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油菜多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主次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8个甘蓝型油菜21个农艺性状和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油菜不同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每角粒数>一次有效分枝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长度>角果籽粒密度>千粒重>始角高度>株高>花期生长天数>一次有效分枝数>生育期>苗期生长天数>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总数>分枝部位高度>结角密度>分支角度>角果表面积>角果长度。在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春油菜品种改良和选育的过程中,应重点观察与单株籽粒重关联密切且表现稳定的农艺性状,如主花序性状因子(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产量三因素构成因子(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植株形态因子(一次有效分枝长度、二次有效分枝长度、始角高度、株高)、生育阶段因子(苗期、花期、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分析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耐密油菜育种探讨,为选育耐密种植,适合轻简化收获的油菜提供理论基础。对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分枝数的关联度最大,在相关性中,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呈现显著相关,而且性状内部也存在着相关性,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分枝数。因子分析表明: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在农艺性状中累计贡献率占到了总体的74.99%,起到了主要作用。在选育中应加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结角密度的选择,分枝部位要合适,减少无效分枝数,注重株型结构性状的选择,从而努力提高角粒数和千粒重,为有效提高单株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通强  万育麟 《种子》1991,(5):14-17
通过对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聚类和通径分析表明:油菜性状的表现主要受基因型制约,各性状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它们是1个有机整体,其中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3个因素的产量作用大,且1次有效分枝位,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较大的正相关;而角果数则仅与一次有效分枝数成正相关。因此,油菜的选择育种和高产栽培,应在兼顾各性状相互协调的同时,主改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角粒数及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研究油菜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作用。并用统计学语言对之进行科学分类,可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宋丰萍  蒙祖庆 《种子》2018,(1):73-76,87
为揭示西藏高原气候条件下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选育中性状选择规律,本研究以18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田间鉴定考察,结合回归和通径分析统计,分析甘蓝型杂交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参试杂交组合生育期范围125~132d,与西藏主推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相当,均能正常成熟。18个杂交组合中14个产量高于对照,平均产量增幅1.53%~37.40%。2)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增加是杂交组合获得高产的基础,通过育种途径培育一次有效分枝数和二次有效分枝数多的品种可一定程度上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3)单株产量和各农艺性状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的回归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4)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产生正效应,正向直接通径系数的依次顺序为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茎粗>二次有效分枝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其中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长度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负相关,绝对值较小,且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对单株产量正效应。综合以上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的比较表明,西藏气候条件下杂交组合的选择,更注重选择植株高大,茎秆粗大,一次有效分枝和二次有效分枝多,营养体繁茂的个体,同时特别注重单株有效角果数多和每角果粒数多的产量构成因素,可以为西藏杂交油菜的选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盆周山区移栽油菜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为当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支撑,对 21 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进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各油菜品种间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高度、分枝角果数、角果长的变异程度较高,是引起单株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能为油菜品种选育提供更多遗传变异;通径分析表明,分枝角果数、株高、千粒重、主花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对油菜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 1.115、0.527、0.519、0.382、0.406,具有较明显的正向作用;各农艺性状间存在相互影响,株高、分枝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 21 个油菜品种划分为 4 类,其中单株产量最高的类群Ⅰ表现为植株较高、主花序长、主花序及分枝角果数多、每角粒数多 、千粒重小;综合分析得出,盆周山区移栽高单产油菜的选育当以多分枝角果数、长角果、多角粒数为主要选育指标,以高植株、低一次分枝高度和多主花序角果数为次要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6.
双低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丽  王通强 《种子》2005,24(1):70-72
用35个双低油菜品种,进行株高、角果长、分枝高度等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一次有效分枝、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得与千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r=0.548 9**);而角果长、分枝高度和二次有效分枝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株高、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千粒重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679 0),其次是每角粒数(0.396 6)、单株角果数(0.377 3)和株高(0.309 5),而角果长等其它4个农艺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因此,在油菜高产育种中,应加强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特别应注重对千粒重、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和株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早熟油菜品种的单株产量与6个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早熟油菜品种单株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度。结果表明,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为千粒重0.706 6、单株有效角果数0.660 9、生育期0.645 7、有效分枝数0.633 7、每角粒数0.611 7、株高0.598 9,关联序为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生育期>有效分枝数>每角粒数>株高。在生育期适应当地种植制度的前提下,广西油菜早熟品种的选育应加强对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对西藏日喀则地区9个芥菜型油菜农家种单株产量进行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芥菜型油莱产量性状变异度为21%~49%,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多样性特征;主花序长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5131),其次是角粒数(0.3801)、一次有效分枝数(0.2361)、千粒重(0.2138)、单株有效角果数(0.1250)、分枝部位(-0.1452);一次有效分枝数、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通过主花序长对单株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极显著相关,因此丰产性状的选择中,可以把这3个性状组合为高产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甘白远缘杂交新材料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甘白远缘杂交新材料各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促进新材料在育种中的应用,对133个远缘杂交BC1F4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远缘杂交后代农艺性状中主序无效角果数变异最大,株高的变异最小。单株产量与株高、分枝高度、主序有效长度、一次分枝数、主序无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呈正相关,其中与株高呈极显著关系。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性状为株高、分枝高度,二次分枝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份分析可将相关性状综合为5大类,其中第一、三为产量控制性状,其余依次为株高控制性状、主序控制性状和分枝控制性状。因此,本研究中甘白远缘杂交后代的单株产量主要受株高、分枝高度、二次分枝角果数和主序角果数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于充分利用甘白杂交后代优良性状,选育优良品种提高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对229份DH纯系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经济学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等)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单株生物学产量和单株经济学产量等5个性状偏向于父本,而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偏向于母本。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经济学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枝数与株高和分枝高度之间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农艺性状综合为株高因子、一次分枝数因子、主花序角果数因子和分枝高度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0.0%,基本涵盖了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1.
用双标图分析油菜双列杂交试验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用GGE双标图法对甘蓝型油菜5×4双列杂交试验进行分析,显示了以下结果: (1)GCA较高的亲本为不育系S2、S3和恢复系R2、R3,而SCA较高的亲本是不育系S3、S1和恢复系R2、R4,不育系S5和恢复系R2是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好的亲本,SCA较高的组合为S4×R4、S3×R1、S2×R2、S5×R3和S1×R3;(2)对不育系而言,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的GCA与产量GCA呈正相关,株高、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的GCA与产量GCA呈负相关。对恢复系而言,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株高等性状的GCA与产量GCA呈正相关,呈负相关的有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对于杂交种而言,与产量呈正相关的性状为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呈负相关的为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表明虽然好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相同之处为单株角果数较多,千粒重较小和有效分枝部位较低。同时在亲本选配中应注意优势性状互补。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DH群体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DH群体包括株高、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以及千粒重等数量性状间的遗传关系。通过对DH群体及亲本若干数量性状数据的表型分析、偏相关分析、遗传力和最少基因对数估计以及基因间互作方式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和单株生物产量偏向于父本,而一次有效分枝数偏向于母本。株高、经济产量和千粒重则表现为超亲遗传。多数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是分枝高度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与一次有效分枝数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高度遗传力最高为83.31%,千粒重遗传力最低为60.9%。控制各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分别为13.8、12、23、12.5、24.7、20.9、11.1和13.8对。对各性状遗传力以及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估算表明,控制株高和分枝高度的基因间没有互作;控制一次有效分枝数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主花序角果数、生物产量和千粒重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控制主花序长度和经济产量的基因间可能存在重叠作用。  相似文献   

13.
G. Q. Zhang  Y. He  L. Xu  G. X. Tang  W. J. Zhou 《Euphytica》2006,149(1-2):169-177
Summa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1 genotype from the cross (Brassica napus cv. Zheshuang 758 × cv. Z-4115) had good response to embryogenesis, and their embryo yield and rate of plant regeneration reached 69.8 embryo/bud and 46.9%, respectively. Characters from the 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s in B. napus were analyzed and it was showed that the means of each agronomic trait were between their parents, but they were nearer to the paternal in 6 agronomic traits (plant height, branch position, number of pods in the main raceme, length of pod, number of pods/plant and number of seeds/pod). The number of genes controlling each agronomic trait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H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genes controlling number of pods in the main raceme was the highest (15.6), and the least number of genes was involved for stem width (only 7.9). According to estimated coefficients of skewness and kurtosis of the traits tested, gene interaction was found to be absent for stem width, plant height, length of main raceme, number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branches, pod density in the main raceme and seed weight/plant. Complementary interaction was also observed in five agronomic traits (number of pods in the main raceme, length of pod, number of pods/plant, number of seeds/pod and 1000-seed weight).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seed yield/plant and four agronomic traits (length of main raceme, length of pod, number of pods/plant and 1000-seed weight). The experiment also showed that the erucic acid, glucosinolate, oil and protein contents of DH populations were 34.23%, 87.09 μmol/g, 44.09% and 42.67%, respectively. The numbers of genes controlling each quality trait were 7.8, 9.7, 9.4 and 8.7, respectively. Par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eed quality traits and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DH 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partial correlations among seed quality traits were also analyz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oil content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other three seed quality traits.  相似文献   

14.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研究化杀剂SX-1对甘蓝型油菜品种制种双亲的影响,探讨规范科学标准化的油菜化杀杂交制种技术。【方法】油菜母本苔高20cm左右,80%植株最大花蕾达到2mm,花粉发育在单核期到单核靠边期第一次喷施5.5mg/L的SX-1,7-10天后第二次喷施6.5mg/L,每次每株着药量2.5ml左右,【结果】SX-1对两油菜品种母本的育性影响一致,杀雄彻底,雄性不育株率可达99%以上,自交不结实,异交授粉结实正常,植株没有明显药害,而部分器官形态和农艺性状则呈现显著性变化,如株高、有效分枝部位降低,主花序变短,花蕾、萼片和花瓣变小,花丝缩短,重量减轻,雌蕊伸长,重量增加等,结实上角果数、千粒重增加,每角粒数减少,制种产量仅比对照减产9.07%和15.27%;而对两父本的相关性状和结实没有影响或影响不显著。【 结论】SX-1是一种高效油菜化学杂交剂,用于大面积制种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杂交油菜收获指数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收获指数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关系及回归关系,[方法]通过测定64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收获指数、单株产量、株高、千粒重、角粒数、主花序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结果]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收获指数差异较大,变幅为(0.1292-0.3358),平均为22.47%,收获指数在0.30以上的组合仅占0.31%;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角粒数、单株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长度、千粒重、角粒数5个性状对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利用性状间的相关性,选育长角果和主花序长的材料,来提高育成材料的角粒数和千粒重;选育植株相对较高、主花序较长、一次分枝数较多的个体,来提高育成材料的单株角果数,最终育成单株产量较高的组合(或品种)。[结论]协调产量构成三要素,提高单株产量,协调好高产与高收获指数间的关系,育成收获指数较高的组合(或品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经过初次测产、一次测产表现优良的20份杂交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参试的20份杂交大豆组合中比高产对照黑农38号增产的组合19个,增产幅度为2.39-61.33%,其中增产15%以上的组合11个,占参试组合的55%;增产2.39-14.76%的组合8个,占参试组合的40%;减产组合一个(-11.4%),占参试组合的5%。产量性状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变异程度不同。杂交种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三粒荚数、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枝数等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8.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配合力是花生杂交育种中选择亲本的重要依据之一。以河南省生产推广应用的6个主要品种为亲本,采用Griffing方法2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出仁率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侧枝长和单株双仁秕果数的非加性效应作用更大些,单株双仁饱果数、单株果重、百仁重、主茎高、单株单仁秕果数和单株单仁饱果数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但主要以加性为主。豫花15号在单株果重、籽仁重、单株双仁饱果数和单株单仁秕果数等主要产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其与濮花8号组配的杂交组合在单株果重、籽仁重、主茎高和侧枝长上均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是最具有利用价值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花序长度与植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以649 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进行田间试验、室内考种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花序长度平均为45.67 cm,变幅范围为(28.00~66.65 cm),且长主花序材料很少;主花序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小,遗传力较高,不易受坏境条件的影响,适合早代选择;主花序长度与株高(r=0.8262)、主花序角果数(r=0.7804)、单株角果数(r=0.7466)、一次分枝数(r=0.4680)、主花序角果长度(r=0.3164)、角粒数(r=0.232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花序长度与有效分枝位及千粒重呈不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长度、株高、一次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花序角果长度与角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相关性分析可知,选育长主花序的材料,能有效提高株高、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从而达到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结合当前直播或机播油菜高密植生产要求,应当选育主序长、主花 序角果数多、角果较长、单株产量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