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科技通讯》2006,(5):62-62
据《科学时报》报道:“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课题“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在经过武汉、北京、上海三地科研人员4年共同努力后,全面实现了预期目标,建立和完善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平台,克隆了一大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使  相似文献   

2.
完成了水稻突变体库、水稻基因芯片构建的预定任务,全面开始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的筛查,其中,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及其合作单位,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分离克隆水稻分蘖控制基因BCl,这是我国近20年来,首次在世界上克隆具有自己知识产权和应用前景的主要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这标志着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研究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专业特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定位、数量性状遗传作图、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功能等位基因发掘和复杂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及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专业特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定位、数量性状遗传作图、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功能等位基因发掘和复杂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及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专业特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定位、数量性状遗传作图、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功能等位基因发掘和复杂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及其在水稻育种、遗传和进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专业特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定位、数量性状遗传作图、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功能等位基因发掘和复杂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及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专业特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定位、数量性状遗传作图、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功能等位基因发掘和复杂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及其在水稻育种、遗传和进化中的应用。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年会植物分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科技》2011,(7):15-15
近日,“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863计划重大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研发工作定位准确、农业生物类型布局合理、起点高、系统性强、重大农艺性状研发进展快、成效显著,“在引领中国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科学家成功地克隆了水稻多个产量、品质、抗逆性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等顶尖学术刊物上,基因申请了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起广泛关注。这是华中农业大学绿色超级稻团队牵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共同承担的“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近年来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发展迅速,技术和资源平台不断完善和拓展,大批重要功能基因被分离鉴定。高通量基因组新技术开始被应用于水稻育种。回顾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历程,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基础上,围绕“稻2020”研究计划对未来水稻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水稻基因组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稻是禾谷类的模式作物 ,水稻基因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QTL有关的定位。目前构建的遗传图谱已作为物理图谱、基因组测序、分离和鉴定重要基因的基础 ,水稻基因组学的下一步是功能基因组学 ,以确定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基因设计育种旨在控制所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所有等位性变异。该文阐述了水稻基因组测序及其研究进展、已克隆并应用于水稻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基因,以及水稻产量基因的分子辅助育种,并对水稻产量基因设计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粒形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粒形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是受多基因控制的具有较高遗传率的重要农艺性状。目前,许多水稻粒形相关基因已被克隆并进行了功能解析,这些基因大多表现为一因多效,并与其他粒形相关基因共同协调表达,进而构成调控网络。对93个已克隆的水稻粒形相关基因进行了总结,并详细描述了主效粒形调控基因的克隆以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水稻粒形调控网络,为水稻粒形基因间的互作分析、调控机制的解析以及作物优良育种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个数量性状位点(QTLs)控制。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 快速发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目前已经定位400 多个与水稻粒形相关的QTLs,并已克隆了一些水稻粒形控制 基因。综述了水稻粒形的影响因素以及重要的粒形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群体分离法(Bulksergeantanalysis,BSA)和比较分析方法,以转基因水稻高代材料与非转基因水稻杂交得到的3个F2群体和1个DH群体为材料,分析遗传背景与外源基因对转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变异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本的遗传背景对农艺性状表现存在一定的影响;在消除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F2群体中外源基因对农艺性状变异起到重要作用,并促使农艺性状的分离程度增加。而DH群体中尽管外源基因促进株系变异系数增加,但对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的作用不显著。说明组织培养是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而外源基因的导入增加了农艺性状变异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亚麻是1年生草本植物,分为纤维用、油用和油纤兼用3种类型,广泛用于纺织、造纸、食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成为提高亚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亚麻重要性状基因研究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亚麻分子育种的发展与创新。加强亚麻基因组研究成为加快亚麻分子育种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亚麻的基因组研究进展,并对亚麻农艺、品质、抗(耐)性等重要性状的基因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探讨亚麻基因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亚麻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笔者以“秀水123”为试验品种,采用机直播、机插、人工直播三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水稻种植,并在成熟期进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机插水稻的农艺性状优于人工直播的,而机插和机直播水稻则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水稻单产潜力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次重大突破后,出现长期踌躇不前。水稻育种学家正在积极探索利用新种质、新技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水稻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和各种近等基因系群体的构建,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不断被精细定位,越来越多的重要发送的基因被克隆及功能分析,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功能基因组学迅速地发展,这些为研究复杂农艺性状的分子机理提供机遇,也为生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广适应性综合性状改良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决定品种适宜的栽培地区和季节。Ghd7与DTH8是水稻的关键抽穗基因,全面揭示Ghd7、DTH8在不同背景中的遗传互作规律、表达调控和对农艺性状的作用,对指导水稻品选育、提高水稻适应性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杂交稻‘宁优1179’后代中鉴定培育了1个hd1和prr37无功能的背景下Ghd7和DTH8的双基因分离群体,对其进行了抽穗期调查、下游基因(Ehd1、Hd3a、RFTI)表达检测和部分农艺性状分析。【结果】在自然长日和自然短日下,Ghd7或DTH8单基因均可抑制Ehd1、Hd3a和RFTI的表达,延迟抽穗,Ghd7或DTH8单基因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株高、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主穗粒数和千粒质量;Ghd7和DTH8双基因组合强烈抑制Ehd1-Hd3a/RFT1通路的表达,延迟抽穗,并且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株高、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主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结论】长、短日下,Ghd7和DTH8能协同抑制成花素基因表达,延长水稻抽穗期,正向调控多个产量相关性状,在水稻高产育种和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量构成因素是水稻增产的关键因素,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挖掘有利的产量基因对水稻高产具有重要意义。QTL定位是作物农艺性状优异基因挖掘的重要方法。阐述了QTL精细定位策略与群体选择,综述了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粒质量QTL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合理利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基因的育种策略,为水稻产量性状优异基因克隆和遗传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