布在1200~1400 m的范围内,在阳坡、阴坡、半阳坡分布较为均匀,为30%左右,半阳坡分布最少,为13.78%;现有的辽东栎林并不高大,其平均高度为7.6 m,平均胸径为14.4 cm,辽东栎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在海拔梯度上呈现"两段式"分布特点;辽东栎林分的密度较大,平均为1298株/hm~2;辽东栎林分的平均蓄积量较小,为63.23 m~3/hm~2,但是各小班平均蓄积量相差偏大。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具体的抚育措施,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木生长的指标胸径和蓄积量均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平均蓄积量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通过综合分析抚育的效果,保留蓄积为90~145m3/hm2(间伐强度40%~60%)的样地内抚育效果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分析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特征,为探究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为天然阔叶林的基本条件、人工林的植被控制、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和乡土阔叶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永安市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青冈栎天然林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每块样地分割成4个10 m×10 m样方,对样方乔木层林木进行每木调查,并在每块样地内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样方进行灌木层调查,同时在每块样地中心各设置1个4 m×4 m的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调查。选用物种重要值、常用生物多样性指标和主要测树因子分析乔木层、灌木层的树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等林分特征。【结果】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密度和蓄积量分别为6.2 cm、9.5 m、6 308株·hm~(-2)和94.43 m~3·hm~(-2),林木高径比为41~380,平均高径比为155;直径和树高结构均表现出异龄林特征;林分内36.99%的林木为萌生林木,萌生林木中青冈栎最多,分别占萌生林木总株数和青冈栎总株数的57.86%和66.12%;巨桉以枯立木或枯倒木形式存在,枯立木密度为966株·hm~(-2);乔木层有45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3.74、0.68和0.14;乔木层内乔木和灌木树种分别有34和11种,重要值分别为88.65%和11.35%;常绿和落叶树种分别有30和15种,重要值分别为67.38%和32.62%;常绿阔叶乔木的株数、树种数和重要值均明显高于落叶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是乔木层的主体;青冈栎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其相对多度(32.36%)、相对频度(7.69%)、相对优势度(16.75%)和重要值(18.94%)均为层内最高;灌木层有27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3.69、0.78和0.13;乔木和灌木树种分别有15和12种,但灌木树种的株数占比(69.85%)和重要值(60.87%)均明显高于乔木树种(株数占比和重要值分别为30.15%和39.13%);常绿树种的株数、树种数和重要值均远高于落叶树种,灌木层的主体是常绿阔叶灌木,茶是灌木层的优势种;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特征与相近年龄的青冈栎天然林无本质区别,属典型的幼林阶段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分乔木层和灌木层内均有不少珍贵或高价值用材树种。【结论】巨桉人工林已经成功转型为郁闭度高、株数密度大、林木高径比高、树种多样性丰富、异龄林特征明显的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该林分与相近年龄的青冈栎天然林特征无本质区别,属典型的幼林阶段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是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天然阔叶林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2.
修枝对迭部林区人工云杉林生长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迭部林区修枝抚育过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Mast)林和未经人工经营的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并做解析木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云杉林在经过较大强度修枝抚育管理后,导致3年内林分的生长量明显下降;同时发现修枝抚育期较早的人工林易受到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云杉人工林的抚育管理、间伐应在林木完全分化后进行。  相似文献   

13.
调查分析5种不同前茬立地类型的桉树人工林生长及其土壤肥力情况,结果表明:相思前茬立地类型的4.5a生桉树人工林具有最高的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每公顷材积,分别为92.4%、13.5cm、18.4m、153.6 m3,相思前茬立地可能是较理想的桉树人工林造林立地类型.进行桉树人工林多代经营时,相思、桉树前茬都是可以选择的立地类型,但一定要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才能获得较高的材积.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在卓资县保安林场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实地踏查,确定4个示范点并编制实施方案。每个示范点设置10块标准地,其中5块进行抚育经营,5块不抚育作为对照。2012年10月对示范点40块标准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结果显示,4个示范点林分胸径平均生长量,与对照林分(未抚育的林分)对比平均生长量分别增加了29%、35%、54%和10%,平均树高的增长量,与对照林分相比分别增加62%、68%、22%和19%,平均冠幅与对照林分相比分别增加了46%、52%、8%和14%,林分蓄积每公顷增加量分别为0.75m3、0.9 m3、0.9 m3、0.6 m3。抚育经营后,华北落叶松林分林木竞争减小,促进了林木生长,林分的各项生长指标与对照林分相比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间伐和修枝抚育经营对云南松幼林生长的影响,以昆明市宜良县禄丰林场的尖山林区12 a生1 m×2 m×5 m的非均匀密度控制造林的云南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4(23)正交试验设计开展试验研究,并于抚育前和抚育后1a和2a时进行逐株对应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抚育后2a时,处理组合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增长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灵空山辽东栎萌芽更新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灵空山辽东栎萌芽更新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以及枯落物层厚度等七项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向、坡度、坡位为影响辽东栎萌芽更新的主要立地因子;辽东栎萌芽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海拔1 850 m、阳坡、坡度35°、下坡。  相似文献   

17.
对一平浪煤矿林场大叶桉人工林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结果表明该地大叶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量比低海拔热量充足地区小。其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分别以4~12年、2~8年和4~14年最快,总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78cm、1.03m和0.0029m3,连年生长量分别在5年、3年和8年左右达到高峰,平均生长量分别在7年、5年和10年左右达到最大值。材积的数量成熟龄为10年。大叶桉人工中幼林林木的直径、树高、断面积和材积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各因子间存在着相互对应关系,当自然径阶为1时,相对树高、相对断面积和相对材积也接近或等于1。大叶桉人工林的材积与断面积成直线相关关系,其形高可视为1个常数,占蓄积量95%左右的林木相对形高接近于1。  相似文献   

18.
以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不同土壤厚度、不同坡向的落叶松胸径平均生长量的测定,对影响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立地因子发生变化,其他立地因子相同时,落叶松胸径的平均生长量随之变化,并且随样地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土壤厚度的增大而升高,随坡向往东南而升高,往西北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基于森林土壤碳清查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低山丘陵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和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土壤各层有机碳含量介于(4.34±0.75)~(23.41±2.75)g·kg-1,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马尾松、杉木、巨桉和柏木人工林1 m深度内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79.9±10.0)、(125.9±21.2)、(145.4±22.1)和(157.9±29.2)t·hm-2;柏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增加,柏木-栎针阔混交林和柏木-慈竹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87.9±16.0)和(158.6±15.4)t·h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福建省闽粤栲天然林、人工林种源,运用对比研究以及数据分析法对不同地区林分的特性进行具体分析,测得五个群落中的平均树高分别为13m、14m、16.2m、15.6m、5.2m,平均胸径分别为18cm、20cm、14.5cm、16cm、3.5cm,由此得出闽粤栲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年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为0.374cm、0.478cm,年平均树高生长量0.340m、0.404m,根据闽粤栲的年生长量来算可以看出人工林闽粤栲的生长会略微优于天然林,结果表明西芹教学林场的种源最优,最适宜人工培育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