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进一步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生猪猪瘟抗体水平,对某规模化猪场不同阶段生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分析。方法:在一年之内分季度检测了首免前的4周龄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及经产母猪、首免后及二免后生猪的猪瘟病毒抗体水平。结果:结果显示,4周龄(首免前)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偏低,平均为36.65%;其一免和二免的生猪猪瘟抗体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平均值分别为56.67.%和93.34%。结论:通过该实验数据分析,及时对规模化猪场进行免疫程序的完善,对提高猪瘟的防控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猪瘟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责任制,实施免疫耳标、免疫证和免疫档案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猪瘟的免疫密度,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暴发流行。但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国内畜禽及其产品流通频繁,虽然临床上经典猪瘟已很少发现,但非典型猪瘟时有发生,猪瘟的防制任务越来越艰巨。生猪生产规模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对猪瘟防疫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里就我市猪瘟的防制,笔者谈几点看法。1当前猪瘟发生的一些新情况及防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世纪80年代起我市通过防疫改革,实行“阉割、防疫、驱虫”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3.
<正>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病毒所致感染则不易被觉察。避免猪场发生猪瘟必须认真进行免疫。1猪瘟发生原因1.1猪场存在猪瘟野毒株有些规模化猪场经常出现毒力减弱的猪瘟弱病毒株和强毒株,存在慢性猪瘟病猪、亚临床感染猪和免疫耐受性的持续感染猪。有些猪场受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4.
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HC)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特点。从猪瘟疫苗的质量、免疫操作、免疫程序、猪群的饲养管理、健康状况以及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等因素对猪瘟免疫的影响,进行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从而提出对猪瘟免疫失败的防制对策,以控制猪瘟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国富 《畜禽业》2012,(3):62-63
为了分析潼南县猪瘟免疫效果,于2011年10月在22个镇(街)的规模化猪场和和散养猪场共采血786份,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猪瘟免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80.99%,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效果较好,部分散养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较低,并对免疫抗体水平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吕健美 《畜禽业》2012,(1):48-49
<正>猪瘟是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虽然这几年来,建瓯市春秋两季都强制免疫了猪瘟疫苗,但免疫抗体低下,猪瘟时有发生,而且多表现为非典型、温和型,给养猪业造成不小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崇左市每年开展2次大规模集中突击猪瘟免疫,要求应免猪群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但是,2010年秋季免疫期间,抽查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只有46%,有的县仅达16%。为了解崇左市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开展了调查研究。1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1,(9)
为了解江苏2个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成效,2个猪场各采集30份血样送至实验室ELISA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场1各阶段猪群猪瘟抗体阻断率平均值均达到免疫合格要求,且变异系数较小,免疫效果较好;猪场2保育猪群和母猪群猪瘟抗体阻断率均值未到达免疫合格要求,且变异系数较大,免疫效果较差。规模猪场要定期进行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动态调整猪瘟免疫程序,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猪群及时补免,以便有效控制猪瘟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胡燕 《畜禽业》2018,(2):39-4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属于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生产者对猪瘟的免疫工作都非常重视,但猪瘟的免疫失败的情况却仍然存在。对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猪瘟兔化弱毒组织苗,采用气雾发生器对猪群进行气雾免疫,经正向间接血凝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效果确实,抗体效价在1∶16以上,达到了免疫目的,且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明显减少应激反应,显著提高规模化猪厂的经济效益,证明气雾免疫法可行。但与肌肉注射法进行对比试验,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实施技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危害规模化养猪场的8种传染性疾病:猪瘟、猪支原体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口蹄疫、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分别从病原、流行规律、诊断方法、预防疫苗、免疫时间等方面做了论述,以期在规模化养猪中降低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易铿远 《畜禽业》2012,(5):72-73
<正>猪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繁殖及呼吸障碍综合征病,现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同时由于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是很理想,该病很容易和猪瘟发生混合型感染,如不能及时控制常导致生猪大批死亡,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1年6月初,该镇某养猪场爆发了一起以母猪流产,仔猪体表发红、有出血点,耳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部推荐的免疫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养猪业的具体情况,对2010年年底石河子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免疫情况及血清学做了详细的调查,主要调查商品猪44至170日龄初免后猪瘟、口蹄疫抗体的规律。经过定期采样监测抗体和大量试验,获得了真实可行的数据。监测结果发现猪瘟、口蹄疫免疫抗体在145日龄以后迅速下降,至170日龄时抗体水平低于保护水平以下,必须在160日龄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1)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对猪瘟病毒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的综合影响,常常仍有猪瘟发生。免疫失败是引发猪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提高猪群猪瘟免疫水平,是防控猪瘟的关键手段。为此,本实验首先选取了9个猪场,采用三种免疫增强剂探讨其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潘凤琴  韩强 《畜禽业》2007,(5):18-19
从猪瘟疫苗的质量、免疫操作、免疫程序、猪群的饲养管理、健康状况以及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等因素对猪瘟免疫的影响,进行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从而提出对猪瘟免疫失败的防制对策,以控制猪瘟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病是当前国家强制免疫的生猪病种,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一直存在3种疫苗免疫程序混乱,抗体水平达不到国家标准,疫情形式严峻的现实。为了找出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疫苗的有效结合注射的新型免疫程序,提高免疫质量,有效  相似文献   

17.
徐定群  张秀 《畜禽业》2010,(3):11-11
<正>控制猪瘟病流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注射。一般猪瘟免疫每年要进行2次,即春、秋两防。笔者在多年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认为一次性免疫注射就能达到控制猪瘟流行的目标要求,现将有关的认识分述如  相似文献   

18.
李新生 《畜禽业》2003,(4):61-61
猪瘟的超前免疫,又叫仔猪的乳前免疫,是指在仔猪出生后立即给其注射猪瘟疫苗进行免疫,2h后再让仔猪吃第一次初乳。这种免疫方法,是各地有经验的养殖专家现在椎荐的猪瘟免疫方法。为什么要进行仔猪的超前免疫?这与各地猪瘟发生规律的变化以及仔猪抗体的产生特点有直接的关系。通常,仔猪刚出生时,是不具备免疫能力的,仔猪免疫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吃奶从母乳中获得的。特别是母猪的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母源抗体,仔猪吃了初乳后会很快产生自身的免疫能力,从而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但是仔猪通过吃奶获得的免疫力是有限度的,当外…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3)
猪瘟是严重危害我国和世界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即C株)在世界范围内的猪瘟免疫防控和最终根除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养猪业仍在承受该病的困扰,因种种原因造成的疫苗免疫力下降或免疫失败现象时有发生,每年都让养殖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就我国猪瘟流行特点、现有猪瘟疫苗特点及合理使用猪瘟ST传代细胞苗、科学免疫猪瘟等问题作一概述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业部监测计划的规定,猪瘟抗体监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阻断ELISA、抗体间接ELISA)和抗体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许多规模猪场场主偏信宣传,对猪瘟抗体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结果持怀疑态度,因此笔者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个规模化猪场6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免疫效果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