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黄冠"梨树为试验材料,分别设定2个处理:充分供水处理(Well-irrigation,WI)和逐步干旱处理(Gradual-drought,GD),通过连续监测"黄冠"梨树茎直径、土壤水势(SWP)和日平均温度(T)等环境因子,研究梨树的茎直径微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利用梨树茎直径微变化来指导梨树节水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WI处理和GD处理的日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GD处理的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MDS)明显小于WI处理。GD处理的茎直径日最大值(MXSD)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趋势;随着土壤水势的下降,GD处理的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日增长量(DI)和日复原时间(RT)与土壤水势之间分别呈很好的开口抛物线、斜率为正和斜率为负的线性关系趋势;GD处理的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与日平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RH)和光照强度(L)呈显著的正相关,而WI处理的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与日平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WI处理的DI,不受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风速的影响,但受日平均温度的影响显著,呈负相关;GD处理的DI,不受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但显著受日平均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为负相关。综上所述,在GD处理中,土壤水势与DI之间的线性关系更具实际意义,可以用DI作为指导梨树灌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防虫网覆盖下气象因子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进行大棚覆盖防虫网条件下光照强度、地表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风力等气象因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夏秋除温度外,防虫网覆盖有利于改变其他环境因子,并提出相关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两面针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对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光强处理下叶绿素b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蒲公英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其种子休眠特性及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覆盖厚度对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在10~25℃之间均能发芽,发芽适宜温度为15~20℃,不同的光照强度对蒲公英种子发芽没有明显影响,覆盖土壤有利于幼苗生长,适宜的覆土厚度为0.5~1.0cm。  相似文献   

5.
覆盖作物白三叶对蓝莓园杂草的生物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蓝莓为试材,在行间种植不同密度的白三叶,研究了行间生草覆盖对蓝莓园杂草的生物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蓝莓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可起到有效控制杂草的作用;蓝莓园杂草有16科、39种,多发、重发杂草有打碗花、空心莲子草、野老鹳草、马唐等4种。覆盖白三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达80.0%以上,其中,行间白三叶播种密度以10g·m-2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6.
利用由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环境数据采集器"温室娃娃"对装配式韭菜专用拱棚和竹板拱棚(对照)的结构及极端低温条件下内部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装配式韭菜专用拱棚棚内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及空气湿度方面明显优于竹板拱棚。因此该装配式拱棚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引黄灌区的广大地区均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7.
潘复生 《长江蔬菜》2012,(12):34-37
以绿色20目、银灰色22目防虫网和日本早生华京青菜品种为试材,采用立柱框架式网室栽培,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对网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及华京青菜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防虫网内相对空气湿度增加,晴天和阴天湿度增幅明显比雨天高;光照强度减弱,网色越深减幅越大;夏季覆盖绿色防虫网温度略有降低,秋季覆盖银灰色防虫网温度略有增加。覆盖防虫网后,绿色网内青菜出苗延迟,略有减产;银灰色网内青菜出苗提早,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且两者收获期均推迟,商品综合性能均强。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照强度对叶菜类观赏蔬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磊  何勇  朱祝军 《北方园艺》2010,(24):14-17
以4种观赏叶菜类蔬菜为试材,以10%、30%光照为不同处理,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材料的叶色变浅、株形松散;株高、叶数、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干鲜重等也随光照强度的下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库尔勒香梨’3种树形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了解树体蒸腾耗水特性,为梨园科学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PS-TDP8型热耗散式树干液流测定系统连续监测树干液流,并采用Davis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3个气象因子,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库尔勒香梨’3种树形树干液流量呈明显的昼高夜低起伏趋势。不同树形树干液流量存在差异,3种树形树干液流量均值和峰值大小为疏散分层形>棚架形>开心形。树干液流量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变化相关,棚架形和疏散分层形树干液流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光照强度>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开心形树干液流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水汽压亏缺>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树干液流量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变化不同步,存在时滞现象,3种树形树干液流量的变化均滞后于光照强度,早于空气温度和水汽压亏缺的变化。【结论】‘库尔勒香梨’树干液流量呈昼高夜低的变化趋势,开心形树干液流量最小,变化幅度最小。气象因子对3种树形树干液流量的变化存在显著影响,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对液流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茶-柿复合栽培对茶园生态环境及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天台县设置了茶、茶-柿2种栽培模式,对林地土壤、林地小环境及茶叶品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茶-柿复合栽培对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茶-柿复合栽培模式夏季地表和近地30cm的湿度分别提高13.6%、18.6%;夏季地表和近地30cm的温度分别下降4.0、0.5℃;光照强度减少了660.22μmol.m-2·s-1;风速减弱了75%;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91.7%、150.0%。茶-柿栽培模式中春、夏茶的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纯茶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台刈茶园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圆果大赤螨种群数量的影响.在试验台刈茶园设置3种不同耕作模式的试验区,即间作藿香蓟的生物覆盖区(A)、对比间种决明的生物覆盖区(B)、清耕区(C).结果表明:9月份,藿香蓟生殖生长的盛花期也是叶蝉的第2高峰期,(C)区叶蝉的平均虫口密度为14.6头/m2,圆果大赤螨的平均螨口密度仅为0.2头/m2,圆果大赤螨与叶蝉的益害比为1∶73.(A)区叶蝉平均虫口密度仅为9.3头/m2,圆果大赤螨的平均螨口密度达3.6头/m2,益害比为1∶2.6.(B)区叶蝉平均虫口密度为13.9头/m2,圆果大赤螨的平均螨口密度为0.7头/m2,益害比为1∶19.8.在盛夏7~8月,(A)、(B)区与(C)区相比,空气平均温度降低2.57~2.84℃,平均相对湿度提高12%~13%.间作的生物覆盖措施均能显著改善茶园的小气候,但有较长花期的藿香蓟的花粉及花蕊上取食的啮虫幼虫可成为圆果大赤螨丰富的食料.所以,在台刈茶园间作藿香蓟可构建良好的茶树-藿香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扩大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天敌圆果大赤螨种群数量,促进茶园以螨治虫的生态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
葡萄日灼病阈值温度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8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从诱发葡萄果实日灼病发生的阈值温度(临界果面温度)研究入手,探索气温、光照、风速等对果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果面高温是果实发生日灼的直接原因。在‘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快速生长期测得日灼病发生的阈值温度为42.0~42.8℃(平均值42.3℃);遮阴下的果实突然暴露在阳光下,12min后果面温度可达到最大值;强烈的光照可产生较高的气温及较高的果面温度,是日灼病发生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在夏季晴天无风的中午,每1万lx的光照强度可使果面温度增高1℃左右;无风时果面温度显著高于风速1.5m﹒s-1以上时。在3.0m﹒s-1风速下6min内可使果面温度降至最低;在相同的光温条件下,较高的空气湿度更利于日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园行间生草现状,探究草种适应性,为河北省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采用调研的方法探究河北省果园行间生草的现状;在邢台市浆水镇富士苹果园,设置清耕、苜蓿、白三叶和自然生草4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机质、无机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储水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土壤性状,分析叶绿素、叶面积和新梢长等树体生长指标以及产量、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河北省果园以清耕管理为主,生草园占31.96%,其中自然生草园占25.77%,人工生草园占6.19%;自然生草园草种选择更多样化;果农对生草认知缺乏且获知途径单一。自然生草显著提高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分别为15.46 g/kg和8.85 g/kg;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对0~40 cm土层储水量有显著影响。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苜蓿与自然生草则显著增加了叶面积,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新梢长,连续6年生草老园叶绿素SPAD值(58.96)、叶面积(18.57cm2)以及新梢长(28.00 c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苜蓿、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增产7.21%~13.40%。连续6年生草老园果实Vc(182.20 mg/kg)和可溶性糖(16.93%)显著高于各处理,可滴定酸(0.309%)显著低于清耕。河北省生草技术普及度低,行间种植苜蓿与白三叶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树体生长,改善果品品质、增加果品产出,因此推荐河北省苹果园种植豆科植物苜蓿和白三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日光温室提供主动蓄热体参数研究所需的环境条件,测试了不同风速、空气温度以及空气-土壤温度差对主动蓄热体内空气-土壤热交换系统的管道内部温度、进出口温差以及蓄放热能力的影响规律,以期获得主动蓄热体内部管道通风系统的传热效率及优化调控参数。结果表明:同一风速条件下,进出口温差随室内空气温度增加而增加。放热阶段,当进风口以风速0.5~4.0m·s-1运行时,系统放热量随着风速增加而增加,平均放热流量为9.8~73.9 W;蓄热阶段,当进风口以风速0.5~2.0m·s-1运行时,系统蓄热量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平均蓄热流量为21.4~70.2 W,当进风口以风速2.0、4.0m·s-1运行时,平均蓄热流量仅相差2.7 W,性能系数COP相差不大。同一风速条件下,随着室内空气-土壤温度差值不断增大,进出风口温差也不断增加,同时建议白天风机开启蓄热时设定的室内空气温度最少应该比蓄热体内土壤温度高4.5℃。  相似文献   

15.
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养分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田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以及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TS-1型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且提高了微生物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脲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 mechanism of sparkling metallic lustre formation in leaves of Begonia rex Putz. was investigated. On the metallic lustre and normal green areas of one leaf, we observed two light reflection patterns, one a spotted pattern (SP) composed of white spots formed on the centre of epidermal cells and the other a polygonal pattern (PP) composed of white polygons formed around the epidermal cell edges. The SP was observed both in metallic lustre and normal green areas, and the intensit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ut the PP was much stronger in the metallic lustre area. Different reflection of the PP in metallic lustre and normal green areas indicated that metallic lustre formation was attributable to the PP. Light reflection of the PP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interior light reflection because the PP became very weak after air removal from leaf. The formation of the PP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ior structure of the leaf, such as chlorophyll density, cell arrangement and air spa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terior air spa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forming the polygonal pattern.  相似文献   

17.
茶园土壤污染与治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萍 《西南园艺》2005,33(3):30-32
从土壤污染的特点,分析了茶园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并结合茶园的生态环境和茶叶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了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三叶草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为白三叶草耐旱生理机制阐明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PEG浓度达到10%时,植株的干质量和鲜质量达到最高;丙二醛(MDA)含量随干旱程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PEG浓度为5%时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PEG浓度为5%时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PEG浓度为10%时达到最大值,随后缓慢下降;对照株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三叶草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低浓度的PEG能够促进三叶草的生长,SOD和POD对于三叶草在轻度干旱条件下的良好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Insecticide drift from an air assisted sprayer was measured on two occasions in an orchard in Cambridgeshire. Bioassays with two day old larvae of Pieris brassicae (cabbage white butterfly) showed similar effects from Cypermethrin and carbaryl (used as a fruit thinner). Both compounds gave 50% larval mortality at 20-25 m and 10% mortality at about 50 m. The effects of wind speed and shelter are considered, and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effects of drift from tractor-drawn hydraulic spray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