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代军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1,21(3):49-50,55
蚕业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涉及种植业与养殖业等各个领域 ,技术要求高。栽桑养蚕相辅相成 ,只有有了优质的桑叶和先进的养蚕技术 ,蚕茧生产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的流失 ,蚕农知识结构层次较差 ,因此在吸收和应用栽桑养蚕技术 ,创造蚕桑经济收益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如近年来 ,我市栽桑面积不断扩大 ,发种数量逐年上升 ,但张种平均单产一直徘徊在十几公斤。由于茧质差、产茧量低 ,农民收益低 ,不能充分调动蚕农养蚕积极性。各县蚕桑公司均感技术力量匮乏 ,能担当重任的技术员少。针对我市蚕桑生产基本情况 ,如何抓…  相似文献   

2.
蚕茧单产是指一张蚕种(规定卵量)所能生产的蚕茧量,实际是一张蚕种的总产.我市历年全年平均单产在22公斤左右,有时春季可达35公斤左右,夏蚕、正秋、晚秋各季的某些年份只有10公斤甚至几公斤左右.蚕茧单产极不稳定和总体水平较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如今年夏蚕,全市平均单产只有14公斤,晚秋蚕12公斤,张平收入100元左右,这样调动不起蚕农的积极性.蚕茧的价格政策是由国家制定,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单产高,栽桑养蚕的总体效益就高,单产低,效益就差.单产极度低下时,蚕农就  相似文献   

3.
保全蚕头就能提高蚕茧单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可是四川蚕茧单张产茧量一直徘徊在20公斤左右,张种蚕卵2.5万粒,到上蔟营茧时怎么会只有一万多头蚕,甚至不到一万头蚕了呢?又如何保全蚕头减少损失?相当多的蚕农及少数蚕桑辅导员的确知之甚少.正因为张种蚕头不足,单张产茧量低,经济效益差,严重地影响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因此,从养蚕技术角度讲,保全蚕头就成了提高蚕茧单产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有利于调动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要保全蚕头就必须找出蚕头减少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大面积蚕桑生产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是单产低、茧质低、效益低的“三低”局面,严重地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其原因除养蚕布局、蚕种质量、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等方面外,蚕病大量暴发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九十年代,因蚕病造成蚕茧损失比八十年代高,全国各大蚕区均占总收茧量的12%左右,发病的种类是以病毒病、微粒子病、真菌病为主.四川也不例外,特别是病毒病在有的蚕区发生严重,占蚕病损失的70~80%.蚕农  相似文献   

5.
《江苏蚕业》2017,(1):32-34
为化解蚕桑产值逐年下降,蚕桑生产不断萎缩的困境,探索蚕业家庭农场对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桑园利用率和产出率,笔者从农场选址、规划、建设、管理、生产等环节逐一介绍述蚕业家庭农场建设,收集、记录原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调查研究,总结了现阶段发展蚕业家庭农场,有效解决了蚕茧质量、产量不高;生产者、经营者经济效益低;栽桑养蚕先进技术及省力化养蚕、上蔟技术无法推广应用,劳动成本居高不下,蚕农丧失栽桑养蚕积极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泽辉 《蚕学通讯》2000,20(4):29-31,36
科技兴蚕是稳定蚕桑生产基础、提高养蚕单产和蚕茧质量的根本出路,但是,没有稳定有序的蚕茧经营环境,科技兴蚕就没有保证,这二者互为依存,决定其丝绸行业的兴衰与存亡。 四川蚕业长期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科学栽桑养蚕没有到位,原始的、粗放的、自然的养蚕方式长期的沿续,造成单产低、质量差,经不起市场变化的冲击,加之长期的蚕茧经营环境不稳定,行情好时,一齐下山“摘桃子”,抬价哄抢;行情低落时,无人问津,低价销售,靠市场的紧俏疲软来决定农民栽桑养蚕情绪的涨落。因而造成了蚕农短期行为严重,盲目发展,掠夺式经营…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丝业有过辉煌的昨天,产茧量占全国1/4以上,居全国第一.然而由于零星栽桑,粗放养蚕,单产低,农民收入少;收茧随口评价,好孬价差不大,严重挫伤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积极性,茧质不断下降,丝厂成本大增,严重亏损,导致全行业陷入困境.面对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找出症结,抓住两个关键环节,集约规模经营,稳定蚕桑基础;收茧按质论价,促进蚕茧质量恢复和提高,四川蚕业就能得以振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茧丝绸行情好转,蚕茧价格稳定,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有所恢复.自上世纪90年代末始,浙江蚕区结合以农桑系列桑品种为代表的桑树新品种推广,在蚕桑低迷期进行大面积的桑园园区改造,现在已进入盛产期,对稳定当地蚕桑生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面对当前良好的茧丝环境,业务部门除了引导农户种好桑、改好桑,应多指导蚕农做好秋冬明春的桑园管理工作,并通过提高地力进而提高桑园单产,使来年蚕茧生产能力有所提高.笔者认为,秋冬期桑园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论桑树病虫害与蚕病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省蚕业生产在党的方针政策推动下,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积极性高。各地育苗栽桑数量多,但肥培管理尤其病虫防治工作未跟上,病虫成灾,不仅桑叶单产低、质量差,桑树未壮先衰。而且桑病虫严重,加剧了蚕病流行蔓延,蚕茧产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不高,挫伤了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桑病虫害猖獗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桑病害给蚕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认识不深、不全面,只看到对桑叶产  相似文献   

10.
<正> [按]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深入推行,有力地调动了农业生产积极因素,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蚕桑生产属子农业的组成部份,积极推行技术承包,对贯彻栽桑、养蚕科学技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苍溪县推行了技术承包,促进了蚕茧丰收,他们前作法,值得提倡,望各地蚕区因地制宣,扬长避短,在实践中充实完善,进一步调动蚕农积极性,促进蚕桑生产蓬勃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年来肇庆市坚持“科技兴蚕”,发展“三高”蚕业,是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蚕业再上新台阶,加快蚕业现代建设的保证;抓好蚕茧生产基地,是贯彻有效的技术措施的基础,又是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广优良桑、蚕品种、省力化栽桑养蚕技术系列,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养蚕的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调动广大蚕农生产积极性,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1992年全市桑地面积达6135.7公顷,生产蚕茧7115吨,比1984年分别增加47%和178.6%,创造建国以来蚕茧产量最高的历史水平。比1978年分别增加6.24倍和8.81倍。  相似文献   

12.
张学玖  张岩 《江苏蚕业》2006,28(4):32-33
<正>睢宁县凌城镇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桑园老化、桑品种结构单一,桑叶产量质量下降等不利因素逐渐显现,导致全镇桑田面积萎缩,蚕病频发,蚕茧质量下降。蚕桑经济效益降低,严重挫伤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提高蚕茧质量,必须加强桑田管理。  相似文献   

13.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6,26(4):47-47,53
蚕茧生产中发生的小蚕是指群体中发育特别缓慢、体躯显著瘦小的个体。我市近年来蚕茧生产中小蚕发生情况有增加的趋势,由于小蚕体质弱,在与大批混合饲育时,蚕儿发育不齐,易于感染蚕病,影响蚕茧产量、质量和蚕农收益,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现就其主要原因分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夏蚕之后,由于丝绸行情受国际形势的影响,蚕茧价格大幅度下跌,严重地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发种季季减少;同时,我县由于养蚕量大,零星分散,单张产茧量低,科学养蚕技术难以普及与推广.为了搞好基地镇的蚕桑发展,稳定我县蚕桑生产,使其尽早走出低谷,经公司研究决定,1996年度对发种较多的五个镇的蚕桑生产实行科技承包.  相似文献   

15.
秋季蚕病流行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榛  陆秀萍 《中国蚕业》2007,28(3):54-56
近几年来,高淳县的蚕桑生产水平一直比较低,特别是秋季张产茧只有20kg,严重地影响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为了夺取今后蚕茧生产丰产丰收,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最近,我们深入到一些  相似文献   

16.
<正> 科技兴蚕是稳定蚕桑生产基础、提高养蚕单产和蚕茧质量的根本出路,但是,没有稳定有序的蚕茧经营环境,科技兴蚕就没有保证,这二者互为依存,决定其丝绸行业的兴衰与存亡。四川蚕业长期排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科学栽桑养蚕没有到位,原始的、粗放的、自然的养蚕方式长期的沿续,造成单产低、质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通盐地区秋茧产量不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光银  张明 《江苏蚕业》2010,32(1):20-22
江苏省南通、盐城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总量占全省的80%,蚕茧单产、茧质和技术服务都居全国领先水平。然而,近几年来,通、盐地区与全国其它蚕茧主产区相比优势有所缩小,与过去相比,两秋蚕茧产量、质量和效益有所下降。根据笔者调查,部分蚕农中秋蚕张单产只有20kg左右,晚秋蚕张单产只有15kg左右,少数蚕农甚至绝收,而且上茧率不高,死茏茧偏多,干壳量偏低,个别蚕农贴本养蚕。为有效提高蚕农经济收入,保护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现就通、盐地区秋蚕产量不稳的原因作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竹县石桥铺区看准今年蚕桑行情回升的机遇,依靠科技大上基础,取得了蚕茧产量双倍增长的好成绩.全区三季共收购蚕茧89500公斤,比去年增产2.6倍,平均单产22公斤,蚕农收入120余万元,比去年翻了两番多,蚕茧产量、蚕农收入跃居全县第一.该区首先是重视了对蚕农的教育和引导,向蚕农大力宣传茧价上扬、行情回升的形势,促使蚕农自觉护桑管桑.打牢基础,其次是重视增加栽桑养蚕的科技含量,抓住良桑嫁接、蚕房改造、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9.
蚕药是蚕桑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蚕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茧的产量与质量,甚至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成败.我市虽然是蚕桑的零星产区,但各种蚕病都有发生,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危害严重,如2001年中秋,我市的重点蚕区棠溪乡就有50%以上养蚕户的蚕发生蚕病,造成蚕茧减产15%,有些养蚕户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和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蚕病的流行与蚕农的消毒防病,天气环境,蚕品种等因素有关,但蚕药的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蚕农反映现在的蚕药质量差,有的根本就无效,蚕药市场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20.
蚕业发展史的情况表明,蚕种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蚕桑生产的稳产高产,而且影响丝绸行业的兴衰.近几年来,桑蚕茧丝绸行业的迅速发展,蚕茧价格上涨,蚕农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蚕农的积极性,然而,作为蚕桑生产最基础之一的蚕种生产却十分令人忧虑,是整个行业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而且面临的形势日逐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