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南充市2021年6月25—26日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地面自动站、高空实况以及模式格点等资料进行暴雨成因分析,并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因副热带高压缓慢西进、500 hPa低值系统维持在盆地、低层有辐合系统配合而产生的以稳定性降水为主的降水过程。850 hPa盆地中部到东北部西南低涡、700 hPa低空急流、切变线的维持为此次暴雨天气提供了较好的动力和水汽条件。在本次区域暴雨形成中热力作用不明显,但是由于具备其他条件,仍要考虑本地暴雨的预报。欧洲中心细网格风场预报对此次南充市东部的暴雨预报具有指示意义,西南区域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当地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云图以及各家数值预报模式对2015年6月24日越西县局地性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高空冷槽配合西南急流暖湿气流共同形成的,其良好的水汽条件和旺盛的垂直上升运动以及局地性不稳定能量为此次暴雨的发生提供充分条件,同时,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的运用为短临预报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资料对2012年8月16~17日发生在宁夏固原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高空低压槽与副热带高压(在固原地区)相互配合的有利环流形势下,低涡、切变东移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形势引起强烈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研究暴雨发生期间假相当位温、K指数、SI指数等热力层结指标,对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5年7月3日瑞金市出现暴雨,北部乡镇大暴雨,强降雨落区与"5·18"特大暴雨区域存在重叠,也是2015年来瑞金市出现的第3场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要素、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这次强降水天气的影响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特征,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低槽、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西南急流提供的良好水汽条件是产生短时强降水过程的重要条件;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分析出MCS云团影响区域,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态、强度、移动方向等特征是强降水预报预警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此次暴雨的物理量场的分析,中低层的西南暧湿水汽输送与足够的热力作用,是此次暴雨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天气形势预报,结合数值产品的应用,总结了这次暴雨过程天气特点,此次降水主要影响系统是受高空低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影响,造成武宁县中南部乡镇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和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C等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分析了湖北省2017年6月23日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得出此次暴雨过程预报落区偏大、范围偏北的原因。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背景为发生在副高外围西南急流出口区左侧、切变线和风速涌线南侧的暖区暴雨,范围小、雨带集中;副高脊线偏西偏北,西南急流中心轴偏北偏东,急流北界偏南、偏西分量较大,不利于江汉平原到鄂东北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过于信赖EC形势预报导致了此次暴雨预报出现偏差,暖区暴雨可多参考华东模式;当上下层西南急流都很强盛时,特别需要警惕在暴雨过程前期西南急流加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暖区暴雨。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MICAPS系统中提供的实况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4年6月18日夜间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配合500 h Pa层上切变所造成的,同时地面辐合线的触发及地形起到重要的诱发作用;暴雨形成前的高温天气、西南气流的持续及逐渐加强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层强对流为此次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苏俊辉  徐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36-15337,15447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资料、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07年7月4~5日出现在汉江上游的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暴雨发生时汉中市物理量场的特征和天气形势演变。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夜间,日雨强分布为单峰型;西风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低层切变和西南暖湿急流共同作用产生了此次大暴雨,而高空"东高西低"形势是暴雨产生的有利环流配置;暴雨区上空具有高温高湿、强烈位势不稳定和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有利于暴雨区上升运动发展和维持;低空急流把孟加拉湾水汽源源不断输送到汉江上游地区;"喇叭口"地形所产生强迫抬升作用对暴雨中心的强度及位置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对2016年7月25日抚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偏西气流的纬向环流形势下,500hPa贝加尔湖冷空气东南移是造成此次抚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冷空气是由贝加尔湖脊向东南方向移动导致;850hPa上,辽西地区有切变线东移,对抚顺地区降水产生直接影响,此次暴雨过程存在强盛的西南风低空急流建立,急流中心风速可达22m/s;200hPa存在强盛的高空急流,抚顺处于高空急流轴右侧,有急流的分流区。  相似文献   

10.
刘海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2):123-127
利用MICAPS资料、葵花卫星资料、天气雷达资料、虹桥机场观测METAR实况观测报文资料、华东空管局AMEFS预报系统、美国NCEP数值预报和江苏省气象局WRF模式等数值预报产品综合分析了上海1次切变线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切变线南侧衍生出的中小尺度系统是导致上海地区2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大暴雨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南海热带低压系统为此次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提供了动力支持。AMEFS预报模式(ARPS)对上海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以及暴雨落区预报均存在较明显偏差,属于漏报,但是其高空探空产品预报较为贴合实况。NCEP全球模式预报产品,对于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强天气,参考意义不大。WRF模式较好地预报了上海地区此次强天气过程,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29日吉安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7月28—29日各层天气图、地面中尺度场资料对吉安市7月29日大暴雨天气形势特征、发展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暴雨期间,对流层中下层有低涡切变等低值系统的配合,高空有低槽配合东移,地面受静止锋影响以及低层弱冷空气侵入触发了对流不稳定造成此次暴雨天气。同时,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有利配置,给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气象资料500、700、850 hPa高空形势,结合暴雨形成的条件,总结出江西省崇义县2014年5月22日暴雨过程的主要是由中低层切变,加上高空低槽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所造成的,并介绍崇义县此次暴雨过程所作的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一次黄淮气旋爆发性降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6年5月2—4日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的一次黄淮气旋爆发性降雨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降水过程黄淮气旋在东移过程中与高空冷涡相配合,形成深厚的辐合系统,继而产生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西南暖湿低空急流不仅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水汽输送条件,而且为暴雨、大风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此次黄淮气旋暴雨期间能量的水平输送及垂直交换有利于对流的发展,有利于降雨及大风的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在2013年5月14-16日湖南省长沙市出现了一次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大暴雨天气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雨量多且集中、损失严重等特点,本研究利用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风急流的不断加强与高空低槽的持续南压对输送暴雨区的水汽非常有利;2)西风带的剧烈活动与中低层的不稳定触发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3)水汽条件充足、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加强等为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雷达回波图与卫星云图之间也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天水地区暴雨预报及服务能力,利用天水地区所有自动站资料、高空资料以及Micaps实况资料,对天水2010年8月12日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是由位于甘肃南部的低涡切变形成;(2)形成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源地是南海,另外还有来自高原和孟加拉湾的水汽作为补充;(3)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对此次暴雨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4)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流场形势引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强降水发生不可或缺一个重要条件;(5)通过分析此次过程的垂直速度场可知,持续的上升运动不断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清平  朱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62-7265,7284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新疆雷达拼图和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8月26~27日乌鲁木齐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大气动力学和卫星雷达图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降水过程中中亚低涡槽是主要影响系统,槽前西南气流为此次暴雨天气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是暴雨过程发生的必不可少条件,暴雨天气过程中,强大的上升气流将水汽输送高空,致使水汽凝结致雨,为暴雨提供持久的动力条件;分析卫星TBB资料可看出,TBB产品对对流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伴随着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TBB低值的分布与对流发生位置的确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资料,通过天气学和天气动力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2016年7月19—20日昔阳县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黄淮气旋、切变线、低涡以及低空急流。黄淮气旋东移北上、地面倒槽顶部辐合线影响下,与高低空切断低涡共同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气旋暖区,属短时强降水,低空急流构建及增强同此次暴雨天气开始和变强均有较好相关性。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和能量集聚增大,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形成抽吸作用,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热力、水汽及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FNL资料、卫星TBB资料以及北京站点探空资料,对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的垂直运动条件、不稳定条件和TBB图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月21日北京地区整个对流层盛行上升运动,上升运动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18:00~21:00垂直速度强度最强,最大达-3 Pa/s,该阶段对应的北京降水强度最强;大暴雨发生前,CAPE值、地面抬升指数等多个对流环境参数均达到暴雨指标,对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利用TBB资料分析中尺度系统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起始是镶嵌在低槽云团中发展起来的,TBB演变趋势与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此次暴雨预报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4月17—18日,辽阳地区出现了一次天气过程。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ECMWF及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对环流背景、探空资料、物理量诊断量以及中尺度形势等的分析发现:受北部高空冷槽(后发展成东北冷涡)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在动力、水汽、热力条件对降水有利的情况下,辽阳地区产生了此次极具代表性的明显透雨过程。研究发现,850 hPa的风向、风速切变对此次透雨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高空槽线落后于地面槽线也是产生此次降水过程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此次透雨过程的深入、透彻分析,掌握了受东北冷涡影响使得辽阳地区产生透雨性降水的一般特点,为以后春季强降水预报和透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以及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2012年5月28日陇南局地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蒙古低涡冷槽发展南压的大环流背景下,配合西南涡外围的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良好的水汽条件以及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所产生的抽吸作用和局地的不稳定条件为局地暴雨的发生提供的充分的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云团的合并分裂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性,而各家数值模式预报对此次降水过程预报量级上偏小,但对降水落区及起止时间的总体把握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