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2.
1985年在临河市以合同形式开发417,512亩,占小麦面积的14%,平均单产466.81斤比对照田增加91.63斤,增产19.3%,比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132.1斤,增产30.4%。二者增产幅度均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尚有9户18.8亩地,单产超过千斤。根据产量计算按每斤以0.20元计,合同田比对照田每亩增收18.33元,增产值109.6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是很多国营农场的主要粮食作物。根据最近初步的统计,今年全国国营农场冬小麦收获面积近80万亩,占粮食面积的14%;总产量11,811万多斤,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0%。今年冬小麦的收成比去年好,面积增加了109%,单产提高了49.7%,总产量增加了212.8%。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是各省农场的生产水平相差还很大,例如河南省7个机械农场109,497亩冬小麦,每亩平均产量达到201.7斤;黄泛区农场41,376亩,每亩平均251.3斤,  相似文献   

4.
<正> 麦茬水稻旱种,就是在收麦后即在地里施入肥料,耙松表土,把浸种后晾干种皮的种子直接播种.浇蒙头水引苗,实行间歇灌溉种稻法.1981年水稻旱种法在我县发展到6个公社和辉县的三个公社,示范面积391亩.该年水稻生育期间降水量274.3毫米,日照683.4小时,比历年同期降水少115.3毫米,日照少157.9小时.在这不利的自然条件下,我县196亩麦茬水稻旱种田平均亩产493.1斤,比玉米亩产367斤增产25.6%.冯庄公社职庄大队第8生产队常规育苗插秧水稻每亩投工24个,平均亩产542斤;旱种30亩,每亩投工11个,平均亩产536.7斤.其中11亩灌水8次,亩产达到756.4斤.经过几年的试验和  相似文献   

5.
<正> 我所与旭升大队共同试验温室大棚地热线栽培早熟高产黄瓜,初获成效.供试面积1.08亩,总产20947.9斤,总收入3063.18元其中地热线栽培面积672平方市尺,于4月5日提早上市,比对照不加地热线的提前七天上市;折合亩产28067.6斤,比对照增产19.9%;折合亩收入4351元,比对照增收31.4%,扣除地热线,控温仪、电费等投资外,每亩净增收603.4元,创我市大棚黄瓜高产增收的新水平.地热线应用于大棚蔬菜  相似文献   

6.
适当稀播,培育壮秧是获得水稻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据调查,凡是稀播壮秧搞得好的队,都能够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如传店公社农技站,1980年在栗树林小队试验,330亩水稻田,需育秧30亩,过去每亩播量300斤,共需稻种9000斤,平均大田每亩需种27斤,1980年每亩播种180斤,共用种5400斤,节省种子3600斤,大田用种平均16斤。当年水稻总产24  相似文献   

7.
宾阳县1964年早稻种子田基本符合要求的有1,016亩。根据对芦圩、新桥等6个区36个生产队(农场)的调查,面积共103.89亩,平均亩产661.8斤,比一般生产大田高产。其主要的技术经验有两点: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种子田插单株,主要靠分蘖取得每亩总穗数。从1964年早稻种子田的调查结果看,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学院果蔬教研組对南瓜、冬瓜和西瓜,做了丰产栽培試驗,都曾得到比当地当时一般标准較高的产量。如1958年1.15亩南瓜总产量为11,807.5斤,其中最高产量折合亩产11,700斤;1958年1.05亩冬瓜总产量为21,086.5斤;1960年4.35亩地西瓜总产量为22,183斤,亩产平均5,099.5斤。大型西瓜品种每亩五千斤不算是丰产,但我們所栽培的是中型品种太和瓜,太和瓜每亩五千余斤比一般产量說来是丰产的。  相似文献   

9.
1956年新疆吐鲁番五星农业社共种棉花1,8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7%,其中普通棉1,656亩,共产籽棉672,336斤。平均每亩单产406斤,比1955年每亩多收籽棉32斤,超过全县棉花平均产量的40%。其中有20亩高额丰产地,平均每亩收籽棉965斤;长绒棉(2和3)144亩,共产籽花38,016斤,平均每亩产量为264斤。该社所以获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是:①学习和采用了苏联植棉先进经验,改进耕作制度,提高栽培技术;③参加了国际竞赛,得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中籼稻76—01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江苏省沭阳县进行,系生物技术现代化试点工作的一部分。供试品种是淮阴地区农科所新育成的中籼稻76—01。试验在大田百亩以上连片种植,并设有必要的措施对比。试验结果142.83亩实收总产157652.4斤,平均亩产1103.8斤。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与一般田比较,投资大、产值高、斤成本低、纯收益多,每亩纯收益比一般农田多37.39元。本文对76—01亩产1,100斤以上的适宜穗、粒组合、最高茎蘖数、叶面积系数及物质生产和分配等方面作了分析,栽培措施作一般介绍,供推广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乌兰浩特市在2008年从黑龙江省引入甜叶菊种植项目,试验种植面积910亩,分布在乌兰浩特市5个乡镇、12个村、43个农户。通过一年的种植,大部分农户产量较高,效益较好,其中有种植面积为30亩平均亩产达500多斤的,按2008年出售价格每斤4.6元计算,亩收入达到2300元,每亩  相似文献   

12.
我区自1976年开始试种黎优57杂交水稻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82年种植17.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4.6%。单产1100斤(表1)。八一公社杂交稻种植面积最大,1981年占水稻面积的65%,1982年增加到80%,连续两年5万亩水稻单产保持1100斤以上。黎优57增产潜力很大,1981年三洪四队种植22.8亩,每亩平均实产1620斤,1982年丰收五队种植40.72亩,每亩平均实产1543斤,还有很多单产1300~1400斤的高产实例。生产实践证明,多种杂交稻,种好杂交稻,是继续提高我区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根据黎优57的品种特性和我区无霜期较短,热量资源较少的特点,制定了以抗寒防低  相似文献   

13.
<正> 1981年我省大豆获得丰收,全省播种大豆1790.6万亩,获得总产30.79亿斤,平均单产172斤.总结1981年大豆增产的经验是: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在科学种田方面,主要推广了几项增产技术,现简结如下:第一,大力推广普及良种1981年我省推广大豆良种面积900万亩,占播种面积56%,比1980年增加600万亩,据多点试验证明:在同样地力、同样管理水平,优良品种比一般当地农家神、混杂  相似文献   

14.
1980、1981年在无锡东亭公社春雷二、五队进行日本引进水田农机具试验。两年的总产和单产都超过1979年,且远远超过太湖地区单季稻平均单产水平。试验方面积为390.6亩。1980年水稻总产400,602斤,1981年418,681斤,分别比1979年增产21,013斤,39,092斤即增长5.54%和10.29%;1980年单产1025.61斤1981年单产1071.89斤分别比1979年增加90.11斤和136.39斤,增长9.63%和14.58%,1980年高产田块有42.67亩,平均单产1136.12斤,最高田块单产1240.75斤,1981年亩产1100~1200斤的高产田块有90.63亩,最高田块单产1282.3斤。  相似文献   

15.
据绍兴县农业部门1995年对承包面积在百亩以上的9户种粮大户调查座谈,共种植早稻824.72亩,其中用塑料盘育秧进行抛秧栽培151.17亩,占早稻面积的18.3%,平均亩产395公斤,比常规育秧亩产还增3公斤。经调查核算,常规法育秧种到大田的成本每亩为76.25元,而抛  相似文献   

16.
农垦部新近汇总的统计材料表明:今年全国国营农场的粮食作物和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都将获得丰收。今年全国710个国营农场、牧场,播种面积比1956年扩大近300万亩,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平均每亩产量达210余斤,比1956年每亩约增产4%。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为14亿多斤、大豆为2亿多斤、棉花(皮棉)为40余万担。与1956年比较,粮食总产量增加三分之一强,大豆、棉花约增加一倍左右,棉花每亩平均产量63斤,比去年约增产24%。今年各国营农场以最大的努力战胜了干旱和雨涝的威协,保证了良好的收成。国营农场比重较大的黑龙江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垦夏粮生产在连续四年丰收的基础上,2008年小麦总产和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小麦夏收面积28.08万亩,比去年增加1.65万亩.其中,小麦种子繁育面积26.68万亩,占总面积的95%.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62.8公斤,比去年每亩增加17.8公斤,增幅达到4%.  相似文献   

18.
1987~1989年在我国8个主产烟省23万亩烟田上应用83增抗剂,小区对比、大田示范试验证实,防治花叶病毒病效果为44.4%~54.8%;促进植株生长,单叶重增加12.18%,平均每亩增产9.14%~11.01%;提高烟碱含量,上等烟比率提高12.11%~13.12%,斤烟均价提高0.22~0.24元。防病、增产、优质的效果创造了每亩增收60.60~123.11元的经济效益。83增抗剂诱导植物抗、耐病性提高,加强了植物病毒生态体系中自然控制因素——品种抗病性的作用。以此为主,兼具控制病原病毒和传播介体的多种功能:体外钝化病毒,抑制病毒初侵染,降低植物体内病毒的扩散速度,影响蚜虫的探食行为,降低蚜传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全国     
《新农业》2019,(2)
<正>根据内蒙古农牧厅的数据显示,2018年内蒙古粮食面积10 185万亩,比2017年增加13.6万亩;粮食产量710.6亿斤,首次突破700亿斤,创历史新高,比2017年增加59.7亿斤,增幅9.17%;粮食单产697.73斤/亩,比2017年增加57.77斤/亩,增幅8.32%。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在我县大东公社南严大队已试种了两年.1977年在中心生产队试种90亩,平均亩产1158.7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308.7斤,其中40亩高产田,亩产达1386.5斤.1978年在不同劳力、茬口、肥力水平的10个生产队试种646亩,平均亩产1081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309—322斤,其中中心生产队166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208斤.两年试种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无论早茬晚茬、肥茬薄茬,杂交稻都比常规稻显著增产.现就高产栽培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