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雹灾对棉花生育的影响及其补救措施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举善  戴敬 《耕作与栽培》1995,(4):25-27,42
雹灾对棉花生育的影响及其补救措施的效应研究杨举善,戴敬(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局225002)冰雹是对棉花生育影响最大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它发生时间虽短,但由于来势猛,机械性破坏大,常常造成棉花断头断枝,落蕾落叶,对棉花的损伤极大。我市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  相似文献   

2.
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小麦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干旱、冻害以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将损失降到最低,现将防御措施总结如下。1干旱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小麦的影响不同,前期干旱主要影响小麦的播种质量进而影响分蘖的发生,对小麦成穗有一定的影响。拔节至孕穗期干旱对幼穗分化影响很大,小穗数和小花数减少,影响了小麦穗粒数的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地处黄淮南片冬麦区,受地貌和季风影响,农业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而严重。针对小麦霜冻、小麦倒伏、小麦干热风等小麦自然灾害,提出应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翟俊  赵秀珍 《中国种业》2011,(Z1):94-95
我国小麦生产常遭受干旱、涝渍、冻害、干热风、冰雹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给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尽可能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以夺取小麦高产丰收。  相似文献   

5.
根菜类作物如甜菜、马铃薯等作物营养丰富,适合大面积种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根菜类作物地上与地下生育进程和长势有很大区别,仅观测地上部长势不能准确判断地下部块根的生育进程。为解决实时观测地下部块根的生育进程,满足自动化管理的需要,设计一种块根自动测定装置,该装置由X型测定夹、阻值式变位计、内置导线、数据存储器等部件组成。利用该装置对甜菜块根生长进行田间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出甜菜块根生长状况,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甜菜所处生育时期以及块根直径,通过试验调查,所开发的装置对甜菜块根测定误差范围为2%~7%。  相似文献   

6.
所谓逆境,是指对植物生存与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研究作物逆境生育无疑是一个具有巨大社会效益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育种家大批优良品种的推出,良种在抗逆境方面所显示出的成绩无疑是可喜的。如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生育期的品种调整生长季节,躲开某一季节对植物不利的影响;选育出抗病品  相似文献   

7.
<正>气候变暖形成了冬季温度明显偏高,导致了越冬作物生育进程加快,冬小麦拔节期提前,冻害加重发生。霜冻是指在温暖时期(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到足以使作物遭到伤害或死亡的灾害性天气。霜冻,特别是春季晚霜冻,是主要农业自然灾害之一,冻害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当前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突发的严重冻害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8.
作物耐渍鉴定与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渍害是全世界普遍发生的农作物自然灾害,耐渍鉴定及评价是作物耐渍种质资源筛选和耐渍新品种培育的首要条件。对此,从耐渍鉴定方法、耐渍鉴定指标、耐渍性级别划分方法以及耐渍性评价常用统计方法等四方面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针对鉴定中存在影响因素多、评价中耐渍型与亲水型难区分等问题,提出了多生育阶段、目标性状指标、分子生物学方法揭示耐渍机制、结合其他优异性状综合鉴定和评价作物耐渍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棉花高产稳产的途径,我们分析了扶风县棉花丰产和气象条件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丰、歉年份的气候特点,旨在开展棉花生育期气象条件的预报,以便生产中能充分利用有利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候条件,在棉花生产中获得自由。一、扶风县棉花丰、歉气象条件分析棉花产量的高低是气象条件和栽培措施综合影响的结果。棉花整个生育期中受水热、光照条件的影响和旱、涝、风、冻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直接影响到产量的稳定提高。从扶风1963—1976年棉花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评价棉田不同的灌溉制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应用农田水量平衡理论和棉花对不同水分亏缺的反应,建立了一个棉花不同灌溉制度的评价模型,文中用FAO-46提供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棉花生育期间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Isareg模型[5]计算了棉田逐日实际蒸散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可对棉花灌溉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对几种灌溉方案的评价,定量化地分析了不同灌溉制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程度和水分胁迫出现的时间;明确了在黄淮海平原棉田灌溉重点在棉花生育前期,即苗期,盛蕾-初花期;给出了该地区棉花各生育时期的需水量和每日的平均耗水强度  相似文献   

11.
暖冬对小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暖冬对小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积温增加,有利于小麦的生育,能够提高分蘖成穗率,生育进程提前,易使小麦发生冻害,纹枯病危害重。预防对策是选定品种,推迟播期,运用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提高群体质量,有效地抗御冻害及纹枯病的危害,完善沟系,灌好关键水。  相似文献   

12.
胡启山 《科学种养》2008,(10):13-13
生产实践证明:杂交晚稻对水分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各个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差异显著,如果栽培中不根据这一特点进行管理,不仅会影响杂交晚稻的生长发育和优势群体的形成,而且还会影响其稳产高产。如何做好杂交晚稻各生育阶段的水浆管理呢?下面推介各地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冷害的发生及对水稻生育的影响 呼兰区低温冷害常发生于六七月份。6月份发生的冷害主要为延迟型冷害,该期水稻正处于生长分蘖期,属营养生长阶段,出现低温冷害常造成水稻生长缓慢、生育延迟。据调查,2006年6月呼兰区连续数日低温、多雨、寡照,造成水稻长势不足,生长量小,分蘖数目少,生育期拖后。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对包括种子生产在内的农业生产用种产生影响.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个是对发生自然灾害时(当年)农业生产用种的影响,由于成灾时往往已过原播作物的播种期.再补播农时季节不能满足其生长期需要.贮备原播作物种子于当年自然灾害无补。当原播作物为主要农作物时尤其如此。而能够抢播、补播的往往是短日期作物种子:另一个是对发生自然灾害次年农业生产用种的影响.发生自然灾害当年种子歉收,如果上一个种子生产经营周期库存(积压)种子数量少。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分别对前茬作物为番茄和青贮的土地上种植的冬麦的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不同前茬对于小麦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茬番茄地种植小麦后的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都比前茬为青贮地种植的小麦表现好。  相似文献   

16.
海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1986-1988年雷公山羊水稻垂直生态试验数据,不同类型水稻的代表品种,在不同海拔各试点(除海拔1490m的林场点外)都能正常生育,但其生育期的长短和穗部性状的差异,依类型和海拔而有所不同,海拔影响水稻全生育期间的日平均温度,进而影响水稻的全生育日数和结实率,影响幅度均为籼稻〉籼型杂稻〉粳稻,由此雷公山区水稻种植垂直分布为:海拔1100m以下为籼稻种植区,1100-1300m之间为籼粳稻  相似文献   

17.
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阳光1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世界上广为种植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常年种植面积在3.4亿亩左右,其中近1亿亩种植在旱地,因水源、田间工程和地形等限制完全没有水浇条件,加之气候变暖的影响,旱地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小麦生育期间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程度逐年增加,造成旱地小麦大幅减产。小麦生产发展历史证明,培育抗旱节水、高产特产的小麦品种无疑是未来旱地小麦生产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小麦单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海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1986-1988年雷公山水稻垂直生态试验数据。不同类型水稻的代表品种,在不同海拔各试点(除海拔1490m的林场点外)都能正常生育,但其生育期的长短和穗部性状的差异,依类型和海拔而有所不同。海拔影响水稻全生育期间的日平均温度,进而影响水稻的全生育日数和结实率,影响幅度均为籼稻>籼型杂稻>粳稻。由此雷公山区水稻种植垂直分布为:海拔1100m以下为籼稻种植区,1100一1300m之间为籼粳稻混作区,1300-1450m则为粳稻种植区,1450m以上为无稻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盐都县气象局的气象资料和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试盐城点的试验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盐城市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小麦生育的影响,并对本区小麦各生育阶段主要气象因素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气象要素变化最大的降水量,其次是日照与积温,其中底墒水的变幅最大,其次是后期降水。就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而言,关中期日照不足,前期气温偏高,后期降水过多,气温偏低,以及前期干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冬油菜品种比叶面积的多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首次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地上地下不同器官干重对比叶面积的影响,并建立了华双3号抽薹期SLA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硼肥的数学模型。单因子分析表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硼肥与比叶面积均存在抛物线关系,各因子的绝对贡献为密度>钾肥>磷肥>氮肥>硼肥。冬油菜的比叶面积在发育进程中呈现降-升-降趋势,除越冬期外,其各生育期之间比叶面积变化差异显著,品种间的比叶面积差异不显著,与叶重、茎重和根重之间均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比叶面积不仅受叶重、茎重、根重的影响,而且受3者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比叶面积可以作为群体营养状况和临界施肥量的诊断指标。生育前期重点促进叶重和生育中后期重点促进茎重的增长有利于获得较小的比叶面积,实现优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