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林毅  黄韦旗 《现代园艺》2013,(22):138-138
人类聚居与自然共同生存,发展生态健全且环境优美的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寻求人类和自然互利共生的途径是维护城市稳定发展的建设方法。我们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自然伦理,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作为谋求完美生活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互利共生。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人类的行为模式,确定社会、经济的详细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区域综合体内人类文化多样性与自然生物多样性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自然多样性为基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为目的,以生产生活为动力的一个新科学概念。它是人类未来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最直接的战略性种质资源库和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作用于人的所有外界事物与力量的总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与灭绝,都和环境息息相关.环境问题不断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不断深入研究,急于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人类才能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最终将良好的反作用于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4.
吴亮  董草  林萍  陈梅  孙成江 《北方园艺》2008,(3):155-158
园林创造是一项协调自然与人类发展的实践活动,以中国园林的发展为线索,从必然性、时空观、系统观和可能性四个方面对中国园林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础,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一维性和三维性进行哲学思考,分析了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的设计理念以及中国园林不断发展的可能性,借以促进创造出更加理想的城市环境与园林风景,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自然人化”是奇石化产生与发展的前提。“畅神”审美观的形成,是人类对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自觉.是我国奇石化产生、发展的动力与契机。  相似文献   

6.
黄翊 《现代园艺》2012,(10):150
绿色住宅是人居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它关系到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居住空间、人类健康与人以外的物质环境的协调与发展,如何打造一个真正意义的绿色住宅的外部环境空间,将是一个关系到人居环境如何发展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衍栋 《蔬菜》2000,(1):18-18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对环境和农副产品的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成为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为此,世界各国在研制高效低毒农药的同时,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利用给予很大期望,这也是近几年来研究十分活跃、发展迅速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8.
自然之风     
佚名 《花木盆景》2007,(8):31-31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而又忙碌,都市化的发展也使得原本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我们与大自然渐行渐远,但在内心深处,人们永远都保存着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意愿。“人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人陶渊明的这句诗歌,恰到好处地印证了人类渴望与自然亲近的心态,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而恬静的田园生活,也常常在现代人的梦境中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产生和成长离不开自然的作用,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影响着文明进程,也标志了文明阶段。文明早期,人蒙昧地从属于自然,认为自然具有“神性”,由此产生了宗教性活动.中国历史上便有求雨、祭河、拜土地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景观环境的发展中,始终离不开人类对自然艺术美的追求,特别是离不开自然景观造景要素中植物造景的追求。为此,从植物配置的立意、造景等方面,提出植物造景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绿色食品(果品)与基地开发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宓秀民  陈伟 《落叶果树》1998,30(3):15-16
绿色食品(果品)与基地开发浅议宓秀民陈学贵赵之峰陈伟(山东省林业厅250014)(长清县城关镇林业站)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既符合人类与生物圈共生共存的和谐关系,又适宜自然、人类、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协调发展,因而受到世界的公认和重视。本文提出发展绿色食...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全球化经济发展和进步产生的垃圾却让环境来承受。近年来环境愈加恶劣,终于让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让人类逐渐学会与生态、自然共同和谐发展。园林施工是城市建设亲近自然的直接体现,也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如何在园林施工中展现环境保护思想,融入生态理念,达到构建绿色和谐社会的目的,一直是园林施工建设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辖区内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调研和分析,总结了滨州市部分好的措施和成效。近些年,环境的变化让滨州人在反思中明白——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只有以自然为本,才会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色发展(Green Development)是指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方式。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既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继承,也是可持续发展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5.
文明根源于自然,它塑造了人类的文化,并影响了所有的艺术和科学的成就;与自然协调一致的人类生活将赋予人类在开发创作力和休息、娱乐方面的最佳机遇。——摘自联合国《自然宪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果树》2006,(1):50-50
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种质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桃原产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经济作物。从古至今,随着自然变迁、人类的迁移和桃栽培的发展,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遗存了一些珍贵桃树种质  相似文献   

17.
王翀 《花卉》2016,(22):62-63
森林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无论是对人类还是自然,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还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通过有效手段,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益,尽可能的避免森林资源受到侵害,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规模。本文就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益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现阶段,生态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因为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福祉和人类未来发展,所以将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尤为重要,通过不断强调人们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生态,使得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经研究发现:文明若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给后代留下来的是荒漠。近年来,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导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其原因在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肆意掠夺,虽然资源的过分掠夺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生态危机,使  相似文献   

19.
滨水是指有一定水域面积的水陆相接区域,滨水景观则是在此区域所呈现的景观空间。这里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有自然和人文相结合而打造出的景观。滨水绿地是自然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不论是何种滨水景观,都会为城市增添一定的魅力和特色,多成为人们休闲赏玩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20.
立体花坛是花坛的一种形式。又称“植物雕塑”,1992年兴起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作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立体花坛是依托二维或三维的立体构架,用一年生或多年生小灌木、草本植物,形成各种植物艺术造型,神奇地表现和传达各种信息、形象,体现人类运用自然、超越自然的美感,可谓是最具欣赏价值、又最难制作的花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