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平乐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南部,离洛阳市12千米,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平乐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唯一的牡丹画生产基地,被誉为"农民牡丹画创作第一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喜爱并从事书画艺术的人越来越多,紧邻旅游胜地白马寺的平乐村出现了许多爱画牡丹的农民画家。随着洛阳市旅游业的日趋繁荣,外地观光者在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近年来活跃着一支百余人的农民书画队伍.他们依托离洛阳近的地理优势,以描绘名冠天下的洛阳牡丹为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致富路,年收入 100多万元. 每到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外地游客在惊羡牡丹芳姿之余,还以购得牡丹画为幸.于是该村一些有绘画特长的农民开始以牡丹为主题,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牡丹画到市场上出售,结果比外出打工收入高几倍.短短几年里,该村涌现出百余名农民牡丹画家,并形成了书画、篆刻、装裱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  相似文献   

3.
对河南省洛阳市的牡丹品种资源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洛阳牡丹品种资源共有10个花型,503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王小红  张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82-21883,21921
分析了牡丹在中国备受人们喜爱的自然和社会文化原因,认为人们喜欢牡丹不仅仅是由于它的美丽和香味,更由于其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是富贵和吉祥的象征,是中国主流文化和传统审美观的代表。介绍了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州三大牡丹栽培和观赏中心的牡丹繁育、栽培现状,以及在这三大栽培中心举办的每年一度的以牡丹为主题的旅游节庆活动。以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现代花卉旅游的影响,更好地理解牡丹和中国人民审美情结、国民气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牡丹文化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欣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78-7880,7883
牡丹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先列举了古代牡丹专著及牡丹栽培和应用技术,说明了科学技术领域的牡丹文化是园林景观应用的技术前提和有效保障,为现代园林景观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再通过具体分析文学艺术领域的牡丹文化,说明牡丹的审美文化是园林景观应用的基础,牡丹的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应用的特殊之源,古代的牡丹习俗为现代园林景观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式,牡丹的文学、绘画艺术可作为现代园林景观应用的丰富素材,牡丹的精神文化是贯穿于园林景观应用的精髓。通过对牡丹的解析以期为牡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2015年4月,对洛阳国际牡丹园、中国国花园、洛阳王城公园、洛阳国花园、洛阳牡丹园、洛阳花木公司等牡丹园与牡丹生产、科研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查阅了有关洛阳牡丹品种记载的文献资料。同时,对洛阳牡丹进行花色上的分类。  相似文献   

7.
祁国荣 《甘肃农业》2005,(8):118-119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有雍容华贵之姿,天香国色之誉,然而由于部分创作者过分迎合市场,追求“喜色”,致使画面大红大绿,使牡丹画偏离了中国画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成了俗气的代名词。因此研究中国画传统,深入生活,创作出高艺术品位的牡丹画,是提高爱好者和读者的鉴赏水平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2007年底建成的洛阳隋唐植物园千姿牡丹园荟萃了全国1 200多个牡丹品种,造园上将牡丹文化与牡丹园林紧密结合,力争打造牡丹品种最全、文化品位最高的牡丹园。现主要介绍了千姿牡丹园的主要构成及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牡丹观赏新品种‘羽衣贵妃’,是以传统名品‘赵粉’为母本、‘雪映桃花’为父本杂交培育的粉色系品种,皇冠型,花枝粗壮、硬挺,花头直上、高于叶面,丰花性好,植株中高、半开展,生长势强,整体观赏性突出,同时抗性良好,适应性广,适于庭院、公园及专类园的观赏品种栽植,2019年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对牡丹新品种‘羽衣贵妃’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培育思路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探讨,以期为牡丹新品种培育尤其传统牡丹品种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朵花,一杯茶,在洛阳带出了一个产业,这就是牡丹花茶所催生的牡丹深加工产业。中国牡丹花茶发明人詹建国掌舵的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和公司)便是这个产业的龙头和领军企业。开创产业领军品牌近些年来,洛阳市立足牡丹资源优势,着力加快牡丹产业化进程,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特产名贵花卉,牡丹在中国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醇厚隽永的牡丹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牡丹文化的研究逐步深入,对牡丹产业的发展也逐渐重视,而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也为牡丹产业化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作为牡丹原产地之一的菏泽,在牡丹栽培、出口、科研和观赏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意识、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菏泽牡丹文化的沉淀与牡丹产业的发展均较为滞后.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农企结合的模式,对解决当今菏泽牡丹文化及其产业化过程中诸多问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1牡丹文化的构成牡丹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几乎涉及到所有文化领域。凡记述牡丹内容的史料、专著、文集、笔记,题咏牡丹的诗词文赋、故事传说、小说、演义、传奇、书法、绘画、  相似文献   

13.
对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洛阳牡丹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洛阳牡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信息》2003,(9):14-15
牡丹是洛阳的一大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洛阳市充分发挥两大优势,实施牡丹发展战略,围绕城市定位,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牡丹产业化经营,坚持牡丹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城市绿化美化与发展创汇农业相结合,使洛阳牡丹的生产开发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社  相似文献   

15.
牡丹的根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原产我国北部和西部,自古栽培变种很多.我国现有荷泽牡丹、洛阳牡丹、西北紫斑牡丹三大牡丹资源圃.牡丹根部的皮叫"丹皮",是名贵的药材,既可治高血压,又可伏火、散瘀血、除烦热,花瓣还可食用.  相似文献   

16.
牛振付  史良  马宗新  马同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73-20374,20377
2009年3月,阜阳市生态园为发展观光旅游业,从河南洛阳引进28个洛阳牡丹品种,建立了牡丹专类园。为进一步掌握引进的牡丹种质资源在当地生长情况,便于今后开展科研和科普宣传,对引进的牡丹部分资源进行了植物学性状、抗病性及物候期等项目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阜阳市发展牡丹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是整个城市的“动脉”和“生命线”,道路景观设计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和特色。以洛阳牡丹大道景观设计中标方案为例,力求建立起生态的景观廊道,丰富城市的景观与内涵,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8.
古人曹云“问鼎中原.定鼎洛阳”,“若问古今废兴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地处中原的九朝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依洛水,居中国经济战略承东启西的枢纽地带.是进入中国西部的门户。每年春天.洛阳城内繁花似锦、芳香扑鼻.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汇聚于此.感受千年帝都.领略牡丹神韵,赏花观光,流连忘返。洛阳栾川县更是蕴藏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深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荟萃其中.名扬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19.
针对洛阳牡丹花期与牡丹花会开幕时间不相吻合这一现象,通过研究洛阳高山种植区1992-2010年迎日红、洛阳红和首案红牡丹花期资料与气象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大气温度、地温、有效积温等与牡丹花期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洛阳高山种植区牡丹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5cm土层厚度处地温稳定通过4℃的平均温度和积温与牡丹花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晚花品种构建模型预测误差范围在-2.375 2~2.456 5d,误差较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