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山地气候对烟草赤星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贵州省5个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进行了调查。调查烤烟品种为感病品种(云烟87),共获得5个区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数据资料。利用SPSS软件多种增长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曲线估计,通过Sig值、R2的比较,认为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赤星病田间动态变化过程。分析赤星病发病因素,证明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风速及降雨量是影响赤星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烟草赤星病田间增长速率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温室番茄灰霉病流行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对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两个代表性温室的番茄灰霉病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分析病叶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温室番茄灰霉病的I-S关系模型。利用多种数学模型拟合田间灰霉病增长变化趋势,通过比较绝定系数(R2)和剩余均方(RMS),证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温室番茄灰霉病的田间动态变化过程。分析发病因素,指出初始病情(Xt1)、日平均温度(T)和日平均20~30℃的小时数是影响温室番茄灰霉表观侵染速率的最重要因素,利用这3个因素可以预测病害增长速率,结合田间流行趋势模型作者组建了温室番茄灰霉病预测预报的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害流行生长模型预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植物病害预测的生长模型预测法,即利用较早期的病害发展数据,估计病害流行生长模型的有关参数,然后利用这些参数对病害未来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率作出预测。利用花生锈病等九个植病系统(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47组流行数据对生长模型预测法进行了917次应用性检验,并用准确度参数P(P=[1-abs(-X)/X]×100)作为预测准确度标志,平均准确度为86%。  相似文献   

4.
对8个小麦品种(系)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的感病性及病害流行动态的研究表明,K-569最抗病,近于免疫;81253、86-2和88-135抗病性较强;绵阳11和87-44中度感病;8347-3-2及856最感病,各品种上的病害流行可分为两种类型:K-569、8343-3-2、86-2和绵阳11的病害持续增长直至小麦生长末期,病害曲线可用指数函数拟合;其它4个品种上病害前列增长较快,齐穗期后不再继续发展,其变化宜以Gompertz模型拟合,本文还讨论了用传统的“单点”病害指标表示作物田间抗病性的片面性,并建议用“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值作为小麦田间抗病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目前县级植保站积累多年的小麦白粉病调查资料,进行多种流行速率统计方法的比较从中择优建立了全过程的流行速率预测式。并且根据每两期病害增长速率与气象因素相关不甚紧密的统计结果和多年田间实况的观察提出了在一定品种、密度、肥水管理条件下,白粉病一旦发生就会按大体一定速率增长的假说。同时建立了小麦扬花期和千粒重损失的预测式,经过病叶率的转换,再依据产量水平、防治费用、产品价格等信息输入,组建以经济阈值为决策信息的白粉病防治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6.
粮食单产遥感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通过时序遥感植被指数进行粮食单产预测的方法。以NOAA-AVHRR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提取区域作物生长过程曲线,并对曲线进行时序分析,提取曲线特征参数,采用参数-产量拟合法、产量分解法和产量差值法三种建模方法,分别对各参数与粮食单产、波动单产和差值单产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区域粮食单产敏感因子,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建立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单产预测模型,从三种模型中选取置信度最高的模型作为最终单产预测模型。依据此方法对全国26个秋粮主产省份2004年单产进行预测,并将最终的预测结果与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误差在-4.9至11.59之间.相关系数为0.947。  相似文献   

7.
用动态逻辑斯谛预测法研究黑龙江省乡村人口增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常微分方程反问题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运算对黑龙江省农村人口Ligistic方程中的参数进行数值拟合。提出以每年添加当年人口数据来重新拟合参数的动态Logistic预测法来解决参数随时间的变动问题,并预测黑龙江省农村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8.
石榴枯萎病病害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榴枯萎病是最新报道在云南蒙自近年来发生和危害日益加剧的一种新病害。作者在石榴盛花期和采收期进行了田间普查,同时以10个石榴园中包括健康和病害严重程度不同的总计240棵石榴树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详实的采样、数据测定和数码照相记录,在病害危害症状归类、图象分析、数据统计与拟合、文献追踪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首次从定性和定量角度研究并提出了石榴主干基部病斑总宽度与主干基部周长的宽度比R,并以该参数区分石榴枯萎病9级严重程度的病害分级标准。该分级标准的制定在石榴抗枯萎病品种选择和药剂防控病害田间效果评价等相关研究中具有参考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青海地区青稞条纹病的发生流行动态规律及敌萎丹药剂防治技术,为青稞安全生产及条纹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青海刚察县(2010年)和西宁地区(2011年)青稞试验田,在分蘖-腊熟期的各个生育阶段对青稞条纹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并选用不同剂量3%敌萎丹悬浮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在青海地区,青稞条纹病于分蘖期在田间出现,乳熟期-腊熟期达到发病高峰期,病情指数为30.20。2010年,刚察县青稞条纹病在抽穗-灌浆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日平均增长11.66%;2011年在西宁地区,青稞条纹病在6月中旬至6月下旬(灌浆-乳熟)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日平均增长14.96%。有效杀菌剂3%敌萎丹悬浮剂1.0,1.5,2.0mL/kg 3个剂量拌种处理后,青稞条纹病病情较空白对照明显减轻,且3种处理较空白对照推迟病害流行盛期30~38d。【结论】在青海地区,条纹病于青稞乳熟期-腊熟期达到发病高峰期,在抽穗-乳熟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经不同剂量3%敌萎丹悬浮剂处理后,青稞整个生育期都不会出现条纹病病害流行盛期,条纹病对青稞产量不会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演变具有复杂性、非线性特征,其模拟预测的精度受到空间转换规则及数量预测约束的影响。针对经典数量预测马尔科夫模型存在忽视社会发展阶段性速率不同及灰色模型对随机波动性大的数据拟合效果较弱等不足,构建了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改进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以双鸭山市为案例区进行实例验证,结果显示,考虑社会因素影响的灰色-马尔科夫改进模型,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等因素对土地变化的综合作用,预测趋势更加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用地规律,同时解决了社会经济类指标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难以空间化表达的问题;改进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能够发挥马尔科夫链处理数据波动的优点,降低传统灰色模型将土地随机变动数据视为干扰数据剔除进而产生的误差,有效提高数量预测模型的精度。进一步通过模拟验证表明,相比于传统马尔科夫模型,灰色-马尔科夫改进模型2020年模拟结果FoM精度提高了20.07%,证实通过数量预测方面的改进对于提升模拟精度有较为明显的正向推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X_1)、密度(X_2)和起身期施氮量(X_3)对小麦赤霉病穗腐的定量效应,建立了黄熟期病指(y)回归模型: y=17.68800-4.50047x_1-0.68735x_2+0.62739x_3-0.28125x_1x_2-1.75000x_1x_3+3.90625x_2x_3-0.34622x_1~2-0.92066x_2~2-1.67185x_3~2并对模型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对赤霉病穗腐病指的效应为播期>密度>氮肥;两因子交互效应为:密度与氮肥互作(x_2x_3)>播期与氮肥互作(x_1x_3)>播期与密度互作(x_1x_2)。其中,播期(x_1)密度与氮肥互作(x_2x_3)对病指的影响均达0.05显著水平。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仿真优化,提出控制赤霉病穗腐发生程度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2.
潮沙泥田氮磷钾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采用"3414+1"肥效试验方案,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40.93+7.89x1+4.75x2+2.38x3+ 0.05x1x2+0.10x1x3+0.04x2x3-0.31x1+-0.31x22-0.15x32,从而导出了潮沙泥田种植油研9号的最佳施肥量为667 m2施尿素30.0kg、普钙51.3kg、氯化钾17.3kg,可获产量140.5kg/667m2.在667 m2施用有机肥2 500 kg的条件下,每100 kg有机肥油菜可增产1.53 kg/667m2,增产率为3.69%,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回归方法研究汕优63优化配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二次曲面混合设计法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水稻汕优63的种植密度(X_1)、施N肥量(X_2)和秧苗带蘖数(X_3)与产量(y)之间的关系.其回归方程为: ■=455.27 + 11.86X'_1 + 14.4X'_2 + 8.89X'_3 + 7.05X'_2·X'_3 - 9.06(X'_2)~2 - 13.8(X'_3)~2 (R=0.9843,S=13.80 X_i~'=x_i-mic x_i·[4-2]/max x_i-mic x_i)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获得高产的最佳组合是:栽植密度为2万窝/亩,施N肥量为10.3kgN/亩和2.62蘖/株.并且,与大田生产实际有相当高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 D—最优设计法,利用田间自然虫量,辅之以人工摘蕾和药剂控制的手段,探讨了水地覆盖棉田二代棉铃虫和伏蚜的复合防治指标,得到两种害虫复合为害与棉花产量的关系模式:y=95.7887—0.393x_1—1.832X_2—0.0084x_1~2+0.0383x_2~2+0.258x_1x_2。综合考虑回归式的模拟分析,近年来两种害虫的发生消长、以及1992年特殊的气侯条件,把两种害虫的复合防治指标初步确定为:二代棉铃虫百株幼虫8~12头,伏蚜百株三叶蚜量5000头。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小麦条锈病监测结果,分析安康市2001-2008年以来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和危害,并采用数理统计法检验条锈病流行动态模型.结果显示,安康市近8年来条锈病累计发病田块面积1.79×105hm2,累计产量损失8.54×107kg.品种单一化种植及病菌新小种的出现是近年来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4月下旬的病叶率与产量形成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拟合度的回归检测,得出冈珀茨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从而为条锈病流行动态的定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秧田播种量、栽插谷粒数(即插秧株数)及施肥量三因素与杂交早稻威优35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秧田播种量与产量呈负向直线关系,以每公顷播150kg 的产量最高;播450kg 的产量最低。低肥条件下,增加插秧株数可显著增产;高肥条件下,产量随插秧株数的增加而下降。其数学模型是 y=6198.15-23.678x_1+22.869x_2-39.875x_2x_3-23.853x_2~2-33.221x_3~2。  相似文献   

17.
黑麦具有优良的遗传多样性,是改良小麦品质、产量和抗性的重要亲本之一,是丰富小麦种质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对16份普通小麦与小黑麦的杂交品系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农艺性状分析、细胞分子遗传学鉴定及相关品质分析,并对可能导入小麦中的外源染色体(片段)进行了多方面定位。鉴定出9个小麦×小黑麦1BL/1RS易位系、1个代换系和2个1BL/1RS易位系/代换系;抗病鉴定结果表明9个杂交品系在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病均表现为高抗,可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抗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显示16个品系中,HMW-GS组成类型以最常见的Null、7+8、2+12出现的频率最高,其中P174在16份材料中的综合得分最高,符合小麦种一级麦的标准;田间农艺性状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12个小麦品系的容重达到一级麦标准,赖氨酸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8~4.4 g/kg。通过该结果以期鉴定出一批田间抗性优良和有价值的中间材料,为抗条锈病育种工作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条锈病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ASD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小麦条锈病进行了单片病叶及冠层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发病及处于潜育期的小麦植株在某些特定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不同孢子堆密度的小麦单片病叶的反射光谱曲线也存在相应差异;对小麦条锈病冠层光谱的研究发现,在930nm附近,病情指数(y)与冠层光谱反射率(x)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二者之间的回归模型为:y=-2.5173x+1.2217(R2=0.9484)。  相似文献   

19.
甘肃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的周年循环发生区之一,是重要的菌源基地。准确预测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面积,对甘肃及中国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1-2021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生面积、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到影响甘肃小麦条锈病流行的4个关键因子,即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生面积、上年8月最低气温、1月平均相对湿度和3月日照时数,并采用全子集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甘肃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模型1和模型2对2020-2021年甘肃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4.63%和88.81%;BP神经网络模型1和模型2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8.25%和94.03%。综上可知,BP神经网络模型1是最佳预测模型,其预测2022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为10.03万hm2。  相似文献   

20.
氮素运筹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优质小麦京冬8号为材料,在晋东南地区研究了氮素运筹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为160 kg/hm2的前提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追肥可明显提高产量,以拔节期氮肥基追比例为5∶5的产量最高;返青期和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而且随着追氮比例的增大,分蘖成穗效果越明显;随着追氮时期后移与追氮比例的增大,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进一步对影响产量的成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x4)、单茎产量(x5)作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2 782.53+1 432.16x(4r=0.901 8**),说明产量与花后干物质积累之间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