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将通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等7项重点措施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稳定和提高商品粮供给水平。不断完善粮食生产扶持制度,完善粮食生产补贴制度,增加补贴数量,扩大补贴范围。探索粮食生产投入补贴的有效方式,控制种粮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的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除了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外,加强高产稳产土壤的培育,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介绍了高产土壤的培育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开始,农业部将全力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力争“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50亿公斤,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4.
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消息:从2006年开始,农业部将全力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力争“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100亿斤,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0亿斤。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会上指出,粮食增产是“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事关全局的重大目标,既要着眼于粮食产量的稳定增加,更要着眼于粮食品种改善、品质提高、结构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种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实施重大粮食项目为手段,以主攻单产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北省168个行政村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调研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化肥等物质投入的增加,而劳动投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为负值.提示应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加快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业科学》2006,(2):20-20
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抓好其他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要围绕5000亿千克的目标,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抗御风险和政策支持等5个方面的能力,努力构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效机制。要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力争到2007年建设5000万亩标准粮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0亿千克;2008~2010年再新建标准粮田1亿亩,  相似文献   

8.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提高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通讯》2006,(2):59-59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提出,粮食增产是“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事关全局的重大目标。既要着眼于粮食产量的稳定增加,更要着眼于粮食品种改善、品质提高、结构优化。力争“十一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万亿斤水平。  相似文献   

10.
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和农用地膜的使用量是影响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耕地紧张,在市场经济中,农民受利益驱动,种粮积极性下滑。而对粮食产业诸多隐忧,提出必须采取固本策略,端正认识,着力保护粮食产业的载体--耕地,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引导结构调整,提高粮田综合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做到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保护了粮食生产力,实际上也就保护了粮食产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一、行动目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全面加强,粮食种植面积总体稳定,优质专用粮食比重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要.行动的具体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500亿kg,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力争到"十一五"期末粮食平均单产达到325kg/667m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0亿kg水平,比2005年提高250亿kg以上;进一步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充分发挥主产区和大型垦区作用,加快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必须处理好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问题和战术性问题。稳定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粮农利益、确保国家储备粮合理规模。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守住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多途径提高我国粮食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提高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湖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合湖北粮食生产实际,提出了保护和提高湖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安庆市粮食生产、销售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加工销售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业资源现状以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的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浙江省耕地地力详查后确定的耕地地力等级、每一个等级的理论产量以及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和复种情况,对浙江省现有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其结果浙江省现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1 000万t左右.针对浙江省粮食生产实际,提出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斌 《云南农业》2007,(10):10-10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宣威市在抓好农田设施建设的同时,激活生产要素,推广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良种覆盖率达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濮阳县粮食生产现状与增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省濮阳县努力探索建立粮食稳定增产的长效机制,建设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通过和农业专家座谈,深入各部门调研、调查、搜集,针对豫北地区农业大县濮阳县粮食生产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增加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四川农业科技》2005,(5):42-42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2004年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90.55亿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1亿公斤,对于扭转近年来全国粮食产量连年减少的趋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