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二氧化锗(GeO2)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及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扩增培养的影响,提出了既能抑制硅藻污染又保证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正常扩增培养的二氧化锗处理的适宜浓度和时间,为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种质)管理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
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NAA、6-BA和KT)的f/2培养液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进行培养,观察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3种植物激素的各种浓度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的生长和发育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2 mg/L的NAA、2 mg/L的6-BA和2 mg/L的KT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同时还发现,不同的植物激素对丝状体发育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紫菜丝状体的培养,岩崎(1961、1963)报道过甘紫菜(Porphyra tenera)自由丝状体在人工培养液中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并对自由丝状体采苗,培养技术作了介绍。在日本利用自由丝状体作为推广纯种的主要手段,对于纯化养殖种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近年来对自由丝状体的利用进行了研究,陈国宜(1980)直接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采苗成功,王素平等(1983)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自由丝状体的生态以及  相似文献   

4.
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扩增的意义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紫菜的生活史由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即宏观的叶状体阶段和微观的丝状体阶段.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的丝状体是其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果孢子是粘附在含钙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发育成贝壳丝状体(conchocelis),如果不钻壳,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这种丝状体称为自由丝状体(free-living conchocelis)[1,2].  相似文献   

5.
1.同生长在贝壳内的丝状体一样,光照的强弱对条斑紫菜游离丝状体的生长、发育和颜色都有明显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1000—4000Lux),光照越强,藻丝生长越快,膨大藻丝形成也快,而且多,丝状体的颜色趋于红色(桃红色或褐红色,细胞内含物较贫乏,液泡较大,色素体较小。反之,在弱光照下,丝状体生长较慢,膨大藻丝形成也慢,且少,颜色绿褐色,细胞内含物较满,色素体较大。2000Lux 光照下培养的丝状体膨大藻丝成熟率较大。早期用连续光照培养的游离丝状体,在恢复常态培养后,无论在藻丝生长,膨大藻丝的形成与成熟,壳孢子放散附着等方面未见有明显的影响。2.使用贫瘠海区的自然海水培养游离丝状体,除需添加氮、磷肥之外,还需加入适宜的微量元素(如铁等),这对丝状体的发育是必需的。用加铁的培养液培养游离丝状体,它的颜色与不加铁的略有不同,通常是带褐色,即使用4500Lux 的强光培养,丝状体也不出现桃红色。3.条斑紫菜丝状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造成培养液 pH 上升,通常在接种后半个月内,培养液的 pH 就由原来的7.80—8.20(自然海水8.10—8.20,加入含有柠檬酸铁的营养盐后,都下降0.20左右)上升到8.98—9.24,此后基本上保持在这一范围之内。这样高的 pH 值,游离丝状体仍能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所形成的壳孢子能正常地放散并萌发成小叶状体。在 pH 8.98—9.24的培养液中生活了一年多的游离丝状体也未见有任何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6.
引进优良品系“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对其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及示范推广.将“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用搅碎机60 ~120 S切碎成300~500μm的藻丝段,喷洒于平铺的贝壳上,密度约为500段/cm2,进行移植贝壳培育.并对移植后的贝壳丝状体采用控制光时、光强、温度等调控措施,结果显示:坛紫菜“申福2号”在水温26 ~29℃下,获得丝状体贝壳10972.5 m2;条斑紫菜“太空1号”在水温22 ~21℃下,获得丝状体贝壳60 m2;两个品系的丝状体成熟率均达40%以上.在显微镜(10×10倍)下观察,成熟的坛紫菜丝状体经10 h的夜间海水刺激,一滴孢子水(面积约204.1 mm2)一个视野(面积约3.14 mm2)平均80个壳孢子;条斑紫菜丝状体经7d左右的池水搅动刺激,采苗帘—根纱头一视野平均20个壳孢子,采苗效果良好.采苗后的养成面积,坛紫菜“申福2号”为12194亩,条斑紫菜“太空1号”为29亩.  相似文献   

7.
自由丝状体是紫菜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扩增和保存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9,(6):12-16
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于1971年秋,从北方引进条斑紫菜在江苏南部沿海试养,几年来紫菜的人工养殖在如东县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为了解决紫菜的苗源,1973年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协助东凌养殖场进行条斑紫菜丝状体的生产性培养;1974年又利用县海带育苗室进行丝状体大面积培养。  相似文献   

9.
生态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生态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最适宜盐度范围为20 ̄30,低于10的盐度不能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5℃ ̄25℃,高限为30℃,适宜光辐射照度15μEm%-2S^-1 ̄60μEm^2S^-1,添加的适宜N浓度20g/m^3 ̄60g/m^3,P为1.5g/m^3 ̄5g/m^3。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抑制农杆菌的效果及对条斑紫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头孢霉素和卡那霉素抑制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生长,同时测定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条斑紫菜组织块对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期找到适合用于农杆菌介导条斑紫菜遗传转化的脱菌剂及农杆菌转化用于条斑紫菜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2种抗生素对2株农杆菌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条斑紫菜叶状体组织块的生长作用效果不同,头孢霉素≥300 mg/L抑制叶状体组织块长度的增加,而卡那霉素≥400 mg/L对组织块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头孢霉素对条斑紫菜的发育抑制作用较卡那霉素更大.在培养液中添加头孢霉素≥300 mg/L或卡那霉素质量浓度≥600 mg/L组织块不能发育形成丝状体.头孢霉素和卡那霉素可作为农杆菌介导条斑紫菜遗传转化的抑菌剂,使用较适宜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400 mg/L.  相似文献   

11.
环境缺氧(Hypoxia)及其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缺氧不仅会引起鱼类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使其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对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环境缺氧的因素、适应的类型及其对鱼类呼吸、摄食、生长和游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类生理生态相关研究、渔业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对鲤科鱼类致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胚胎致畸率,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鱼类的致突变效应。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1龄草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60.62μg/L;1.2μg/L以上的氰戊菊酯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总核异常率,三者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明氰戊菊酯对草鱼染色体畸变有明显影响。在2~32μg/L的氰戊菊酯中,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升高、出膜率降低、80%胚胎出膜时间延长,仔鱼畸形率升高,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跃 《水产科学》2001,20(4):24-25
通过对大伙房、清河、柴河、汤河4座水库12年来水量和淹没区面积与渔获量数据的分析,表明淹没区面积同来水量一样也是影响水库渔获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评价水库鱼产性能方面引进淹没区数据其结果会更精确。  相似文献   

14.
36种药物对青苔的抑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抑杀河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有效药物,通过受试青苔外观生长情况及显微观察对36种药物抑杀青苔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对筛选出的8种对青苔有较好作用效果且有一定性价比的药物,采用青苔生物量法及青苔叶绿素a含量检测法进行了定量研究,比较每种药物对青苔的EC50值,结果表明:对青苔抑杀作用最强的是50%氟乐灵,其次是40%扑草净、98%SYXA、98%五水硫酸铜、99%2,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DBNPA)、99%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苯扎溴铵)、14%异噻唑啉酮、博落回等。  相似文献   

15.
海藻糖抗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冻藏条件下,海藻糖对白鲢鱼肉冷冻变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0℃冻藏30天后,加入海藻糖后白鲢鱼肉的Ca^2+-ATPase活性保持在70%左右水平,其肌原纤维能够维持很高的稳定性;对比蔗糖、多聚磷酸盐等传统抗冻剂,海藻糖较大程度地维持了鱼肉原有的颜色和风味,保证鱼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2009年4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中随机采取垂钓渔获物样本288尾,进行体长、年龄测定和种类鉴定。结果为:渔获物样本共有7种鱼,其中主要是鲦和鲫鱼;渔获物样本体长6.1~24.2 cm,平均值为9.4cm。渔获物样本有0+龄、1+龄、2+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0+龄居多。  相似文献   

17.
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马鱼的感染模式。试验以注射、创伤、浸泡等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2次进行,每组10尾斑马鱼,结果显示注射感染只在高浓度菌液时有死亡,48h的LC50是5.63×107CFU·mL-1,而创伤感染偶有死亡,浸泡感染则未见死亡,表明注射感染是斑马鱼副溶血弧菌的重要感染模式。同时注射感染结果也显示低水温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高水温的死亡率,表明适宜的温度和弧菌的浓度是其致病的关键。并初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黄酮含量为0.5%、1%、2%的饲料,喂养两周后开始注射3.6×109CFU·mL-1的副溶血弧菌悬液,以投喂1%的试验组的抗感染效果较好,表明其对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好处,为养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主要研究阿维拉霉素添加在鱼用复合饲料中对鲫鱼生长的影响,并和黄霉素(Flavomycin)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5mg/kg或2.5mg/kg浓度的阿维拉霉素均能够促进鲫鱼生长、控制鲫鱼的死亡率,其中添加浓度为5mg/kg的试验组效果最好;比较试验显示:阿维拉霉素对鲫鱼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黄霉素。  相似文献   

19.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类胡萝卜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虾青素的理化性质和来源,对虾青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着色作用、抗氧化、抗应激和提高水产动物生长、繁殖和发育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海水网箱养殖对近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芳  黄小平 《水产科学》2006,25(1):37-41
近年来,我国的海水网箱养殖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渔业新兴产业的生力军。海水网箱养殖系统作为一种高密度、高投饵的人工养殖生态系统,其输出的废物,残饵、代谢及排泄废物等是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再加上网箱养殖区布局不合理,通常设在水交换率较低的内湾,当养殖容量超出了海域的环境容量,就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本文就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污染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1养殖区水质污染网箱养殖对浅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养殖水域营养负荷增加[2]。一般来说,鲑鳟鱼类的网箱养殖,饲料中总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