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株型大豆品种的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本项研究,确定在吉林省中部区域无限结荚习性分枝型大豆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5万株/hm2,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型大豆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花荚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花荚脱落主要是指花蕾、花朵和花荚的脱落。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一般花荚脱落率在48%~72%之间,大豆开花3~5d落花最多,一般10~15d落荚较多,落蕾较少。一般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花荚脱落较少,无限结荚习性品种花荚脱落较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植株下部脱落较多,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则以植株上部脱落较多;同一植株上分枝的花  相似文献   

3.
江淮下游七个有限、五个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地方品种用于研究开花习性、各部节位的结荚率。大豆植株划分为主花序、副花序、一次分枝及二次分枝四部分。生育期相近时,有限比无限着生较少主花序、较多后三者。对应节位主花序的花数也较多。开花结荚的主要部位为主花序及一次分枝,开花盛期为第4—14天。两种类型具有同一开花习性,即各部、节位,各花序的开花次序均为由下而上,同一节副花序在主花序开完后再开花。品种结荚率与成熟期及开花数为负相关。主花序结荚率常高于其他部分,各节主花序结荚率由下而上先增后减,但有限性品种顶端甚高;副花序结荚率由下而上降低,而对应节上有限比无限高。根据自然结荚率选择品种及部、节位可以提高南方大豆杂交成荚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结荚习性抗线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针对性地选育抗线大豆新品种,选取16个抗线大豆品种,分成亚有限、无限结荚习性两组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限结荚习性与亚有限结荚习性两组的产量基本持平,但无限组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倒伏级别的均值均高于亚有限,而亚有限组的百粒重均值大于无限类型。无限类型大豆株高与倒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4 4,而亚有限类型这种相关不显著。两种结荚习性的大豆单株粒重均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 3和0.706 1;在亚有限大豆中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9 3。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豆主产区主要推广品种株型变化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株型的优劣是大豆能否高产稳产的关键,也是大豆育种中重要选择指标之一。本文所论及的株型,主要是由结荚习性,株高,倒伏性,分枝性,以及主茎发达程度等性状综合组成。一定的大豆株型须与一定的自然条件与耕作栽培水平与条件相适应。近年全国大豆主产区推广的高产品种的株型指出,东北春大豆产区的大豆株型,以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较高大,主茎发达又有一定分枝,抗倒伏,百粒重20克以上为主。黄淮夏大豆产区,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多分枝,株高适中,秆强,荚密者为主。长江流域及江淮地区夏大豆,以典型有限结荚习性,多分枝,分枝上举,荚密,高度中等,抗倒伏,子粒大小中等为主体。当今各区的大豆育种,应按照上述生产上大豆株型的形势,确定株型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6.
夏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新育成的18个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北部地区受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形成了主茎发达、少分枝、较繁茂的无限结荚习性为主的大豆株型。随着农村体制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和耕作栽培集约程度的提高,逐渐形成了主茎发达、株型收敛的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株型,这种株型的演变是耕作栽培技术的进步和品种丰产潜力的大幅度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主栽大豆品种推广与农艺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1980-2006年推广的大豆品种种植面积、历年推广大豆品种审定材料中的主要农艺性状资料为材料,以9年为1个时段进行比较,研究辽宁省大豆品种推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在大豆主栽品种的更替过程中,有百粒重、主茎节数、密度增加;推广面积减少;而生命周期、生育期、株高有先增后减的趋势;结荚习性由有限结荚习性向亚有限结荚习性变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分枝性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数、分枝粒数、分枝粒重)与产量、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的主次关系,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株距下进行了本试验,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类型大豆品种分枝性状均与主茎节数、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负相关,无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均没达到显著相关。(2)无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主茎粒重﹥主茎粒数﹥主茎3粒荚﹥主茎4粒荚﹥主茎1粒荚﹥主茎2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数﹥分枝粒重﹥分枝粒数﹥分枝节数﹥分枝长度。(3)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主茎节数﹥主茎4粒荚﹥主茎2粒荚﹥主茎1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粒重﹥分枝粒数。(4)在黑龙江省育种选择时应根据结荚习性不同而有所侧重,农业生产应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综合生产力进行了两年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亚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综合生产力优于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亚有限型大豆辽豆14号的产量及综合生产力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系)。而在育种目标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结荚习性大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来说,产量构成主导因素均是单株荚数、单株分枝荚数。努力提高大豆单株荚数是今后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